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楸子吧
关注: 116 贴子: 2,192

还文玩爱好者一片真正的净土

  • 目录:
  • 古玩收藏
  • 1
      我也不知道自己最早是怎么想的,在刚开始喜欢文玩儿核桃的时候,没有想过要去潘家园、涞水,反而是去网上批发了很多的楸子和铁核桃,沉迷于在家里自己刷核桃、配对儿。   相对于麻核桃,我真的更喜爱楸子和铁核桃,如果西北灯笼不算入楸子大类的话,那种刺儿灯笼我也很喜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然、原生态。而且,相对来说,地处京津冀,麻核桃要算很常见的了,所以,想要收藏也不着急。   楸子是我最喜欢的文玩儿核桃
    zss667 8-3
  • 2
      想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帖子,内容是有个朋友问他买的一对儿四座楼400块钱值不值。一般来说,在网上发这种“问题”的,除了核商在叫价之外,如果真的是核友的话,肯定谁也不愿意听到“不值”的说法,但是……,我的个人观点,四百块钱一对儿四座楼,不是值不值的问题,而是买核桃的朋友必须清楚自己的钱“花在哪儿了”!   四座楼不是小众品种,本身不存在因为稀少而涨价的理由。从大面儿上来说,四座楼
  • 4
      我是主张文玩核桃一定要在线下交易的,因为在文章里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有些朋友在和我交流的时候表示: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地处京津冀,当然可以去现场购买,但是很多地区没有麻核桃市场,甚至没有文玩市场,只能在网上买啊!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看事情真的不能太主观,我也犯了这样的错误。为了补救我的错误,把我和别人交流的关于在网上买文玩核桃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对于新手朋友有一些帮助。   从
  • 0
      在大约40年前,我曾经见过家里长辈收藏的一对儿“老核桃”,印象中两个核桃不大,每个核桃上面雕刻了50个葫芦,听老人说那是天津的一位老师傅雕刻的。到现在,这对核桃应该有了百年的历史了吧,不知道存放在我父辈的哪一位老人家手中,有机会我得去拍几张照片……   直到大前年,我才被朋友拉着重新开始关注文玩核桃,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鸡心”已经快“不带玩儿”了;“公子帽”也快成为“小众”了;“狮子头”、“虎头”的
    风斯若 5-7
  • 0
      喜欢文玩核桃是从喜欢“异形核桃”开始的,而购买异形核桃也是从涞水的散摊儿开始的,所以,在我看来,“异形核桃”并没有那么贵,只要不是那种特别“完美的异形”,十块钱一个收一堆“歪瓜裂枣”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我曾经想过,每年固定地去收一批异形核桃,也不管能不能配上对儿,就按单只来收,回家自己慢慢配对儿呗。而且,单只的异形核桃可能十块钱一个,配上一个马虎对儿,那价格可不是乘以二,而是很有可能要价马
    风斯若 4-29
  • 1
