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上座部佛教吧
关注: 189 贴子: 732

佛陀的根本教法是烦恼及苦的止息之法

  • 目录:
  • 佛教
  • 7
    有情的投生是在死亡后立即发生的,一期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识—死亡心在心脏处灭后,结生心立刻在三界内的某一处生起,从旧有生命到新生命之间是没有所谓的连接体或中阴身,也没有一个灵魂或独立的神识从败坏的身躯离开,再经过一段过度期后再投胎到新的身躯去,所以上座部佛教并没有中阴身之说。无论一个有情是死后投生到哪一界,从最高的天界至最低的无间地狱,或是极善恶非极善恶的人,死亡心与结生心之间一概毫无一丝的心识刹那的
  • 1
    第二 诵品 一   “友!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正实开示五法。故……乃至……为诸天、人之利义、利益、安乐。    五法者何耶?    1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    2  五取蕴: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也。    3  五欲功德:眼所识之色是可爱、可喜、可乐、可意而能令赍欲,又能令染着;耳所识之声……鼻所识之香……舌所识之味……身所识之触是可爱、可喜、可乐、可意
  • 4
    各位贤友,晚上好! 今天将和大家来谈一谈世间不可靠。 我们身处在这个世间,自然和这个世间发生很多的关系。我们生活在世间,只是一直在世间打滚,如果不通过禅修,那我们将会毫无止境地一直打滚下去。 心对世间会执取、会黏著。心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抓取。无论去到哪里它都会抓取,好的也抓取、不好的也抓取。因此,心去到哪里就执著到哪里,这称为爱(tahà)或者取著(upàdàna)。由于心的这种特点,它抓到什么、就把这个什么当作是我
  • 5
    佛陀说有五种人,第一种人是智者,他们只需听到某处、某人患了病或逝世,就会受到激励而停止放逸,开始精进修行佛法。第二种也是智者,但他们必须见到有人患了病或已经逝世,才会受到激励而精进修行佛法。第三种人,则只有在见到自己的亲人、亲戚患了病或逝世,才会受到激励而精进修行佛法。第四种人属于中等根性,他们必须在自己遭受到剧烈痛苦时,才会受到激励而精进修行佛法。第五种人,被称为是愚人。他们无论是听闻或看见,或
  • 5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
  • 0
    问:证悟道果的圣者不会再退为凡夫,这是正性决定的法则。得到授记的人不能放弃菩萨行,这也是正性决定的法则。但佛陀宣称一切行法无常,上述所说的法则是否符合无常的法则? 帕奥禅师答:在此你必须了解什么是法则,以及什么是常。依照业报的法则,恶业产生恶报,善业产生善报,这是恒常不变的法则。但这是否表示,善业与恶业是常的呢?请思考这个问题。 如果善业是恒常的,那么请思考这点:现在你正在听闻佛陀所教导的阿毗达摩,
  • 9
    世间可以同时拥有两尊佛陀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呢?还有辟支佛一知道佛陀要出世就一定要涅槃吗?如果是?为什么呢?望解答,困扰很久了
  • 5
    《十法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揭德林给孤独园。于其处,世尊称呼比库们:“诸比库。”那些比库回答世尊:“尊者。”世尊如此说:“诸比库,此十种法为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 哪十种呢?一、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我已经舍离美好。 二、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我的生活依赖他人。’ 三、出家人应当经常地省察:‘我的行仪举止应与在家人不同。’
  • 6
    1,居士能写小说么,能当作家么?武侠,神话,悬念小说,诗歌散文等。 2,一旦皈依了佛教,还能正常生产生活劳动工作么?比如,运动员,工人,学生,司机,等等。当然,非法职业不可。 3,众生转世的时候,会转世成不同国别的人么? 请贤友们解答一下。 谢谢!!!
