佛菩萨吧
关注: 728 贴子: 10,317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 目录:
  • 佛教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3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今有罪众以自己知见妄解、妄说“空有”与“诸相非相”,并以是罪孽执见推说“不因不果”之断灭因果重罪之说,成就妄种,来世因此虚妄成诳骗大众相、堕落于地狱恶鬼畜牲身。 善知识,若以是说传众,是人当于来世受野狐报、一人多用报,地狱众食报等等。大众当引以为戒,切勿妄参错参佛法,切勿切勿。 善知识,譬如:有人本世常被附体、或精神恍惚、或精神分裂等,其皆是因上世信狂妄解佛经之魔着者,魔着者
    ZM林 04:43
  • 2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什么是出家、什么是末法时期,师父已说今不再讲。 出家之后的人,称出家人,出家后以戒为师,依佛说修行者,乃佛法正传。若并非看破放下者出家,称相出家,出家后,分为种种层别,有诸多层别会因此堕落。其中,于佛法正法时期之是种僧侣,多能遇大善知识慈悲救度,获证佛法。而于佛之末法时期,是等多能于道场中,以贪嗔痴杀盗淫妄等罪,住持道场,并因此堕落不救。 善知识,即使是等不持佛戒,住持道场,亦
    ZM林 5-6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谛深佛开示:什么是修道中的忍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所谓修道忍辱,是于诸业障中出离之做。佛说忍者,乃过而有道、有所求、有所得称之为忍。若过而无道、无所求、无所得,称为愚痴,不称为忍。譬如:有青蛙生于诸恶井底,蛇于虹倪随时斗杀欲啖,是蛙因故寻求逃离,逃离之做为蛙之修道,为逃离故,遇所有害不与之争斗,只奔出路,最后得出,以故不予理睬、不予争斗者,如是之作,称为过而有出,称之为忍,若是蛙与之争斗则不能出
  • 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2
    今日智安电话请法,问:有菩萨发心360元资助妙湛寺建设,其妻子因怀疑妙湛寺建设是骗局故,来信询问。此事该如何处理。 师父开示如下: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如是之事乃大善机缘所显,汝等当依师父嘱托为依,慈悲令应。立刻将所收360元退还施者,称第一有慈悲智慧者。 善知识,令一人于佛法末世,生信于佛陀,比建十座末世寺院功德大甚。 何故是说? 1、释迦末世寺院缘分已灭尽。 因末世寺院建设,诸多缘起者非僧、非戒只以功德名
    ZM林 5-3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坐下弟子,所谓佛法末世指闻末世、思末世、解末世、知末世、见末世、讲末世、传末世、修末世、证末世;因末世、缘末世、果末世、报末世!以是成就佛法灭度因、灭度缘、灭度果、灭度报至无佛法住世! 善知识,所谓闻末世,是指闻者不实,道理为辩,如是思维;所谓解末世,是指自己知见,科学量度,理律相扣,如是思维;所谓知末世,是指知见为实,虚妄成真,成就获得,如是思维;所谓见末世,是指累世罪业成就现实,所见为真,罪为
  • 1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师父再三讲说,出家不收供养,那么为什么普贤菩萨的十大愿望,讲要广修供养呢? 善知识,所谓广修供养,是指供养诸如来,与如来坐下持戒之修道弟子。供养物中有七宝与道场常住,僧人衣物、粮食及生活必需品,及财物。 如何广修供养,若有如来住世,则应全身心供养,请佛久住,若现前无佛,当以戒相供养。若寺院中行,多于佛像做捐建。 善知识,切勿乱施乱供。乱供害人害己,若僧人切记:十方一粒米,大如须
  • 0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 佛门同参道友,缘分难得,因各个因地因果知见、入师门道见不同故,易由戒律不清净引发争执,演绎争斗,最后成恨,己之不明、报成堕落,毁坏佛种,入罪苦坑。 夕百丈和尚坐下,一执事比丘,因饭食僧行食之不如法,呵之,食僧则因执事比丘之呵不如法故,陡生嗔恨烦恼而去!百丈知之令百僧赴周边山谷寻去者七日方得。得时,去者于蟒窟内,身敷蟒卵之上,只剩最后一丝气息!百丈令弟子速救之归! 去者醒后,见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1
    谛深大师开示:为什么不许群内募捐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随缘乃佛法慈悲根本之一。所谓随缘,不以任何有依而自所应之,称为随缘。所谓化缘之相乃随缘之一种用相。不于众生中以醒目宣之而求檀越,只于自己行走处,于应当食时,坐于广坪,托钵不语,应者为语言表,后称檀越慈悲,若来者未应即语,即为有罪共业之举。化缘之函乃将大众之布施转成佛法缘分之举,是称化缘。若有人以某种名义,向大众讨要钱财称为化缘,此称有罪之缘,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1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今天我皈依弟子请法,说有声闻问他无意中割断一只狗的腿,该如何处理! 善知识,所谓罪恶乃六道之本,是故,称五浊恶世!是故,大众当修行出离六道!是故,修行人当知罪恶之道!是故,谛深今者为汝等开解罪恶之犯,以令一切道、邪道、不信佛道中之人因是得度! 善知识,罪恶之道分善恶两相缠缚,师父已有讲说,今不再述!恶之又分主体、受体、心体、相体、妄体、用体、非相非用体等!所谓体者,顾名思义相形
