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吧
关注: 1,004,038 贴子: 2,621,656

学习和实践观音菩萨的慈悲救世精神

  • 目录:
  • 佛教
  • 3
    🌿问:今年22岁。师父可不可以分享一些经商和与人打交道的方法?有什么好行业推荐? 🌟TAI师父答: 分享一些经商和与人打交道的方法,我没有经过商,没有什么经验可言。 打交道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就是少说话,放低自己,谦卑,然后恭敬别人,抬高别人,这样最容易了。 以前我的师父送我们去大的寺庙时,一再叮嘱:到了人多的地方不要说话,静静地待着,不要跟人争执,不说话是最好的,当个哑巴一样。别人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做
    握杆子 9-10
  • 4
  • 0
  • 8
    谛深大师开示:什么是忏悔? 凡夫所谓的“忏悔”是对-----已过、未成或未达到预期目的的事情(含罪恶),明白未成之处、失败之根或成功之理后,由妄心演绎的行为修正心理! 凡夫“忏悔”中的“忏”是弄明白的意思;“悔”是对“不再”之事知之无用,但可对未来之事免重蹈覆辙之心理反映。凡夫的忏悔实际是诸业相缠的因缘连接! 何谓佛门忏悔?简言之“忏”为明为悟;“悔”为舍为放。 忏悔乃三大修行“段分”之缘起,为入菩提道之首要
  • 7
    五戒:杀 盗 淫 妄 酒戒律是对自己的保护 好比怎么让一个婴儿不会从床上掉下来 那就要在四周设置围挡 这个围挡就是婴儿的戒律……#戒律#
  • 6
    佛言:「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憎爱双言苦者,因顺逆境有四义同: 一者,坏定相同,而顺境难察。盖住色生心,颇似有定,因名执著,实则生灭流注不息,但现似然貌耳。 二者,生害相同,而顺境欺人。所谓刀头涂蜜、毒树开花,全体是苦,诈现乐相,欺诳世间。 三者,应避相同。人无不愿安稳得度,远诸贫穷、疾病、灾横,而顺境欲乐密招诸祸,岂可不惊?是故经云菩萨避欲,如避
  • 8
    所以“本经明授记,凡有五类差别”。其实佛陀的授记有五种的差别:第一,通记跟别记。什么叫通记呢?就是佛陀为佛在世或佛灭度后的众生,“凡有闻《法华经》一句一偈,乃至一念随喜者,皆与授记作佛”。就是说,你听到《法华经》的某一个观念,或者某一个偈颂,你产生坚定的信解,你相信而且理解,甚至于产生一念的随喜,随顺欢喜,乃至于短暂的随喜,佛陀都会跟你授记。但这种授记不知道时间。就是说,你这个金刚种子种下去了,你
  • 8
    谛深大师开示:如何求佛、求菩萨 善知识,若有人因罪苦难耐求佛菩萨哀佑,称为求佛。 善知识,虽诸佛菩萨慈悲,为不令一众生堕落故,有求必应,故为众荷担其所求罪苦,然受罪之众多因罪孽深重故心行反复,是故我今做求佛略说,以助缘分大众获佛护佑。 善知识,如若求佛,得佛护佑,当忏悔所行罪孽心生归佛之心,否则,所得之报累劫难出。如何报之听我细说。 若有人因罪苦故求佛,得成之后,却自行怀疑,疑惑之后狂妄以为乃自己之能
  • 1
    请问师父,那天您说弟子善根深厚,请问师父,善根指的是什么呢? 善根指的是破恶、生善的根本。你可以把善根理解成好的根机、好的基础,善根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的,因为身口意三业的善坚固,所以称为根。根还有生长的意义,就像树根扎入土壤中,可以使树木长大,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生起其他的善。
    耀为 9-9
  • 1
    谛深大师开示:法师是什么? 坐下弟子及声闻众:所谓法师,顾名思义,是教佛法的老师,简称法师。由于佛法极其难证,所以,只有证得佛法的人,以佛说传承,依佛所嘱,令弟子们听佛所传法要、经典,按佛说的去做,成就佛子佛孙,是称为佛门法师之用。不是什么人都能称为法师。法花经中的法师品不是任何人能看,看后可用。只有戒圆满了的人能看,听此号令能做法师。若戒不圆满,以为佛法,遭大堕落。譬如:高空跳伞,前提是身上背着
  • 9
    有些人相信地说:“菩 萨啊,你保佑我,你保佑我孩子能够好啊。”但他在心里却在想着:“求的会好吗?”这就是不干净地相信。如果你是干净地相信,你会想:“菩 萨一定会保佑的。”你就成功了,因为你净信。
    妙莲 9-9
  • 7
    《僧伽吒经》是那烂陀寺的镇寺之宝,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从往昔的古佛听受的,而且对读诵者的影响广大、深远。 抄写此经,哪怕一字一句,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愿您在《僧伽吒经》的加持和护佑之下,业消智朗,福慧增长,法喜充满! 师兄好,以下是我先生和我自己抄写僧伽咤经的真实感应,本不善写作,只简单描述吧: 我的法名叫贡嗄拉姆,2010年开始我先生开始随我入佛门,他妈妈找过会神通的人看过,说他命中不会有大财,最多二
    妙莲 9-9
  • 0
