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这个穆明是啥?玩斯里兰卡的时候西欧给我干出来个这个,没听过啊
就是穆瓦希德王朝,虽然是图马特开始的,但他之后阿卜杜勒·慕敏自号hlf灭了穆拉比特,算是正式开创王朝统治,阿卜杜勒·慕敏和他之后的继承人的王朝也被称为Mu'minid dynasty(就是穆明王朝)
贴吧:十字军之王作者:路人无言 2024-12-20 00:00
回复:大家最喜欢的中世纪人物是谁?
阿布·优素福·雅各布·本·优素福·本·阿卜杜勒·慕敏·曼苏尔 暴打阿方索八世
贴吧:欧陆战争7作者:鹰眼凯斯卓◆ 2022-03-03 00:52
回复:【gwb睁眼看世界第五辑】摩尔人的悲歌,格林纳达的哭泣。。。
阿卜杜勒·慕敏的统治,是一个又漫长又光荣的时期,他于1163年去世。他的继任者当中最伟大而且最驰名的,是他的孙子艾卜·优素福·叶耳孤卜·曼苏尔(1184—1199年),他象柏柏尔的其他许多统治者一样,是一个基督教的女奴所生的。萨拉哈丁(即萨拉丁)曾派遣一个代表团,带着大批宝贵的礼物,到曼苏尔的宫廷来,团长是吴萨麦·伊本·孟基兹的侄子。萨拉哈丁承认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是信士们的长官(amīr al-mu’minin),所以他给曼苏尔的书信上称他为穆斯林们的长官(amīr al-Muslimīn),而不称他为信士们的长官,这一点起初使曼苏尔犹豫不决。但是,据说他后来派遣了一百八十艘兵船,去支援穆斯林们抵抗十字军的侵略。
     无论在摩洛哥或在西班牙,曼苏尔留下的建筑古迹,至今都是最著名的文物。穆瓦希德王朝,于1170年迁都于塞维利亚,曼苏尔即位时曾建造纪念塔,这座塔现在叫做风信塔,跟清真大寺连成一片。这座清真大寺,于1172年动工,1195年完工,现在已改做基督教的大教堂。在摩洛哥,他依照亚历山大港的式样建筑了里巴特·菲特哈;在马拉库什,他建筑了一所医院。与他同时代的马拉库什,认为那医院是举世无匹的。
     西班牙的穆瓦希德王朝哈里发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进行圣战,但他们并不是特别成功的。1212年拉斯·那瓦斯·德·托罗萨战役的惨败,成为他们从半岛上被赶出的原因。阿拉伯人把这次战役叫做小丘(al-‘Uqāb)之战,战场在科尔多瓦以东七十英里的地方。基督教的联军,由许多部分组成,阿拉贡和那发尔都由各该国的国王为代表,葡萄牙由圣殿骑士团的一个分遣队及其他骑士为代表,这支联军由卡斯提尔的阿尔封索八世统率,他自己的部队包括法兰西的十字军。哈里发穆罕口默德·纳绥尔(1199—1214年)即曼苏尔的儿子,统率阿拉伯军队,这支军队总计六十万,逃脱者仅有一千人。纳绥尔逃到马拉库什后,过两年就去世了。穆瓦希德人在西班牙的统治被完全推翻了。整个穆斯林的西班牙,献给了征服者。西班牙逐渐被经常入侵的基督教各君主和地方的穆斯林各王朝所瓜分。在这些小王朝当中,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构成最突出的集团,而且证明是半岛上穆斯林政权最后的代表。
     在摩洛哥,纳绥尔的九个继任者,都是阿卜杜勒·慕敏的后裔,这个王朝继续到1269年,在那一年,他们的首都被半游牧的马林族所攻克,这个部族是柏柏尔族中宰那泰的支派。
     奈斯尔王朝(1232—1492年)是麦地那著名的赫兹赖只部族的后裔,这个王朝的奠基者是穆罕口默德·伊本·优素福,通称为伊本·艾哈麦尔(红人之子)。因此,这个家族又叫做艾哈麦尔族。伊本·赫勒敦曾在格拉纳达住过一段时间,而且与伊本·艾哈麦尔的一个继任者的宫廷发生过联系,他给我们留下了关于穆罕默德事业的详细的记载。穆瓦希德王朝崩溃后,当卡斯提尔人唆使穆斯林的各首领互相倾轧,然后各个击破的时候,穆罕口默德与基督教徒缔结联盟,而且设法在格拉纳达周围为自己创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有限的范围内,恢复并且继续了塞维利亚的光荣传统,在后来的二百五十年间,在反抗新兴的基督教势力中,扮演了伊斯兰教捍卫者的角色。

