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温室里的蜗鲨已经分化成无数不同的形态,从只有几毫米长的穴居蠕虫,到用四条四足动物般的腿蹒跚而行的陆生形态,再到比校车还大的巨型远洋猎手。但也许它们中最极端的不是它们进化到什么程度,而是它们在与其他谱系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失去什么,但仍然能够正常生活。这样一来,最不寻常的蜗鲨无疑被认为是内寄生蜗鲨,即寄居在大型动物体内的蜗鲨。它们有多种形态,因为这种适应在蜗鲨中不止一次发生过。
一般来说,寄生虫的大小取决于其宿主的大小。在地球上,最大的绦虫存在于鲸鱼的肠道中,而有史以来最大的跳蚤则困扰着非鸟类恐龙的皮毛。在这里,这个规则同样适用,因为在 北塞里纳大陆游荡的巨型半兽人鸟是一些真正庞大害虫的宿主,从内到外。它们的皮肤上长着一英尺多长的水蛭状刺鳐、比拳头还大的马蝇状串针鸟幼虫,还有成群的叮咬昆虫,可能会被误认为是一群小鸟。它们巨大的消化道,专为消耗大量植物而生,也充满了令人厌恶的肠道寄生虫。其中最大的一种是吸肠虫,这种生物看起来像巨型线虫,但实际上是一种高度退化的蜗牛,这种蜗牛几乎失去了该群体成员的所有特征。
有点令人惊讶的是,吸肠虫起源于海洋动物,即简单的食腐动物,它们在富饶的浅海中以细菌、浮游植物和微小的有机颗粒为食。它们向寄生虫的转变最初是由食草或滤食性海豚雀意外摄入而开始的,随后被冲浪滑板鸟带到内陆,然后传播给饮用受污染淡水的陆地动物。寄生虫从完全水生宿主转变为陆生宿主显然比完全水生动物转变为陆生宿主要快得多、简单得多,尤其是当原始宿主和新宿主都是主要食草的脊椎动物时。早期温室时期的主要宿主是特兰科鸟和食刺兽,但随着巨人鸟和贼鸥巨像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常见,它们被证明是更合适的家园,因为它们体型更大,消化系统也相应更大。与特兰科鸟或食刺兽不同,半兽人鸟既没有牙齿,也没有让它们咀嚼的颅骨运动,因此食物被大块吞咽,消化主要是化学反应,通过多腔胃和肠道中的缓慢细菌发酵完成。总的来说,它们的消化道可以延伸数百英尺,为名副其实的微型动物丛林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由此产生的营养食糜成为寄生在其结肠中的寄生生物几乎无休止的预消化盛宴,使它们能够比这些早期宿主长得更大。
由于消化系统对于它们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多余的,吸肠虫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消化系统;它们的咽部大大扩张,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分支结构,通过这个结构,吸肠虫可以被动地将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中,而废物则通过皮肤排出。它们的上颚不再起到进食或防御的作用,而是向后弯曲,充当紧贴肠壁的固定器。由于每天到达的食物量巨大,而吸肠虫获取食物所需的工作又很少,因此它们可以长得非常大。最大的物种是肠王吸肠虫,成年雌性可以长到惊人的 11 英尺长,重达 15 磅。雌性比雄性大得多,而且体形也有很大差异。雄性要短得多,也更扁平,并保留了细小的感觉触手。这是因为雌性会长得更大,以便持续产出大量幼虫,而雄性只需要找到雌性,缠绕在她身上,并向她提供精子,而产生精子所需的能量要少得多。雌性的右气门比左气门高得多,与雄性的生殖气门对齐。与雌性相比,雄性的进食触手也小得多,因为它实际上是通过寄生在雌性身上、依附在雌性背部并吸食雌性的一部分血液来获取大部分营养的。
由于它们体型巨大,因此只有一定数量的吸肠虫能够同时以单只半兽人鸟为宿主,否则它们就会开始威胁其宿主的生存。因此,吸肠虫具有领地意识,雄性会积极保护雌性免受其他雌性靠近或试图篡夺其位置的雄性的侵害,它们会用身体上的钩刺撕扯雌性(雌性一旦附着,除了进食和繁殖后代外,几乎什么也不做)。一旦成熟并与雄性附着,雌性就会不断繁殖直至死亡;像所有蜗鲨一样,吸肠虫会胎生,产下几窝微小的蛆状幼虫,大小约为米粒大小。这些幼虫会进入泄殖腔,被排泄在粪便中,根据物种的不同,它们要么等到被冲到附近的水源中,要么依附在植物上,等待被吞食。有些物种有次级宿主,即粪袋鼠,它们以巨人鸟的粪便为食,也需要被其他半兽人鸟物种摄取才能完成生命周期。幼虫出生时有简单的眼斑和色素皮肤,因为它们会试图爬到光亮处以增加被食草动物摄取的机会,但当它们在肠道中变态为成年形态时,这些都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