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祖生母考 成祖生母考成祖生母之谜,历来众说纷纭,今之学者亦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一至有鸡同鸭讲之风气矣。鄙人不敏,学浅才疏,然自负于此等问题,倒也有些见
贴吧:
明朝作者:
申时行字汝默 2013-10-14 18:05 纪传体史书一览 简版(书名+作者) 吧主@秋天与星辰 之前建议楼主出一个简版,按照记事朝代来排序,楼主很同意,所以本帖只有书名加作者。吧主建议删掉一些记事与其他书重复的书,楼主不敢苟同,所以暂时保留。之前混入一些其他体例的书,楼主表示很无奈,因为楼主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很难辨识。这个帖子到现在为止,楼主基本上已经黔驴技穷。找寻更多的纪传体史书,只能托付给吧友和后来人了。 (一)夏商周秦 (1)《古史》,作者为苏辙; (2)《尚史》,作者为李
贴吧:
资治通鉴作者:
阅读历史,品味人生。 2018-10-29 14:35 山西洪洞韩氏宗族始祖问题(三) 山西洪洞韩氏宗族始祖问题(三)(2009-11-03 08:46:10)转载▼ 标签: 随笔杂谈 分类: 研宗究族 另一个韩永 将两个韩永分开之后,作为洪洞始祖的韩永
贴吧:
韩姓作者:
蓝色涟漪959 2014-12-03 17:13 请教朱棣是由达妃子所生的出处 据明代史学家王世贞所看到的史料记载说:“《革除遗事》则谓懿文、秦、晋、周王为高皇后生而太宗为达妃子。”(〔明〕王世贞:《二史考》) 请教上段话
贴吧:
明史作者:
sunzy2100 2015-03-10 12:57 黄佐——尊白沙学说的明代学者 学宗程朱,是岭南著名学者,学者称泰泉先生。曾与王守仁辩难知行合一之旨。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为他特立泰泉学案,称他是个博通经史的思想家,在岭南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归居广州后,黄佐改白云山景泰寺为泰泉书院,广收弟子。弟子中不乏俊贤之才,明代岭南诗坛著名的“南园后五先生”中,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三人即出其门下。讲学之余,黄佐潜心著述,在经学、地方文献、诗词等方面均有较大建树。黄佐博通经籍,学术上
贴吧:
陈白沙作者:
zhanpar 2016-12-12 15:42 回复:朱元璋的后宫 太宗实录写朱棣是嫡子。
明朝国内**是编排他是蒙古人生的。
陈寅恪说朱棣,李世民出自于胡人,朱希祖认为不是。
嘉靖年开始爆谣言,有人表示前五个就朱棣是蒙古人生的。这编排还传到蒙古去了,出自《蒙古源流》。
《明史·成祖本纪》记载生母为马皇后 南京报恩寺供奉生母碽氏牌位 史学家考证生母为碽氏。这是是南京太常扯的鬼话,这书已经没了,而且这书里朱标老妈李淑妃只比朱标大十岁。
最典型的是那个清沙漠者燕王质疑的,晋王连边塞都没出,他到的地方是漠南的湖泊。
看太宗实录卷一第一段,母孝慈高皇后。最关键证据是削燕属籍诏,朱允炆都说于亲最亲。最关键的证据是朱允炆都没否认,那篇诏书里甚至给朱棣扣了气死朱元璋的黑锅。
明史谣言绝大多数都是明朝编的,清朝没分辨出来,这个应该人尽皆知了,因为黑永乐自嘉靖开始就是史学界政治正确。这个趋势还是康熙中断的,明史编纂有个疯子想写建文雄才大略战无不胜,朱棣一路惨败进南京,被康熙怼脸骂。
朱棣生母,还有种更神必的论调,前三嫡出,四五扶养,强行解释四五为啥地位跟嫡子齐平。南京太常那个完全消失的书还真过不去了。不如直接蒙古女人生的,这个最早。
朕纂承大统,宵衣旰食,抚我兆民,岂意邦家不造,骨肉周亲乃谋大逆。去年周庶人橚潜为不轨,辞连燕齐湘三王,朕以亲亲之故,止正橚罪,余置不问。今年齐王榑谋逆事觉,又言与燕王棣湘王柏同谋,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废为庶人。朕以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未忍竟诛。讵棣包藏祸心,为日已久,私印伪钞,藏匿罪人。先皇帝在时,震怒成疾,至于升遐,海内莫不痛愤,犹不自悔。复称兵构乱,图危社稷,得罪天地祖宗。朕不敢赦,是用告于郊庙,废为庶人,命将致讨,昭示天下,使明知之
万斯同版本明史的削燕属籍诏直接是“燕王棣孝康皇帝母弟”,但在国榷、姜氏秘史等版本里被改成“于亲最亲”。燕王与上皇父为同母弟,陛下之嫡叔父,其性尚未离骨,陛下何至解支体而散肝胆于他人,可惜谈迁是不是忘记把耿炳文的话也改了?这段同样记载在国榷里。