      去过涞水麻核桃市场几次,每次到了当地,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这么多摊儿,转不过来”,即便是在寒冷的十二月,嘉兴园这边的麻核桃市场也会有大大小小上百个摊位,想要每一家都挑仔细了,根本看不过来。   为了能够找到更多符合自己口味的核桃,比如小众、野生……等概念的核桃,我总结了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逛摊儿方法,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是个参考。 一、卖铁核桃的摊位优先略过   铁核桃的产地以云南为主,涞水、河北
  • 4
      我肯定不是有钱人,只是个普通老百姓,对于文玩核桃或者任何一种消费类的产品,我也过了那种“非理性”的年纪,在我所收藏的核桃当中,绝大部分都是按斤买回来自己配对儿的,有一些是朋友送的,真正论对儿买的核桃应该不超过五对儿,最贵的应该也就是40块钱一对儿吧。   不完全和价格高低关联,我只是觉得文玩核桃就只值这个价格,在我看来,我购买的文玩核桃是要以“保值”为第一前提的,也就是说,至少在三年以内,这对儿
    风斯若 4-27
  • 0
      因为之前写了一篇关于文玩核桃的价值与增值空间的文章,有朋友就我的观点和我讨论,在他看来:文玩核桃每年都会结那么多果,而且可以年复一年地出产,怎么会有增值的可能呢?这个朋友的观点其实代表了很多对于树籽类文玩并不是很了解的人的看法——确实,对于每年都可以再生、而且如果种植者愿意就可以无限数量再生的树籽类文玩,这是一个关于价值的很“尴尬”的讨论点。   因为我喜欢文玩核桃,所以我肯定是没法保证自己“
    风斯若 4-23
  • 0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区分吃的核桃与文玩核桃,而是想探讨一下我们玩儿文玩核桃到底玩儿的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俩说,玩的核桃都是可以吃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楸子核桃,东北朋友就管楸子叫山核桃、野核桃,在他们看来,这些核桃除了送去炼油厂榨油,就是用来吃的。云南铁核桃、河北的麻核桃也是如此,虽然这两种核桃比起所谓的棉核桃、纸皮核桃来说“不适宜食用”,但并没有说文玩核桃的核桃仁不能吃,或者营
    风斯若 4-22
  • 11
    楸子的分类有所谓的官方标准吗? 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对于楸子的分类很奇怪,比如有一种分类中居然说一种楸子叫“手雷”……,除了“汗”我还能说什么?文玩核桃是自古以来的传承,难道明清时期就有人会觉得楸子核桃的样子像现代战争中的手雷?还有的分类中居然把异形核桃、如三棱、四棱作为楸子的种类之一……,这也未免太“儿戏”了吧?我觉得每一种文玩核桃当中都有异形,这个应当不是分类标准吧? 到底有没有朋友知道楸
  • 1
    发的帖子是一定要分享才能看见吗?
  • 1
    十里河、玉泉路的花鸟鱼虫市场我都去看过了,都没有找到卖楸子的,请问北京还有其他卖楸子核桃的地方吗?另外,像楸子这种形状比较有个性的核桃,是不是只有现场看过才是最保险的?
  • 1
    有没有从获得到清理到盘玩到展示……完整系列的、有关文玩核桃楸子的文章,看到的朋友能否帮忙推荐一下?感觉网络上有关楸子的文章真的是太少了,要么是以讹传讹抄来抄去;要么是下笔千言,不切实际;要么就是卖家的广告文章和产品展示,为什么看不到真的有见地的讨论楸子的文章呢?
  • 1
    麻核桃被硬性分成了狮子头、虎头、鸡心、官帽……等不同的品类,其实楸子的形状更加具有差异化,但是为什么楸子没有被去分成灯笼、柳叶、佛塔……等品类呢?如果说人们看不起楸子的话,那古代的文玩核桃不是楸子占了很大的份额吗?按说应该更有文化传统啊?
