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吧
关注: 3,986 贴子: 25,020

一部《印光法师文钞》,生死海中的指南针!

  • 目录:
  • 中国近代史
  • 4
    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一 附录观世音菩萨灵感记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皆应,无愿不从,其寻声救苦之迹,备见于本迹感应颂。兹录其近
  • 0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寿,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然而若想把善事做的既深又广,所有的善事中没有比放生更彻底更完美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嘴巴吃的,肚子装的十分有限,所以一个人如果戒杀吃素,少杀掉的生命,免造的杀业,仍然有限,即使我们努力相互告诉,辗转劝说周遭亲友,然而一部分的人相信,一部分的人不相信,真正能够听从我们的劝告从而感化他们不杀生吃素的人也只是寥寥可数。 惟有放生
  • 0
    印光大师:世出世间的事情,不超出“因果”二个字:   原文:世出世间之理,不外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因果二字。心性之理微,虽圣人犹有所不知。因果之事显,纵愚夫亦可以略晓……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
  • 0
    《佛经记载:善待父母获福无量,不孝父母获罪无量》 《杂宝藏经》记载: 昔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罪福之报。其事云何。佛言。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有长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用尽。役力卖薪。日得两钱。奉养老母。方计转胜。日得四钱。以供于母。遂复渐差。日得八钱。供养于母。转为众人之所体信。远近投趣。获利转多。日十六钱。奉给于母
  • 0
    【《因果故事》不顺父母,功名利禄全无】   明朝沂州有一个读书人叫王用予,他有一次在梦中遇到一个大官,这个大官是掌功名利禄的。他就问起自己这次能不能考上功名。这个大官就跟他讲,你的爷爷做人非常谨慎、朴实,积了一些功德,所以你本来应该考上。   可是因为你每次去庙里拜神,都是求自己身体健康,求自己考上功名,还求太太的病赶快好,夫妻白头偕老,却从来没为他守寡的母亲求过一次福,所以神明很生气,降他两次,要
  • 2
    印光大师的《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   佛与众生之心体,了无少异。众生与佛之心相,天渊悬殊。相既悬殊,则由相所感之受用,亦悉悬殊矣。佛愍其体同而相用悬殊也,由是运无缘慈,兴同体悲,种种方便,以施济度。众生若知其相用虽殊而本体原同也,固当上慕诸圣,下重己灵,依教奉行,以期复本也。   药师经者,世尊叙述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因行果德,显密摄化之功德也。此经系唐玄奘译,文理畅顺。而八菩萨名,
    Sastre 6-6
  • 6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汝说,善恶业报,差别法门。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是时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 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或有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 或
  • 4
    【改命孝先行,祈福善为根】   以下所有的一段文字都是我摘录的, 我无法忍住自己的泪水……   孩子!我花了很多时间,   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   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   让我再想一想……   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   我也一并忘记。   孩
  • 0
    印光大师墨宝
  • 5
      五方便念佛门   天台智者大师撰   一凝心禅。二制心禅。三体真禅。四方便随缘禅。五息二边分
  • 19
      《净土生无生论》   明天台山幽溪沙门传灯和南撰   稽首能仁圆满智,无量寿觉大导师。   所说安养大乘经,了义了义至圆顿。   妙德普贤观自在,势至清净大海众。   马鸣龙树及天亲,此土庐山莲社祖。   天台智者并法智,古往今来弘法师。   我今皈命礼三宝,求乞冥加发神识。   敬采经论秘密旨,阐明净土生无生。   普使将来悟此门,断疑生信阶不退。   将造此论,立为十门。   一、一真法界门。   二、身
  • 13
