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归一吧
关注: 114 贴子: 1,156

万法归一,南无阿弥陀佛

  • 目录:
  • 其他宗教
  • 5
    摘自《佛法大意、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合刊(印光大师 鉴定)》 佛法大意、朝暮课诵白话解释合刊(印光大师
  • 2
    我有佛学,佛友微信群,请问有一起学佛的佛友吗?加我
  • 2
    问:请问学佛,怎样才叫学佛入门?我是刚学佛的,什么都不懂,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什么都不懂,从不懂到懂一点,到逐步多一点,循序渐进。你学佛入门首先要三皈依,读点佛教的常识,要从深信因果、深信轮回、深信有佛性、深信极乐世界这些作为入门的要径,然后尽量在行为上做到吃素,念佛,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学佛不是佛学,学佛要知行合一,解行并进,要转化自己的行为。慢慢的这个行为上做到了,
  • 0
    诚信赢天下,陈年老牌
    AAH6669H 8-20
  • 0
    在网上,我看了很多关于“二宝居士”这一话题,再看现实中,自己身边有些上了年纪学佛在家人,不仅我执我慢,而且对于自己身边熟悉的出家师父连起码的尊重、理解、敬畏和认可都不要了。在供养三宝的问题上,喜欢信口开河、言而无信,就是自己说假话自己错了也是态度蛮横、狡辩到底,可以用倚老卖老、老不要脸、顽固不化、无自知之明来形容。话说这类待人处事方面连起码的尊重、理解、敬畏和认可都不要的了,说一套做一套的所谓在家
    2娃子6 6-7
  • 1
    关于十六尊者与十八罗汉:公元二世纪的时候,狮子国——即现在的斯里兰卡,有位叫庆友的尊者,他写了一部《法住记》,内容就是记载十六位罗汉的名字(与以下十六尊者的名字不尽相同)和他们所住的地区。   这部书后经玄奘法师译出。到五代时,画家们把十六罗汉画成了十八罗汉,怎么会多了二位罗汉呢?据推测,画家的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和译者玄奘法师也画在一起了。   但是后人在标出每位罗汉的名字时,又误将庆
    LYH123 9-28
  • 1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印
  • 7
    人类的救世主——宇宙能量妈妈 《信息新经》 第一部 信息接收者张世军通灵师 第一章 宇宙能量妈妈告诉我们。宇宙能量妈妈是用能量光和无限的大爱慈悲,挽救了地球延长了一百年的毁灭,不然人类就要毁灭了。这个一百年是从二零一二年算。宇宙能量妈妈她希望在这一百年里能挽救地球人类,拯救世界。宇宙能量妈妈掌管整个星球的生物包括DS10的外星世界,我作为使者,很荣耀。这个使命的伟大,是人类共同的伟大,也是对人类的一次提升和考
  • 0
    文钞原文: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间,莫不以孝为本也。——《印光大师文钞》• 佛教以孝为本论 白话译文: 孝道,广大没有边际。经营天下,治理国政,轨范圣人,塑造贤者,过去的先王修习孝道,成就至善之德,释迦如来乘孝道,以证得觉
  • 1
    “以离杂乱之心”,这个离很重要,“专念一句名号,心口相应”。心里想着佛,口里念佛的名字,或者心里面也想阿弥陀佛四个字,也很好。心里想着字,口里念着佛号,心口相应,“字字分明,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事一心把见思烦恼念掉了,怎么知道念掉了?你看这里写的,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心上真正有佛,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都摄六根,净念
  • 0
    人生一辈子,太短暂了, 我们来去匆匆,最终也逃不过那最后的一劫, 就是我们都要离开这个世界, 虽然宿命都是一样的, 但不努力,不拼搏的人生,不值得过, 如果你堕落无能, 如果你一事无成, 如果你消极懈怠, 并且最终泄气,抱怨,放弃, 那么人生将毫无价值可言。 人生一辈子,非常的苦, 很多的苦,却只能藏在心中, 很多的苦,都特别不是滋味, 比如面对工作上的苦, 比如人生迷茫,没有目标, 找不到很好的路, 这些苦都压头,
