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吧
关注: 1,739 贴子: 25,539

匈奴所畏,燕秦不战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2
    不得不佩服秦王赢政对败军之将的宽恕和包容! “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国贼。身戮家残,去其籍,发其坟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自百人已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军贼。身死家残,男女公于官。使民内畏重刑,则外轻敌。故先王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尉缭子》 以上是秦国国尉缭总结秦国的对败降秦将官的惩罚的律令。 秦王政处理内乱后,大举东出,但前期
  • 1
    已知的名字: 匈奴单于头曼 单于,匈奴部落首领的专称,后来与中原天子级别相等,历史上匈奴第一个单于为头曼,匈奴首次崛起正是头曼的杰作,崛起于赵国李牧守边时期,当时匈奴发展到了拥骑兵十几万,头曼的强势使李牧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防守。 桓崎 他比王翦还早两年成为秦国将军,资历那是没的说。公元前236年,他和王翦趁赵主力攻燕之际分别攻打赵国南部和西部。公元前234年,平阳战桓崎击败赵国大将扈辄,斩首十万,名振一时,他因
  • 0
    为什么说先轸是晋国第一名将? 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1.他首先以敏锐的判断力捕捉到晋国称霸的战略机遇,向晋文公直谏“取威定霸,于是乎在”,力促争霸中原。 2.城濮之战前他为晋文公献计以宋地贿赂齐秦共同反楚,之后又准确地识破子玉的阴谋,建议用绝楚为条件帮曹、卫复国,结果使楚国陷入孤立之地,为城濮之战创造了有利态势。 3.城濮之战时先轸指挥全军撤退九十里,在与楚军交战时先以下军击溃楚的以陈、蔡兵为主的右军,使楚军
  • 0
    李牧力阻废后立倡的下场应该和唐朝的废后立武的反对派下场差不多,都是贬官逐出京城。李牧本为廉颇之后的大将军,但在伐燕之后就消失于史书十年,之后也是因为国将不存的时候才被推上前台去救火,不然李牧可能会一直只是一员边将,无门报国而终了。贬官不只是把一个人职权被剥夺,而是把一个以某人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给挤出权力中心,逐出都城就代表利益集团被解散,李牧当时所代表的是代系官僚集团,他的被贬说明赵王当时非常忌惮代
  • 4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在北边大并胡地南边痛击中山很爽,然后想发挥骑兵机动性饶过函谷关灭秦,这个计划有没有可行性
  • 1
    对于“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段记载,还有没有别的地方记载了这件事儿?
  • 15
    如何看待李牧的再战再胜秦,亡卒数十万,这里的数十万是否为李牧抗击秦国和韩魏所有阵亡将士的总和
  • 0
    @邹建良250😜 你说:“现任李牧吧吧主李建杭/李伟康@凉色初染🌻 也和牠如出一辙,为了突出李牧抗秦的功绩,炮制出了「李牧击退秦韩魏联军」的神论,使劲往韩魏齐等国家身上泼脏水 ”。我炮制神论?我泼韩魏齐等国脏水?我是否做过这些,谁又血口喷人和显摆智商,你看完下文不就知道了么? 秦王曰:“山东之建国可兼与?”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王资臣万金而游,听之韩、魏,入其社稷之臣于秦,即、韩魏从。韩、
  • 1
    有没有一些史料侧面说明白起和齐有过交锋,白起在前291到前280履历有些空白,好像只有前286取光狼城。另外齐从威王中后期到济西之战前处于巅峰状态
  • 0
    房山为宫兮,沮水为浆;不闻调琴奏瑟兮,惟闻流水之汤汤!水之无情兮,犹能自致于汉江;嗟余万乘之主兮,徒梦怀乎故乡!夫谁使余及此兮?乃谗言之孔张!良臣淹没兮,社稷沦亡;余听不聪兮!敢怨秦王?《山水之讴》 ……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
  • 2
    蒙恬屯边,其功几何? “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史记》 伪七王翦吧秦吹说李牧代雁门之功比不上蒙恬屯边,然而史实却非常不留情面的教训了伪七王翦吧众。上面那段记载
  • 3
    相关记载: (悼襄王)二年(公元前243年),李牧将,攻燕,拔武遂、方城。秦召春平君,因而留之。泄钧为之谓文信侯曰:“春平君者,赵王甚爱之而郎中妒之,故相与谋曰‘春平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与谋而内之秦也。今君留之,是绝赵而郎中之计中也。君不如遣春平君而留平都。春平君者言行信於王,王必厚割赵而赎平都。”文信侯曰:“善。”因遣之。《赵世家》(另见《赵策四》)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拔篸、有诡。三月
  • 12
    有没有高人介绍一下啊?    
