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船政学生中江懋祉和陈兆艺最后都从事啥工作了? 江懋祉有一段时间在南洋水师干过管带,但是后来就都不知道了。然后第四期中除了黄鸣球和贾凝禧外,也BAIDU不到。请教大家下列回国以后的经历,谢谢 江
贴吧:
北洋水师作者:
遂心梭鱼_ 2011-05-01 19:49 回复:北洋人物 通过堂课的培训,陈恩焘具备了成为一名海军军官的理论基础,而且船政学堂开办之初,创始人左宗棠、沈葆桢就反复强调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对学堂学生爱国精神的养成起到了很大作用。堂课结业,陈恩焘等被派往福州船政自行建造的二等巡洋舰“扬武”号作练习生,随舰前往南洋各港口历练、实习,开始船课学习。因表现出色,被正在筹办北洋海防事务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选中,调往当时中国装备最先进的舰队——北洋水师任职。积功累迁至旗舰“定远”号驾驶大副,成为令人羡慕的铁甲舰上的高级军官。
留学生涯
时值中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清政府受马江海战失利的刺激,痛感以往海军建设力度不够,进展缓慢,“有名无实”,乃大下决心惩前毖后,全力整顿、建设海防。与开展变台湾为行省、组建北洋海军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海防建设活动同步,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政府派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海军留学生(第三届),人数达34人,由华监督周懋琦、洋监督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是年5月,这位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法国人在家乡病故,由帮办洋员斯恭塞格De Segonzac继任)领队。与往届海军留学活动不同的是,第三届海军留学生人选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海军学校的在校学生,而是扩大到了现役的海军军官,这样让有充分海军生活积累和实践经验的现役军官去国外进修,对于人才养成裨益更大,成效更著。陈恩焘因此前在北洋水师服役过程中表现出色,作为现役军官入选,这批留学生里,日后闻名于海军史的还有刘冠雄、郑汝成、沈寿堃、黄鸣球、贾凝禧、周献琛等,可谓人才济济。
1886年,第三届海军留学生乘商船抵达英国后,陈恩焘被分配主修“测绘海图、巡海练船、兼驾驶铁甲兵船之学”, 11月派往英国东非舰队(The East African Station),随“依及利亚”号军舰(H.M.S.Egeria)前往印度洋及斯里兰卡一带实习,历练铁甲舰驾驶、测量、绘图等技术。中途不幸染病,于1888年3月返国,被迫提前中断了留学生涯,仍回北洋水师服役。留学期间,清政府在英国订造的“致远”、“靖远”等新式巡洋舰完工,急需管理、驾驶人才,北洋水师总教习英国人琅威理Lang William M曾建议调陈恩焘回国担任管带,李鸿章则认为,陈恩焘在英国的学习刚刚开始,“若令遽归,前功尽弃,未免可惜”,从造就人才的角度出发,决定让陈恩焘学成后再归国,遂罢议
贴吧:
随身带着个重孙子作者:
陈天刑 2014-10-12 06:25 回复:你们觉得黄海海战失败是由于实力悬殊还是战略指挥不当? @SEAL_
1866 年,左宗棠奏清设马尾船政局、福州船政局并附设船政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北洋水师的大多数将领如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方伯谦等均毕业于此。后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督办严复,民国政府海军首脑萨镇冰等亦受业于此。包括后来成为国民总统的黎元洪、执政段祺瑞、民国两位海军总长萨镇冰、刘冠雄,一位海军司令李鼎新等都出身于北洋船政系统。近代最著名的大教育家张伯苓也曾是当年北洋舰队的水兵。