  • 0
    早上睡眠之后,你坐起来,在那夜气清明之际,静坐,回光返照,像曾子一样的“吾日三省吾身”,反省自己。你反省自己,就问一问自己。 这里提出11点,都是反省自己。 第一,试问自己在父母、兄弟前,能不能真正尽到“孝、悌”这样的德性? 第二,问自己在亲戚、朋友之间,能不能真的是以真诚心去对待人家,在一起同住、同事的时候,能不能信任、没有猜疑? 第三,你问一问,大量的钞票就在面前的时候,能不能真的是“见利思义”?思惟
  • 0
    问:《地藏经》中说“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而实际上,根据助念现场案例,很多被助念的人堕恶道,即使某些案例判断得不准确,那么是不是所有人,无论什么根机、什么善根的人,只要临终时听闻到佛号,就一定不会堕入三恶道呢?还是说要具足信受之心呢?或是需要具备其它什么样的心态因素?如果要具备,那《地藏经》中为什么不说
  • 0
    文钞原文: 吾人是生死凡夫,不可瞎造谣言。己所知者,不可不提倡,所不知者,何可妄充通家,而糊涂赞扬乎。风鉴家固能令人趋吉避凶,然劳而多费。周易是教人趋吉避凶之书,乃逸而无费,以唯在进德修业,改过迁善处注意。不在改门易灶,拆东补西处用心也。余居士之信还他,光现无此精神作文。吾乡一地师为人看地,数十年后之吉凶,均预知之。其子之十余**,其父之三四月死,均未言及。是知专靠地理,不如专靠心德也。 ——《印光大
  • 0
    印光大师:是名真佛弟子,是名真大丈夫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文钞原文: 所言居士之名者,居家修道之士也。实者即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修行世善,以立其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普愿自他,同了生死。能如是者,方可不负居士之名。事业者,即以身率物,宏扬佛化,唯以自利利他,己立立人为志事。于虚名浮利,略不萦心。于伦理清规,决不违犯。俾凡见者闻者,悉生景仰之心。所谓以言教者
  • 0
    十念一法,乃慈云忏主为国王大臣政事多端,无暇专修者设。又欲令其净心一心,故立尽一口气为一念之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其法之妙,非智莫知。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念佛声默,须视其地其境何如耳。若朗念无碍者,宜于特行念佛仪轨时朗念。然只可听其自然,不可过为大声。过为大声,或致伤气受病。倘所处之境地不宜朗念,则只可小声念,
  • 0
    十念一法,乃慈云忏主为国王大臣政事多端,无暇专修者设。又欲令其净心一心,故立尽一口气为一念之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其法之妙,非智莫知。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并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念佛声默,须视其地其境何如耳。若朗念无碍者,宜于特行念佛仪轨时朗念。然只可听其自然,不可过为大声。过为大声,或致伤气受病。倘所处之境地不宜朗念,则只可小声念,
  • 0
    导读 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作将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杂念。能如是者,寿已尽,则决定往生西方,超凡入圣。寿未尽,则决定业消病愈,慧朗福崇。 与方圣胤居士书 闻有贵恙,想日见痊愈矣。 世间不明理之人,一有病,不是怨天尤人,便是求神祷鬼,徒增业障,有损无益。阁下素修净业,而且令夫人料理家事,妻贤子孝,心中了无可忧虑者。宜将一切家事,并自己一个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
  • 0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