懿文、秦、晋、周王为高皇后生,而太宗为达妃子——嘉靖十六年进士黄佐《革除遗事》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质疑成祖生母的记载,南京太常的荒谬远不止李淑妃十岁生朱标,里面缺漏周蜀庆岷四王,更是将相隔八个月的楚王齐王列为同母,相差三个月的韩王沈王列为同母,如果说李淑妃生朱标是朱棣抹黑篡改,那请问周蜀庆岷四王惹谁了直接被踢了?楚王齐王,韩王沈王年龄就差几个月怎么变成的同母兄弟? 按南京太常的记载,楚、鲁、代、郢、齐、谷、唐、伊、潭九王同母。牛逼坏了,什么太姒再世。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书本身已经失传了,实际上现在来源于这本书的资料都是当年的其他人引用的。 一般认为就是太监自己乱写的。谈迁说自己亲眼进去看过,张岱也说自己进了太常寺亲眼看到,也就是说太常寺真这么摆的,跟太常寺志的摆设一样。我刚刚找到的解释是,朱棣生母蒙古人的诅咒在江南已经传上百年了,太监们为了噱头自己立了一个。然后不知道其他皇子的具体情况,直接全部乱摆。最早骂朱棣生母蒙古人就是嘉靖年黄佐,然后在江南传了上百年。猜测的,理由是南京陵寝完全疏于管理。张岱说自己亲眼看到祭祀朱元璋的牛羊已经腐臭不堪闻,孝陵太监一路引着他去看的,张岱看到的牌位还是孝陵享殿,孝陵里都敢这么摆,何况一个南京太常寺。燕周的物资待遇比秦晋更高,唯二完全逾制的王府。朱棣的王府是前元皇宫大明宫。是全大明唯一一个正殿十一开间。周王的王府直接以宋金皇宫的基址重建。秦晋的王府规模就很正常,基本就是按王府规定的大小给的。燕府营造讫工,绘图以进。其制:社稷、山川二坛在王城南之右。王城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门楼廊庑二百七十二间,【中曰承运殿,十一间。】后为圆殿,次曰存心殿,各九间。承运殿之两庑为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周回两庑至承运门,为屋百三十八间。殿之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门两厢等室九十九间。王城之外,周垣四门,其南曰灵星,余三门同王城门名。周垣之内,堂库等室一百三十八间。凡为宫殿室屋八百一十一间。”
太祖皇帝钦录质量没有问题,晋王府藏的。
贴吧:
明朝作者:
存之 2024-08-13 22:16 回复:袁崇焕反间计如果在乾隆之前就存在 为什么康熙,雍正不编撰胜朝殉节诸臣录?你这说话好奇怪
臣等谨案「胜朝殉节诸臣录」,乾隆四十一年奉敕撰。明自万历以还,朝纲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潜移;我国家肇造丕基,龙兴东土,王师顺动,望若云霓;而当时守土诸臣各为其主,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扫荡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澨咸归;而故老遗臣犹思以螳臂当车,致烦齐斧:载诸史册,一一可稽。我皇上几余览古,轸测遗忠;念其冒刃撄锋,虽属不知天运,而疾风劲草、百折不移,要为死不忘君,无惭臣节:用加赠典,以励纲常。特命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於廷,俾各以原官,锡之新谥。盖圣人之心大公至正,视天下之善一也。至於崇祯之季,铜马纵横,或百战捐生、或孤城效死。虽将倾之厦,一木难支;而毅魄英魂,自足千古。自范景文等二十余人已蒙世祖章皇帝易名赐祭、炳耀丹青外,其絷马埋轮、沈渊伏剑在甲申三月以前者,并命博徵载籍,详录芳踪。若夫壬午革除、传疑行遯致身一案,见闻虽有异词,抗节诸臣生死要为定据;亦详为甄录,追慰忠魂。大抵以钦定「明史」为主,而参以官修「大清一统志」、各省「通志」诸书,皆胪列姓名、考证事迹,勒为一编。凡立身始末卓然可传而又取义成仁、搘拄名教者,各予专谥,共三十三人。若平生无大表见而慷慨致命、矢死靡他者,汇为通谥:其较著者曰忠烈,共一百二十四人;曰忠节,共一百二十二人;其次曰烈愍,共三百七十七人;曰节愍,共八百八十二人。至於微官末秩、诸生韦布及山樵市隐,名姓无徵、不能一一议谥者,并祀於所在忠义祠,【共二千二百四十九人】。如杨维垣等失身阉党、一死仅足自赎者,则不滥登焉。书成奏进,命以「胜朝殉节诸臣录」为名,并亲制宸章弁诸简首,宣付武英殿刊刻颁行,以垂示久远。臣等窃惟自古代嬗之际,其致身故国者,每多蒙以恶名。故郑樵谓晋史党晋而不有魏,凡忠於魏者,目为叛臣;王凌、诸葛诞、毋邱俭之徒,抱屈黄壤。齐史党齐而不有宋,凡忠於宋者,目为逆党;袁粲、刘秉、沈攸之之徒,含冤九原:可见阿徇偏私,率沿其陋。其间即有追加褒赠,如唐太宗之於尧君素、宋太祖之於韩通,亦不过偶及一二人而止。诚自书契以来,未有天地为心、浑融彼我、阐明风教、培植彝伦、不以异代而歧视如我皇上者。臣等恭绎诏旨,仰见权衡予夺,衮钺昭然;不独劲节孤忠咸邀渥泽,而明昭彰瘅、立千古臣道之防者,「春秋」大义亦炳若日星。敬读是编,弥凛然於皇极之彝训矣。
