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干镇吧
关注: 222 贴子: 1,770

  • 目录:
  • 国内地区
  • 8
    兰州阿干古镇风景区景色如此多娇 阿干古镇位于兰州市区南部的一个小镇,早在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即置阿干堡。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 升为阿干县,元初仍为阿干县,又为司侯司。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废县、司并入兰州。明为兰州阿干里。有文字记载,明洪武年间(1268年至1398年)开采煤炭,随即制陶、冶铁、铁器加工业相继发,商贸兴起。 阿干古镇风景区是兰州南部一处重要的生态屏障。它有东山景区和西山景区组成,东山景区有石
    衔山风雨 10-23
  • 18
    久别的故乡,是我生长的地方,多少次梦里回到那片出煤的地方寻找童年的记忆,长长的铁路枕木我数了一遍又一遍,咆哮的蒸汽机多少次把我从梦里惊醒,我从来不抱怨。 世世代代与煤打交道,从父亲黝黑的脸上映出时代的印迹,我的童年简单而又顽皮,那个时代的确荒废了我们的学业,迫使我后来夜以继日的补学丢失的文化,当我有点出众的时候永远没有忘记中学老师们的催促与教导,进入中年后我走遍了大江南北,现在又远离故乡但怀念故乡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24
    2009年7月一日我回到阔别37年的故乡阿干镇大媒山小山顶村,几年以后这里彻底搬迁了,我留下了最后的影集。
    小瑞娜 5-8
  • 28
    楼主算是土生土长的阿干镇人,爷爷和姥爷就是在矿上挖煤,一个出事故,一个尘肺都在我父母儿时离开了人世!父母各自经过了那段动荡的岁月,插队后回来依然是延续着父辈的人生,开始上矿上接班!我小时候的记忆大部分都是和煤炭有关,父亲单位堆成山的煤堆,每天穿镇而过的拉煤火车,冬天烧炭的炉子,每年要提前为过冬准备好的几吨炭,阿干镇正是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说说我吧,本来是在烂泥沟大楼院子出生,过完幼儿时代,因为亲
  • 8
    阿干镇的工业文明史先于兰州 提起阿干镇,人们不由得就把它和煤矿联系在一起,这一点不错。历史上,阿干镇以黑色的煤炭资源成为一个时期闻名全国的“煤炭之都”,阿干镇在民间有着“先有炭花坪,后有兰州城”的谚语。相传,在古丝绸之路时代,有人途经兰州阿干镇沙子沟,在半山处休息时,用几块黑石头垒个土灶拾柴生火取暖,烧着烧着,这几块石头也着了起来。自此,发现了阿干镇的煤炭,人们把发现煤炭的地方就叫做炭花坪。在炭花
    wzt0931 3-4
  • 4
  • 2
    这是我2012年6月底回阿干拍得,请大家欣赏。。。
  • 10
    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部的阿干林区内,面积6373公顷。全园由石佛沟、天都山、大沟三个主要景区组成,大沟为石佛沟景区的南沟,沟深大约4公里。一百年前大沟森林原始,植被繁茂,无人居住,民国初年20多户人从各地逃难来到大沟开荒耕种定居,以卖把二柴和烧木炭为经济来源,解放以后国家禁止砍伐森林,大沟村民的经济来源受到了严重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村民外出打工,多的以阿干镇小煤窑为主,现在煤炭资源枯竭,150多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6
  • 5
    风景优美的丝绸古道兰州阿干镇沟窝子坡 风景优美的丝绸古道沟窝子坡,1936年前阿干镇桐条沟,沟窝子坡一带是兰州通往临洮方向的要冲。沟窝子坡是通往临洮的必经之路之一。1936年后,国民政府修成了兰州到临洮方向的公路,改道在西果园、韩家河一线,这边才逐渐衰落了。说起来,沟窝子坡山大沟深路面窄,坡陡,红石路,这条路是丝绸古道。从兰州出发,过阿干镇,拐入桐条沟,沿沟而上,经沟窝子坡,翻越关山岭、拉驴沟,就到了临洮的中
  • 0