  • 0
    释迦牟尼佛一代教法的抉择,称名念佛便是所有方法之中,所有方便之中的第一方便。 何以故?略提四点: 第一 “本愿行故”。念佛本身是弥陀本愿之行,是弥陀本愿所选择之方法。其他所有的法门,诸善万行、三学六度都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之行,只有称名念佛才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之行,所以是第一方便,其他法门不能比拟。 第二 “果地法故”。念佛是“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法门,以阿弥陀佛果地上成就的功德完完全全、白白地送给我们因
  • 0
    “或于临终不欣极乐而恋世间,未能念佛,是则不名一向专念。”临终没有看到佛,没有见到极乐世界,产生怀疑,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这个人不能往生,这不叫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是永远不改变的,这才叫一向。我们能保持一向,那就是对两个世界搞得清楚、搞得明白,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这个世界我知道,极乐世界我也知道。我们现在想帮助这个世界众生,我们的智慧福德不够,障缘很多,怎么办?先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很快就成佛,就
  • 1
    云布施头目髓脑,则诚然。至于妓女彩女等,不过扩充菩萨布施之心,不可以词害意。若死执其语,则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之文,又将如何安置乎哉。 说到布施头目髓脑,那么确实是如此。至于妓女彩女等等,不过是扩充菩萨布施的心,不可以词害意。如果死执这个词语,那么“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的经文,又将要如何解释呢? (注:“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悉能敷奏种种妙音,持用布施。”出自《华严经•十回向品》。) 此显菩萨
  • 0
    玄通律师在地狱念这首偈文使他离开地狱,如果他在地狱称念这句六字名号,就能救度地狱的众生。 有一段典故,发生在古代的印度: 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很愚痴,可是他的太太却很聪明,而且是学佛念佛的人。婆罗门先生愚痴而且喜欢杀生、吃肉,他太太劝他念佛学佛,他说他没有那种智慧,念不来。但这位婆罗门对他太太却是百般疼爱,所以他太太就借这种机会说:“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先来念佛,之后再睡觉。”并说:“我要你跟
  • 0
    既然已经发心归依三宝,成为佛弟子了。须要发菩萨的四宏誓愿,自利利他。四宏誓愿,就是: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知道,这四宏誓愿是三世一切诸佛誓愿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的举心动念,必须令心念与此相合。与此相合的,再加扩充令其圆满;不相合的,断除得干干净净。然而,若要利他,先要自利。若自己不先出离生死苦海,如何能度众生出离生死呢!譬如溺在大海中的人,不能拯救其他沉溺
  • 0
    有的人认为只要他拜佛,佛陀就会保佑他,这是严重的错误观念! 简单来说:佛教就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是彻底觉悟,而不是迷迷糊糊。 学佛第一个重点就是:正知、正见、正信。举个例子来说,有些学佛的人,来拜佛时,拿了几个苹果、香蕉来拜拜,就要求佛陀保佑她先生身体健康、事业顺利;要求佛陀让她的孩子读书第一名;又希望佛陀让她青春美丽,永远十八岁。她把佛教当成保险公司。 有的人认为,只要他拜佛,佛陀就会保佑他。错了!这是
  • 0