    ... 7-15
  • 10
    东胡比匈奴强?东胡战国时除了被虐还有什么?先被秦开暴打,后被李牧虐,除了这两段屈辱史,东胡有值得称颂的地方么?而匈奴就不同了,在李牧时期匈奴已经发展成可以组织十余万骑兵的部落王国,匈奴首领已经开始称单于(相当于中原的天子)。忌于匈奴的强势,李牧守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是守了好些年,养精蓄锐毕其功于一役打败的匈奴。要不是李牧的卓越贡献,赵国北边四郡极有可能早就拱手匈奴了(看被赵王派来接替李牧的将领的表现,
  • 5
    其实我们该考究一下齐将颜聚这个赵国最后时刻生死攸关的关键性人物。田齐吹三巨头之一的八二五认定颜聚是率领齐国大军助赵抗秦的英雄,然而历史并非如此。 我认为齐将颜聚是秦国纵横家入齐后安排的一颗棋子,以助赵抗秦为名把他打入赵国内部,加深赵国矛盾。史料记载有的地方指出他被俘虏,有的地方指出他带兵跑路,我认为是后者,齐将颜聚祸害李牧后跑路,最后被秦军抓回诛杀,因为这样的棋子还是灭口为好。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
  • 16
    蒙恬回忆起他在少年时随着祖父的军阵曾经在漳水战场上见到过镇岳,蒙恬的祖父曾经说过:“只要镇岳剑出鞘,大秦的军队就永远无法跨过赵国边境一寸。”剑的主人李牧更是一个非同凡响的人,以一人之力让十万狼族不敢度过雁门,被誉为“猎狼人”。蒙恬祖父评价为“军阵之神”。
  • 0
    郧公这个伪君子,君上弃君道在先,他却故作姿态守起了臣道,置父子之亲不顾,本末倒置,这楚王也不是什么玩意,任内国内群盗四起,任用子常这种**为相专横朝野,下虐楚民,饿殍相望于道,郧公还倒打一耙骂弟弟不忠,价值观歪曲,之后还把弟弟想杀楚王报仇的事情告诉楚王,这种人根本就是打着忠臣的名义舍大义就大贼的玩意,可笑!
  • 266
    战国十大名将 一李牧, 二赵奢, 三廉颇, 四乐毅, 五孙膑, 六吴起, 七庞涓 八田丹, 九匡章 十颜聚
  • 39
    如果非要拿白起和李牧两个武安君来作比较的话,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来比较: (夕阳独醉原创:即楼主wzf672) 1.战绩来说,白起远胜李牧。 白起攻城70余座,在战国无人能及。 李牧战绩虽然也不错,在北方除了歼灭匈奴十万余骑一战,还击败了其它胡人。另外伐燕,据韩魏,都有战绩。最主要的则是两胜秦军。但这些加起来,都比不上白起。 但战绩这种东西,第一取决于将领的水平,第二取决于国君的重用和信任,第三取决于国家的实力。 第一
    李牧云 7-4
  • 0
    庞煖是纵横术和兵学兼通的先秦诸子之一,《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在兵权谋家论著中记载庞煖著有《庞煖》三篇,纵横家论著中著有《庞煖》二篇,其中其著有兵法《庞煖》三篇,虽然已经失传,但在《鹗冠子》中有两篇内容具体地展示了庞煖独到的用兵才学,可谓明师出高徒呀,我们可以以此管中窥豹! 《鹗冠子》 世贤 (赵悼襄王)卓(悼)襄王问庞暖曰:“夫君人者亦有为其国乎?”庞暖曰:“王独不闻俞跗之为医乎?已成必治,鬼神避之
  • 0
    平吐谷浑 时将讨吐谷浑伏允,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君集及任城王道宗并为之副 (时任积石道行军总管) 。九年(公元前635年)三月,师次鄯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君集言于靖曰:“大军已至,贼虏尚未走险,宜简精锐,长 驱疾进,彼不我虞,必有大利。若此策不行,潜遁必远,山障为阻,讨之实难。” 靖然其计,乃简精锐,轻赍深入。道宗追及伏允之众于库山,破之。伏允轻兵入碛, 以避官军。靖乃中分士马为两道并入,靖与薛
  • 0
     灵帝初,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寇掠。熹平六年,鲜卑寇三边。乌桓校尉夏育上言:"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馀发。请徵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擒灭。"召百官议。中郎蔡邕上议曰:"自匈奴北遁,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夫边垂之患,手足之蚧搔,中国之困,焜背之瘭疽也。(蚧音介。搔,新到反。埤苍曰:"瘭音必烧反。&quot