    我家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一座省会城市的郊区。这里曾经富产煤炭,开采始于明朝洪武年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到现在已经有近六十年的历史了。   今年清明节,正值假日之际,回家看看。离开城市,在回家的路上,高楼大厦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下越来越多的村庄和那一排排长满了野草的平房。两边的大山也都光秃秃的,令每个人感到荒凉与孤寂。     ***    ***    ***    ***
  • 4
    甘肃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广告效果最好都市报 2012年8月18日 星期 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阿干镇董家老店:一个家族的江湖故事   讲述人:董学林 87岁 阿干镇桐条沟村民 董国江 董学林侄孙   解放前,丝绸古道上的马车(翻拍)   当年用过的磨盘 一个家族的艰难创业史,一座百年老店的往事。随着记忆的唤醒,渐渐地勾画出了清晰轮廓。 车马店,是古代的“汽车旅馆”,也是充满江湖气息的地方。南来北往的车队,东奔西走的驮队,在此
  • 16
    公元1736年乾隆元年左右,从山西大槐树下(今山西省洪洞县)逃难来到甘肃兰州阿干镇琅峪村17岁左右的董玖喜给张家当长工,因在异乡人生地不熟,为了自己以后的生存,改姓为张(居家族1877年10月13日分家契约有效张公之的记载)认琅峪张家为亲人,琅峪张家也视他为亲人,琅峪张家还给他娶了媳妇成了家,时间长了董玖喜给琅峪张家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又改为董姓,从此以后立下董家和张家不分彼此,两家后人不能结婚的家规(后人称“张董不
    gengbeliefer 10-25
  • 0

    广告
    立即查看
  • 2
    阿干镇因煤而生存,因煤而兴旺,同样因煤而落败……煤尘的积淀使得如今的阿干小镇给人感觉格外落魄,但是20年前的阿干人,却在煤的支撑下,幸福的生活着!      其实早该先写“井”的,生活在阿干小镇,对于煤井的印象其实是尤为深刻的,如今对煤井的评述总是充满着危险,但儿时记忆中,煤井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好奇和亲切。      说好奇不难理解,深不见底的巷道中,一列列空矿车呼啸而入,又一列列满载
  • 7
    在“梦回阿干.名称”中知道了“阿干”名字出自《尔雅.释地》:大陵曰阿,干为水畔。阿干河从南向北穿镇而过,河两边是密不透风的荒山。   既然阿干的名称都与山水有关,那么,记忆深处的阿干自然离不开这山。上边说阿干镇两边是密不透风的荒山,单从表面上看,此说法似乎不无道理,毕竟初次去阿干的人,或者说没有在阿干镇真正生活过的人,看到的山也确是荒山模样。站在阿干街道,遥望南北两山,满目荒芜,稀疏的野草始终无法遮
  • 8
    生在这个地方,长在这个地方,但对于它的名称来历等从来就不知道,只是在它不算大的怀抱中无忧无虑的度过了懵懂的儿时,在那时的眼里,它就是产煤的地方,每天都能看到拉媒的卡车呼啸来去穿梭于街头的地方,一个小镇的一个小孩,还能看到什么呢?      而今,突然想到了去了解“阿干”的来历,可惜,问了许许多多的阿干人,无论老少,无一人知道,似乎对于阿干这个名称,许多人唯恐避之不急,现在的阿干镇,名称似乎
    Spiderrr 7-13
  • 2
    梦回阿干·印象          序      经常做梦,即便偶尔小憩也是梦境不断,从小到大似乎都这样,总被人指出梦多睡眠质量太差,影响人的精神。或许早已习惯,每次睡眠都在清晰的梦境中走过,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也就自然了,是否影响睡眠反而不再在意。      经常游走在梦境中的生活,曾经所熟悉的场景经常在目,常常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个落后却显沧桑的地方,一个总能
    7-7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国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