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春的著作
周永春(1573~1639)字孟泰,号毓阳,金乡县城北关人。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科进士。历任知县、礼科给事中、太常寺少卿、辽东巡抚、赞理军务
贴吧:金乡作者:蛟龙出海99 2012-04-14 10:35
东林与复社之东林始末上
  万历二十一年二月,京察竣;三月己未,刑科给事中刘道隆论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司郎中杨于庭,台省交谪;而吏部曲为解,仅议一职方主事袁黄非礼。上责吏部回奏,尚书孙鑨言:『淳熙,臣乡人;安贫好学,非有先容之助。于庭,任西事有功,尚书南星亦言之,臣不忍以功为罪。且既命议覆,自有异同,惟各原其心,求归於当。若知其无罪,以科道之言而去之,眛心欺君,臣不能为』。上以不引罪,夺俸三月;考功郎中赵南星
贴吧:南明史作者:萨 宝 2020-04-03 10:15
回复:刘蕺山集文忠集 刘宗周范景文 花因风弄影 云与月争明
要理解刘宗周,不能仅仅从刘宗周的文章与诗歌作品的文字符号来理解,一切尽在不言中。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二  马阮某迹》【案,首先,标题就已经没有了真相与事实。】
丙寅,张慎言致仕去。慎言屡求去,且陈其历官危厄状;又言『伪官至阳城,臣子投崖死;国难家变,痛无生理』。乃赉以银帑、恩荫,许其去。工部侍郎程注亦致仕去,史可法疏争之不得。
【案,张慎言(1577年—1645年),字金铭,号藐山,明末思想家、诗人,他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为一品重臣。在书法上与董其昌齐名,明有“南董北藐”之称,著有《泊水斋文钞》《泊水斋诗钞》。张慎言连上四疏,请求致仕,得到朱由崧批准,张慎言无家可归,寓居芜湖、宣城一带。翌年,大军攻克南京,张慎言身患背疽,拒绝医治而死,终年六十九岁。】
诏定从逆诸臣罪。阮大铖畏妨己,以北都降臣颇预清流,倡言彼攻「逆案」,吾为「顺案」以偶之;以李自成伪号「顺」也。马士英遂劾龚鼎孳、周锺、光时亨诸人;锺弟镳无与其事,以议立潞王,亦入之。法司拟罪;寻谓陈名夏、周锺缓决为非是,命再议。
【案, 天崩地裂之际,阮大铖的顺案,也是逻辑的必然。周钟,字介生,周镳从弟。为诸生,有盛名。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入京师,钟出降;阮大铖扬言:“彼攻逆案,吾作顺案相对耳。”复社人员先后遭殃。由此,吴梅村等复社成员,纷纷遭受劫难。吴应箕、侯朝宗,左良玉参加进来。最终,周钟,周镳,被杀。
龚鼎孳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称“江左三大家”。李自成入京城后,授直指使,巡视北城。后大兵入京,龚鼎孳授礼科给事中,升太常寺少卿、左都御史。多尔衮也十分鄙视龚鼎孳。】
贴吧:诗词作者:爵士爵士猫 2024-05-31 09:36
回复:庞将军,这厢有礼了
冯元飇
(1599年-1645年),字尔弢,号邺仙,浙江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慈城)人,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生平
冯元飇于天启元年(1621年)中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进士。担任澄海知县。天启六年(1626年)任广东揭阳县知县,政绩卓然。崇祯四年(1631年)升任户科给事中,有直声。先后仕礼科右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南京太仆寺卿、通政使,崇祯十五年(1642年)擢兵部右侍郎,崇祯帝对他倚重,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冯元飙并为东林党健将。多智谋,喜弄权术,与兄冯元飏好结纳,并称“二冯”。出任兵部尚书前,冯已是重病在身;任上李自成起义,明朝已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河南、湖广地尽陷,关、宁告警。鉴于战事日紧,冯元飇自料不能有所为,八月,托病告归。南明时,跟随福王,弘光元年(1645年)病逝。
逸事
天启间,冯元飇曾被委任为揭阳县知县,赴任途中,遇一女名黄月容,扬州人士,孤苦无依,冯就收留了她。黄月容才貌双全,知书达理,并帮冯元飇办案断案。黄月容成为冯元飇的二夫人后,遭冯元飇元配苏氏的忌恨。苏氏趁有冯元飇远赴潮州府城公办之隙,杀害了黄月容,当时黄年仅十八岁。冯元飇回来后得知黄已死,悲痛万分,当地百姓也为之惋惜。冯元飇亲自为黄氏选择墓址,将她安葬在黄歧山的阳面。冯元飇又出资建了“侣魂庵”,请当地名士郭之奇写了《侣云庵记》和《月容传》以示纪念。冯元飇作《钟铭》,并铸于铜钟,以纪念之。 今揭阳仍留存有黄月容墓,每年悼念者不断。
遗迹
今浙江宁波有冯元飇墓
贴吧:铁血残明作者:一尾惊池 2021-08-09 10:24
回复:万历丙辰科(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都是揍啥地
三甲
成明枢,天启三年八月,以礼科都给事中升为太常寺少卿。
姜士望,曾为中书舍人。
黄可师,原名师贤,浙江诸暨龙泉乡人,授黄州府知府。
刘芳,字太宇,号东川,湖广黄安人。明万历壬午举人别驾大夫。(万历无壬午科),《东林点将录》有天罪星短命二郎湖广道御史刘芳,不知是此人否。
彭汝谐,字原素,号蔚庵,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书 。有《游桃源洞》诗:“碧涧山隈转,鸣泉树杪悬。桑麻缘屋舍,鸡犬隔人烟”。
萧应坤,江陵人。曾为江西布政使,李自成建大顺,为户部尚书。
常康,字晋候,号济苍。世袭宁海卫左所副千户常秉仁子。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四十四年进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右参议,因为父亲常秉仁曾三中武解元,于是在城中西门大街立起父子二人的文武世科牌坊;常康任副使后获中宪大夫衔,父亲也获赠中宪大夫,因父子二人在隆庆、万历、天启三朝三次获殊荣,西门大街又立起宠貤三朝坊。
臧炅如,字日升,长兴人,与弟照如同榜进士。《千顷堂书目》著录研雨斋集十卷(字圣俞)。
徐百朋,不详。
贴吧:明朝作者:云霞飘客 2011-10-23 20:02
回复: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与我何有哉!