  • 3
    禅修营同学:在南传佛法里,怎么解释记忆的现象? 尊者: 想蕴的作用,想蕴的作用有一种是它能够标记,它能够对曾经经验过的东西作一个标记。 禅修营同学:那么经历过的东西,它储存在哪里? 尊者:如果有一个储存所,那就违背了佛陀所说的,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我。不要老是以为必需有一个东西才有,这是心的一种能力。特别是意门转向心,有一种能力可以取过去曾经经验过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能说过去经验的东西放在哪里、我们造的业放在
  • 2
    法住禅林吉祥功德庄严大塔的奠基仪式,于今天上午十点开幕,包括都汉罕听大长老、玛欣德尊者在内的数十位法住禅林比库、西双版纳比库、沙马内勒,以及数千位傣族等上座部佛教居士,共同参加了这场佛教盛典。 小佛塔已经建好,离吉祥功德庄严大塔100多米远,吉祥功德庄严大塔的奠基仪式,在中央的埋在地上的三块大石牌处举行。
  • 2
    我刚接触南传佛教,想问问离香格里拉近点的南传寺庙在哪?想过去学习学习!
  • 0
    随着“吉祥功德庄严大塔”奠基时间日渐临近,10月19~20日,五十多位傣、汉、布朗族比库在“正行道界场”举行解界及结界甘马,僧众们顶着烈日,依律完成了甘马程序。这次解界、结界甘马,将正行道界场在原有的规模上再向四周扩大4米(现长宽各为59米),为即将开工的大塔建设做好准备。
  • 2
    9月24日晚,法住僧团导师玛欣德长老开讲今年雨安居期间的系列教学课程--《止观禅法次第》。
  • 5
    佛陀的慈光无偏遍覆,在藏地、云南、缅甸、尼泊尔、西方,都有这样一群身着红色、黄色僧装的小小僧侣,或者拖钵乞食,或者嬉戏玩耍。清澈的眼眸里,映射出一颗未泯的初心。
  • 3
    什么是“诸行”,什么是“寂灭”?——[url]http://佛陀[/url]所揭示的灭苦真理 Aniccā vata saṅkhārā, uppādavayadhammino; Uppajjitvā nirujjhanti, tesaṃ vūpasamo sukho.诸行确实乃无常,是生起与消散法,已生起的被止灭:这平息乃是安乐。 “诸行(saṅkhārā)”,是泛指一切被构造而成的事物。具体而言,则是指“众生自身的五蕴”,以及“众生存在的整个三界(欲、色、无色)”。 由于“诸行”是因条件构造而成的,所以,它们是“生起法(uppādadham
  • 3
     佛陀是世界上第一个最为活跃的传教领袖。他往返于各地达45年之久,向广大的信众,包括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讲解佛法。通过自己的言行利乐人类有情,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诸大弟子们继承了他的事业,弘化世间。他们身无分文,徒步边远地区,弘扬佛法,从不希求任何回报。   “精进求证。”这是佛陀的最后遗教。没有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获得解脱和净化。因此,佛教谴责了祈求和祈祷,取而代之的则是导向自我约束,纯净和觉悟的
  • 6
    一、张贴非上座部佛法的内容 二、讨论上座部与其他流派孰优孰劣 三、各种人身攻击以及影射 四、打着“原始佛教”的旗号诽谤上座部佛教的 五、宣传佛牌古曼童等结缘信息的 六、其它可认定不适合的内容
  • 0
    依据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於1952年的大会中,世界各国代表一致通过,“佛陀日”或“卫塞节”是座落在每年阳历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 是故 2015年的卫塞节,
  • 12
    文/善智比库 (Bhikkhu Sumedhā) 两个月前的今天我25周岁了,这不是一段太久的时光,与漫长久远的轮回比起来。缅甸的帕奥禅林有着数百位比库僧人,其
  • 0
    建立一个东北内观共修群,欢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qq群233262857
  • 2
    问:修习“慈心”,业处在哪里?要向很多人散播慈爱,如何缘念这么多目标? 玛欣德尊者答: 修行慈心的业处是有情,也就是众生。 在刚开始修习慈心的
  • 0
