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雷辙吧
关注: 33 贴子: 1,733

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

  • 目录:
  • 佛教
  • 2
    ◎機和法 所謂「機法」者爲何呢,稱如吾等無有出離之緣的一切眾生為「機」,又稱金剛的信心為「機」。稱本願一乘絕對不二之教(行)、南無阿彌陀佛為「法」。 佛法云為「機教相應」,「機」和「教」沒有恰好相應,就無法往生。聖道門的教(法)是最高深、世界第一的哲學。雖在說世界第一的「絕對真理」,但是若說「今日的凡夫依其教法而修行,能夠成佛嗎」的話,因為「教」過高而「機」太低,機教不相應,所以無法修行,無法成佛。
    _南歌子_ 10-25
  • 2
    同朋們有什麼問題都可以發帖提出來,我去請教蒙光師。 南無阿彌陀佛
    梵聲 10-25
  • 2
    「我什麼也沒有聽聞到,什麼也不知道」,凡夫的心就像秋日的天氣,變化無常。那計度,全是煩惱。以「知道了,思考了,記得了」為首的佛法,什麼作用也沒有。凡夫沒有滅罪的力量,只有「難思弘誓」(本願)和「無礙光明」(名號),才有滅罪令往生的力量。停止參拜神、迷信等,離生死,應發成佛的大勇猛心。 是因爲「南無阿彌陀佛,不讓你下墮喔,請就這樣地來,必定救助你喔,等著你喲」的「呼喚聲」,無論如何都不能往生的我,空
    梵聲 10-24
  • 4
    念佛的世界是被動的世界。JD教沒有這個,所以JD教蟈甲,比如美國,就是那種自大自我的心態,什麼事都要當老大,很憍慢。佛法的世界是低頭的世界,有一首詩云:「仰望藤花 好大 好漂亮哦!」(因為木藤花搭在棚架上,花越開越低垂,所以爲欣賞低頭的藤花,我們要抬頭仰望),越感受到「被動」的人頭會越低,剛剛誦的《禮讚》字字都是低頭的世界,是仰信佛恩,仰讚佛恩的世界。
    梵聲 10-24
  • 0
    德歸: 瑞默老师2007年台北开示摘录 問:最近聽聞老師的說法之後,越覺得自己像個小偷,做課誦的心情都不一樣。 答:是啊,都是在當小偷。我們很多人念佛,都忘了阿彌陀佛連我們骨子裡在想什麼都清清楚楚!阿彌陀佛是如實徹知我們凡夫的心性,然後發願要救度我們,所以不論何時都徹底知道我們、清楚我們。 所以,無論遭逢任何境界,每一句佛號都是阿彌陀佛的回向,絕非凡夫所想像的念佛,那樣都太小看念佛了!為何會小看念佛呢?因為
    梵聲 10-23
  • 0
    因為貼吧審覈原因,《三帖和讚》不再上傳。剩下的三篇我在此帖上我們的公衆號“紙衣草履齋”的原文鏈接,也對吧内的同朋們說聲對不起。 淨土和讚(續完):网页链接 高僧和讚:网页链接 正像末和讚:网页链接 以上是《三帖和讚》的全部內容。 南無阿彌陀佛🙏
    梵聲 10-21
  • 1
    根據我的了解,可以斷言:了解真宗和基督教的人,不可能把真宗與基督教相提並論。 最基本的一點,真宗目標是往生成佛,再乘佛願力回娑婆救度衆生。基督教信徒則是升天堂做神的僕人,此後不再與世界相關。 另外一個根本差别:基督教的上帝有獎惩,人命運的好悪,基於神的意志,人無從揣測。 真宗作為大乘佛教,基於業報論,認為自業自得,所以在世間的生活應敦倫盡分,以報恩心精進善法,以懺悔心逆來順受地生活。日本歷史上眞宗念佛
    梵聲 10-20