    佛法说,相由心生。人常说,相貌是学来的。学佛人常常观庄严佛像,或者观阿弥陀佛像念佛,更能摄心。时间久了,就会因羡慕佛的相貌庄严,而逐渐改变自己的原貌。 一心观礼,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无碍光、无等光,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 一心观礼,佛由心生,心随佛现,心外无境,全佛是心,境外无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
  • 0
    如何获得身心的健康?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个过程,人身体有了病痛懂得要找医生治疗,但是只是希求身体上的健康是不够的,还要求思想上、心理上的健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怎样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呢? 一、要有正当的欲望:   欲望人人都有,但是欲望有善法的欲望,有人我的欲望。人我的欲望譬如贪财、贪色,这种欲望有时不但损人不利己,甚至还会毁灭自己。所谓善法欲,譬如希望追求高深的学问,希望做一些有益
  • 0
    印光大师讲:"不知吾人之心,与天地鬼神,诸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我心虽起一念,彼则无不了知,故曰,人间私语,天间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周安士曰,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说得妙极了,就是说你暗室干的一切事情,天地都会全部记录下来,大自然的法网中没有一点漏洞。 当年印光大师通过书刊报纸,报导了天津的一件新闻。这是天津发生的一件真事,我们可以找到这类历史记录的材料。民国十
  • 0
    甚勿为满足私欲,寻种种借口杀生 所言天冷身弱,衣丝绵者,必须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冷弱为名,以自图华美轻快,则是不知惭愧之人,以所杀蚕命,实非小可。至于服阿胶,更非所宜问者,此与吃肉有何分别。阿胶吃了就会不冷乎,倘日常礼拜,身体自然强壮,何用阿胶为哉。彼贫人亦曾过冬,谁曾用丝绵阿胶乎。一言以蔽之,曰不知惭愧,与不知自己是甚么人而已。祈洞察是幸。 你所说的,天气冷,身体弱,要穿丝绵的衣服。必须要不穿丝
  • 0
    【大安法师】七种观想 四念处首先是身念处,观身不净,为什么要把它摆在第一?因为我们众生有俱生的我执身见,所以对这个身体非常地贪恋,由于这个有身见,他就有一种知见上的颠倒,身体本身是很不干净的,然而我们就认为很干净,于是天天梳妆打扮,天天保养这个身体。但对于修道人是首先破除身见,要观身不净。首先从七种观想来看,首先是种子不净,就是我们投生到这个世间,那种神识过来,那神识是充满着淫欲的烦恼,以这个父母
  • 0
    慈师开示:本来具足还修什么呢? 许多人修行呢,就是因为对现下不满才修行的。遇到很多这样的人,说你们为什么出家啊?为什么学佛啊?因为你们对自己不满意。很准确!实际这是个误解,这是个误区。那你说我们对自己满意,是不是很骄慢啊?是不是未证言证啊?不是,这是个缘起法的问题了。并不是说我们自慢、自满,不是。所以世尊为治平庸慢故,勤奋修证,所以诸佛如来啊,你看释迦文佛的因地啊,他都勤奋修持的,虽是顺性,多做布
  • 0
    就算还完了,可以投人;现因少卖二钱银子,还要投猪一次,补还他的债。此次你亲自杀我,只捱一刀的痛苦;请人代杀,怕要多受几刀的痛苦。那猪又托梦卖猪的人说:我前世该你一两二钱银子,你今天只卖我一两银子,我还要投猪一次补还你。卖猪的人说:不要你补还。猪说:你虽不要我还,那阴间的官,不肯允许;但是卖猪杀猪,都是很罪过,劝你们不要作这生意。第二天,卖猪人同杀猪人当面说比这梦,心里害怕,从此都改了业。   ◆ 奸
  • 0
    大家在进入寺院时,一定要注重“轻”字,无论什么身份,也无论修行了多久,功夫深浅于此即可略见分晓。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生。行要杜绝杂乱不匀、轻佻放肆、拖沓散漫。轻步慢行不仅是修养,更是庄严。   说话要轻   言语轻柔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道场的恭敬。要杜绝在殿堂内外高声喧哗、闲谈阔论、争吵詈骂。   做事要轻   入寺做事要轻,包括担柴挑水、洒扫庭院、穿衣吃饭,不