●谕旨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十日奉上谕:崇奖忠贞,所以风励臣节;然自昔累朝嬗代,凡胜国死事之臣,罕有录予易名者。惟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之初,於崇祯末殉难之大学士范景文等二十人,特恩赐谥;仰见圣度如天,轸恤遗忠,为亘古旷典。第当时仅徵据传闻,未暇遍为搜访;故得邀表章者,止有此数。迨久而遗事渐彰,复经论定;今「明史」所载,可案而知也。【至若史可法之支撑残局、力矢孤忠,终蹈一死以殉;又如刘宗周、黄道周等之立朝謇谔、抵触佥壬,及遭际时艰,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为褒扬所当及。】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与夫俘擒骈戮、视死如归者,尔时王旅徂征,自不得不申法令,以明顺逆;而事后平情而论,若而人者皆无愧於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名节,其心亦并可矜怜!虽福王不过仓猝偏安,唐、桂二王并且流离窜迹,已不复成其为国;而诸人茹苦相从、舍生取义,各能忠於所事,亦岂可令其湮没不彰!自宜稽考史书,一体旌谥。其或诸生韦布及不知姓名之流并能慷慨轻生者,议谥固难於概及,亦当令俎豆其乡,以昭轸慰。尝恭读我太祖「实录」载萨尔浒之战,明杨镐等集兵二十万,四路分出侵我兴京,我太祖、太宗及贝勒大臣等统劲旅数千歼戮明兵过半,一时良将如刘綎、杜松等皆没於阵。近曾亲制「书事」一篇,用扬祖烈而示传信。【惟时王业肇基,其抗我颜行者,原当多为獮剃】;然迹其冒镝撄锋、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悯。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而周遇吉、蔡懋德、孙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澟澟犹有生气。总由明政不纲,自万历以至崇祯,权奸接踵、阉竖横行,遂至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之切齿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取未公,亦无足为重。朕惟以大公至正为衡,凡明季尽节诸臣既能为国抒忠,优奖实同一视。至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等之幸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若辈果能死节,则今日亦当在予旌之列。乃既不能舍命,而犹假语言文字以自图掩饰其偷生,是必当明斥其进退无据之非,以隐殛其冥漠不灵之魄。一褒一贬,衮钺昭然。使天下万世共知朕准情理而公好恶,以是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所有应谥诸人,并查「明史」及「辑览」所载,遵照世祖时之例,仍其原官,予以谥号。其如何分别定谥之处?著大学士、九卿、京堂、翰詹、科道集议以闻,并通谕中外知之。钦此。
贴吧:
袁崇焕作者:
黑风寨主1 2024-12-09 12:59 回复:【放料讨论】汉王何时去世 王世贞真的看过玉牒,所以他有关皇室子弟生辰死时出自玉牒,没问题
——————
《弇山堂别急》王世贞
又言代王之母邳人也先是太祖尝战败而奔投代王母家王母曰尔某耶人言尔贵天子也因宿旦辞去王母曰吾后有姙如何帝乃贻弊梳为质及上即位子且长矣因携子及质谒上上命工部草设木宇居之不令入宫及代府成遂分封焉故王卒得终养其母按王母惠妃郭氏与蜀谷二王同母且王以洪武七年生为天子且八载矣安得有微时战败之事无稽不可信如此世系谓太宗周王为髙皇后所生而懿文秦晋诸妃子非也革除遗事则谓懿文秦晋周王为髙皇后生而太宗为达妃子亦非也太宗与懿文秦晋周俱嫡出史与【玉牒】甚明
贴吧:
孙皇后作者:
华姒 2023-01-27 00:53 回复:伍子胥、马超皆遭灭门,为何伍子胥能打楚平王,而马超却不能 其实吧,明实录也不见得就比明史真实多少。毕竟是明朝官方修的实录,只是比明史看起来更细节化。
《明史纪事本末》《琅邪漫抄》《革除遗事》《蓬轩类记》《皇朝本纪》《国初事迹》《国初群雄录》《天顺日录》《古穰杂录摘抄》《明史窃》 《明通鉴》《明会要》《国榷》,除了明史记事本末,这些都是明朝人著的书,都可以作为明史参考资料。
贴吧:
白起作者:
文若清水 2011-08-20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