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首届黄石公授张良兵书处下邳圯桥研讨会
4月5日,窑湾吧友一行三人应邀出席在岔河镇举行的“邳州市首届黄石公授张良兵书处下邳圯桥研讨会”,随后参观了黄石公庙(正在复建中)、黄石山、良壁古槐、王如坤蓝印花布作坊、汇宝斋民俗藏品展馆,收获很大!
贴吧:窑湾作者:zhongguoyaowan 2013-04-07 21:16
石弓八景简介
第一景:陈抟大睡觉;古迹在今s202线南侧100米处。华山小山塘窝西,石弓小学北门。传说陈抟老祖骑马来华山,树下歇息睡功大发,一觉竟睡八百年!卧处
贴吧:石弓作者:站高山观野马 2012-08-09 11:10
【发布】 邳州宗教:邳地庙宇摭拾
2015-02-10,晏文君,邳州文化 邳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勤劳的人们创造了六千年的灿烂文化。文物众多,古迹遍地。别的姑且不论,仅见诸文字的宫、观
贴吧:邳州崛起作者:匿迹人 2015-02-10 23:09
石弓消失和被人淡忘的景点
石弓八景扬名多少代!而今逐渐消亡。就我所知道的记录在此。 陈抟卧迹在石弓小学门北西首,而今尚在。小山塘窝原名华山,古人采石处。旧迹还有;仙人
贴吧:石弓作者:站高山观野马 2012-10-31 08:37
隋文帝疑梦设置阳谷县的传说
位于黄河岸边的阳谷,是黄河下游开化较早的地域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境风即有氏族部落聚居。春秋战国时为齐地,汉置东阿县(城址在今阳谷阿城镇西北3
贴吧:阳谷名人作者:小草民Ω 2012-06-07 15:32
元好问 过黄石公庙
过黄公庙 羁客无恒居,六月走长路。清风黄公祠,地古欣所遇。 剑飞素灵哭,龙跃云雨赴。堂堂文成君,谈笑取帝傅。 功名要有命,阴相果何预。谁谓圯上
贴吧:东阿镇作者:千年惊梦 2013-04-22 15:22
回复:黄石公考略 来源:山东孙子研究会
4、武全文诗碑
该碑原立于黄石公祠内。武全文,山西盂县(今太原)人,清顺治四年进士,历任刑部郎中,平凉兵备道布政司参议,山东东兖道缺,湖南衡水彬道布政司参政等职,此诗碑,是他任东兖道缺时来拜谒黄石公祠而作,时任东阿知县刘沛先刻成诗碑立于黄石公祠内,其诗中有:“石挺搴三略,桥飞跨六鳌” ,讲述了黄石公圮桥授兵书《三略》之事。
据当地老人回忆,黄石公祠内,“文革”前有历代碑刻十余块,现不知去处,或许是埋于地下,还没找到。其中包括碑刻中记载和传说的当年张良所立汉碑一块,因年代更替,不知去向。
黄石山黄石公碑刻及摩崖刻石
1、邵雍撰“重修黄石公祠碑记”
该碑“文革”前立于黄石山黄石公庙内。
邵雍,宋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博学多才,其师李之才,北海(今山东青州人)人,与司马光、富弼等交游甚好。朝廷多次诏求他为官,皆不赴任。著有《观物篇》、《皇极经世》等书,死后,谥康节。
“文革”时,黄石山黄石公庙被全部拆掉,全部碑刻及石料盖了大队部,2009年扒出,仅剩几块残碑。该碑已被断为数截,文字已残缺不全。碑文中记述:“阿邑之震有山……其上有石,壁立对峙……有黄石公祠一座,考其碑为前汉子房所建。昔房之经纬乃圮上……授,故建祠于是也。”此段文字记述了黄石山上古有黄石公祠一座,考其古碑,为前汉张良所建,张良的智慧是当年黄石公在圮桥授给他兵书所得,张良所以在此给黄石公建祠。碑文又记述:“……然黄石公以石名其何……曰周人哉……孔子何不称之……岂不知黄石公乃无为大道之所化也……列国……不太平也……等到汉始,授子房以平天下乎,故曰大道所化也。……秦之黎庶尽如倒悬,房以安天下也……黄者……,石者山仁也之称,故名之曰黄石也。”从这段残碑碑文可以看出,当时人认为黄石公为周人,但碑文又否定了黄石公是周人。若是周人,孔子就会有记载,认为黄石公应是列国即战国时人,战国时天下不太平,等到汉时,黄石公见秦朝暴政,黎民百姓如倒悬,为救天下,黄石公授兵书于张良,以平定天下。碑文与《魏氏石谱》记载相符,又称黄石公为“大德大道”之人,黄石山之石,“山仁也”,故托名黄石。