  • 0
    【为医护人员祈愿文】 星雲大师 慈悲伟大的佛陀! 说来是多么的恐惧! 这个世间上的人 多数都患有病苦, 有的身体上患了 老病死的疾病, 有的心理上患了 贪瞋痴的毛病。 唯有佛陀您是 世界上最伟大的医王, 您不但能助人病体康复, 而且能助人心病痊愈。 甚至,您还鼓励我们 探视病苦, 告诉我们: 「八福田中, 探病为第一福田。」 您也鼓励 优秀的护理人员: 一要不嫌秽气, 二要看护细心, 三要调和汤药, 四要善于说法。 自古以来,这些都
  • 0
    此文根据唐严英居士叙述整理   时间:2006年8月   地点:吉林省桦甸市   我于1999年皈依三宝。2006年送孩子去长春上学,我把孩子安顿好后就到“百国兴隆寺”念佛。农历十四那天,有位男居士在寺院往生了,六十二岁,是吉祥卧走的,当晚,又有一位九十岁的女居士往生了,寺院安排居士们轮班助念,那晚挺冷,我们都穿着棉大衣念佛。   我们一直轮流为两位居士助念,十五晚上七点我回宿舍休息,似睡非睡时,床猛然一颤,大家都往外
  • 0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这是出于《法华经》的经句,是从发心的观点说。   佛教的灭罪理论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不同。基督教说,耶稣受十字架钉死就是代世人赎罪,凡是信他的人,都能免罪而成为无罪。但是又说,人不以自己的善恶行为做为有罪无罪的判断,人之能否进入天国,是看上帝的审判来决定,因此,基督教的赎罪之说,有它的矛盾。上帝既然基于爱来造人,又要基于人类的原罪而来赎罪,结果只有为上帝选中的人能被召
  • 0
    示明记   佛法衰。由出家人见地不明。见不明。又由因地不真。使发心真为生死大事。定知叁界生死无不是苦。既知叁界总是苦谛。决不起叁界内心。是谓断集。知苦断集之智。便是道谛。更无二道。修道永断苦集。便是灭谛。更无他灭。   自苦如此。他苦亦然。故发誓云。众生无边誓愿度。自集应断他亦然。故发誓云。烦恼无尽誓愿断。自须修道他亦然。故发誓云。法门无量誓愿学。自期证灭他亦然。故发誓云。佛道无上誓愿成。此之谓因地
  • 0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六根与其对境--色、声、气、味、触、法六尘,合为十二处;根与尘互涉起分别而生六识。如:眼见色,起青、黄、赤、白、黑、绿、紫、靛各种颜色的分别,为眼识界;耳闻声,能分别啼、笑、叫、骂、唱歌或说话,各种不同的声音,为耳识界;鼻闻气,能分别香、臭、美、恶,为鼻识界;舌尝味,能分别酸、甜、苦、辣、咸,为舌识界;身触物,能知粗、细、硬、软、滑、滞,为身识界;意思事,能知好
  • 0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一者、言音柔软。   二者、语辞流利。   三者、言音润泽。   四者、得和合语。   五者、言必得中。   六者、得质直语。   七者、得无畏语。   八者、得不谄语。   九者、得如法语。   十者、得生善道。   以是“远离恶口”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不久得无上智。得菩提已,于彼佛土法声充满,远离一切鄙恶言词。  
  • 0
    问:我看到一位女同事有婚外情,我是佛弟子,我该怎么办?   答: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了,因为物欲横流吗,他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享乐,原来婚外情大家都是众口所指啊,很难站立社会上的丑行,可能受西方新潮文化的影响,他可能认为挺浪漫的,你看还有这么多人追求,他还沾沾自喜,现在形成一个什么判断呢?特别是对男同胞来说,如果你只有一个妻子,没有情人,那都是没有本事,这个时代是非常非常颠倒的时代,他为什么会有这
  • 0
