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水龙吟 读水云楼词心祭鹿潭 作者:权黎明
水龙吟 读水云楼词心祭鹿潭 五湖践约梅花,鲈乡亭畔追风去。半生铁马,几番蕉鹿,曾经乳虎。鬼唱毫端,笳吹弦外,尽收遗句。叹烽烟词客,渐成杜老,那堪听,琵琶语。 千古吟魂无主。惜花胎、终归尘土。罗裙色暗,泪弹歌板,冷枫红舞。如此江山,鱼龙睡稳,可怜泥絮。信江南旧识,应携笠影,扫羊车路。 【注】:鹿潭之《琵琶仙》有“故国梅花为约”句;鹿潭家乡江阴属江南太湖流域,太湖一称五湖。金武祥《蒋君春霖传》载,鹿潭“舣
贴吧:蒋春霖作者:顾青翎 2014-02-23 11:37
探访“中国知青第一亭”
5月中旬,新浪博友与馨泰社区摄友共同包车去了吴江铜锣,下午又特意去弯了一下南麻小学,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韦编三绝”,古铜色雕塑闪闪发光,寓意倡导孩子们勤奋读书。教学楼前主干道两侧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一座仿古六角亭便是知青亭,立于塑胶运动场东侧一隅,与“至善园”、“行知长廊”构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据了解,这座知青亭的照片最早刊登在美国加州中国知青协会主办的期刊《知青》第七期封底。此事偶然被《上海
贴吧:墙角梅作者:墙角梅50 2018-05-21 20:08
回复:瞻麓堂诗钞(清)廖基棫
绝好湖山归兴长,碧湘波静稳飞航。天留蒜发娱佳日,春尽桃花艳故乡②。常为卧游思缩地③,不携琴鹤便无装。鲈乡亭畔莼丝熟,玉匙新调秫米香。
注:①公已改授晋抚;②公有《卧游图》一幅,名人题咏甚夥;③明俞通海有桃花坞。
贴吧:贾诩作者:东岛镸離? 2022-08-09 23:05
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源地——苏州:三大饮食文化之苏帮菜
西行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源地。苏帮
贴吧:潇洒的爱作者:死当溢文正 2018-02-12 02:22
回复:中吴纪闻 南宋 龚明之 转
陈了翁鲈乡亭诗
  陈文惠公留题松陵诗,其末有「秋风斜日鲈鱼乡」之句。屯田郎林肇为吴江日,作亭江上,因以「鲈乡」名之。了翁初主吴江簿,尝为赋诗云:「中郎亭榭据江乡,雅称诗翁赋卒章。蓴菜鲈鱼好时节,秋风斜日旧烟光。一杯有味功名小,万事无心岁月长。安得便抛尘网去,钓舟闲傍画栏旁。」了翁筮仕之初,已无恋官职之意矣。
  起隐子
  季父讳况,字濬之。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再迁入馆。在馆八年,学术文章俱不在人下,时同列知名者,惟季父与苏元老在庭尔,当时号为「龚苏」。叶石林俊声籍甚,尝为文字交。其他所与酬唱者,如洪玉父、朱新仲、王丰父、张敏叔,亦皆一时名士。用先都官中隐故事,自号「起隐子」。有文集三十卷,曰《起隐集》。终祠部员外郎、朝议大夫。季父诗格清古,如《咏刘伶》:「逃名以酒转名高,醉里张髯骂二豪。日月已为吾户牖,何妨东海作醇醪。」《九日》云:「家家高会锦模糊,谁信贫家菊也无。多谢东隣送醅至,旋於篱畔觅茱萸。」「自古谁无九日诗?诗成须道菊花枝。直饶无菊何妨醉,野蓼村葵总是题。」《游天峰寺》云:「杖藜高踏半山云,不见此山知几春。异时人物凋零尽,只有青山似故人。」《午歇惠安寺》云:「寒食都来数日闲,颜卿家帖到今传。此公刚鲠无情煞,到得春时也自怜。」《送唐大监》云:「东门相别又相逢,转觉衰颓一老翁。子约重来我方去,满庭黄叶正秋风。」《古乐府》云:「妖娆破瓜女,争上秋千架。香飘石榴裙,影落蔷薇下。墙外见鸳鸯,双双春水塘。归来情脉脉,无绪理残粧。」其他如「贪山借船赏,嗜酒典琴沽」;「闲多卷满新题句,懒极牀堆未答书」;「客疎闲吠犬,庖匮割啼鸡」;「得句怕难续,避人长转多」;「山色秋难老,池光夜不昏」。此类甚多。
贴吧:吴语作者:贴吧用户_7WPP43C 2022-01-17 07:45
