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司马迁的自我形象(下)
读《史记》,总使人感到隐隐之间有一个黜陟帝王、臧否人物、陵轶古今、指点天下,呼唤未来的巨人的身影——这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伟大形象。不过这里的自
贴吧:司马迁作者:nice月夜苍狼 2013-11-02 07:50
回复:吟断炉香袅袅,望穷海月茫茫。春花秋月何时了?
西厢记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离别!可怜见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不恋豪杰,不羡骄奢,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盛明杂剧初集二集
【折桂令】〔褚〕可正是文章巨擘,典诰之仪,雅颂之匹。压倒曹刘,陵轶班马,晁董争驰。峰若高、水若深、江山增美;禽改名、树改色、花鸟生辉。誉播华夷,事布东西,一会兰亭,千古芳遗。
桃花扇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张可久 【双调】折桂令
  △姑苏怀古
  小阑干高入云霞,不似当年,乐事豪华。老树僧居,垂杨驿舍,乱苇渔家。看一片夕阳暮鸦,想三千宫女荷花。何处吴娃?我有新词,说与夫差。
全元散曲☆兰楚芳 【双调】折桂令
【双调】折桂令
  △相思
  可怜人病里残春,花又纷纷,雨又纷纷。罗帕啼痕,泪又新新,恨又新新。宝髻松风残楚云,玉肌消香褪湘裙。人又昏昏,天又昏昏,灯又昏昏,月又昏昏。被东风老尽天台,雨过园林,雾锁楼台。两叶愁眉,两行愁泪,两地愁怀。刘郎去也来也那不来,桃花谢也开时节还开。早是难睚,恨杀无情,杜宇声哀。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相思
  丹枫叶上诗,白雁云中字。黄昏多病身,黑海心间事。月影转花枝,香篆袅金狮。翡翠衾寒处,鸳鸯梦觉时。嗟咨,悄悄人独自。相思,沉沉一担儿。
-------------------------
贴吧:词曲诗赋联学社作者:爵士爵士猫 2024-07-16 12:42
回复:你累了。 贴吧:你肯定从未见过作者:金帛 2013-07-10 12:47
回复:屈原与贾谊之比较
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作为汉文帝时期一位才气“陵轶飞逸”的英才,贾谊留存下来的赋像他的鸿文巨论一样“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贾谊的赋在赋史上具有“据其绪”之功,既上承楚骚的余绪,又开创了汉代骚体赋的先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的赋有七篇,现仅存四篇,最可信的只有《吊屈原赋》和《鸟赋》两篇。
贴吧:史记作者:思孟学派 2016-02-03 06:07
回复:★一龙当先★【吧务】0523 周四,朱一龙超话不投分。贴吧先签到
其辩之富矣。贾谊才颖,陵轶飞兔,议惬而赋清,
贴吧:朱一龙作者:江小鱼1231 2019-05-23 17:37
回复:南齐书
不悴不荣,曾草木之不若;无馨无臭,与瓦砾其何算。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竟陵王子良见絜议,大怒。
  胤兄点,亦遁节清信。颙与书,劝令菜食。曰:“丈人之所以未极遐蹈,或在不近全菜邪?脱洒离析之讨,鼎俎网罟之兴,载之简策,其来实远,谁敢干议?观圣人之设膳修,仍复为之品节,盖以茹毛饮血,与生民共始,纵而勿裁,将无厓畔。善为士者,岂不以恕己为怀?是以各静封疆,罔相陵轶。况乃变之大者,莫过死生;生之所重,无逾性命。性命之于彼极切,滋味之在我可赊,而终身朝晡,资之以永岁,彼就冤残,莫能自列,我业久长,吁哉可畏。且区区微卵,脆薄易矜,歂彼弱麑,顾步宜愍。观其饮喙飞行,人应怜悼,况可心心扑褫,加复恣忍吞嚼。至乃野牧盛群,闭豢重圈,量肉揣毛,以俟枝剥,如土委地,佥谓常理,可为怆息,事岂一涂。若云三世理诬,则幸矣良快。如使此道果然,而受形未息,则一往一来,一生一死,轮回是常事。杂报如家,人天如客,遇客日鲜,在家日多,吾侪信业,未足长免,则伤心之惨,行亦自及。丈人于血气之类,虽无身践,至于晨凫夜鲤,不能不取备屠门。财贝之一经盗手,犹为廉士所弃;生性之一启鸾刀,宁复慈心所忍!驺虞虽饥,非自死之草不食,闻其风岂不使人多愧者!众生之禀此形质,以畜肌跂,皆由其积壅痴迷,沈流莫反,报受秽浊,历苦酸长,此甘与肥,皆无明之报聚也。何至复引此滋腴,自污肠胃。丈人得此有素,聊复寸言发起耳。”
