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中路137弄和平里,新式里弄。砖木三层结构。有住宅11幢。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住宅有个中天井。

建国中路137弄

建国中路137弄弄道

建国中路137弄在115弄的外貌

建国中路137弄前门
建国中路155弄1号 汪亚尘旧居 民国*
建国中路155弄13号 杨度旧居 民国*
建国中路155弄25号住宅 民国*
建国中路155弄建国坊(原名薛华坊),新式里弄,建于1936年前,三层砖木结构,有楼房28幢,建筑面积4735平方米。红色是155弄的基调,侧面梯形的凸出阳台是另一种特色。由于与田子坊相通,使以前安静的弄堂,热闹异常。我的帖子《田子坊、泰康路一带看点什么》对此处已经作了简介,现在作详细介绍。
弄内1号为汪亚尘旧居:
汪亚尘(1894~1983),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黄山。15岁入杭州省立中学,后辍学,进绸缎店当学徒。18岁春到上海,入青年会夜校,跟图画老师张聿光学画,结识乌始光、刘海粟,当年冬共同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并任函授部主任兼教员。20岁与丁悚、张聿光、刘海粟组织振青社。21岁与陈抱一组织东方画会。22岁赴日本留学,27岁学成回国,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主任教员及教务主任。1928年再赴欧洲考察,1931年返国后筹办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师范学校,任教务长。1943年,日军强占上海租界后,新华艺专被迫停办。1947年赴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讲学。1953年将原新华艺专全部校产捐献杭州美术学院。晚年侨居美国,1980年回国。擅长西画及国画,尤以画金鱼著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国立艺术馆、苏联艺术馆均藏有其作品。1980年回国定居。1981年,将精心创作的作品送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收藏。著有《汪亚尘艺术论文集》、《汪亚尘教授书》、《亚尘油画》、《汪亚尘书画集》等。
弄内9、14-16、18号汪亚尘新华艺专旧址。
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创办于1926年,发起人张聿光、潘天寿、俞寄凡、潘伯英、许开甫、俞剑华、谭抒真等。校址最初设在今瑞金二路南口的该校。尽管初始只设国画、西画、音乐、艺术教育四系,办学晚于上海美专,且规模也无上海美专大,但从学校设备、设施还是从教员的水准来讲,其在当时的上海无疑是首屈一指的。1928年该校迁至斜徐路,改为新华艺术大学,1929年秋季正式改定为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专无疑是最卓绝承载了海派早期美术教育的学校之一。1931年新华艺专重组了校董会,推选徐朗西为校长,汪亚尘为教务长,潘伯英为总务长。由于新华艺专是同仁办学、名家执教,且主要教授俞寄凡、诸闻韵、潘天寿、俞剑华、张聿光等都有在上海美专办学、教学的经验,因而使新华艺专具有雄厚的实力与强劲的底气,教学十分正规而系统。1934年学校建立了友淑图书馆,开始收藏国内外图书资料及文物艺术品并养了一些飞禽走兽,既美化了校园,又供学生观摩写生。1936年又建起了木工场、印染工场,供学生实习操作。1937年11月,侵华日军焰火烧毁了该校。校方后租赁155弄内房屋作临时校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1年12月,因拒绝日伪学校重新登记的要求而停办,新华艺术由此成了历史。
三十年代新华艺专曾在延安建立校友会,1980年在上海重建,名誉理事长朱屹瞻,现为荣君立;理事长唐云,现为邵洛羊。1983年曾在上海举办规模宏大的“新华艺专校友会艺术作品展览”,校友汪道涵题签。2001年12月22日曾在卢湾区文化馆汪亚尘艺术馆举办“新华艺专校友作品展暨三代人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