 3、小臣杨涟成为朝廷的股肱
  杨涟是湖北应山县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皇帝去世时,他担任的职务是兵科右给事中。这是个八品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万历四十八年发生的梃击、红丸与移宫三大案,杨涟是后两案的积极参与者。这三大案都关系到政权的更替,既是皇帝家事,更是国家大事。杨涟官职虽小,但活动量很大,且身上有一股正气。光宗与熹宗的顺利继位,都有他的功劳。光宗很器重他,病危时,还把他叫到病榻前,与内阁大学士方从哲、刘一景、韩爌等大臣一起同受顾命。在明代,顾命大臣具有极高的威望。所谓顾命,就是前任皇帝的遗嘱执行人,肩有辅佐新皇帝的重任。明史言杨涟以“小臣预顾命,感激誓以死报。”从此,杨涟把辅佐熹宗当作自己的神圣任务。
  偏偏熹宗不争气,不想当皇帝而想当鲁班的徒弟,开一个家具厂。天启元年,因移宫案的争论喋喋不休,熹宗将双方的领头人杨涟与贾继春同时罢黜。杨涟当了不到一年的草民,又于次年重新启用,任礼科都给事中。都给事中是一把手,右给事中是副手。原来,熹宗心里还眷顾着杨涟,待移宫案风波平息,他就逮着机会给杨涟升官。在礼科都给事中任上不多久,又升任为太常寺少卿。第二年即天启三年的冬天,再次升职为左佥都御史,过罢春节,又超擢为左副都御史。都察院管理天下言官,类似于今天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该机构与六部平级,一把手的职位叫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属正三品,为都御史的副手,相当于中纪委的副书记。从万历四十八年秋的八品兵科右给事中到天启三年春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杨涟只用了三年时间。到此时,杨涟不再是“小臣”而变成了朝廷的股肱。
  如果杨涟贪恋禄位,即便不肯与阉竖同流合污,只需对朝廷发生的乱象作壁上观,他也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杨涟生性耿直,始终不忘顾命大臣的神圣责任,对朝廷中任何干扰善政的恶势力,都想遏制与铲除。
  就在杨涟升官的天启三年,魏忠贤已是淫焰灼人。当时,朝廷善恶两股势力旗鼓相当。杨涟、赵南星、左光斗、魏大中等人皆任要职,凭借手中权力抑浊扬清,广植善类。魏忠贤则搜罗党羽,**公车。但是,这种均势是暂时的,因为魏忠贤控制了皇帝。虽然杨涟等赢得了民心,但在专制时代,谁都知道民心轻如鸿飞而皇权重于泰山。
贴吧:湖北文理学院作者:lvbj1314 2013-09-03 21:43
回复:万历丙辰科(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都是揍啥地
卢时泰,天启七年以礼科给事中为陕西副使。崇祯五年在易州道副使任上。
曹师稷,南直宜兴人。官职中书舍人。天启七年(崇祯),授兵科给事中,崇祯二年八月升太常寺少卿。
张养,天启七年试监察御史。
卢承钦,余姚人。由中书舍人擢御史,首劾罢户部侍郎孙居相等,因言:“东林自顾宪成、李三才、赵南星而外,如王图、高攀龙等谓之副帅,曹于汴、汤兆京、史记事、魏大中、袁化中谓之‘先锋’,丁元荐、沈正宗、李朴、贺烺谓之‘敢死军人’,孙丕扬、邹元标谓之‘土木魔神。’请以党人姓名、罪状榜示海内。”忠贤大喜,敕所司刊籍,凡党人已罪未罪者,悉编名其中。承钦官至太仆少卿卒。(明史·阉党传)编成《东林党人榜》,开列“东林党人”三百零九人,用奏疏的形式于天启五年呈报朝廷。
朱一骐,不详。
余珹,河南归德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四年以协戎政兵左侍郎迁,十五年免)。
薛近洙,山东益都(今山东临淄)人,被授中书舍人,为人沉静大度,正直有气节,后因愤于明宦官魏忠贤专断国政,辞官回乡,专门从事经学方面的研究与著述。子薛凤祚,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一生以天文历算闻名于世,主张学以致用,集众师之长,学贯中西,著述浩繁,是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受到当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天文历算学大师王锡阐被并称为“南王北薛”,《清史稿•畴人传》将其列为畴人之功首,为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阎可陛,天启时为给事中(礼科)。