  • 0
    大行恢对曰:“陛下虽未言,臣固愿效之。【臣闻全代之时,北有强胡之敌,内连中国之兵,然尚得养老长幼,种树以时,仓廪常实,匈奴不轻侵也。】今以陛下之威,海内为一,天下同任,又遣子弟乘边守塞,转粟輓输,以为之备,然匈奴侵盗不已者,无它,以不恐之故耳。臣窃以为击之便。”《窦田灌韩传》 汉武帝时在商讨匈奴的过程中王恢所提文中【】那段描述,可能正是李牧对代地管理的写照,所谓强胡不正是战国后期开始崛起的匈奴吗?
  • 4
    秦克楚郢都之战始末以及详细描述
  • 0
    可曾记得,番吾、河漳之役爆发前,李斯为秦王献计: 【今以臣愚议:秦发兵而未名所伐,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臣斯请往见韩王,使来入见,大王见,因内其身而勿遣,稍召其社稷之臣,以与韩人为市,则韩可深割也。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强齐以义从矣。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必有忠计。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则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愿
  • 29
    https://bbs.hupu.com/34573761.html?is_reflow=1
  • 12
    李牧的破匈奴之战中,兵种的成分和作用大致如下(均结合战役的情况): 1.3万骑兵至少分为三部分,见《孙膑·八阵》“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三者分别的任务,见《六韬·骑战》“翼其两旁,疾击其后”又“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赵武灵王后,骑兵已经成为能独立作战的兵种,故此战负责两翼和断敌后应该是以骑兵为主的,《六韬》已经说明战国时骑兵能进行单独冲击的事实。 1300乘车辆主要是有两个用途
    香克利 5-23
  • 3
    《秦始皇本纪》“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看起来羌瘣好像独领一路秦军,据《刺客列传》《燕策一》“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综合之,秦军伐赵分三路,一路从太原北上攻云中,一路从太原东出井陉,一路由河内攻赵。所以羌瘣应该是在当时和李信一同去攻取云中郡一带。 又据《秦始皇本纪》“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可知,羌瘣打下云中地区
  • 6
    窦宪战绩,不错。从数据来看,这一战比汉武帝时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两个加起来还好看。
  • 0
    名将之间不到万不得已都是避而不战,柿子都是捡软的捏,有把握才战,没把握就会守,所以,名将之间没有胜负,没有高下。举个例子,长平之战,白起没有与廉颇战,而战赵括,赵括就是软柿子。再说秦灭赵之战,王翦与李牧相持,离间李牧而战赵葱。楚汉相争,韩信不战项羽而战其他诸侯,是因为其他诸侯是软柿子,最后陈平离间项羽驱除范增,大败项羽何也?项羽孤家寡人必败无疑!最后说一下,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是按先秦后赵的时
  • 1
    渑池会盟是在前279年,李牧破匈奴在前246年,肥之战在前233年,李牧死于前229年,前后相差50年。 如果这些数据都是真的,李牧能在渑池会盟率领5000人,就算是龙傲天主角,那至少也得20吧,那李牧死的时候年纪都70了,和壮年而亡的印象不和。 而且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的时候他也39了,照理说这才是正值壮年,完全有资历去打长平,轮不到赵括。 怎么想李牧都不可能参加过渑池会盟,所以他年龄到底咋回事?