    怀净土诗 (一百八首) [元] 中峰禅师 出处参考:http://www.jingtu.org/qlsw/jingtu/zhongfeng/1.htm 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 当念只因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四大聚成玄兔角,六根缚住白龟毛。 沤花影里翻筋斗,出没阎浮是几遭? 东海一丸红弹子,流光日日射西林。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向窗前惜寸阴! 捏目横生空里花,妄将三界认为家。 大千常寂光明土,不隔纤尘总是遮。 爱绳牵入苦娑婆,哭到黄泉泪转多。 孰谓别离穷劫恨?通身浑是古弥
  • 59
    金刚经持验纪卷下   荆溪周克复重朗纂   男周石校   吴郡陈济生皇士参   宋绍兴二年。宋承信。居秀州华亭县。患翻胃疾。数年百药无效。忽夜梦一梵僧。谓曰。汝有宿冤。今生受此病苦。凡世间男女。风瘫劳臌。盲聋喑哑。疾病缠身。经年累月。伏枕卧席。求死不得者。其魂多摄在阴司。考较前生今世。所作罪恶。若能奉施金刚经。或自他书写。或毕世受持。才举心念。遂感阴府官曹。先放魂魄附体。次遇良医。其病即愈。   承信睡
  • 0
    21.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 【大意】任何家庭都应该有一种真诚的信仰,任何人的生活都要有二种不变的原则。一个人如果能保持纯真的心性,言谈举止自然温和愉快,就能与父母兄弟相处得很融洽,比用静坐调护身心还要好上千万倍。 22.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
    肥鸭肥 5-17
  • 0
    1.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守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大意】一个坚守道德规范的人,虽然有时会遭受短暂的冷落;可那些依附权势的人,却会遭受永久的凄凉。大凡一个胸襟开阔的聪明人,能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并且又能顾及到死后的名誉问题。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冷落,也不愿遭受永久的凄凉。 2.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
    肥鸭肥 5-8
  • 0
    《难忘的您 前尘似梦——难忘两位大师》 谁家供有《虚云和尚全集》、《印光大师文钞》,谁家就自动点亮起来,就大放光明。 这两套法宝有白光包着并向周围放射出来,光明闪闪,有眼通感应的人,一定都能看到。 阿弥陀佛派左右两位大士分身下凡救世,我们愚痴障重,真是有眼未识泰山。 千佛万佛,不离阿弥陀佛!所以说:「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呀! 永明禅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分身再来人间;从阿弥陀佛眉间一度光照向娑婆世
  • 0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每多寿短。自汉以来,无有过四百年者。贫人众苦交集,又欲得吉宅吉穴而不得,是欲免苦,而又自设法以令苦更深远也。汝但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一心念佛,展转劝人。依一函遍复为之劝化,当可业障潜消,善根增长。光为汝忏,何若汝自己竭诚尽敬以自忏之为愈乎。人之将死,务须助念。人之将生,亦须令产妇念
  • 1
    印光大师文钞中若干次提到过 称之"龙舒净土文,言浅义周,词详理备,为接引初机第一要书;龙舒净土文,断疑起信,修持法门,分门别类,缕析条陈。为导引初机之第一奇书"。https://e.dangdang.com/media/h5/fenxiang/product/product.html?id
  • 2
    晚诵,当反省,当精修 《收心》 醉梦唯知世味甘,反唇笑我是书憨。 从今杜绝人间口,不是知心不与谈。 《定心》 矢志断除生死流,莫将心计挂盐油。 虚怀无事便相应,较短论长风马牛。 《自惭》 麻将酒吧闹通宵,电影亲朋次第邀, 才说无时行佛事,野餐又约上山腰。 游戏闲聊有时间,饮酒抽烟甚悠闲, 佛事终难摊片刻,红霞一过黑漫天。 万千功德显神通,三世横超力无穷。 薄彼天王犹不作,何堪再堕到人中? ——来自群管理员(969507699)
  • 26
      从开始放生到现在,大约三年多了。这三年多来,我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面貌和命运,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下面和大家简单的说一说我的放生感受及心得。   我是从2010年3月5日开始放生的。从开始的三块五块,解救一条两条的小鱼一直到后来几百上千元解救成千上万物命。放生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次放生我感觉可高兴了,因为我不但救了这么多生命,而且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修行层次,在往生西方的路上更前进了一步。并且
  • 0
    《宝雨经》云: “菩萨成就十种法,生清净佛刹: 一、成就于戒,无缺、无杂、无点污。 二、为一切有情心得平等。 三、能成就广大善根。 四、于利养、名称、恭敬、赞叹,心常舍离,无所染著。 五、得清净信,心无疑惑。 六、常修精进,离懈怠心。 七、能入寂定,无散乱心。 八、能得多闻,而无恶慧。 九、成就利智,非钝根性。 十、有慈悲性,无损害心。 若有菩萨,成就一法,得无缺减,无少违犯,鲜白清净,即得具足成就十法。”
    妙观察 3-23
  • 1