  颙卒官时,会王俭讲《孝经》未毕,举昙济自代,学者荣之。官为给事中。
  史臣曰:弘毅存容,至仁表貌,汲黯刚戆,崔琰声姿,然后能不惮雄桀,亟成讥犯。张融标心托旨,全等尘外,吐纳风云,不论人物,而事君会友,敦义纳忠,诞不越检,常在名教。若夫奇伟之称,则虞翻、陆绩不得独擅于前也。
  赞曰:思光矫矫,万里千仞。升同应谐,黜同解摈。务在连衡,不谋销印。彦伦辞辩,苦节清韵。白马横擒,云梯独振。
贴吧:史记作者:子舆子舆 2014-01-09 08:40
回复:南齐书
仁人用意,深怀如怛。至於车螯蚶蛎,眉目内阙,惭浑沌之奇,矿壳外缄,非金人之慎。不悴不荣,曾草木之不若;无馨无臭,与瓦砾其何算。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竟陵王子良见岏议,大怒。
  胤兄点,亦遁节清信。顒与书,劝令菜食。曰:「丈人之所以未极遐蹈,或在不近全菜邪?脱洒离析之讨,鼎俎网罟之兴,载〔之简〕策,〔四八〕其来寔远。谁敢干议?观圣人之设膳修,仍复为之品节,盖以茹毛饮血,与生民共始,纵而勿裁,将无厓畔。善为士者,岂不以恕己为怀?是以各静封疆,罔相陵轶。〔四九〕况乃变之大者,莫过死生;生之所重,无逾性命。性命之於彼极切,滋味之在我可赊,而终身朝晡,资之以永〔岁〕,〔五0〕彼就冤残,莫能自列,〔五一〕我业久长,吁哉可畏。
贴吧:史记作者:子舆子舆 2014-08-24 19:36
回复:齐世荣先生:谈小说的史料价值
例二:从《桃花源记》看十六国时的坞壁。《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寓言的性质十分明显。但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既是寓意之文,也是纪实之文。其寓意之文,古今所知;故专就纪实一点立说,别拟新解,成《桃花源记旁证》一文。陈寅恪在文中说: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民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当时有许多堡坞,虽亦有在平地者,但多在“山势险峻之区人迹难通之地”,因“非此不足以阻胡马之陵轶,盗贼之寇抄也。凡聚众据险者因欲久支岁月及给养能自足之故,必择险阻而又可以耕种及有水泉之地。其具备此二者之地必为山顶平原,及溪涧水源之地。此又自然之理也”。陈寅恪还认为:“真实之桃花源在北方之弘农,或上洛,而不在南方之武陵。”“真实之桃花源居人先世所避之秦乃符秦,而非赢秦。”总之,陈氏“钩索旧籍,取当日时事及年月地理之记载”,说明《桃花源记》这篇小说反映的是“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屯聚坞堡,据险自守的历史情况。唐长孺认为:“陈先生所论,在说明当时常见的避难入山之事,与《桃花源记》所述事实有关的一方面,观察非常敏锐。”但唐长孺以为,《桃花源记》所述故事,是根据武陵蛮族的传说;陶渊明所说的“乱”是指繁重的赋税压迫。唐长孺对《桃花源记》所反映的具体历史情况的解释,与陈寅恪有所不同,但也认为《桃花源记》有记实的成分。此外,可参看严耕望所撰《中古时代之仇池山》,亦论及坞堡城守之事。
贴吧:中国历史作者:慕寒3 2013-12-31 00:27
回复:{魏晋风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
处都出现了坞。《水经注》一五洛水篇记洛水所经.有
植山坞、金门坞、一合坞、云中坞、合水坞、零星坞、百 谷坞、袁公坞、盘谷坞、范坞、杨志坞。这仅是络水流域
的堡坞而已。从《晋书》六二《祖逖传》,我们还可见到 黄、淮平原堡坞之多。此传云:
"初,北中郎将刘演距于石勒也,流人坞主张平、樊 雅等在谯,演署平为豫州刺史,雅为谯郡太守。又有董