回复:亭秋馆词钞 (民国 女)许禧身
龚太守七旬寿辰,有太常仙蝶入室,作词自寿,索和。即用元韵贺之
宛转临风,盘旋罥絮,帘前栩栩轻飘。漫闪金霞,来从云路迢迢。太常竟作刘伶醉,恋沈酣、不返层霄。过三宵。留影翩然,酒醒香消。 平生性质孤高极,敬忠魂绕阙,器重皇朝。百世流芳,传来赫赫名标。一堂锦绣春如海,看欹斜、含露逍遥。集琼瑶。聚庆高门,代代金貂。
67 浪淘沙·又
两翼若轻纱。飘堕檐牙。蹁跹逐队舞欹斜。嫋嫋临风如柳絮,绕遍群花。 来去是谁家。酒尽流霞。画堂汤饼彩灯华(蝶来正值公处,添丁开贺。)。顷刻桂楼飞聚处(鄂署后楼前亦时有三四金黄色蝶,如太常仙蝶,盘旋来去无常。),日影重遮。
(枫注:以下两页缺。)
68 前调·夕阳将落,暮色苍茫,独坐有怀乡景
静对一炉香。无限思量。终朝碌碌总悤忙。欲整归舟仍荏苒,愁结衷肠。 落日过长廊。暮色苍茫。满庭新月照蕉窗。欹枕愁听风弄叶,梦绕云乡。
69 前调·叠前韵,和乔夫人
心曲苦猜详。玉尺难量。繁音急管太悤忙。大好金瓯拚一掷,是甚心肠。 蝶桂忆长廊(鄂署后楼有丹桂数株,彩蝶飞绕,多至数十。)。江汉茫茫。月钩初上照西墙。何日干戈平静也,稳渡鲈乡。
亭秋馆词钞卷四
钱塘许禧身仲萱
偕园吟草(旧题为西泠悼女词。今与近作合编。)
70 浣溪沙·丙午为女营葬三日,阴雨闷坐祠堂,接苏州筱石来函,因倚此阕
山半枫林日渐凋。阶前疏雨更潇潇。思儿清泪是春潮。 梦醒卷来开雁幅,柳生春色展眉梢。漫将悲郁系柔条。
71 浪淘沙·天已放晴,山内归来,灯下有感
日色已西沈。宿鸟栖林。夕阳西落下山行。到得归来人寂寂,黯自消魂。 灯下漫沈吟。往事推评。窥窗明月一钩痕。心念蓬山何处是,梦里追寻。
72 高阳台·丙午秋和筱石咏别原韵,作于苏署
梧院风多,蕉窗雨过,无端又动离愁。百结柔情,涌来万绪千头。堪怜误却英姿女,到而今、尘念皆休。恨悠悠。往事思量,心若悬钩。 别来屈指须三月,劝加餐珍重,勿念归舟。咫尺天涯,凄凉两地皆秋。堪欣已定同偕处,想人生、那得长留。和清讴。剔尽银釭,听断更筹。
73 前调·怀女
静掩晶帘,斜依冰簟,听他雨雨风风。照壁书灯,宵深泪眼朦胧。吴头越尾扁舟发,却年年、几度悤悤。镇惺忪。远隔仙凡,欲见无从。 忆儿苦况言难尽,剩幼时遗物,怕检函封。凭遍篷窗,愁生山色溟濛。此情何日方能慰,衹除非、梦里寻踪。暂相逢。膝下承欢,聊解悲衷。
74 前调·咏红白梅
赤若丹砂,洁如美玉,窥来密密疏疏。斜插横枝,其中静趣偏殊。愁肠流水抛还转,却输他、雅意纾徐。侭林逋。香影描摹,一例横铺。 孤高不与群芳共,倚寒窗伴我,清夜愁余。点额宫妆,笑他日久容枯。琼姿耐得春光半,惜残红、欲埽难除。嫩凉初。飘泊怜渠,明月前锄。
75 前调·怀女
幻境茫茫,前尘寂寂,连宵梦也无踪。岁转星回,惟听爆竹声中。最难抛却心头事,望仙山、缥缈云濛。叹飘蓬。憔悴形容,两耳龙钟。 不知何日方归也,盼儿曹鸾辇,早驾长空。膝下承欢,晨昏奉母琼宫。从今可与天同寿,岂恋他、世俗尘封。五更风。欹枕思伊,寂寞帘栊。
76 南乡子·山中营葬,怀女
寂寂听更长。调尽残灯傍小窗。恐入绣衾眠不稳,凄凉。且执乌丝写数行。 何故没商量。瑶岛催归太觉忙。病体渐增双鬓白,堪伤。风弄冰檐泪结肠。
贴吧:贾诩作者:东岛镸離? 2021-07-05 15:18
回复:【美食】◣舌尖上的苏州◢/^美味菜肴篇^

十五、【吴江鲈鱼】
西晋有位大司马东曹掾张翰(字季鹰)吴江人,在离家三千里的异地做官,每当秋风起,他就想到家乡的 鲈鱼,为了品尝家乡的鲈鱼,他竟弃官返回故里吴江。此事有其所作诗句为证:“秋分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此事后人传为佳话。
鲈鱼以鱼、虾等为食,个体大,身长达0.6米,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河口产卵,生长快,秋天游入淡水河中。鲈鱼天生脍材,宜切脍而食,其味美而肉紧,盛传天下。吴江市松陵镇有一条引太湖水通过大运河至长江转入东海长约二十里的大河,名为吴淞江(简称松江),因盛产鲈鱼而闻名于世。