    谛深大师开示:无钱谁当和尚? 广大声闻:僧人皆无钱,有钱非僧人。无钱者亦不一定为僧人。是故,若有出家人与汝等收取种种名义钱财,其非佛门出家人。 大众,出家人以戒律之受,信守如一为鉴别证,并非以衣服判别证,亦非以戒牒为鉴别证。 大众,切勿以名声判定修行。无钱,贤圣当和尚。谛深,2016,3,22日示。
  • 0
    时间是我们最好的药物,宁静是我们最好的心情,步行是我们最好的运动。
  • 0
    杨旬,宋朝官员,平日勤持金刚经,乐善好施。他的上司王立政,精通观相。一天,他仔细端详杨旬的容貌后,惊讶地说:“你两眉过眼,下巴宽厚,眼睛卧蚕处,阴骘纹甚多,主子贵孙荣,你做了什么,能够惠及子孙?”杨旬说:“我为吏四十年,家中并无余产,只是尽力积阴德而已,这些年来我保存了三个囊袋,拿出来给您过目。”说着,将袋子递给王立政。他接着说:“第一个布囊里积攒了九十九文大钱,第二个布囊积攒了一百多文中钱,第三
  • 3
    好运不是天生的,背运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谓的一鸣惊人,都有十足的努力和付出来支撑。不幸的人或许各有不同,好运的人,却有千篇一律的上进心和执行力。
  • 6
    《老子他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首章既提出“道”与“名”的涵义,但同时又相同于“因明”的法则,能建能破,自说了一个道,自又推翻了道的名相。也如同正反合的“逻辑”辩证,不自立于不变的肯定与否定形态。如
    妙莲 9-8
  • 4
    第一章,序品
  • 6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bō rě)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
    鸣为佐 9-8
  • 9
    机缘巧合,从2024-7-15日以来,已经将近两个月了。每天晚上下班背三遍心经,诵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大悲咒各一遍。尤其是八月下旬以后,我诵经后 求菩萨加持,戒烟、酒、色,目前除了色戒偶尔会破,已经半个多月不抽烟了,一根没抽,同时也坚持全素将近两个月了,也感到很多烦心事都离自己远去,通过每天的坚持,也算是有一点点悟。想诚心拜访一家寺庙,参加一次皈依法会,做持戒居士(家里人不反对)但是不懂规矩,不知道怎么参加,
  • 11
    对宇宙结构的描述 大约500年前,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太阳才是宇宙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围绕太阳运行。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间宇宙构成的学说与今天最先进的天文学、宇宙构成学说更加的吻合。 在《华严经》第一卷之前、华严处会之后,是法界安立图。里面先讲了小世界——也就是地球、月亮、太阳,都围绕须弥山转;因此,小世界应该指的是银河系。接着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
  • 4
    谛深大师开示:如何放生 今天智依因群中佛友问怎样放生入法短信请法。师父开示如下: 各位善缘信众及坐下弟子,所谓放生顾名思义,乃将行将断命罪者令其脱罪逃命。如若其未脱罪汝等令其逃命,恰如恶狼伤人汝令放之,此称共业。若要入法放生一者须断其罪业,二者过罪不究,三者令其有悟,知恩感佛。若不能做到是三者,均为共业。 善者,若汝等未能知晓罪孽众生之所以遭杀报显前,乃有惑于法,是故须当知晓断命罪众之因。 善知识,若
  • 168
    不一定每天都是美好的,但一定要有美好之处 如果一个人能够每天对周围的人事物怀着感恩的态度记录下来,心境就会重新遍布阳光。谨以此贴感恩那些让我感到温暖的人。
  • 7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一点;计较,不如谦让一点;强势,不如和善一点;争斗,不如和谐一点。
  • 0
    🌿问:善业也需要消吗?如果要的话岂不是理论上善业、E业都不要结?地铁上同个车厢的人大家都低头看手机,彼此没交流,情绪没有变动,就不算结缘吧?如果此时有人偷我东西,我当下就原谅他了,这种业需要消吗?我们日常生活应该怎么做让以后消业轻松点? 🌟TAI师父答: 如果以FO法结的善业,基本上是不影响你成FO的。但是我们俗世间的爱情之类,看似善业,但是它会产生执念,就不一样了,它不一定的。 所以你要结善缘的话,最简单的
  • 0
    世俗的事情,如果精心策划却没有成功,那就前功尽弃了。只有念佛,纵然没能坚持下来,从前所念的佛号,也绝对不会白费。 从前有个砍柴的人,他遇到老虎追赶,慌忙地爬到树上去,心急之下,脱口念了一声“南无佛!” 多生多劫以后,就因为念了这一声“南无佛!”而得以出家,渐渐修行,最终修成正果。 念一句佛号尚且如此,何况精勤至诚念佛一生呢?即使今生不能往生,来世也必出轮回。而在世间,比如读书求功名的人,如果科考不中,
    耀为 9-7
  • 0
