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悬秤五铢”来看高澄的实心眼和小幼稚
小学应用题:秦朝的时候,一两铜可做24个铜钱,但是到了东魏,四两铜才能做20个铜钱,请问,东魏时期一个人出门带一个铜钱相当于秦朝人带了几个铜币出
贴吧:高澄作者:秋雨无声 2013-05-26 00:25
回复:从“悬秤五铢”来看高澄的实心眼和小幼稚
回复 smilelan3 :挑选个长史,他要亲自面试很多很多人,这方面他一点也不粗心和将就,显然他懂的一个领导者应该怎样做,也就是挑选好最合适的人安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走上正轨之后,他就可以歇着了,让机器自动运转,而不是像高演那样事必亲躬,皇帝抢走小吏的差事。
贴吧:高澄作者:秋雨无声 2013-04-22 12:31
古代人如何称量东西?半斤=8两?
古代人怎么称重量? 据古籍记载,远古时期有个商人叫陶朱公,受打水的横杆启发,发明了杆秤。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星星为记,
贴吧:阜宁高等师范学校作者:无可奈何花裸去 2012-11-21 22:44
回复:从“悬秤五铢”来看高澄的实心眼和小幼稚
东山一名,不知道是不是他参考谢安携妓游东山这一典故而取的呢?PS:“高澄不知”这句话,我看一次笑一次,感觉此人其实并非外表那样浮华,内心其实挺认真挺正直的。大概是结合了魏晋风流和鲜卑习气,很充分地糅合了彼此的优点,这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叫人既羡且叹的魅力人物吧。
贴吧:高澄作者:秋雨无声 2013-04-20 21:50

大家都在搜

  • 铢秤原理
  • 称的另一种说法
  • 戥秤
  • 秤一秤
  • 老秤
  • 呃秤
  • 一()秤
  • ()大秤
  • 啥大秤
  • 做大秤
  • 一()大秤
  • 小秤
  • 秤称
  • 升秤
  • 月秤
  • 什么铢
  • 六铢
  • 一千铢
  • 24铢
  • 40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