  • 2
    因为最近入了“楸子坑儿”,所以尝试着从各种渠道获得楸子核桃,也因此发现了一些有关楸子的现象。下面是两组比较,一组是从吉林白山来的楸子核桃,一组是从辽宁大连来的楸子核桃,两批核桃到京的时间都是在来了11月15号之后,也就是说屋子里都是有暖气且异常干燥的。 相同的条件在于这两批楸子都是下水刷干净的,从白山来的楸子一个开裂的都没有,从大连来的楸子却裂开了不少,而且越是个大饱满的越开口……,有些心痛 这张图是从吉
  • 4
    开始一直以为自己没刷干净,还被嫌弃了好一段儿时间,后来发现楸子里面真的有一些是红皮的。因为我买的楸子都是批发的落果,所以基本能够分辨出阴皮与否,这个肯定不是阴皮阴成这样这样的。可惜因为红皮楸子整体不多,配不出好的对儿来,改天再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精配的对儿,发一组好照片吧! 有研究的朋友能否给讲解一下,到底红皮楸子和黄皮楸子的差别原因是什么,红皮真的是因为熟透了吗?还是单独的品种?这种红皮楸子盘完之
  • 2
    在北京自己捡到的第一颗连体楸子,这种异形在楸子里并不是绝对罕见,但是毕竟是自己亲手捡到的第一颗,真的很开心。 由此也可见北京地区还是真的有野生楸子,还是真的有机会捡到“好颜值”的。可惜这颗楸子因为露天晾了太久,雨雪风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继续挖掘,相信会找到更多天然的宝贝。
  • 4
    今天有幸去了传说中的南将石村,因为零下十度的低温再加上过年,所以在村里只遇到两个当地居民。没有看到店铺,也没有看到那棵传说中的古树。就像那句古人说的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虽然没看到核桃,但是一点不觉得不开心。 一路行来,最有趣的是穿过了海量的山洞隧道,大概有八个隧道,其中还有隧道群。这条环首都高速真的修建不易,走一趟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涞水嘉兴园的核桃市场大棚被拆了,只有一些散摊儿,今天买了一对儿密纹
  • 2
    谁在北京周边见过野生的楸子树?要是能够发现一棵肯定很激动,有谁知道北京的野生楸子是分布在北边还是西边吗?
  • 3
    不是非要和“潮流”作对,而是觉得近几年的麻核桃真的让我喜欢不起来,与皮质与纹理无关,而是与人工干预有关,在我看来,文玩核桃的基础要素包含两个,第一是要天然,第二是要成对儿!如果连这两个要素都保证不了,那么甚至去玩儿一对树脂的核桃也可以了吧?! 这是我采购的第一批铁核桃,大小姑且不论,重要的是了解铁核桃的原产地以及批量购买的基本状况。整体来说,这次买的铁核桃还是展示了作为原生态文玩核桃的特点之一,有
  • 2
    不夸张地说,我是因为鹰嘴而喜欢上异形核桃的的,自己拥有的第一对儿麻核桃也是鹰嘴,觉得这种异形不是那么怪,而且不是人工干预形成的,样子有趣,盘起来也不是那么费劲……,不过就是挑选配对麻烦一些。带着自己这只去,会被老板看到要高价,不带吧,又担心配不好……
  • 3
    听一个卖核桃的哥们儿说大棚都拆了,啥意思?是要重新扩建改建?还是就此取消?感觉有点突然啊?不过本来路边就有很多散摊儿,不知道春节期间出摊儿不出,想趁着高速免费去看看……
  • 3
    这个楸子是我论斤从老乡家里买的,他们也是上山打的,所以不可能是人工干预的结果,拍照技术不好,但是这个楸子真的很像一颗独仁的花生。我觉得这种异形,才是楸子或者说是野生核桃的有趣之处。 另外,我认为核桃文化的趣味之一就在于给核桃起名字,我们可以根据一类核桃的品种起名字,可以根据形状起名字,可以根据纹理起名字,有的名字真的很形象很贴切。或许,一个珍爱核桃的人会给他的每一对儿核桃起不同的名字,那才是有趣。
  • 2
    在淡季去涞水淘的,很好玩儿,虽然配不上对儿,但是这只自己就很可爱! 照相技术有限,这张更清楚一点。 这张是背影 这张是躺下的刺猬i,哈哈哈!