    昙鸾大师出家修道后,考虑到人生短暂、朝不保夕,所以想求长寿来弘扬佛法,于是便从道人陶弘景那里,请来《仙经》十卷。 回来的路上,昙鸾大师路过洛阳,遇到了三藏法师菩提留支。昙鸾大师问道:“请问法师,佛法中有没有长生不死之法,能胜过《仙经》的呢?”菩提留支说:“娑婆世界哪里有长生不死之法?纵然长寿,最终也是一定要死的,死后依然要入六道轮回,有什么殊胜的呢?真正长生不死的法,就是佛法呀!” 说完,菩提留支给
    耀为 9-7
  • 6
    低头并不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而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 也许很多人出类拔萃, 但不要忘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时时不忘低下自己高昂的头, 保持谦卑的态度,踏踏实实做事, 反而会让别人更高看你。 真正的成功者就算低着头 也会有光芒, 一样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佩。
  • 5
    对世俗生活不感兴趣,怎么办?
    耀为 1-20
  • 10
    当今社会,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还有精神紧张,比如自闭、压力、忧郁、恐惧,物质欲望挤压着我们人类社会精神的空间,让我们天天活在烦恼之中,每一天都在焦虑中生活。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是精神疾病的世纪。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每天感觉压力太大,做什么事情都有压力,不能放松自己,即使偶然的休息,心也永远没有停息——上班担心被开除,结婚担心离婚,坐飞机担心失事,用钱担心被骗,吃饭担心肥胖,生孩子担心养不大,老年人
  • 6
    走不出来,怎么办?
  • 5
    夫妻都是三生的因果,累世的前缘。今生相遇相爱,注定是前世的因缘。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成为夫妻,佛学上讲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种种愿力业力,经过几生几世之后,不管时空变换,不论贫富丑俊,还是会发生。或是前世发愿,约定来生再结夫妻。或是感恩报恩,甘愿侍奉。或是宿债难了,今生偿还。 因为愿力,轮回中再次相遇,彼此的灵魂认出了对方,常常一见钟情,觉得似曾相识,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和合,在注
  • 1
    不用比较的心去生活,常想自己拥有的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感恩与幸福!有一只蜗牛对一只青蛙总是有成见,有一天青蛙忍耐不住了,对蜗牛说:“蜗牛先生,我什么地方得罪你了,你怎么这么讨厌我?”蜗牛说:“你有四条腿,可以跳来跳去,我却要背着沉重的壳,贴在地上爬行,我很不是滋味,所以我看你不顺眼。”青蛙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你只看到我的快乐,没有看到我的痛苦。”这时候一只巨大的老鹰从天上飞下来,蜗牛迅速将头
  • 2
    人们吃药的时候,不知道药的原理是什么,但就是吃下去,就有效果。 念「观世音菩萨」也是,不知道原理是什么,但就跟吃药一样,念下去就有效果。
  • 1
    梵音楞严咒心咒
  • 10
    《论语别裁》 后来,在一些地方讲解《论语》,我就提起一个问题了。就是我们自“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的问题。 中国文化的演变发展,大致分两大段。譬如一提起秦汉以前的中国文化,人们就拿孔孟思想代表了一切。其实所谓孔孟思想,只是中国文化中间主要的一环。另外还有道家、墨家、诸子百家……很多很多,都是中国文化一个系统下来的。如果把它缩小范围,则有儒、墨、道主要的三家。 尤其中国文化在政治上历
  • 0
    今天我们给同学们讲一讲佛教的生死观。佛教讲摆脱生死轮回之苦,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是不寻死,人生毕竟难得。 第二是不怕死,一期生命结束进入下一个生命形态,如同换个房子居住,没有什么可怕的。 第三是不等死,在生死中了生死,度生死。 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广结清净善法缘。让生命上升,而不是下堕。要依着《观无量寿佛经》里的净业三福努力修行,老实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耀为 9-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慈悲自在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