瞻、于武、谢浮等十余部,众各数百,皆统属平。而张平余 众助雅攻逖。蓬陂坞主陈川自号宁朔将军,陈留太守。逖 遣使求救于川,川遗将李头率众援之,逖遂克谯城。(桓) 宣遂留助逖,讨诸屯坞未附者。河上堡固先有任子在胡 者,皆听两属,时遣游军伪抄之,明其未附。诸坞主感戴, 胡中有异谋,糠密以闻。前后克获,亦由此也。"
《祖逖传》所载张平、胨川诸坞都在平地,且有在河上 者。与《水经注》所载洛水诸坞合看就可知中原坞聚分 布之广。
凡屯聚堡坞而欲久支岁月的,最理想的地方,是
既险阻而又可以耕种、有水泉灌溉之地。能具备这二 个条件的,必为山顶平原及有溪涧水源之处。因此,当 时迁到山势险峻的地方去避难的人,亦复不少。盖非 此不足以阻胡马的陵轶,盗贼的寇抄。典型例子有庾 衮的禹山坞和郗鉴的峄山坞。
《晋书》八八《孝友传,瘐衮传》略云-
"张泓等律掠于阳翟,衮乃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 山。是时百姓安宁,未知战守之事。衮曰:'孔子云:不教 而战,是谓弃之/乃集诸群士而谋曰:'二三君子相与处 于险,将以安保亲尊,全妻孥也。古人有言,千人聚而不 以一人为主,不散则乱矣。将若之何?'众曰:'善。今日之
主,非君而谁!'于是峻险,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考 功庸,计丈尺,均劳逸,通有无,绺完器备,量力任能,物 应其宜,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而身率之。及贼至,衮乃 勒部曲,整行伍,皆持满而勿发。贼挑战,晏然不动,且辞 焉。贼脤其镇,而畏其整,是以皆退,如是者三。"
又晃公武《郡斋读书志》一四《兵家类》云:
"庾衮保聚图一卷。
右庾衮撰。《晋书',孝友传》载衮字叔褒。齐王冏之 倡义也,张泓等掠阳翟,衮率众保禹山,泓不能犯。此书 序云:'大驾迁长安,时元康三年己酉,撰《保聚垒议》二 十篇。'按阀之起兵,惠帝永宁元年也,帝迁长安,永兴元 年也,皆在元康后,且三年岁次实癸丑,今云己酉,皆 误。"
瘐衮率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时间较早。他撰写《保聚
垒议》之年(永兴元年),即匈奴刘渊起兵之年。从他的 禹山坞来看,保聚以同族为主,亦有庶姓。坞主由推举
产生。上引《苏峻传》苏峻做坞主亦由推举,这是一个
通则。坞以宗族乡党为单位,坞主为乡里豪帅,象庾
衮、苏峻都是此等人。"峻险阨,杜蹊径,修壁坞,树藩
障",是筑坞以自守:考功庸,计丈尺,均劳役,通有
无",是耕种以自给。
"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无不竭
力营蟾,若不至者,以力不义"。(《宋书》四八《王懿
传"宗法社会胜于南方。我们虽不能说北方@为有
坞,所以才重同姓,重宗法;然而,北方社会宗法色彩 之浓,却与坞之组织互为因果,坞延长了北方宗族社
会的生命。
庾衮后去河内林虑山,表明坞并非坞主所有,坞 主对于坞中成员,只起督护作用,对耕种、打仗,只负
指挥之责。北魏的宗主督护制度与北方坞的组织的存 在也是有关系的。
类似情况是邾鉴的峄山坞。《艺文类聚》九二引 《晋中兴书》云:
"中原丧乱,乡人遂共推鄱鉴力主,与千余家俱避于 鲁囯峄山,山有童险。"
又《太平御览》三二〇引《晋中兴书》云:
"中宗初镇江左,假郗鉴龙坏将军、兖州剌史。又徐 龛,石勒左右交侵。鉴收合荒散,保固一山,随宜对抗。"
又《太平御览》四二弓I《地理志》云:
"峰山在邹县北。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壤土。石 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如数间居处,其俗谓之峄孔。 遭乱辄将居人人峄,外寇虽众,无所施害。永嘉中,太尉 弑蓥将乡曲逃此山,胡贼攻守不能得。"

贴吧:魏晋南北朝作者:靈椿 2011-02-06 15:49

大家都在搜

  • 轶怎么
  • 乔郅轶
  • 轶才
  • 七轶
  • 六轶
  • 周弓轶
  • 蔡贝轶
  • 过轶
  • 田颖轶
  • 洪健轶
  • 杨朵轶
  • 易轶
  • 轶丽
  • 什么陵
  • 上陵
  • 13陵
  • 原陵
  • 外陵
  • 陵光
  • 陵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