  • 4
    如果真的靠手动,楸子核桃落果的清理实在是太难了。因为我不喜欢用任何化学方式来清理核桃,所以想了很多的方法。之前用苹果螺清理过大个的桃核,效果非常好,但是核桃不敢随便泡水,于是想到了面包虫。这次试验采用的落果都是自己在北京周边捡的楸子,希望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效果随时更新! 对了,还有两个刷过但是没刷完全干净的鬼脸菩提,看看那些残留的果肉会不会也被面包虫吃掉吧。
  • 7
    朋友从四川送了一个灯笼秋子的手持串以及一堆不大的散核桃,在家里放了两三年,结果发现很多散核桃居然还可以沉水,于是就觉得这种核桃一定是够结实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于是开始就开始觉得也许楸子真的是文玩核桃里面非常特殊的品种……,真正入坑也就开始了…… 我也有过一些麻核桃,但是真的很少见就那么散放了几年依旧沉水的……
  • 7
    路过,去了趟北二环,本来这个季节是没想能买什么的,只是去随便看看,没想到在散摊儿上居然见到了一位专门卖东北楸子老先生,北京人,很健谈!他的楸子是以大个的异形为主,都很有特点,不过因为大都“药洗过”,所以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最高兴的事情,是我们就楸子的事情聊了很多,难得遇到同好中人…… 根据王老先生所说,黑龙江的楸子,个头是最大的,而且相对来说,纹理也更深一些。在深冬的季节里,他的楸子核桃不套塑料袋,
  • 1
      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至于很多现在流行于人们口中的概念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比如现在已经属于艺术收藏品的“文玩儿”——去问问身边的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几种文玩儿类的商品,但是如果要人们给文玩儿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猜猜大家都会怎么说呢?   有一种说法,说所谓的文玩儿,应该是从文房四宝衍生出来的各种物件儿,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其实还是很笼统。我们都知道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实际上笔
  • 1
    因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至于很多现在流行于人们口中的概念都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比如现在已经属于艺术收藏品的“文玩儿”——去问问身边的人,可能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几种文玩儿类的商品,但是如果要人们给文玩儿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猜猜大家都会怎么说呢? 有一种说法,说所谓的文玩儿,应该是从文房四宝衍生出来的各种物件儿,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其实还是很笼统。我们都知道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实际上笔墨纸砚并
  • 1
      和一位喜欢核桃很久的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文玩核桃的价值和价格的问题。在这里,就不比较那些强调要把文玩儿核桃也当作农作物来看待的朋友了,当然也不会去比较那些非要把文玩儿核桃当古董看的朋友,在我看来,文玩儿核桃只是文玩儿核桃,文玩儿市场的商品之一,我们的话题也是很纯粹地围绕着文玩儿核桃本身展开的。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有两对儿核桃,一对儿天然形成的,核桃上面有酷似龙形的图案,而另一对儿核桃的花纹
  • 1
      喜欢核桃以来,一直很鄙视“修过”的核桃,无论粗修还是精修,觉得修过的核桃总不是自然的——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人工的效果,那么为什么不去玩儿木雕——喜欢核桃,不就喜欢它们的天然纹理吗?   后来,我的思想被网络上的言论带跑过一次,有人说,如果说动刀不好,那么为什么雕刻过的核桃会卖得更贵一些?都是动刀,为什么雕刻的核桃可以被接受,而精修的核桃就要被鄙视呢?一度,我觉得这种言论很有道理,觉得修过的核桃似
  • 4
      说实话,我并不怎么喜欢盘核桃,相对于把核桃盘到包浆、挂瓷、上色、玉化……,我更喜欢文玩核桃的不同纹理,所以,对于我来说,有几对核桃盘着解闷儿就可以了,更多,是一种基于收藏的爱好。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能在中立的立场上去看待身边朋友在盘核桃时遇到的一些情况。 关于打底与不打底   盘核桃打底真的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有的人认为打底是要用钢丝刷抛光一遍;有的人认为打底就是把核桃清理干净;有的人认为打底
