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收药物种类最多的《中华本草》

《中华本草》:菜子七
【出处】 出自《全展选编.传染病》
【拼音名】 Cài Zǐ Qī
【英文名】 Root of Whiteflowered Bittercress
【别名】 山芥菜、假芹菜、角蒿 、 白花石芥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花碎米荠的根状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leucantha(Tausch) O.E.Schulz[Dentaria lerrcantha Tausch]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去泥土杂质及须根,晒干。
【原形态】 白花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高30-10cm。根状茎短而匍匐,着生多数须根和粗线状长短不一的匍匐枝,白色,横走,并有不定根。茎直立,单一,不分枝或有时上部有少数分枝,表面有细棱,密被短绵毛或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具较长叶柄;小叶2-3对,顶生小叶长卵状披针形,长3.5cm,宽1-2cm,先端渐尖,边缘具不整齐钝齿,基部楔形,侧生小叶与顶生小叶相似,但通常无柄;茎上部叶有小叶1-2对,小叶片宽披针形,较小;全部小叶均被短柔毛,尤以下面毛最多。总状花序项生,分枝或不分枝,花梗、花轴上均有毛;萼片4,椭圆形,边缘膜质,外面有毛;花瓣4,白色,长圆状楔形或近倒印形;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4-5.5mm,短雄蕊长3-5mm,基部有一半环形侧生蜜腺包围;雌蕊1,于房与花柱等长,均被柔毛,柱头扁球形,比花往显着扩大。长均果线形,长1-2cm,具宿存花柱,果瓣具散生毛。种子圆球形或近椭圆形,栗褐色,边缘具狭翅或无翅。花期4-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m之间的林区路旁、山坡灌木林下、沟边及湿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味】 辛;甘;平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化痰止咳;活血止痛。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有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附方】 治百日咳:菜子七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或用于品研粉,蜂蜜拌服。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华本草》:蚕豆荚壳
【出处】 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
【拼音名】 Cán Dòu Jiá Ké
【英文名】 pod of Broadbean
【别名】 蚕豆黑壳。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蚕豆Vicia faba L.的果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cia faba L.
采收和储藏:夏季果实成熟呈黑褐色时采收,除去种子、杂质,晒干。或取青荚壳鲜用。
【原形态】 蚕豆 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总状花序腋生或单生,总花梗极短;萼钟状,膜质,长约1.3cm,5裂,裂片披针形,上面2裂片稍短;花冠蝶形,白色,具红紫色斑纹,旗瓣倒卵形,先端钝,向基部渐狭,翼瓣椭圆形,先端圆,基部作耳状三角形,一侧有爪,龙骨瓣三角状半圆形,有爪;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无毛,花枝先端背部有一丛白色髯毛。荚果长圆形,肥厚,长5-10cm,宽约2cm。种子2-4颗,椭圆形,略扁平。花期3-4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化学成份】 果壳含β-[3-(β-D-吡喃葡萄糖氧基)-4-羟苯基]-L-丙氨酸{β-[3-(β-D-glucopyranosyloxy)-4-hydroxyphenyl]-L-alanine},D-甘油酸(D-glyceric acid),多巴(dopa)。
【药理作用】 豆荚所含甘油酸,对兔皮下注身有利尿作用。
【性味】 味苦;涩;性平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止血;敛疮。主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手术出血;烧烫伤;天泡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炒炭研细末调敷。
【附方】 ①治天泡疮:蚕豆黑壳,烧灰存性,研末,加枯矾少许,菜油调敷。(《纲目拾遗》)②治天疱疮、水火烫伤;蚕豆荚壳炒炭研细,用麻油调敷。(《上海常用中草药》)
【各家论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烧灰涂天泡疮。
2.《现代实用中药》:治一切出血。
【临床应用】 用于止血,对咯血、鼻衄、 尿血、消化道出血、手术野出血等,均有疗效。
1.煎剂;鲜豆荚半斤,水煎,每日2次分服。用于中、小量咯血。
2.散剂:将蚕豆荚煎剂过滤、浓缩,加热干燥后研粉。日服3次,每次0.5g。用于鼻衄及血尿病人,有暂时止血作 用。
3.注射液:用豆荚散剂制成20%注射液,每日2次,每次5ml,肌肉注射。用 于肺结核咯血。也可用消毒沙布浸药液直接用于手术野止血。豆荚止血作用的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录】 《中华本草》
贴吧:湖北中医药大学作者:惜姌 2014-11-19 16:19
回复:收药物种类最多的《中华本草》
斑鸠占叶
【拼音名】 Bān Jiū Zhàn Yè