  • 3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恒沙。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南西北四維,上下亦復然。彼土菩薩眾,往覲無量覺。一切諸菩薩,各齎天妙華,寶香無價衣,供養無量覺。咸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供養無量覺。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慧日朗世間,消除生死雲。恭敬繞三帀,稽首無上尊。見彼嚴淨土,微妙難思議,因發無量心,願我國亦然。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徧照十方國。回光圍繞身,三帀
    梵聲 10-20
  • 0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 我依修多羅 真實功德相 說願偈總持 與佛教相應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 出世善根生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無垢光焰熾 明淨曜世間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隣陀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宮殿諸樓閣 觀十方無礙 雜樹異光色 寶欄遍圍繞 無量寶交絡 羅網遍虛空 種種鈴發響 宣
    梵聲 10-20
  • 1
    《淨土見聞集》裡面講到,我們久遠劫來所做的不孝父母的事,都記錄在閻魔賬中,被記錄的就表示所造的罪沒有消。《淨土見聞集》裡面講到,閻魔座前有兩位神在記錄眾生生前做了多少善事、惡事。因為做善的人很少,記錄善的神的臉發白、睡著了,因爲閒著沒有記錄可寫。而記錄惡事的神,愈寫愈氣,所以他的臉紅紅的,看到眾生做的惡事,愈寫愈憤怒。 我從小就常常聽到《往生要集》中講地獄的事,所以在腦海裡面印象深刻,長大以後再讀
    梵聲 10-19
  • 0
    同朋: 南无阿弥陀佛,蒙光老师好,感谢您上次的回复,这两天在反复思考回味中很受益 自己之前的卡点可能在于,内心总觉得自己可以念佛回向功德给那些可怜的人,而不知念佛也是来自佛的力量。 另外还有一个生活上的困惑想请教您,面对生气该怎么办 虽然知道生气不好,但生活中常会有生气的时候,苦恼 像今天早晨,小娃起床就埋怨太迟了,也可能是起床气吧,总之牢骚不断乱发脾气,惹老人不高兴,小朋友还继续发泄情绪,让我也火了,
    梵聲 10-19
  • 1
    网页链接 全文鏈接 一 日用飲食的叮嚀 蒙光:虽是不杀生就无法活命的生活状态,因「君子取物有道」,而觉得「对不起对不起」地吃食最好。最好顶戴称念佛。虽说为买卖,但作杀害生物的买卖决不能赞同。即使那样,也该庆喜让自己顶戴到即使没有杀大的生物亦得衣食之身的幸福。生病的话,则要想到自己的罪恶,而应该大忏悔吧。因而病亦得以早些治愈。要吃药、养生、忏悔,若念佛感谢的话,即使病没治好亦会变成轻,死病也会延长,死命
    梵聲 10-16
  • 0
    (問)禪宗和淨土真宗的善知識,有何區別? (答)禪宗的善知識教你如何坐禪,教你無心的境界;淨土真宗的話,不教你無心。把佛心、慈親心如實地教給我們的,是真宗的教法。淨土真宗的善知識,是如實地教給我們佛心、慈親心。 (問)淨土真宗好像跟禪宗有很相像的地方,不要執著那些,回到佛的佛心、慈親心,跟禪宗的無心好像很相像。 (答)是有很相近的地方,什麼地方很相近?御安心,這個安心,不是凡夫自己安心,而是領受佛心的