贴吧:历史作者:gwb? 2011-03-03 14:52
回复:【帖游】1800:欧洲的十字路口
【西非那纷乱的旗帜】
瑞属西非插旗领的主权问题一直困扰着海上强国们,虽然获得了法国和荷兰的认可,但在西非颇有影响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却一直没有表态。而瑞属西非的主权合法性问题又涉及到荷兰在太平洋一系列小岛的合法性争议。瑞典和荷兰互相的承认似乎为国际上达成共识提供了框架和基础,但这在国际上依然会面临阻力。
就在摩洛哥和西班牙联合的考察队进入廷巴克图以后,摩洛哥继续推动着利用柏柏尔人加强对西北非控制的行动。在非斯的宫廷中,柏柏尔人的部族代表被阿卜杜勒·惠敏亲自招待,富有风情的舞蹈、摩洛哥本地的美食和西班牙人生产的奢侈品为宴会增色不少,再借助柏柏尔人的帮助实现了从摩洛哥经由从加奥沿尼日尔河抵达廷巴克图的商路,而这部分尼日尔河流域在摩洛哥的帮助下逐渐受到柏柏尔人的影响和控制。虽然大规模派遣军队仍需考虑补给等方面的困难,但柏柏尔人按埃米尔的命令已经在商路沿线的绿洲的村庄择地修建补给站,以谋求进行更强有力的控制。在大量的补给站协助下,柏柏尔人武装的长期机动作战能力将得到保证,而这是摩洛哥着手扩大控制领域的重要步骤。
在非斯,阿卜杜勒·慕敏在西班牙等国的公使面前宣布了摩洛哥对西北非大片区域拥有宣称权的要求,声明属于摩洛哥主权范围的区域有不少和瑞典在西北非的插旗领地有了重合。阿卜杜勒·慕敏声明,虽然暂未对与瑞典领地重叠的部分着手施加实际控制,但摩洛哥将坚定地推动、增强对主权领土的实际管理。被阿卜杜勒·慕敏送给各国公使的从尼日尔河商路获得的土特产似乎体现着摩洛哥政府的这种决心。西班牙公使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荷兰公使接受土特产的时候脸色似乎有些难看,而瑞典公使则直接拂袖而去。
瑞典的考察队仍然在廷巴克图驻扎,但目前来看他们似乎面临着补给受制于柏柏尔人控制的商路这一悲惨的事实。除非在西非海岸拥有据点的瑞典从本土派出军队接应这支探险队,否则他们也许只能向摩洛哥人妥协,而放弃对廷巴克图财富的攫取。但廷巴克图并非是致命的问题,摩洛哥和瑞典重叠的宣称领土如此之多,以至于不可能以领土摩擦来解释。荷兰方面紧张的观察着瑞典的决策,因为一旦摩洛哥着手对瑞典的宣称领土进行实际控制,那么理论上已经等同于战争行为,瑞典是否为了这块已经得到许多国家承认的土地而宣战某种意义上决定着这种实际控制能力不足的领土的合法性。如果瑞典因为这块弃之可惜的领土而拒绝宣战,那么对于同样被部分国家承认的荷兰在太平洋上的岛屿的占领是否可以构成某种战争行动?一时间,在西非仍然看起来并不紧张的局势下,是四处穿梭的瑞典、荷兰等国外交官。而鉴于西班牙早已独立保证摩洛哥,一旦瑞典和摩洛哥宣战,西班牙是否介入又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葛伦森爵士就特意向执政强调,西班牙等海上强国的承认依然是最核心的问题。遗漏了任何一个海上大国的殖民地宣称-国际承认体系,都将是不完善而且存在隐患的。
就在此时,联合王国(波兰)的快速帆船队抵达了西非,同时宣布将再次建立据点,设立殖民地。虽然联合王国并没有过大的海外市场需求,其贸易侧重于廉价农产品的出口,但这次寻求海外扩张的举动无异于给本就变幻莫测的西非局势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联合王国宣称的殖民地同样与摩洛哥宣称领土重叠,且属于摩洛哥利用柏柏尔人实际控制的部分——事实上,联合王国的殖民队已经和柏柏尔人武装进行了某些零星的对峙。而与此同时,瑞典驻阿姆斯特丹公使正在严词批判摩洛哥的做法,无论是瑞典准备利用黑人和当地居民扩大实际控制力,还是瑞典调动舰队的行动,都似乎表明了瑞典并不甘心就此宣告失败,而和荷兰再次确认宣称合法性,并把法国抬了出来,也颇让莫尼诺首相感到麻烦。在三方势力的互相影响下,西非局势却恰恰牵动着不少海洋大国的心,殖民地、实际控制和宣称承认的问题,在摩洛哥、瑞典和联合王国的三方博弈下,也吸引着周边强国的参与和介入。