“吴淞江”上有座垂虹桥桥面建有垂虹亭,宋及其后几代的文人雅士,慕鲈脍而来吴江,常常登上垂虹桥品鲈脍,饮美酒,赏秋色,陶醉于垂虹亭,诗兴大发时,留下了众多品鲈佳句。如大文学家苏东坡吟道:“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大书法家米南宫(米芾)诗云:“玉破鲈鱼霜破柑,垂虹秋色满东南。”由于他们的赞颂,吴江鲈鱼名声大噪。北宋龙图阁直学士丞相陈尧佐,在他的诗句“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中把吴江誉为鲈乡,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筑“鲈乡亭”以志鲈乡其地。
如今,中外游客慕名到吴江品尝鲈脍的络绎不绝。



贴吧:悦读纪作者:素_慕瓷 2012-08-21 02:19
回复:文学讲座 | 皮日休与陆龟蒙
陆龟蒙长期生活在吴江。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吴江知县林肇作鲈乡亭于垂虹桥,绘范蠡、张翰、陆龟蒙像于其中。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吴江知县石处道在祠内塑三高士像,并率领僚佐参拜祭奠,认为三位高士“金玉始终,异代同趣”,通过祭拜三高“可以惩贪而导廉,可以激俗而励时”。到了清乾隆年间,政府规定,官方每年春秋两次分官致祭。
陆龟蒙还是一位农学家,这源于他对农事的喜爱。他晚年编著的《笠泽丛书》,
其中便有许多反映农事活动和农民生活的田家诗,如放牛歌、刈麦歌、获稻歌、蚕赋、茶具等。
陆龟蒙喜欢养鸭,在吴江一带,陆龟蒙养鸭的故事在乾隆《震泽县志》和嘉庆《黎里志》等古代志书中屡见不鲜。“鸭栏帆影”是历史上的黎里八景之一,陆家港有座甫里桥,相传陆龟蒙由此出太湖捕鱼,而陆家港村则因陆龟蒙得名。
贴吧:金线作者:淮阳子轩起 2020-12-10 14:05
回复:求助:靠近吴江教师进修学校(鲈乡北路)上的快捷酒店有哪些
教师进修旁边那个油车桥下来那条路,报刊亭那里好象有个小旅馆,貌似50一晚的
贴吧:吴江作者:花小婷 2010-06-27 16:35
回复:思吴江歌
  由前述背景可知,张翰的归乡既有放达情性的一面,又有惧祸避乱的一面,他“恨难禁兮仰天悲”,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后一方面考虑,时人谓其“知几”,到宋初王贽过吴江还写诗道:“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中吴纪闻》)但是,唐代以后更多的人还是从敝屣功名的角度来理解、赞扬张翰的行为,“秋风鲈脍”成了厌弃仕途、向往家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代名词,正如近人王文濡所言:“季鹰吴江鲈莼与渊明故园松菊,同斯意致。”(《古诗评注读本》)宋代在张翰家乡吴江垂虹桥旁还建有“三高祠”(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这三位“高人”)、鲈乡亭,往来题咏甚多,张翰的《思吴江歌》也广为人们传诵。古代知识分子中不得意者总是居多,其中不乏洁身自好、不愿蝇营狗苟之士,张翰其事、其诗正好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贴吧:ldbet作者:shuibeixiaoqin 2019-03-23 19:51

大家都在搜

  • 鲈乡亭简介
  • 垂虹亭在哪条江上
  • 鱼乡亭
  • 吴江亭
  • 吴江鲈乡
  • 鲈乡二区
  • 鲈乡四区
  • 鲈乡一区
  • 吴江鲈乡小舍
  • 吴江鲈乡园
  • 吴江鲈乡三村
  • 吴江鲈乡四村
  • 吴江鲈乡苑
  • 苏州鲈乡
  • 吴江鲈乡二村
  • 鲈乡论坛
  • 鲈乡苑
  • 吴江简称鲈乡
  • 吴江鲈乡山庄
  • 吴江鲈乡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