    梵聲 10-19
  • 0
    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梵聲 10-19
  • 0
    明見: 沒有獲信,你和浊惡眾生是沒有區別的,是否這樣? 蒙光師: 凡夫獲信與否,都是凡夫,都是濁惡衆生。說獲信,不是凡夫變成非凡夫,是凡夫知自身是凡夫,而不是像你這樣想與衆不同。 明見: 同朋們,我們要發言,對自己的信心法談,就能認知到自己的信心山堆的有多高,不斷破滅,再堆起,沒有這苦勞,無法獲信 蒙光師: 法要入心,必須要法談。但在法談之前,先要有聽聞的基礎。聞到的法有足夠的量,法談才有底氣、有依據,不會
    梵聲 10-19
  • 0
    聖人一流御勸化之旨趣,以信心爲本。其故,捨諸雜行,一心歸命彌陀者,依不可思議之願力,由佛方治定往生。其位亦釋作「一念發起入正定之聚」。此後之稱名念佛,應領解是爲如來治定吾等往生,御恩報盡之念佛也。 慚愧慚愧 敬具 *聖人一流:指淨土真宗
    梵聲 10-18
  • 3
    瑞劍老師《領解文講義》摘錄 真地明白如來的御慈悲「真難能可貴,真感恩」之領解的相狀,即是此領解文,此是御信心之相。明白自己真的是地獄必定,是無藥可救的傢夥時,御恩報謝的稱名亦會自然地冒出來,又如來的御恩也會被知道,師主知識的恩德亦能明白,然後仁義忠孝之道也會漸懷慚愧地努力去實踐。這是爲何呢?頂戴佛智的人很了不起哦,善惡應報的因果道理會明白,此若沒有頂戴佛智的話,不論如何偉大的人,智者、學者也好,也
    梵聲 10-17
  • 0
    重發《法雷宣言》
    梵聲 10-17
  • 0
    同朋: 蒙光老师,修诸佛净土行,我们凡夫是否能做到?我知道往生 阿閦佛妙喜净土需要持阿閦佛心咒和灭罪真言,灭罪后才能往生。[合十][玫瑰] 我现在清楚修观经定散二行,我做不到,我只有信受持念 南无阿弥陀佛 蒙光師: 知道自己是凡夫的人不會問這様的問題。 答復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寫出的文章一篇又一篇,列出的參攷鏈接一串又一串,視而不見的麻木遲鈍的心,何時才能驚覺?!
    梵聲 10-16
  • 3
    「寂滅」指涅槃。佛教講的大涅槃不是在指死,不是在指我們的世界裏苦樂相對的樂。其他宗教説「天國」、「樂園」、「理想國」等,認為是人死後的理想天地,是最上等的樂園。但是佛教不以這般人講的相對的樂為理想,淨土亦非世間所講的樂園是淨土。想要享樂而願往生的人無法往生淨土,願生淨土是為了成佛。成佛,頂戴大慈悲心,如釋迦牟尼佛般復生於世間,永久地說如來的本願名號,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求願往生的。成佛是指永久地相續
    中国... 10-16
  • 2
    懺悔滅罪的原理 真實的懺悔 瑞劍老師的懺悔
    中国... 10-16
  • 2