【别名】 战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狐臭柴和黄毛豆腐柴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mna puberula Pamp.Premna fulua Craib.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狐臭柴,直立或攀援状灌木至小乔木,真株高1- 3.5m 。幼枝被柔毛,老枝无毛,黄褐色至紫褐然。单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纸质或坚纸质,长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形,基部楔形、宽楔形至近圆形,全缘或上部有波状深齿、锯齿或深裂,先端急尖至尾状尖,两面近无毛或疏生短柔毛。聚伞花序组成塔形圆锥花序长4-14cm,宽2-9cm,无毛至疏被柔毛,具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花萼杯状,长 1.5-2.5mm,外面被短毛和黄色腺点,先端5汪裂,裂齿三角形,齿缘有纤毛;花冠淡黄色,有紫色或褐色条纹,4裂,二唇形,上唇1裂片,圆形,下唇3裂,外面密被腺点,喉部有数行较长的毛,花完管长约4mm;雄蕊4,二强,伸出花冠外;子房圆形,先端有腺点。核果倒卵形,紫色至黑色,有瘤突萼宿存。花、果期5-8月。 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黄毛豆腐柴,本种与狐臭柴的主要区别是:幼枝、叶柄、叶背密被黄色平展长柔毛。聚伞花序排成伞房状;花冠绿白色。 生于海拔500-1200m的常绿阔叶林阴处或路边灌木林中。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700-1800m的山坡路边丛林中。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湿热,解毒,续筋接骨。主水肿;毒疮;水火烫伤;筋伤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斑叶堇菜
【拼音名】 Bān Yè Jǐn Cài
【别名】 天蹄。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12cm。根茎通常短而细。叶均基生,呈莲座状;叶柄长短不一,长1-7cm;托叶淡绿色或苍白色,近膜质,2/3与叶柄合生,披针形;叶片圆形或卵圆形,长1.2-5cm,宽1-4.5cm,先端圆或钝,基部明显呈心形,边缘具平而圆的钝齿,上面绿色,沿叶脉有明显的白色斑纹,下面通常稍带紫红色,两面通常密被短粗毛。花红紫以或暗紫色,下面通常色较淡;萼片通常带紫色,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具3脉;花瓣倒卵形,下方花瓣基部白色并有堇色条纹;距筒状,长3-8mm;雄蕊5,下方2枚雄蕊的距细而长;子房近球形,花柱棍棒状。蒴果椭圆形,无毛或疏生短毛;幼果球形通常被短粗毛。种子淡褐色,附属物短。花期4-8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林下、灌丛中或阴处岩石缝隙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安徽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叶基生,宽卵形,基部下延叶柄,边缘有圆锯齿,绿色或枯绿色,叶脉有类白色斑纹,基部有披针状托叶。花茎长于叶,淡棕紫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 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痈疮肿毒;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半边菜
【拼音名】 Bàn Biān Cài
【别名】 菜子七、妇人参、普贤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华中碎米荠的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damine urhaniana O.E.Schulz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华中碎米荠 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状茎粗壮,通常匍匐,密生须根。茎粗壮,直立,不分枝,表面有沟棱,下部无毛,上部疏生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基生叶具长柄,通常在早期枯落而不存在;茎生叶4-5枚,具叶柄,叶柄长1.5-6.5cm,每枚通常有小叶4-5对或3-6对,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均为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cm,宽1-3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齿,顶生小叶基部楔形,无小叶柄,侧生小叶基部两边不等或多少向下延伸成翅状,小叶片薄纸质,通常于后呈暗绿色,两面散生短柔毛或有时均无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多;萼片4,绿色或淡紫色;花瓣4,紫色、淡紫色或紫红色,长椭圆状楔形,长8-14mm;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6-9mm,短雄蕊长5-7mm;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短,柱头扁球形,略比花柱扩大。长角果条形而微扁,长3-4cm,果瓣平坦,有时带紫色,疏生短柔毛或无毛。种子椭圆形,长约3mm,褐色,不具边缘。花期4-8月,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80-3500m之间的山谷阴湿地和山坡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南部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根茎粗壮,略圆柱形;表面淡棕色,密生须状根。气微,味微苦辛。
【性味】 微苦;辛;平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活血消肿。主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泡酒。
【摘录】 《中华本草》
贴吧:湖北中医药大学作者:惜姌 2014-10-10 11:21
回复:漂亮的草类!
柔弱斑种草
幼苗子叶近长圆形,有睫毛,腹面密生糙毛,有短柄。下胚轴明显,有直生短毛。初生叶阔卵形,两面均密被粗糙毛。成株茎高10~30厘米,直立或渐斜升,多分枝,有贴伏的短糙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疏生紧贴的短糙毛,下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花和子实花序狭长,苞片椭圆形或狭卵形。花小,有短柄,腋生或近腋生。花萼裂片线形或披针形,生糙伏毛。花冠淡蓝色或近白色,径约2毫米,喉部有5个附属物。小坚果肾形,长约1.5毫米,表面密生小疣状突起。