效果:摩洛哥国际威望上升,与瑞典、联合王国关系下降。法国、西班牙、英国、葡萄牙、荷兰有权对此表态,并视结果决定是否触发危机。
【圈钱填坑】
奥古斯特四世长期的执政风格使人认为他具有艺术气息,关心教育和文化领域的发展。除了长期以来利用教会和个人扶持影响联合王国的文化事业以外,奥古斯特四世显然还有更大的雄心。1803年1月的一次御前会议上,奥古斯特四世公开宣布要推动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理念和基础教育的普及在数十年前就被欧洲的开明君主们所提及,譬如玛利亚·特蕾莎女王就曾经强调过在奥地利普及基础教育的计划,至于其他种种专业学院的建设更是遍及欧洲。奥古斯特四世建立的华沙军事学院也正是为了军官的职业化,这是欧洲各国的常见举动。然而,在当时的欧洲国家,依然没有哪国能做到全面的、国家承担负担的义务教育。奥古斯特四世寻求在联合王国普及全面的义务教育,强迫7岁以上的小孩去各地小学上课,且学费全免。财政大臣当场就列出了这一系列政策的不可行性——不仅是联合王国广大的农业产区很少有让子女前往学校学习“无用的知识”的传统,而且大量的农场庄园内其实有某种组织起来的、对农业技术的传授。而对于农业产区而言,除此之外的学习都是没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财政大臣估计在各地建立小学、招募合适的师资力量,同时实质性地提供几乎免费的中学和高中教育,开支将会超过20亿兹罗提,而筹备的用时将会超过数年之久,实际成效则或许寥寥。
奥古斯特四世按了按太阳穴,仔细研究财政大臣粗略计算的开支清单,最终不得不做出了妥协,仅仅在华沙等大城市尝试着普及义务教育。即使如此,强制性的入学也导致大城市中不少行会和工商业人士的不满,华沙的各种沙龙中对于开明的国王这样过于粗暴的做法也很不满。有不少华沙等地的纺织业主们常常雇佣童工,这些人往往想办法让必须进入中学的孩子们们逃避强行入学的命令。总之,法令的执行在基层引起了很大的混乱,而师资力量的招募也往往操之过急,导致很多并不适合当老师的人进入学校,甚至发生了一些事端和冲突。虽然大城市中增加的学校数量昭示着国家的文明程度,但对于案头摆了不少要求停止激进政策的请愿书的奥古斯特来说,似乎麻烦还源源不断,其中最大的,则与这些请愿书无关,而是为了圈钱填补教育普及的支出时惹出的事端。
作为农业出口国,联合王国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都在欧洲拥有巨大的优势。对于奥古斯特四世而言,仅仅王室持股控制的农场庄园产出的农产品的外销就能换来巨大的利益。然而,联合王国的农业面对着俄罗斯乌克兰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匈牙利的农业在农奴改革后也体现着自己的竞争力。在这种时候,如果能享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对联合王国的财政和发展而言都是极佳的。在这种动力下,1803年3月,奥古斯特四世突然公布了《波英粮食贸易协定》
根据协定,联合王国向英国购买了不少技术和武器图纸,并且要求英国派出顾问协助联合王国的工业发展,同时英国会为寻求海外殖民地的奥古斯特四世提供部分太平洋上的岛屿——虽然后者已经绝大多数被荷兰人插上了旗子。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联合王国和英国达成了巨额的粮食贸易协定,使得英国可以向联合王国购入廉价粮食以降低城市的生活成本,而联合王国则得以换取巨额利润维持其在教育上的投入。与此同时和俄罗斯共同建立的华沙国际雇佣兵公司似乎更昭示和英国和联合王国的进一步合作。