碑文最后又记述了黄石山黄石公祠自前汉建成后,历朝历代“屡建屡更”,今又重建的经过。
贴吧:东阿镇作者:谷城王 2013-04-30 17:24
回复:黄石公考略 来源:山东孙子研究会
2、重修谷城山黄石公庙碑记
该碑为2009年扒出的一残碑,大清嘉庆二年,东阿知县等立。其中碑中残文记载:“邑北二里许有黄石一山……谷城而永固……残碑旧碣……城山黄石……厥后,汉高……祀之……有仙则名……寓名黄石而后人乃得春秋……绵延四百业者虽子房之动,而……久不忍去者,不意兹祠……伤洞……黄老幻居,民一时观感……”。
其残文说明的是,黄石山上的残碑旧碣中,记载了黄石公圮桥授书后,叫张良来谷城山寻他,黄石即我。此山因黄石公在此居住而名,张良成就汉朝四百年基业,来黄石山寻师,久之不忍离去,并在此建祠祭祀黄石公。汉高祖刘邦又诏令三月十八为黄石公祭祀日。黄石公寓名黄石授兵书于张良,使张良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虽是张良之功,不如说是黄石公之功。
此碑文进一步证实了张良在此建祠至今延续不衰,三月十八黄石公祭祀日为刘邦当年诏令。
碑文又记载,黄石公老人居住的洞有毁坏,民“一时观感”,并捐资修复洞府庙宗,使之“貌如初……鼎新风景为之一变。”此处碑文记述了当地村民修复黄石公洞和庙宗的经过。
该碑是根据黄石山留有的残碑旧碣中记载,进一步充分证实了黄石公居此山,张良当年前来寻师并建祠于此。汉高祖诏令每年三月十八日为黄石公祭祀的事实,与《史记•留侯传》及《魏氏石谱》所载相符。
贴吧:东阿镇作者:谷城王 2013-04-30 17:27
回复:山东东阿镇
东阿镇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为齐国谷邑,秦代称谷城,汉置谷城县。南北朝时期,刘宋大明元年(457年),东阿并入谷城;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明洪武八年(1375年),东阿县城迁至今东阿镇。1947年初,东阿县政府移驻铜城。东阿县第一区(今东阿镇、洪范池镇一带)划归平阴县。
东阿镇古迹颇多,原古东阿八景为:洪范浮金、扈泉涌碧、έ山出云、鱼山闻梵、狼溪春水、虎窟秋风、归台遗井、黄石仙踪,其中的虎窟山、三归台遗址、黄石山和浪溪河(原名狼溪河)下游均在现东阿镇境内。
孟庄东汉画像石墓 位于东阿镇孟庄村南,原汉墓8座,封土高大。“文革”中毁坏6座,今存2座,全以当地产巨型青石材扣结而成。墓为南北向,墓室顶部盖板高于地面约0.8米。墓内南北11.5米,东西7.8米,高度为3.22米。面积78.8平方米。墓室平面呈凸字形,计有前厅3间,中厅3间,后为棺室。墓门在南边中心部位,由门楣、门框、门扉构成。墓门高约1.8米,宽1.2米。石质门扉两扇,上下有门枢,安装在门楣和石地板的臼窝内。门扉外饰浅浮雕铺首衔环图案,门楣饰高浮雕羊首图案。 墓四壁以规整巨石砌成,全饰有细钻斜条纹和菱形图案,墓壁上沿刻垂帐纹和鱼纹。以方形和圆形石柱支撑巨型柱体过梁,将厅间隔为6间。方形石柱四面磨光,减地9浅浮雕人物,动物图像,圆形石柱,高浮雕杂技百戏,神话故事图像。柱础均为高浮雕动物、人物故事图像。柱上纵横相连的青石过梁,均内侧面磨光,平面减地阴线刻车马人物画像。外侧面饰鱼纹。后棺室长方形,南北3.20米,宽2.70米。巨石平铺盖顶。墓底以石材铺平。墓室共用石材161块,其中31块刻有精美画像。 1986年5月至7月,市县文物部门对汉墓进行了全面清理。清出五铢钱几枚,铜器、陶器残片,漆片等物。此墓画像石数量多,内容丰富。棺室前柱栌斗上有“君故吏”“军君故吏”“君从吏”“小吏也”等榜题文字,皆为隶书。画像石计有117幅,分布在墓门、各厅室、过梁、横额及石柱上。画像总面积60多平方米。画像主要反映墓主人生平经历及社会活动、生活活动场面。画像采用高浮雕,浅浮雕,凹面刻平面减地阴线刻等技法。雕琢细腻,气魄雄浑。此墓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石公祠旧址 位于东阿镇北500米,地处于谷城山下(原庙头村)。