碎米荠
性状鉴别 根细长。茎单一或上部分枝,长20-50cm;表面黄绿色,具细沟棱;质脆易断。奇数羽状复叶多皱缩,展平后基生叶叶柄基部稍扩大,两侧呈狭披针形耳状抱茎,小叶2-8对,小叶椭圆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裂,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茎生叶叶柄基部两侧有具缘毛的线形裂片抱茎,先端渐尖,小叶5-8对,卵状披针形,具钝齿裂。总状花序,有淡黄白色的小花或长角果,长角果线形而稍扁,长2-2.8cm,宽约1mm,果实成熟时,果爿自下而上弹性旋裂,每室种子1行。种子椭圆形,长1-3mm,棕黄色,边缘有极狭的翅。气微清香,味淡
3月30日生日花   花语:热情(Passion)   碎米荠是非常有趣的花,一旦果实成熟便一下子蹦开向外散播种子。由于它传播种子的情形十分积,因此它的花语就是-热情。   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人生的态度积极而进取。谈起恋爱来也是很主动,而且引导对方。不过,看情况需要,有时还是得扮演一下可爱的小女孩!



贴吧:莘县作者:单曲循环帝 2012-05-15 19:54
回复:野外可食用植物大全

白花碎米芥:白花碎米荠[1](学名:Cardamine leucantha (Tausch) O. E. Schulz)多年生草本,高30-75厘米。根状茎短而匍匐,着生多数粗线状、长短不一的匍匐茎,其上生有须根。茎单一,不分枝,有时上部有少数分枝,表面有沟棱、密被短绵毛或柔毛。基生叶有长叶柄,小叶2-3对,顶生小叶卵形至长卵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1-2厘米,顶端渐尖,边缘有不整齐的钝齿或锯齿,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小叶柄长5-13毫米,侧生小叶的大小、形态和顶生相似,但基部不等、有或无小叶柄;茎中部叶有较长的叶柄,通常有小叶2对;茎上部叶有小叶1-2对,小叶阔披针形,较小;全部小叶干后带膜质而半透明,两面均有柔毛,尤以下面较多。总状花序顶生,分枝或不分枝,花后伸长;花梗细弱,长约6毫米;萼片长椭圆形、长2.5-3.5毫米,边缘膜质,外面有毛;花瓣白色,长圆状楔形,长5-8毫米;花丝稍扩大;雌蕊细长;子房有长柔毛,柱头扁球形。长角果线形,长1-2厘米,宽约1毫米,花柱长约5毫米;果瓣散生柔毛,毛易脱落;果梗直立开展,长1-2厘米。种子长圆形,长约2毫米,栗褐色,边缘具窄翅或无。花期4-7月,果期6-8月。[2]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000米的路边、山坡湿草地、杂木林下及山谷沟边阴湿处
食用部位及方法:嫩苗。洗净,水烫
贴吧:丧尸作者:付正值 2011-02-01 17:46

大家都在搜

  • 碎米荠与荠菜
  • 碎米荠到底算不算荠菜
  • 碎米荠怎么做
  • 碎米荠可以吃吗
  • 碎米荠怎么吃
  • 碎米荠有毒吗
  • 碎米荠食用
  • 碎米荠图片
  • 碎米荠怎么读
  • 滇碎米荠
  • 湖北碎米荠
  • 碎米荠怎么吃窍门
  • 大叶碎米荠
  • 露珠碎米荠
  • 碎米荠幼苗
  • 齿什么什么钝
  • 钝齿
  • 钝齿青荚叶
  • 钝齿蟳
  • 齿落舌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