    真如法性如虛空般廣大无际,超越凡夫的見聞覺知。法離言說,亦非凡夫滯於相對界的思惟所能及;法性的真實,超出世間迷執顛倒的妄念,是不生不滅、非斷非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的八不中道。此真如實相,甚深微妙,既非實有,亦非虛無,不曾出生,也不會消滅。不得已以言語解說此絕對界的風光,只能是權宜的方便手段;窮盡思辨建立種種名相,也只是爲通往真理彼岸暫設的渡口。於永恒而寂靜的真理前,人的言說,如鴉鳴雀噪之聲,毫無
    梵聲 10-14
  • 1
    真正的懺悔是因頂戴佛德而對自身罪業生起的認知和反省。被佛智照出的罪業,同時也正在佛智光明中,與光明為一體。罪業受報的當下,如同用嘴乾喫鹽巴,難以下咽;懺悔滅罪,則如同罪業的鹽被功德法水中和,鹽量沒有減少,所感受到的苦則大大減輕。
  • 0
    像我這樣無善造惡 連一行亦沒修過 如何好事會上門, 正確的話大地會裂開 噴出火焰活生生地 被燒死也是罪有應得。 然而為何至今日仍 飯可三餐三餐地頂戴 亦沒被牛馬踏死 雖喊好苦好苦 三千世界裡像我這樣 幸福的人可說沒有 如此走過人生是誰的恩惠 不是佛恩是什麼? ——《大悲願船》
    梵聲 10-13
  • 0
    私人的感受無對錯,真實即可。 但感受本不相通,此人之藥,或爲彼人之毒,如病患自述其病痛,他人若非同病,非但不能感同身受,反覺不適。若病痛與醫治同時進行,則旁人雖見病狀,亦能因其已得治療而安然欣慰。 自己的感受當然可以抒發,但在公開場合時,若說得太盡、太多,且偏於一邊,於他人未必相應。而悲情多了,也會變成一種表演。如覺心師此次在法座上提到的,有人會將懺悔當成自己有佛法的表現。因法未徹身心,身心相背,口
    梵聲 10-13
  • 0
    如何看自己有沒有用心呢?我略舉幾條,同朋們可以借此對照一下: 世法中爲了生活而不得不努力學習工作、養家糊口不計,其他的時間每天有多少用在佛法上?多少用在欲望煩惱上?用於聞法的有多少? 累積下來一年中有多少時間用心在佛法上?拜抄了多少師教?做過多少筆記?誦讀了哪些宗門的教典?稱念了多少佛? 平時的收入花費,在盡人事的義務之外,花在供養莊嚴自身心、滿足自身的財色名食睡的種種欲望上的費用,和用於供養道場、善
    梵聲 10-13
  • 0
    #呼喚聲群聊記錄# 蒙光師: 同朋何時皈依的? 同朋1: 2016年去福州听(瑞覺師)课,受皈依了 蒙光師: 那時瑞覺師早已背離恩師教法,我於此前一年已離開其團體。 現在她已自願放棄眞宗僧侣身份,與眞宗無關了。 同朋1: 不知情,疫情三年,没有去听课了 蒙光師: 外道邪説,不聽為好。 同朋2: 太遗憾了[合十] 虽然作为很不成熟的晚辈新人,从来没有见过老师 先老师和瑞觉师 但想到追随瑞默先老师学习多年 为法雷辙弘法作出甚多贡献的瑞觉
    梵聲 10-13
  • 2
    原文: 网页链接 唱誦錄音: 网页链接
  • 0
    夫細觀人間之浮生相,凡無常者,自始至終,此生易逝如夢幻。未聞有受萬歲人身之事,一生轉瞬即過。 於今,誰能保百年之形體耶?不知我先、人先,今日、明日。 死別前後不定,而相續之速,過於樹根、草尖之露珠。故曰:此身朝猶紅顔,夕成白骨。 無常風一至,即閉眼絕息,紅顔色變,桃李容失。六親眷屬相聚哀歎,亦無濟於事。 無可如何,唯送遺骸於野外,化作夜半輕煙,徒留白骨。傷痛之極,夫復何言! 人命危脆,老少不定,各人應速
    梵聲 10-13
  • 3