然而,英国和联合王国的合作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产生贸易上的影响,巨额的粮食贸易和贷款某种程度上是对英国战争的强力支持,而这对于和法国签订有同盟条约的联合王国而言无异于已经是毁约行为。法国驻华沙公使联合亲法派愤怒地质问奥古斯特四世这种极端背信弃义的决定,奥古斯特四世曾经在国际上多次变向过,屡屡做出类似行为导致的是他本人的威信受到挑战。亲俄派的大臣坚决支持奥古斯特四世的决策,并反对“受制于外国宫廷的势力对联合王国内政的控制和操弄”,德意志派(萨克森派)和亲奥派则联合煽动奥古斯特四世“乾纲独断,灵活外交”。也许本意仅仅是圈钱填坑的奥古斯特四世,瞬间被拖入了二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外交争议中。
亨利·路易公爵正因为对土耳其的政策而保守丹东为首的强硬派诟病,联合王国方面的突然转向让亨利·路易被迫在行政会议做了五个小时的演讲来解释法国的外交政策。连外交温和派和与法国贸易巨头联系密切的海权派主流议员中,亨利·路易在波兰问题上反应缓慢、成效不佳,都让这些人感到担忧。追逐殖民地利益和全球市场是这些人的主要目标,但是失去联合王国这个制衡欧陆的重要盟友的话,难以保证法国还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海洋上。另一方面,联合王国和俄国的不断走近,已经导致俄国西进的可能性愈发减小,而一旦俄国彻底转向近东甚至波斯-印度洋方向,法国在近东的重要商路上唯一的支点塞利姆三世的地位就岌岌可危。驻扎联合王国的法国军队也成为亨利·路易考虑的重点,虽然奥古斯特四世不至于彻底出卖法国摧毁这四万人,但显然法国留在联合王国的驻军已经不那么安全了。联合王国的局势对外交大臣的地位而言非常重要,丹东正在图谋掀起对亨利·路易的全面攻击,而一旦代表国王意图的亨利·路易公爵被迫辞去职务,强硬派的丹东很可能谋求出任外交大臣,或者至少对新任外交大臣的施政产生影响,这是不少贵族和海权派难以接受的。
联合王国的外交走向破朔迷离,和英国与俄国的合作,尤其是雇佣兵公司的组建似乎除了圈钱以外,还有其他外交上的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东欧的漩涡似乎将要愈演愈烈。在奥古斯特四世的私人代表出使维也纳的一场酒会,与奥地利帝国银行的董事讨论奥地利-联合王国的商业合作时,每每提及联合王国的外交问题,就顾左右而言他的状态,正说明了联合王国本身的迷失。
效果:联合王国不满大幅上升,与英国、俄国关系上升,与法国关系大幅下降。国际威望下降。识字率上升。
贴吧:帖游作者:普莱瑟芬 2016-08-12 17:41
回复:【gwb睁眼看世界第五辑】摩尔人的悲歌,格林纳达的哭泣。。。
     无论在摩洛哥或在西班牙,曼苏尔留下的建筑古迹,至今都是最著名的文物。穆瓦希德王朝,于1170年迁都于塞维利亚,曼苏尔即位时曾建造纪念塔,这座塔现在叫做风信塔,跟清真大寺连成一片。这座清真大寺,于1172年动工,1195年完工,现在已改做基督教的大教堂。在摩洛哥,他依照亚历山大港的式样建筑了里巴特·菲特哈;在马拉库什,他建筑了一所医院。与他同时代的马拉库什,认为那医院是举世无匹的。
     西班牙的穆瓦希德王朝哈里发们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进行圣战,但他们并不是特别成功的。1212年拉斯·那瓦斯·德·托罗萨战役的惨败,成为他们从半岛上被赶出的原因。阿拉伯人把这次战役叫做小丘(al-‘Uqāb)之战,战场在科尔多瓦以东七十英里的地方。基督教的联军,由许多部分组成,阿拉贡和那发尔都由各该国的国王为代表,葡萄牙由圣殿骑士团的一个分遣队及其他骑士为代表,这支联军由卡斯提尔的阿尔封索八世统率,他自己的部队包括法兰西的十字军。哈里发穆罕默德·纳绥尔(1199—1214年)即曼苏尔的儿子,统率阿拉伯军队,这支军队总计六十万,逃脱者仅有一千人。纳绥尔逃到马拉库什后,过两年就去世了。穆瓦希德人在西班牙的统治被完全推翻了。整个穆斯林的西班牙,献给了征服者。西班牙逐渐被经常入侵的基督教各君主和地方的穆斯林各王朝所瓜分。在这些小王朝当中,格拉纳达的奈斯尔王朝构成最突出的集团,而且证明是半岛上穆斯林政权最后的代表。