船政学堂的招生首先打破出身,公开招考,并选拔船政局中有实践经验的青年工人、兵勇入学。所以很多水师军官都家境贫寒却又肯于学习。而且,有不少学生入学前即已粗通英文。另外,学堂极重军事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有外语、几何、代数等。以后又增有算术、几何、代数、解析几何、割锥、平三角、弧三角、代积微等。专业课则有静力、动力、水、重、理镜、机器、天文、测量、仪器用法等。四书五经反而是自学课程,这种重西学之现象,实为当时风气之先。学生也获益匪浅。再有,学堂注重学用和实练。在堂期间,学生已实际驾驶,毕业后,必须到练船或机器厂实习1至2年后,方可到军舰实习,实习不仅在国内,还要去外国远洋等地。1877年,船政学堂又派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谦、刘冠雄、萨镇冰等33人到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校留学军事。并且都是上船学习,如刘步蟾被派往英国铁甲舰“马那杜”号任驾驶见习,专攻海战战术、枪炮学。林泰曾曾于英国地中海舰队“阿其力”等舰实习。这些留学生均以“颇为优异”、“未逊欧西诸将之品学”的盛誉获优等文凭回国。这些品学兼优、又有丰富实践的学生后来均成为北洋舰队的重要将领,如刘步蟾一直擢升到水师右翼总兵的要职,等于实际上在指挥北洋舰队。其中12人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兵舰管带,2人任南洋水师舰船管带,3人任北洋水师兵舰大副,5人任北洋水师学堂教**教习等,皆为北洋水师这支当时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舰队的军中翘楚。其中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王学谦后任过天津北洋大学总监,任总教习的严宗光民初还任过北大校长。萨镇冰、刘冠雄民初均任过海军总长,李鼎新任过民初海军总司令,任过教习的伍光建任清末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林启颖和沈寿堃任过民初军港司令和练习舰队司令,贾凝禧和陈恩寿后来还成为有名的海洋法专家,这些北洋水师留英学生不仅成为北洋海军的中坚,后来也成为民国初期海军的中枢,是清末民初海军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由于丁汝昌原是陆军出身,不习海军,所以实际北洋水师的操练等事务均“悉委步蟾主持”,“一切规划,多出其手”。
贴吧:
中世纪作者:
PrinzenWilhelm 2012-10-06 22:46 回复:【双mod小说】虚光实影 1866 年,左宗棠奏清设马尾船政局、福州船政局并附设船政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北洋水师的大多数将领如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方伯谦等均毕业于此。后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督办严复,民国政府海军首脑萨镇冰等亦受业于此。包括后来成为国民总统的黎元洪、执政段祺瑞、民国两位海军总长萨镇冰、刘冠雄,一位海军司令李鼎新等都出身于北洋船政系统。近代最著名的大教育家张伯苓也曾是当年北洋舰队的水兵。
船政学堂的招生首先打破出身,公开招考,并选拔船政局中有实践经验的青年工人、兵勇入学。所以很多水师军官都家境贫寒却又肯于学习。而且,有不少学生入学前即已粗通英文。另外,学堂极重军事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有外语、几何、代数等。以后又增有算术、几何、代数、解析几何、割锥、平三角、弧三角、代积微等。专业课则有静力、动力、水、重、理镜、机器、天文、测量、仪器用法等。四书五经反而是自学课程,这种重西学之现象,实为当时风气之先。学生也获益匪浅。再有,学堂注重学用和实练。在堂期间,学生已实际驾驶,毕业后,必须到练船或机器厂实习1至2年后,方可到军舰实习,实习不仅在国内,还要去外国远洋等地。1877年,船政学堂又派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方伯谦、刘冠雄、萨镇冰等33人到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校留学军事。并且都是上船学习,如刘步蟾被派往英国铁甲舰“马那杜”号任驾驶见习,专攻海战战术、枪炮学。林泰曾曾于英国地中海舰队“阿其力”等舰实习。这些留学生均以“颇为优异”、“未逊欧西诸将之品学”的盛誉获优等文凭回国。这些品学兼优、又有丰富实践的学生后来均成为北洋舰队的重要将领,如刘步蟾一直擢升到水师右翼总兵的要职,等于实际上在指挥北洋舰队。