    一、 問:是否重報輕受後,才被彌陀救走? 師:這是凡夫的想法,不要用打算盤的心學佛。正確的知見是,即使眾生多大的業報,也不妨礙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到淨土去。你要從頭學習,用學校所學的知識來講佛法是錯的。 二、 極樂之道唯一南無阿彌陀佛,莫走思案工夫之道。 三、 一般淨土宗是從形式上的口稱念佛入手,淨土真宗是從「頂戴慈親心」開始,這是最大不同處。我們是站在這個立場念佛的。真正的念佛是:「思父母心是父母心」;與此
  • 2
    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鎧譯 网页链接
    中国... 10-11
  • 7
    “法雷轍吧”是百度“淨土真宗吧”的分吧,大家在這裡可以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和問題發表出來。
    中国... 10-11
  • 0
    #呼喚聲群聊記錄# 同朋1: 蒙光师兄,为何国内的修净土宗的人众很多,但是真正闻修净土真宗人还不是太多? 蒙光師: 個人因緣不同,遲早都會來學的,這是如來的工作。我們先問自己有沒有信佛語、遵佛教。有之,一人已足。缺之,人再多也是烏合之衆。 同朋2: 老师说得对,要紧的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做到「信佛语」「遵佛教」?当我们是在老实信顺佛语、实践正信的生活时 佛法自然会透彻出来利益到周围的亲友[合十] 更现实的原因,毕竟有历
    梵聲 10-11
  • 0
    有一位被阿彌陀佛嚇一跳的同朋,九十多歲的老菩薩。他聞法一輩子,講師講的法,他統統明白、知道,理統統知道,就是不安心。一直到他九十多歲,跌了一跤住院,我去看他。透過這場大病,他跟我說:「老師,請為我高興,我終於找到我的阿彌陀佛了!」這個就是被阿彌陀佛嚇一跳。 「我的阿彌陀如來」,這個就是決定信、決定心。老菩薩因為聞法聽了一輩子,講師講的理,他都可以講給別人聽,可以說是倒背如流,可是心就是不安。瑞劍老
    梵聲 10-11
  • 3
    法雷轍吧自8月成立至今,不覺已有四位新同朋。在這五濁惡世之末法時代,實屬難得。
    梵聲 10-10
  • 2
    稽首天人所恭敬 阿彌陀仙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 無量佛子眾圍繞 金色身淨如山王 奢摩他行如象步 兩目淨若青蓮華 故我頂禮彌陀尊 面善圓淨如滿月 威光猶如千日月 聲如天鼓俱翅羅 故我頂禮彌陀尊 觀音頂戴冠中住 種種妙相寶莊嚴 能伏外道魔憍慢 故我頂禮彌陀尊 無比無垢廣清淨 眾德皎潔如虛空
    梵聲 10-9
  • 1
    捨棄諸雜行雜修自力之心,一心信憑阿彌陀如來救度我等今度之後生一大事。【安心】信憑一念發起,知往生一定、救助治定,此後之稱名,唯是慶喜報謝佛恩。【報謝】此教法能得聽聞,應知是開山聖人出世之大恩,與次第相承善知識匪淺勸化之恩。【師德】此後,盡此一期生命,應遵奉制定之法度。【法度】
  • 0
    (問)有人搬進新房子,看到一隻蛇就把牠打死,兒子當天發高燒,到現在還是…… (答)一般農村的住宅會住有蛇,在日本叫做「家主」,那不是小蛇,是大蛇,不會傷害人。我家裡也有,很多人都見過,長得很粗大。那種蛇到房子倒了為止,都會在家裡。在日本的傳統,和人共住屋中的蛇是好的,因為在日本鄉間多是木造房,蛇可以在裡面住三十年、五十年。因為是家主,把牠刹掉的話,很可怕。那是刹業,你就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為什麼?
