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所著《鹰的赠礼》六条解释性命题
因为deepseek的出现,想起以前用其他翻译软件翻得不尽人意的《鹰的赠礼》,赶紧找出来让deepseek译了。除开把nagaul的中文译名去掉外,其他都没改动。 以下是卡洛斯·卡斯塔尼达(Carlos Castaneda)所著《鹰的赠礼》(*The Eagle'sGift*)中六条解释性命题的翻译。这些内容曾出现在西班牙语版本中,但未收录于英文版: --- ###**六条解释性命题** **摘自卡洛斯·卡斯塔尼达《鹰的赠礼》** 尽管唐望(DJ)多年来对我的意识进行了惊人的操控,我仍固执地试图
贴吧:唐望作者:临流照影 2025-02-14 13:22
【短篇】过渡性客体
*先科普一下标题…………“过渡性客体”是孩子的第一个“非我”所有物,对于孩子来说是童年里非常重要不可割舍的存在,甚至可能重要性更甚父母。(其实很多人解读孩子对某样事物的依赖为恋物癖,但恋物癖实际上与性有关,好奇的可以百度一下,词条非常污…………) *私设伏见仁希和宗像礼司的父母认识
贴吧:宗伏作者:星火Sparks 2015-12-30 22:28
对于愉辛同志的批判做出的批判
朋友写的,代为转述 “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垂死的帝国主义阶段,马赫主义思潮在西方泛滥。这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走向没落时需要相对主义来麻痹人民……” “拿时空观来说,只有感觉经验中的相对时空,你有你的时空,我有我的时空,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时空,又怎么可能建立起统一的时空理论呢?一切都“相对”了,没有了赖以比较的东西,就连说话的人本身也否定了。” 可笑至极,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相对主义,这是完全的
贴吧:小王作者:yzihuishi_ 2024-10-22 15:20
回复:【精神分析】一些地雷女的刻板印象与见解
最后一个严肃的问题
泛娱乐化与真正需要心理帮助的少数群体。
就如镇楼图一样,地雷女这个标签已经逐渐变为大众化的娱乐项目,以此为噱头的直播间、二次创作屡见不怪。
什么时候开始,“地雷女”变成了流量密码?
问题是精神痛苦被转化成了互联网亚文化景观之后,真正亟需心理帮助的少数群体的病理问题是否会被掩盖呢?
如果感情中的病态行为被简单归结为“恋爱脑”“病娇女友”,真实患者被理解为“表演型人格”,社会污名化的危害不可估量。
另封闭性的社群同样具备误导性,婴儿需要泰迪熊、奶嘴、毛巾甚至可以是音乐来作为自己的“过渡性客体”,而对于成年人来说,社群某些时候起到了这样的功能。而封闭社群的互倒苦水是否会加深自我厌恶?危险行为的合理化,是否会消解本身的抵抗,掩盖结构性的不公呢?
这是疑问,欢迎有见解的朋友探讨。
我最后的见解是要重思性别叙事、去标签化,尽管资本、权力上的事无能为力,但也要将“待拯救的客体”变为“自我重建的主体”(群体内外的共识)。
贴吧:地雷女作者:ash4 2025-03-27 11:04
回复:大家做过什么很爽事后会emo
过渡性客体
客体(object),是一个与主体(subject)相对的概念。主体即“我”的本体,是我们第一人称视角的感受、情绪,而“客体”是可以被感知、理解或想象的一切事物,比如一个物品、一件事、一种经历。
当我们还小的时候,我们始终处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注下,安全与爱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我们会有一种全能感:确信自己能被爱,且随时会被爱。
然而,随着我们长大,我们的这种需求越来越难以得到即时满足,因此我们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物品上,比如泰迪熊、玩具车、某种零食。这些物品看似平凡,但却充当着我们的精神寄托,在我们需要时随时出现,填补我们的情感空缺。这样的物品,在心理学概念中就被称为“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 objects)”:由坚信自我全能,到意识到自我并非全能,需要借助其他客体来满足自己的自然需求。
长大后,我们面临着学业、事业、家庭等方面多重压力。一个过渡性客体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更加重要,它提供的不只是精神的满足,实际上更是一种自由感,一点空间, 一份让我们从生活琐事中暂时抽离的选择权。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过渡性客体通常与一份体验有关:演唱会,游戏,朋友聚会。在这些体验中,我们得到放松,得到暂时、也仅仅是暂时的解脱。回到现实意味着再一次被丢到压力面前,被生活继续蹂躏。
我们在享乐过后感到更大的空虚,这份空虚和无力感实际上不是来源于某个特定事件/体验的告终,而是来源于生活本身。
贴吧:四川美术学院作者:啙賬號魢陂删篨 2024-02-07 15:07
尤西·塔米尔:过渡性客体与过渡性现象|温尼科特发展理论十讲
努力吧,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与俗异;资料分享在二楼
贴吧:利他公社作者:贴吧用户_0MPUD95 2025-02-18 12:23
非理性主义哲学——拒绝用后悔,去掩盖、粉饰过去…
1.在这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有感受外界的能力:当他们看到太阳,能感受到太阳的存在;触摸到世界,也可感觉到地球的存在。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只要通过四肢感触到地球,就会在意识里确定地球的存在。这个在感受、触摸中存在的世界,即为"表象的世界"。 2.虽然所有生物都有感知外界的能力,但是目前只有人类能够进行哲学的思考,只有人能够将感受到的事物纳入抽象的、反省的意识当中。因此,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在表象世界之外
贴吧:慢哲作者:思考世界的永臻 2025-03-02 21:46
“薛定谔猫”为什么会自然死亡?
凡是学习《量子力学》的学生,都必须学会求解薛定谔方程,人类一百多年来也一直在求解各种各样的薛定谔方程,并开发出激光、半导体、核能等新技术,造福人类近一个世纪。薛定谔正是因为在创建量子力学时所作的巨大贡献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其后来如同爱因斯坦一样,对量子力学有诸多质疑,1935 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薛定谔猫佯谬,质问客观世界是否存在可以区分的量子态的叠加。 . 如图1 所示,小盒子装有放射性源,设其半衰期为一个
贴吧:2012作者:繁星满天188 2019-02-09 23:18
《物质超体积分布》
《物质超体积分布》 ——自然科学统一理论 一、理 论 概 念 1、物质: 在传统认识中,物质范指一切可见
贴吧:大统一理论作者:alex137137 2015-12-15 00:22
物质超体积分布
二、理 论 概 念 1、物质: 在传统认识中,物质范指一切可见或可探测之物的基本组成成份,它具体体现
贴吧:反物质作者:王德春happy 2016-01-01 21:20

大家都在搜

  • 过渡性客体最怕三个症状
  • 过渡性客体婴幼儿
  • 过渡性客体是精神病吗
  • 过渡性客体名词解释
  • 过渡客体与恋物癖区别
  • 过渡性客体是什么心理学现象
  • 分离个体化三个阶段
  • 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
  • 客体分离是什么意思
  • 过渡客体障碍症表现
  • weleis中间过渡理论
  • 客体化幻想
  • 课题分离理论
  • 主客体分离 心理学
  • 客体分离是谁提出的
  • 过渡性客体人格障碍症
  • 过渡现象
  • 过度心理
  • 自体客体是谁提出来的
  • 客体关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