  • 1
    各位善知识、各位声闻大德,有佛住世以佛为师,现前无佛以戒为师,是故各位当知,若无如来为师应世,当求戒为道。 何为传戒,戒律条则为相,解戒饲用、当机授予称传戒。若以戒条为得称为妄戒,是等为断佛传承相。是故,佛法传承称传戒。 各位大德,入佛法中为求道求救求用,若无所获得于己之所求,或断佛种。是故,入得门来,当求传承。 各位大德,如是称为佛灭后或不遇佛之明师之修行。2014,9,15
  • 0
    说念佛不能往生,修禅能往生,纯纯胡说八道。这个人还一边讲身体还一边晃悠。这都能给人忽悠住。那人得多愚痴呢。能让这个人给忽悠住。讲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点没有出家人的样。
  • 1
    各位善知识、各位声闻大德,有佛住世以佛为师,现前无佛以戒为师,是故各位当知,若无如来为师应世,当求戒为道。 何为传戒,戒律条则为相,解戒饲用、当机授予称传戒。若以戒条为得称为妄戒,是等为断佛传承相。是故,佛法传承称传戒。 各位大德,入佛法中为求道求救求用,若无所获得于己之所求,或断佛种。是故,入得门来,当求传承。 各位大德,如是称为佛灭后或不遇佛之明师之修行。2014,9,15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谛深佛开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一個是生,一個是死。因為,你生下來,就有了你!你逝去後,世界上就沒有你!生死又是任何人都不能自我把握、不能自我明白的事情。科學家們天天研究人是怎麼怎麼生、怎麼怎麼死,其實,真正的生前是啥、死後是啥,他們永遠都不會搞明白!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人在父母還沒生的這種生前的狀況,更沒人知道人死後究竟有沒有新的自己的存在狀態!神學家、各種宗教,把人生前、死後
    灵光5377 4-25
  • 1
    谛深佛陀开示:是否有鬼神 坐下弟子及声闻诸众:师父曾讲过鉴别鬼、神、仙、妖的办法,今因弟子问是否有鬼神,再做鬼神成处因缘开示。善知识,世界之本缘于虚妄,虚妄圆满妄识无漏,诸识相待攀缘追妄造业,成就种种世界,种种有,种种无,种种心,种种妄,种种生,种种灭,种种缠缚,种种解脱,种种有中妄,种种妄中妄等。所谓妄识相待攀缘,指无中生有造业之始,由此追妄造业成就世界山河大地。于是诸业相缠,成就种种众生缘分,
    ZM林 4-25
  • 2
    谛深佛开示:佛门如何看科学 各位缘分大众,譬如:面对如何解决抽烟带来的疾病问题,科学是研究如何通过病理对症施药,而佛法是如何令大众不吸烟。那些因吸烟已经染上疾病的人,要在戒掉烟的前提下,用形成疾病的因缘果报之理,去一步一步的清洗根除,这也称为修行。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入了佛门依然受罪的原因。所以,佛法不是科学,科学不是佛法。但,佛法在如何解决已经染成疾病的问题上,包含科学。这也称之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ZM林 4-24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3
    坐下弟子及声闻善知识众: 诸佛菩萨愿力,乃道行境界实相,是故应当学。 何为愿力?善知识,所谓愿者,凡夫之愿,乃众生因因缘所致,由理或贪求而之目标希寄所成体相;所谓诸佛之愿,乃境界显前,布施慈悲之体相,譬如:有人发现自家池塘水族众多,便用心规划如何让是等众得到关怀。佛之愿力乃道中证得十方众生皆其圆满自性所生,众生因贪着种种故,妄做诸业受大罪苦,是故慈悲心起,生诸大救众之规划,称之发愿,因其规划依种中道
    tao123 4-24
  • 1
    未彻悟者若自无戒园或更有破戒乃至破一戒者 却与众教授,此称破佛律仪做,若破佛律仪做者,为阿鼻重罪,受是等戒者为因缘重罪。 善知识,佛法末世不持戒众持有戒碟,皆魔所使。吾之弟子皆持戒正证,所谓戒正乃一戒不失之传。 善知识,若寺院住持不持禁戒,不称寺院。不持禁戒却香火旺盛之住持,皆邪魔外道缘分之报,佛门不如是做。 善知识,当如是知如是解佛法传承。2014年8月31日于北京行寮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3
    坐下弟子:所谓修行,是指入出离六道之法,共分三大段次: 一者,入门前段,二者入门后段,三者,开悟后成佛前段。 何者入门前段?由诸佛菩萨慈悲沐法而生信心,由信心发愿,由愿导行,广修供养、广行善施,最后皈依佛菩萨坐下,此称入门前修行。善知识,入门前修行十分难得,时间很长。所谓皈依即往生者。凡夫俗子,不能受皈依众,若受即时堕落于罪孽因果。是故,入门不易,甚为难得。 二者,入门后修行。所谓入门后修行,乃佛菩萨导
    tao123 4-22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