    梵聲 10-6
  • 5
    捨棄諸雜行雜修自力之心,一心信憑阿彌陀如來救度我等今度之後生一大事。【安心】
    梵聲 10-6
  • 0
    同朋: 南無阿彌陀佛[合十]老师好,请问老师御文章里多次提到申念佛我还是不理解申念佛是什么意思?烦请老师开示[合十][合十][合十] 蒙光: “申”,大致相當“說”,“言”,“稱”的敬語表達,有時可不譯。在我們所用的最新《御文章》全本中譯中,是對日式漢語的硬譯,雖源出文言,但在現代中文用語中已經不合習慣,在中文行文中出現,不易領解,有徒增混淆之弊。 關於具體語境中的領解,我從今年八月份在香港道場開講《御文章》,至今
    梵聲 10-6
  • 0
    聞信: 蒙光老師好 昨晚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夢 夢見了瑞默老師[合十][合十][合十] 今早來和蒙光老師分享[合十][合十][合十] 對瑞默老師的印象不深 只是幾次佛法課的錄像 居然能夢到老師,真的是太殊勝了[合十][合十][合十] 夢裏大概是這個情況: 好像類似在我大學的宿舍里 我在自己上下鋪的床上盤腿坐著 隔壁就是一張大床 瑞默老師在那裏休息 一群人在聊天 聊天中傳過來一份厚厚的手寫稿件(夢中是蒙光老師的手筆稿件) 第一頁在最下面 最後一頁
    梵聲 10-6
  • 2
    現實界與超越界的幸福,有共同的來源。理想的幸福狀態,是貫通現實世界與超越世界的善與福的同一。在淨土教,萬善之源,衆德之本,是如來清淨、二利圓滿的名號功德。這一名號功德由彌陀如來完成,回向衆生,爲衆生往生的證據,幸福的保證。
    💮德中 10-5
  • 0
    很多人標榜學本願以後,沒有把五戒放在眼裡,也沒有持五戒。其實「戒」是天地的法則,是「道」,不是人規定的,學佛應該遵「道」,契合「法則」,「法則」是宇宙的真理。所以淨土真宗不是把「五戒」當成「戒」在講,而是把「五戒」當成天地的法則,當成「道」在講。不同處在於這裡,請大家不要搞混了。「戒」是佛教之要,佛陀入涅槃之前不是說「以戒為師」嗎?「戒」是法則,是道。五戒不只五條而已,孝順父母也在五戒裡面。五戒持
    中国... 10-5
  • 2
    彌陀與我如松葉 不論到何處 都是雙人行
    梵聲 10-4
  • 0
    (問)修二力法門的修行者,相信憑自己修習五戒十善以及彌陀的願力,一定可以往生,這樣的觀念,問題在哪裡? (答)問題在於不知道什麼叫做凡夫,不了解自己是凡夫。什麼是自力的修行?自力的修行,就好像要你不要用梯子爬到天上那麼的難。 凡夫修自力,就好像不用梯子要升天那麼的難,有這種觀念的是在親鸞聖人的時代,善導大師也是這樣,那就好像不坐飛機就要在天空飛一樣。這個話是中國人講出來的,中國有句話「難如登天」。以
    梵聲 10-4
  • 0
    网页链接
    梵聲 10-3
  • 1
    地獄必定愚癡身,幸遇末代真實教。 憍慢懈怠習未盡,難忍他人謗法聲。 心生嗔恚難自已,言若利劍盡傷人。 逞口舌快只一時,令人謗法罪更甚。 今聞當流之掟章,始恨未能抑己心。 閻浮自有因緣法,何須為此無益事?
    💮德中 10-2
  • 0
    蓋若有人確實地聽聞當流他力信心之旨趣而決定者,要如信心般收於心底,不可對他宗·他人談論,又於大道·路邊及吾等所在之地等,亦不可毫無忌憚地向人讚嘆之。其次,面對守護及地頭*時,不因我已獲得信心而輕視之,愈應奉公守法。又也不可輕慢諸神·諸菩薩,是皆包含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之中故也。特别是應外以王法為表,内心深蓄他力的信心,以世間的仁義為本,是即當流所定掟之趣也。 慚愧 慚愧敬具 文明六年二月十七日書之 【註】:
    梵聲 10-2
  • 3
    同朋问:佛教徒要不要拜护法神?
    梵聲 10-2
  • 1
    問:那為人子女,在家誦經給父母可以嗎? 師:可以。誦經本身沒錯,但是誦經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有我在為父母誦經的心,是天狗的心。事實上,我們是「被」誦經的,即因為父母忌日的因緣,自己才有機會來頂戴佛經,所以當以「頂戴的心」來誦佛經,頂戴佛經的當下是佛功德的活動,佛心的活動,佛智的活動,佛力的活動,不要有自己在讀佛經的念頭,我們是「被」誦經的。
    梵聲 10-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真宗門徒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