    禅修简要指南 1. 理解佛教的范围 对佛教了解甚少的朋友必须知道佛教不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它不是生存于世的唯一的所需的工具。因而如果你是一名大学
    staty6 1-24
  • 0
    问68:尊者总说守住业处,怎样正确理解业处这个词?谢谢尊者。 答:“业处”是巴利语kammaṭṭhāna的直接翻译,意思就是“心工作的地方
    三山水2 1-14
  • 0
    问70:不知为什么我的禅修会退步?坐的时间越来越短,老是坐不下去,该怎么办? 答:禅修退步的基本原因是五盖。五盖是障碍禅修的主因,禅修者应检查
    三山水2 1-14
  • 3
    在五蕴快要散灭之时 是否该痛的还是痛 该痴呆的还是痴呆 跟别的普通老人一样 只是 他们面对感官所造成的错觉时将很坦然 啊~这是因为这副身体将要腐朽
    staty6 1-11
  • 1
    以戒律隔绝不善缘; 以慈心对治嗔心; 以死随念对治怠惰; 以不净修习对治欲贪; 保持觉知,了了分明, 安住呼吸,做正精进。
  • 1
    结营问答一 圆满‘世间智’是否能成就‘出世间智’ 禅修者: 有句话说,圆满了世间智慧,就成就了出世间智慧!弟子对此说法有些困惑。 尊者: 对于这
    staty6 12-27
  • 1
    http://pan.baidu.com/s/1o6qPnQE 阿毗达磨藏的论典刺激了大量注释文的产生,它们藉由解释与例证,以充实由正典所建立的架构。 觉音论师的注释,其共
  • 5
    第一次经典结集   佛入灭后的三个月 ,印度马嘎塔(Magadha,古译:摩揭陀) 的国王阿迦答沙都(Ajatashatru,古译:阿阇世)举办了结集。地点是在 Rajagaha 的Cave of the Seven Leaves (七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拉汉 马哈咖沙巴尊者(Maha Kassapa,古译:大迦叶尊者),阿难达尊者(Ananda),和伍巴离尊者(Upali,古译:优波离尊者) 马哈咖沙巴尊者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拉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边最久的阿难达尊者重述经藏 (Sutta),和持戒第一
  • 1
    staty6 2014-12
    《败亡经》 parabhava Sutta 缘起:当佛陀说了《吉祥经》后,因为仅仅=说示有情繁荣之一面,故诸天更问世尊,世间之有情,缘何理由而衰亡。于是佛于说
  • 0
    这是一个信息泛滥成灾的年代,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代,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这也是一个喧嚣和忙碌无法停歇的年代,我们应该如何抉择这个生命的走
    staty6 12-12
  • 0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昔于色味有求有行。若于色味随顺觉。则于色味以智慧如实见。如是于受.想.行.识味有求有行。若于受.想.行.识味随顺觉。则于识味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色患有求有行。若于色患随顺觉。则于色患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患有求有行。若于识患随顺觉。则于识患以智慧如实见 诸比丘。我于色离有求有行。若于色随顺觉。则于色离以智慧如实见。如是受.想.行.识离
  • 1
    问51:您在课堂上提到,只要有正确的方法,精进被视为是获得一切成就的根本。请问禅师,精进重要,还是巴拉密更重要? 答:修行中精进重要,巴拉密也
  • 1
    勿用嗔心传法 我曾看到有人很认真的去传法,想要帮助别人得到对的见解,但是使用的语句都是攻击性的,几乎每一条都是在挑别人的错,不是说不可以纠正
  • 0
    从这部经中,我们看到佛陀和可敬的婆罗门之间互相尊重,进行良好的沟通。佛陀更多进行身教,以自身的德行使婆罗门敬服。 第四章耕者婆罗豆婆遮经 如是
    staty6 12-11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