  • 3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有趣的经历——我的一位朋友去云南旅游,在那边玩儿了有两周多,在通过网络闲聊的时候,我对他说,看到核桃帮我买点。我的这位朋友是位艺术家,而且知道我很喜欢文玩儿核桃,所以我并没有想太多,就默认了他应该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在他回京之后,特地约我见面,把帮我带的核桃交给我。因为这位朋友在审美方面很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在碰面之前,我还是真的有点小兴奋呢,不知道他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核桃—
  • 1
      竹木牙角匏都是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文玩儿项目,而如果说起文玩儿的起源,肯定是和文化分不开的,因此,从传承的角度来讲,无论你承认与否,喜欢盘核桃的人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召的。   每当聊起文玩儿核桃,人们总是会说起源自什么时间,明朝皇帝是怎么玩儿核桃的,清朝的皇帝是怎么玩儿核桃的,核桃是如何从王公贵族流传到普通百姓手中的……,看似在讲核桃的历史,实际上却是在做着对文玩儿核桃的文化包
  • 1
      咱们先抛开那些古董级的文玩儿核桃不谈,那些皇帝、古人盘过的核桃,已经超出了核桃本身的概念范畴了,就算不论谁曾经盘过这对儿核桃,单身它的年份,价格就已经不再能够用“市价”来评估了……,本文,说的只是一般爱好者去文玩儿市场买的核桃。   在我接触的朋友当中,对于自己喜欢的核桃,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是在100块钱以内。我个人也觉得100块钱对于当今的消费市场来说确实不算什么,用一位朋友的话说:“现在和哥们儿随
  • 1
      在买文玩儿核桃的时候,“虫眼儿”是必须要仔细观察的一个重点,谁都知道“有虫眼儿”的核桃肯定是不能买的……,那么,如果人们真的是这么认为的话,为什么却又能够接受给核桃打孔串成串儿呢?   对于文玩儿来说,我个人比较喜欢自然的、未经后期“制造”的东西。石头,我更喜欢原石一些;木头,我更喜欢果核一些,因为这两样东西都是可以在把玩儿的同时保留大自然留给它们的原貌,这是它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想让我
  • 1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网上碰到一个聊核桃的,觉得遇到了同道中人,一时间把自己的想法、见解全都抛了过去,结果到最后发现对方是个卖核桃的,他说的一切话都是有目的的、是对消费的引导。我不是说核商不能在网上发表观点,但是在我个人的角度,我真的觉得这种明明是商人,却假装自己在聊文化、在交朋友的做法有点无法接受。   看了很多网络上的发言,总结一下在各种讨论区的核商的主要三个言论,其实挺有趣的: 核
  • 1
      在文玩儿圈儿里,觉得曝光率最高的两句话一句是:“自己喜欢就好”,另一句是“文玩儿无贵贱,人心有高低”。我觉得这两句话真的很有趣——因为明明是废话,却偏偏有那么多人的奉为圭臬,用这两句话来“教育”别人。   如果说文玩儿的“贵贱”是由人心的高低来决定的,那么这个世界上的商品还有什么不是靠人心来决定的呢?   有人说,核桃都是结在树上的,文玩儿核桃也是核桃,按理说,果农并没有刻意地去为文玩儿核桃树多
  • 1
      好像没有什么玩儿核桃的朋友会喜欢机刷的核桃吧,特别是那种机刷还上了不知道什么油的那种枣红色的核桃,真的不知道那些核商这么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明明知道大家都不喜欢还这么操作,真的是为了卖给新手吗?   无论是在潘家园还是去涞水,只要看到有机刷的核桃,这个摊位我是会直接跳过的。一次在涞水,想买几对儿核桃雕刻的茶壶,找遍了上百个摊位,只有一个摊位的“茶壶”是没有刷过、没有上过所谓的“文玩膏”的,用老板
  • 1
      商家说的什么“走宝”、“捡漏儿”基本都不能信,因为他们就靠着卖核桃赚钱的,能多卖钱他们绝对不会少卖,因此他们的“宝”绝对不会低价“走到”你手里。抛开商家不谈,实际上喜欢文玩儿核桃的朋友还是有在市场上“捡漏儿”的可能性的,只是真的要看运气。   在我看来,如果你想在网店捡漏儿或者是想在潘家园、十里河这样的地方捡漏儿,是完全不可能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商家所售卖的核桃已经是他们挑选过的了。
  • 3
      我不知道有多少盘核桃人真的是为了按压掌心穴位的,我只是知道我自己肯定不是,我盘的核桃很少,盘核桃的时间也很少,但是我盘核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它们包浆上色,看着越漂亮越好。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本来我想着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有关文玩儿核桃上色的比较可以“坐实”的参考信息,结果发现居然没有。能够查到的,大都是一些“猜想”,像什么汗手容易上色啊、汗多容易走酱啊、某品种会牛津红啊……。其实我
  • 1
    图中的核桃不是一对儿,应该是五对儿吧,是从涞水买青皮自己开的,买的时候摊主说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回家开了之后,只是觉得是虎头的一种,但是又不是我熟悉的麦虎啊什么的,求助网络,哪位朋友可以告诉我这个品种具体的分类和名称吗?