    清朝的纪晓岚是大学士,他一辈子都在编四库全书,所以他说,天下的学问,该说的话都被古人说完了。他就不说了。他就记录了一本《阅微草堂笔记》,这里专门是他听到的当时的许多因果感应的故事,也包括鬼神故事。大家有空可以去看看。学佛多看这些因果故事,能增加对佛法的信心。   纪晓岚讲以前有个人爱诉讼,收人钱财就帮人罗列罪名,用各种言辞来帮人写状子。他每次写状子都不要人在旁边,包括他妻子。他每次写状子时,他妻子
  • 0
    哀号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观世音,救赎罪人我!   我要哀戚地极力呼唤大悲心行无有愚痴垢染的观世音菩萨,来救护我这个罪业深重的人,不要让我堕入三恶趣中感受无量的痛苦。   观世音菩萨是诸佛菩萨大悲的总集,从最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菩萨始终以大悲心观照着众生、救苦救难,是一切苦难众生的怙主。据史书所说,观世音菩萨在印、藏、汉三地分别有三个道场,印度的是补怛洛迦山,《华严经》中也有记载;藏地的是布达拉宫;
  • 0
    百川众流,至海而极。就是说,学佛人要心胸宽大,海纳百川啊,那么多河流,最后都流向大海,我们不管学什么,善全部都要归于功德。   我们不管学什么法门,到最后全部都要归于佛法。再多的法门,最后就是两个字:佛法。再多的医疗器械,儿童医院、肿瘤医院、妇产医院,所有的医院归于两个字:医疗。要懂得,一个人自己学了一点东西,要像河流的分支一样,慢慢地走啊走,最后归入大海。   很多人说,归入大海,我们到底了?大家看
  • 0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精华的十句话 读悟福德无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以下经句更是其中精华,读通此经,即可开悟。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一切诸相都是虚妄不实的,不要执着于任何形象和境界,一切都会随顺而变。如果能够照见各种现象的空性,便是真正悟到了佛性。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是契合了这个道理。   2、一
  • 0
    佛说十种恶业之中,恶口是最大的恶   ——说话尖刻能烧尽一切资财功德,招致恶报   佛告善住、及天帝释:“十恶业缘,恶口尤最。当知恶骂甚于猛火,而此猛火但焚七珍之财,但焚世间资玩等物,恶口猛火能烧七圣之财,能烧出世一切功德,消灭荡尽,遽招恶报。   恶口中最厉害的是对父母出恶口,一句就把福报瞬间跌落下去了,当时如果有重大事件,那肯定就福报不够成不了了   如汝善住一言恨母,一骂众僧,烧天报尽,复入地狱
  • 0
    信者,在佛家讲就是不妄语--不说虚妄语、说话真实有信用。你说话真实信用,谁不相信你、谁不同你共事?说话不信实、尽是骗人,谁敢同你共事?这样聪明是害了自己,所以要说诚实之语,培养自己人品,人品高贵才受人尊敬。   大家在这些地方要改喔!好好把这个口改成说善语、真实语,不要妄言、两舌、绮语、恶口。什么叫做两舌?两舌就是说两边的是非,世间也叫两头蛇,是比喻这个人说话两边挑拨比蛇还要毒。就像甲乙二人,他们本来心里
  • 0
    在佛教有个故事,有一个刚出家的比丘,跟那个**丘一起出门,然后他们就为了要走很远的路就坐马车,他们两个坐在后面,他坐在后面呢,这个年轻的比丘就一直想,唉,出家好苦啊,好苦,然后就开始幻想结婚了,然后我就结婚了,漂亮的老婆,然后呢就生孩子,生第一个生第二个,然后呢,为了生小孩,第二个教育问题,两个夫妻就吵架了,然后就他骂,我骂你,然后他就打老婆了,结果他想到这边,一打,打到谁,打到旁边的老和尚。   然
  • 0
    以前我的个性,我看到人就想跑,但是现在,我已经学会笑的很自然。   就像刚刚法会开始,有人要跟我合照,我就请她站我旁边,这样拍起来也比较好看,要是以前的我...对不起!! 因为我要改变,这也是在帮我消业障,就像我曾经有一次不跟别人拍照,结果差点死!   我以前去中国弘法,在河南有个大老板,很有钱,我当时在台上讲课,但是他都没在听,就在等我下课。等我下台后,那个老板要求我说:「拍个照好吗!」,结果我跟他说:「对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信士

目录: 其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