其中12人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兵舰管带,2人任南洋水师舰船管带,3人任北洋水师兵舰大副,5人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总教习等,皆为北洋水师这支当时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六舰队的军中翘楚。其中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王学谦后任过天津北洋大学总监,任总教习的严宗光民初还任过北大校长。萨镇冰、刘冠雄民初均任过海军总长,李鼎新任过民初海军总司令,任过教习的伍光建任清末海军部军枢司司长。林启颖和沈寿堃任过民初军港司令和练习舰队司令,贾凝禧和陈恩寿后来还成为有名的海洋法专家,这些北洋水师留英学生不仅成为北洋海军的中坚,后来也成为民国初期海军的中枢,是清末民初海军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由于丁汝昌原是陆军出身,不习海军,所以实际北洋水师的操练等事务均“悉委步蟾主持”,“一切规划,多出其手”。
至于水兵,均从沿海农民、渔民中招收,因为他们淳朴耐劳,鲜有恶习。《北洋海军章程•招考学生则例》严格规定:入北洋海军者“须身家清白,身无废疾,耳目聪明,口齿清爽,文字清顺”,并必须“觅具保人”。这就保证了北洋
海军新建伊始兵员纯正,市井无赖游民很难混入。北洋水师军纪是当时清军中最严明的。而艺官(即技术军官)包括绝大多数手握兵权的青年将领亦均是船政学堂及留学毕业,接受过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熏陶和先进科学技术训练,北洋官兵在素质、文化、士气、训练、纪律、装备和战斗方面,与清朝陆军区别极大,是中国当时最近代化的海军军人。这样的素质不仅为英国等外人所承认,即交战对手日本海军也是承认的。正如意大利人《中日战争》(1896年出版)一书中评价说:“中国海军同陆军相比是非常优越的”,
“许多海军的本国官员也都在专业方面受过很好的训练”。一些曾在北洋水师中任职的英国人如北洋海军总教司的琅威理、长期搜集北洋水师情报的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对北洋海军的素质也予以盛赞。当时对北洋水师熟知的中外人士,皆评价北洋官宾训练有素,其驾船、布阵、操练尤枪炮命中率水平甚高,所以当有人指责北洋水师训练“废驰”时,北洋水师总教习英人琅威理予以反驳说:“彼诽谤中国海军多所‘废驰’者,皆凭空臆说也”。事实胜于谣言,据《英国海军年鉴》载黄海大战中日舰“吉野”共发炮1200多发,而中国舰各炮无一受损,舰体受损亦未伤筋骨。中国舰队火炮速度不抵日舰,却能重创日舰“吉野”、“比睿”、“扶桑”、“赤城”、“西京丸”、“松岛”等多舰,中日双方海军战斗素质泾渭分明。
另据统计,中日双方黄海海战发炮命中率,“除六磅以下各小炮外,日军之命中率约在百分之十二,而中国军之命中率约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就炮术而论,以中国兵优于日本兵”。北
洋水师海战中驶船技术也深得外国军事人士称赞。“来远”在战斗中,被火焚最为严酷,受伤也重于他船,“机舱人员,莫不焦头烂额,双目俱盲”,但因官兵平日训练有素,在如此险境下临危不惧,竟能一面救火,同时发炮,奋
勇打退日本群舰围攻,安全返回旅顺军港。“各西人群往察验,舱面皆已毁裂,如人之垂死者然,尚能合队驶回,实可见行船之妙”。这样的素质岂是平时训练“废驰”的军舰官兵所能为的呢
贴吧:
骑马与砍杀作者:
定情江南烟雨中 2014-09-10 18:07 回复:各省三十大历史名人!!看看哪个省的历史名人含金量最高!!! 福州船政大学为中国培养精英中的精英,全部都是开山始祖的人才。福州船政大学一部分人才。
罗丰禄 ,何心川 ,蒋超英 ,刘步蟾 ,叶伯鋆,方伯谦,林泰曾,严复 , 邱宝仁,林永升,叶祖珪,许寿山,黄建勋,张成,林国祥,叶富 ,吕翰,邓世昌,李和。萨镇冰,叶琛,林颖启,陈文庆,林履中,黄裳治,刘冠雄,李鼎新,黄伦苏,程璧光,陈恩焘, 黄鸣球,叶大俊,郑文超,翁守瑜 , 李国圻,翁守恭, 何品璋,林森林,陈英,蓝建枢,魏瀚,陈兆翱,郑清濂,吴德章,杨廉臣,罗臻禄,池贞铨,林庆升,张金生,林日章,陈季同,汪乔年,王庆端,曾宗瀛, 王寿昌,高而谦,张发义, 李世中,萧宽,曾广昌,詹天佑,吴应科,欧阳庚,苏锐钊,杨兆楠 , 徐振鹏,容尚谦,薛有福,宋文翙,贾凝禧,高承锡 ,林葆怿,张秉奎,陈兆锵 ,刘冠南 ,王齐辰,黄显章,陈伯祥,刘贻远,唐德炘, 陈培松,萨本炘, 王振中。
贴吧:
中华城市作者:
閩裔 2019-04-03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