     在摩洛哥,纳绥尔的九个继任者,都是阿卜杜勒·慕敏的后裔,这个王朝继续到1269年,在那一年,他们的首都被半游牧的马林族所攻克,这个部族是柏柏尔族中宰那泰的支派。
     奈斯尔王朝(1232—1492年)是麦地那著名的赫兹赖只部族的后裔,这个王朝的奠基者是穆罕默德·伊本·优素福,通称为伊本·艾哈麦尔(红人之子)。因此,这个家族又叫做艾哈麦尔族。伊本·赫勒敦曾在格拉纳达住过一段时间,而且与伊本·艾哈麦尔的一个继任者的宫廷发生过联系,他给我们留下了关于穆罕默德事业的详细的记载。穆瓦希德王朝崩溃后,当卡斯提尔人唆使穆斯林的各首领互相倾轧,然后各个击破的时候,穆罕默德与基督教徒缔结联盟,而且设法在格拉纳达周围为自己创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有限的范围内,恢复并且继续了塞维利亚的光荣传统,在后来的二百五十年间,在反抗新兴的基督教势力中,扮演了伊斯兰教捍卫者的角色。
     穆罕默德(1232—1273年)自称“加里卜”(al-Ghālib,胜利者),而且以格拉纳达为政府的所在地。他和他的继任者,却向卡斯提尔王朝称臣纳贡。格拉纳达被阿拉伯人比做大马士革,无论位置和气候,都不是安达卢斯的任何城市所能比拟的,在这座城市里住着许多叙利亚人和犹太人。格拉纳达的名叫织女星的草原,为许多充沛的溪流所灌溉,呈现着一种奇异的景色,永远是苍翠和绚丽的,相当于大马士革郊区的果木园。在奈斯尔王朝结束的时代,城里的居民约计五十万。列萨努丁·伊本·赫帖卜(1374年卒),即麦盖里的英雄、奈斯尔宫廷的大臣和这个王朝的文学史家,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君主和科学大家的传记,从这些文献中可以获得关于这个首都的许多有趣的详细的记载。
     加里卜的这个美丽的首都的东南边上有一个险要的台地,上面有伍麦叶王朝早期的一个城堡,加里卜就在这个城堡的遗址上建筑了他的举世闻名的城堡红宫(al-Hamrā’即西班牙语的Al-hambra),因宫墙上所涂的红色灰泥而得名,与他本人的别号“红人之子”毫无关系,旧说完全是附会的。经过他们三个继任者屡次的扩建和修饰,红宫变成了西班牙建筑学上的古迹之一。这座堡宫,仿佛雅典的阿克罗波列斯(Acropolis)卫城,象一名哨兵一样,巍然屹立在那里,监视着周围的平原,外面有华丽的装饰和阿拉伯风格的花边,现在还能引起全世界的赞叹。奈斯尔王朝在红宫里设立一个宫廷,在一个时期内,这个宫廷曾复兴了伍麦叶人和阿拔斯人时代西班牙穆斯林的光荣。他们对于艺术和科学的庇护,曾吸引了许多学者,特别是北非的学者。他们奖励商业,特别是同意大利进行的丝绸业贸易,格拉纳达因此变成了西班牙最富饶的城市。在他们的统治下,格拉纳达变成那些逃避基督教徒的迫害的穆斯林们的避难所,并且继科尔多瓦之后成为艺术和科学的发祥地。但是,这些都是西班牙伊斯兰教的回光返照。

贴吧:历史作者:gwb? 2011-03-03 18:13

大家都在搜

  • 阿迪勒·阿卜杜勒马赫迪
  • 阿卜杜勒·阿齐兹
  •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
  • 阿卜杜勒·萨利斯
  • 阿卜杜勒·卡拉姆
  • 阿卜杜勒·卡里姆
  • 阿卜杜勒·迈赫迪
  • 叶海亚·阿卜杜勒-迈丁
  • 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
  • 阿卜杜勒·萨拉姆
  • 阿卜杜勒·马丁
  • 阿卜杜勒·卡迪尔汗
  •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 阿卜杜勒
  • 阿卜杜勒拉赫曼
  •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