  • 1
      我见过一种有强迫症的人,他们甚至会给家里卫生间墙壁上的没块儿瓷砖儿都起名字,如果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文玩儿核桃呢?   当然,我要说的并不是文玩儿爱好者都要变得很极端偏执,在我看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核桃当作收藏品而不是玩具的话,其实是可以考虑给每对儿核桃都起个名字的。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文”和“玩儿”的区别,如果你只是拿核桃当玩具,那么当然不必给每个玩具起一个单独的名字,但是如果考虑到“文化”,就
  • 1
      因为喜欢收集,所以在开始的时候,非常关注文玩儿核桃的品类与名称,并且认为按照名称来收集会比较系统也比较靠谱一点。随着时间久了,见的多了,发现文玩儿核桃真的太让我难以捉摸了——不仅名称的叫法多种多样,甚至连品类的称呼也有些“混乱”。   举例来说,比如“马老四狮子头”,到底它是属于狮子头大类的核桃、还是虎头大类的核桃呢?又比如“盘龙纹狮子头”,到底它是狮子头,还是官帽呢?再比如“大花狮子头”,到
  • 1
      我是非常不建议在网络上购买文玩儿核桃的,扩大一点来说,我其实不建议大家在网络上购买任何竹木类的文玩儿产品。如果有可能,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去搜寻、了解,但是交易,尽量在线下进行。   在我看来,网络电商只是一个展示的平台,说直白一点,网络本身脱离不开媒体属性,网络上的东西有的是知识、有的是广告。而广告,其实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这里面,我们就必须区分清楚真实的信息和虚假的信息。   看看网络上卖核桃
  • 1
      对于任何玩意儿,我觉得都无法用“懂与不懂”来评判,最关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懂与不懂”的标准是由谁来制定的,另一方面则是“懂与不懂”和你玩儿的好不好其实并没有实质的联系——各家有各家的高招,你怎么知道你的观点、方法就是正确的?或者,你怎么就知道没有比你更正确的呢?   具体到文玩儿核桃而言,我觉得“懂与不懂”就更是接近“玄学”的范畴了。有人琢磨怎么能够快速把核桃盘红,用可乐、酱油……各种泡,
  • 1
      我的第一对儿文玩儿核桃是麻核桃,是两颗在河北涞水娄村买的“鹰嘴儿”。说实话,因为是在两个不同的摊位买的,目测大小,而且怕第二颗核桃的卖家看出来,所以有些“疏忽”了,两颗鹰嘴儿只是形态很像,大小并不一致。虽然配对儿不是很好,但是正是因为这对鹰嘴儿核桃,让我觉得自己应该有点“个性”,觉得异形核桃才应该是我的藏品——于是,在经过了一番斟酌之后,楸子核桃开始正式走入我的视线。   与麻核桃、铁核桃不同
  • 1
      想写这样一篇文字很久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很多“唱衰”文玩儿核桃的人一直在说文玩儿核桃的市场“不行了”,文玩儿核桃“没有增值空间了”……,站在我个人的角度,第一我觉得文玩儿核桃的收藏空间一直存在,第二我觉得文玩儿核桃的增值空间存在与否一定是取决于你购买核桃的价格。   首先,文玩儿本身就是一个“小众”的概念,我们没法指望着全中国14亿人口每人每年买一对儿核桃,因此,从最本源的角度来分析,就不要指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