储显祚,字文曙,南直隶宜兴人。授户部主事,有宦官聚众闹事,显祚果断惩治为首者。天启元年(1621年),奉命管理延宁粮储,延镇军饷短缺达一百二十余万,显祚上疏痛陈,并灵活调剂,使军心得以安定。此后,显祚迁任襄阳府知府。当时正值魏忠贤掌权,此前被显祚惩治的宦官即阉党成员,显祚于是乞归。崇祯初年,重新启用,补下江道,官至湖南按察使。著有《历朝史断》三十卷。兄储昌祚亦为进士,官至重庆兵备佥事。清光绪《重刊宜兴县旧志》二人皆有传。
孙际可,不详。
方应祥(1560—1628),字孟旋,号青峒,浙江西安(今衢县)人。学问渊博,年未立而授徒讲学,名重一时。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任南京兵部职方司主事,转祠部郎中,继任山东布政司参政兼按察司佥事,提督学政。母丧归居,不久病逝。著有《四书讲义》、《青来阁文集》等。晚年与徐日新、叶秉敬等于大考山青峒书院创倚云社,于烂柯山举办青霞社,编《青霞社草》和《青霞诗文集》。
贴吧:明朝作者:云霞飘客 2011-10-23 20:37
回复:庞将军,这厢有礼了
薛国观
(?-1641年),字家相,又字宾延,陕西韩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末进士。崇祯间官至内阁首辅,建议皇亲国戚捐款以救国难,后因牵扯收贿案,被崇祯帝赐死,自经身亡。
生平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天启四年(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天启七年(1627年),迁刑科都给事中。
崇祯三年(1630年)秋,用御史陈其猷荐,起兵科都给事中。遭母丧丁忧去职。守丧期满,起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
崇祯九年(1636年),擢左佥都御史。次年八月,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致仕,国观入阁成为宰辅,崇祯十二年二月刘宇亮罢官,国观进为首辅。一次崇祯帝召对,叹息百官皆贪,薛就顺口说如果厂卫有能人,贪污是不会风行的,当时东厂太监王化民在侧,听后汗流浃背,对薛国观极其怨恨。
薛国观曾建议向皇亲国戚征课税金,以解决财政困境。
行人司吴昌时送钱奉承薛国观,薛国观欲给予吏部主事,但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仅授昌时礼部祠祭司主事,吴昌时以为是薛国观暗中搞鬼,恨薛入骨。
崇祯十三年六月(1640年)给事中袁恺上疏,揭发薛国观受贿,国观下狱,并牵连傅永淳、蔡奕琛等十一人。薛国观奏辩:“袁恺诬劾,出礼部主事吴昌时之意。”崇祯不听。最后锦衣卫左都督郭承昊前去宣布赐死,薛国观临死前说“吴昌时杀我”。薛国观是嘉靖首辅夏言被赐死之后,再次被赐死的首辅。国观死后,其同党为其辩护,鸣怨叫屈。
内阁中书舍人王陛彦是吴昌时的外甥,与国观友善,在薛邸洽谈,一起被逮捕下狱,后以“泄露机密罪”斩首,王陛彦赴市时曰:“此家母舅为之,我若有言,便得罪于名教矣!”。
贴吧:铁血残明作者:一尾惊池 2021-04-10 09:54
亓诗教的《清闲词》描述了清新闲
亓诗教的《清闲词》描述了清新闲适的田园生活 亓诗教,字可言,号静初,晚号龙峡散人。生于明嘉靖三
贴吧:中华亓氏联谊会作者:青衣傲芳? 2017-05-17 09:20

大家都在搜

  • 太常寺少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 宋代太常寺少卿
  • 明朝太常寺少卿
  • 赠太常寺少卿彭公传
  • 明朝太常寺少卿相当于现在
  • 宋太常寺少卿几品
  • 清朝太常寺少卿是什么职位
  • 庆余年太常寺少卿
  • 明朝太常寺少卿是几品
  • 赠太常寺少卿彭公传节选翻译
  • 太仆寺少卿
  • 太常寺和礼部
  • 太仆寺少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 太常寺协律郎什么官
  • 鸿儒寺少卿
  • 太常寺协律郎相当于现在的
  • 少卿和寺丞
  • 唐朝太常寺
  • 清朝太常寺
  • 太常寺协律郎相当于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