    业障重,身心困苦的就去献血! 以前我很衰的时候,念修地藏经,就知道放生。今天拜佛时候突然想起来我还做了一个布施,那就是献血! 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献血! 过六个月就琢磨去献血一次,有次好像才三个月就去献血了! 这个是以身布施了!血是我们身体生命的一部分!以此布施供养给需要能救他人性命! 而且能消除血光之灾! ———————————— 所谓血光之灾,无非就是有出血的危险事件发生! 与其被撞出血,被砍出血,被意外淌
  • 0
    通灵人的警示:艳遇是灾祸死亡的征兆!   以下是一位可以和其他维次空间众生交流的朋友自诉:   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先静坐一会才睡觉休息。正在这时候,一位将军打扮的天人来到我家告诉我说,我是天上的将军,负责监视人间的鬼魅魔众,我时时关注被鬼魅魔众迷惑的男子。   有时我看见一个灯光闪耀的地方,有很多的男女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看上去很开心,可是在我眼中,那些人都有一个青面獠牙的小鬼骑在他们的脖子上,夹着
  • 4
    《优婆塞戒经》 大乘律-第1083部 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译
    Iam土土 3-15
  • 3
    各人的命运是不同的,有的人婚姻缘厚,有的婚姻缘薄,厚的人结婚较容易,薄的人结婚就难,没有婚姻缘的人结不了婚。但也不是一定的。   个人的行为是会影响婚姻和缘分的,两个人之所以能结婚在于福分是对等的,当然这个对等,不一定是完全对等丝毫不差,是在一个范围之内,有上下活动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婚姻缘厚有的薄,厚的人这个允许的范围相对较宽,薄的人允许的范围相对较窄,在这个范围内才能对得上缘分。任何一方
  • 12
    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二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之性德。因果报应,实天地化育之大权。人生天地之间,藐尔七尺之躯。其与
  • 1
    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
  • 2
    每天花一点点时间读几篇文钞吧 哪怕每天读一篇也可以 从第一篇开始读起 总有读完文钞的一天 每天也花不了多长时间的 读的过程中会受益无穷的 也许 没读几篇就解决了你心中的大疑惑 或者改正了你错误的知见 或者避免了你要走的弯路 …… …… …… 谁读谁知道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南无阿弥陀佛 顶礼印光大师
    Iam土土 1-6
  • 16
    苏州灵岩山寺印公塔院中印光大师纪念室陈列的印光大师墨宝真迹。2017年8月22日,末学朝礼灵岩山寺时拍
    行光大侠 12-27
  • 0
    南无观世音菩萨祈愿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全部往生极乐世界
  • 2
    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三 金刚经石刻序   金刚经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上求下化之标准也。其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
    灵岩遗风 12-13
  • 5
    印光法师增广文钞卷三 金刚经线说铸板流通序   此一卷经。人人具足,个个不无。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不知返观内照,致使不能亲得受用耳。故华严
    灵岩遗风 12-13
  • 0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
  • 5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所不幸者自愧业
    合掌阿... 11-24
  • 0
    戒杀诗 酒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申。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 0
    小魔鬼很丑恶,大魔王很帅气。小魔鬼肯定的说:手淫无害身体,能快乐健康。大魔王温和的说:适当手淫可以,不会影响健康。呵呵,冷水煮青蛙啊……
  • 15
      《万善同归集》拣示西方(六重问答)   唐智觉禅师延寿撰   第一问。唯心净土周遍十方。何得
  • 0
    印光大师云:念佛法门,其来尚矣。以吾人一念心性,犹如虚空,常恒不变。虽常不变,而复念念随缘。不随佛界之缘,便随九界之缘。不随三乘之缘,便随六道之缘。不随人天之缘,便随三途之缘。由其缘之染净不同,致其报之苦乐迥异。虽于本体了无改变,而其相用固已天渊悬殊矣。譬如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虽虚空之本体,不因云日而为增减,而其显现、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语也。如来以是义故,普令众生缘念于佛。故曰:“若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5

会员: 净土弟子

目录: 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