  • 7
    败方被全奸战例 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芒卯。《魏世家》 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秦本纪》 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枭,斩首四万,枭走。《秦本纪》 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单于奔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敖。《魏公子列传》 败方被击溃战例 秦军解而走,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白起王翦列传》 结论:以上诸多案例表
  • 1
    这位网友的质疑很好,但过于绝对,所以没有说服力。
  • 8
    最近查阅了一些汉尼拔的资料和视频,发现人们都有意强调翻越阿尔卑斯山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事实上在汉尼拔翻山的33天期间,罗马并未派兵堵山口,等他到波河才派兵拦截,说明罗马并未因汉尼拔翻过阿尔卑斯山而慌乱。而在汉尼拔也因此从九万步兵、一万二骑兵、几十头战象减员到只剩两万步兵、六千骑兵,战象几乎死光,未战就损失大半兵力,我有点不理解那些书和视频中的所谓学者对这一鲁莽行动极其吹捧的意义。隋炀帝西巡翻越的
  • 742
    论长平之战白起如何以少胜多
  • 98
    1,都拿屠杀人数多说事,说什么歼灭战。那么楼主问下白粉杀降也算战绩吗,杀死俘虏也算歼灭战吗?在战场上杀死多少敌方士兵无可厚非,但杀死降卒和俘虏这些如果也算战绩的话,那南京大屠杀的指挥官算不算30万战绩,扬州十日的多铎战绩80万了? 2,别人态度不一样就说别人没读过书,回去多读书之类,辩论可以摆事实讲道理,光会说这种攻击的言论除了证明自己智商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 0
    根据《秦始皇本纪》,赵太子出归赵是在公元前243年三月(颛顼历),赵太子归国后赵王立即答应割上谷十一县给秦国,可知李牧最晚在秦国的三月已经伐燕成功,而根据《赵世家》李牧是在公元前243年攻打燕国,而赵国以一月为岁首(夏历),所以李牧最早是一月初开始出兵伐燕,前后加起来最长时间是三个月的时间。当然短的话可能一个月、两个月也有可能。
  • 17
    大家了解下斛律光 他的代表战役有邙山之战、宜安之战和汾水之战,皆以少胜多击败北周军,威震敌国,因功官至大将军、左慈、右丞相等职,爵至咸阳王,也是少有几个“王侯将相”集于一身之一,北齐被灭后,周武帝宇文邕曾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可见他对北齐的作用是和李牧对赵国差不多的,且他的遭遇和李牧更加相似。
  • 10
    以下的内容来自原创——信步瀛洲
  • 22
    大家说说看你们都知道哪些名将,你们认为哪些名将的经历和遭遇和李牧非常像的?
    渣渣黑 2-18
  • 8
    有人对白起杀降认为是天下把赵国当笑话看,可是刻意忽视了杀降和赵国死守邯郸一年以及几千死士杀得秦军后退三十里的联系,只是说的为天下笑,当然外人可以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杀不杀降与他们有关系吗?我觉得如果秦军不杀降,很有可能邯郸就破了,正是战亦死,降亦死,才能帮助赵国度过邯郸最艰难的时刻
  • 9
    往大里吹李牧可以说李牧就一个郡的资源歼灭了匈奴十万跟其他异族联军吗?
  • 2
    晁错应对匈奴的主张,基本来自赵国。
  • 98
    秦征伐童子军以倍围攻,死过半。 廉颇功绩盖千古
  • 0
    1.破匈奴之战:斩杀匈奴骑兵十余万骑兵,单于奔走,此后匈奴十余年再也不敢南下 2.破诸胡:北越阴山,降林胡、灭襜褴,破东胡,开地千里 3..攻燕之战:入长城,占领燕上谷郡和广阳郡部分。 4.宜安之战:歼灭秦军十万,桓崎仅以身免,收复宜安一带 5.太原之战:覆秦太原,克狼孟一带。 6.番吾之战:两战两胜,收复番吾一带。 7.河漳反击战:两战两胜,占领河内一带和邺、武城等城。 8.井陉之战:数败走王翦军,射杀桓崎。
  • 0
    http://app.cctv.com/special/cbox/detail/index.html?guid=1a8f1169
  • 0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餽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战争之神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