祠始建于汉,历隋唐、逾宋元,经明清,历代多经修葺,香火不息。1960年代初,仍是庙门伟严,殿堂肃穆,松柏杈丫,碑碣林立,乃历代文物遗存宝库。今存数块明清重修、拜竭碑刻遗址,汉代碑碣、唐代《黄石公祠记》碑、宋宣和诗刻碑各一块,宋代题款石香炉一个。正殿内有黄石公、张良石质雕像。黄石公气宇轩昂,扶膝危坐正中,一足赤;张良跪其前,双手举履过顶。雕刻相传出自唐人之手,造型生动,做工精细。据当地人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黄石公诞辰,举行历时半月的庙会。四方善男信女,商贾行旅,文人骚客,官宦贵人,云集祠前,焚香谒拜。有六朝庚信的《张良谒黄石公赞》、宋代姚铉的《黄石公庙碑铭》、元代元好问的《过黄石公庙》、明代侯钺《登黄石山》、清代王世祯《留侯祠》等留於后世。 谷城山 位城北2.5公里,山上也建有黄石公祠。山上石色颇黄,又称之黄山。《水经注》载:“谷有黄石台,黄石与子房期处也”的记载。山顶突兀拔起一巨石,即谷城黄石。《东阿县志》载:“山巅大石,方数丈,如印,其色颇黄。”明正德进士,兵部给事中周祚在《黄石公赞》中曰:“城东北有山,上列巨石,危若高屋,世祀黄石公。”今谷城山黄石依然如故,高达20米,周围70余米。四壁陡峭如削,形若天柱,矗立山巅。历代文人留下多篇诗作述怀黄石。在黄石南面有数块依崖摩刻的碑文,因年代久远,雨淋风蚀严重,字迹多数模糊不辨。在黄石西北方高6米处悬崖上,有人工开凿石窟,深3.5米,高2.8米,内径宽3.6米,名曰“黄石公洞”,洞内依壁立有黄石公雕像,高1.5米,双手扶膝,肃穆端坐,发挽顶髻,圆面长须。据其雕琢技法,当是明代作品。黄石之南,原有黄石公祠,3间,内祀黄石公石质坐像,形同“黄石公洞”内雕像、二者为同期建造。
永济桥 原名浪溪桥,坐落在东阿镇老城内浪溪河上,距今400多年历史。
东阿镇为老东阿县治,浪溪中流,城分东西。中间1座大石桥横跨溪上,以济车马行人。桥型雄伟,南北望去横卧如虹。据《泰安府志》载:浪溪桥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修建。当时垒石为三孔,因水冲毁。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改建一孔木桥,高四丈,更名“永济桥”。隆庆三年(1569年)重修,稍减其高。现存桥为明万历年间(1614 年)所建。桥为单孔拱形,长55米,宽6.25米,全部用青石砌成。桥面两侧护栏,以栏板和石柱扣结而成。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云朵图案。石栏与石栏之间石柱上雕有坐狮、石猴、蘑菇。雕刻精细,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当地人把石桥石刻编成小唱:“十八个狮子一对猴,二八一十六个蘑菇头。独石一百零八块,南北三十个流水沟”。1995年,永济桥被公布为济南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贴吧:老东阿作者:玩意神马 2013-04-08 08:33
回复:邳州市首届黄石公授张良兵书处下邳圯桥研讨会
黄石公庙正在复建,看样子规模不小——黄石山被破坏啦,到处都在开山采石
贴吧:窑湾作者:zhongguoyaowan 2013-04-06 16:49

大家都在搜

  • 黄石公庙联
  • 邳州黄石公古迹
  • 黄石公是谁的化身
  • 黄石公的墓在哪里
  • 黄石公真实姓名
  • 黄石公碑
  • 黄石庙的来历和传说简介
  • 黄石公真的存在吗
  • 黄石公是风水祖师
  • 山东黄石公祠
  • 黄石公故里
  • 邳州戴庄镇黄石公庙
  • 黄石公祠
  • 邳州黄石山
  • 东阿镇黄石公祠
  • 黄石公是邳州人
  • 湖北黄石十大网红景点
  • 黄石公与鬼谷子关系
  • 邳州黄石公纪念馆
  • 黄石公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