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燃燃?完结txt 谢咎谢雪燃
?亲吻燃燃?谢咎谢雪燃
贴吧:现代言情小说作者:巴巴拉呀8899 2022-03-11 18:13
曹操到底是兖州牧还是兖州刺史
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兖州牧】。 ——三国志·武纪 兴平二年 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 ——三国志·钟繇传 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 ——后汉书·杨彪传 暹矜功恣睢,干乱政事,董承患之,潜召【兖州牧】曹操。 ——后汉书·董卓传 兴平二年 建安元年,曹操迎天子都许,乃下诏
贴吧:三国志作者:?谈无欲 2011-02-27 15:37
袁绍上书自讼。翻译完毕,如有错误,欢迎改正。 一定要加精
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每读其书,谓为信然,于今况之,乃知妄作。何者?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于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曾无崩城陨霜之应,故邹衍、杞妇,何能感彻。 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故大将军何进忠国疾乱,义心赫怒,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咨臣以方略。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
贴吧:袁绍作者:永不乏谋之徐庶 2017-02-06 20:59
《亲吻燃燃》谢咎×谢雪燃 by草莓裤裤罐头 完结全文txt
贴吧:言情作者:牛乳相思糯糯? 2022-03-11 10:48
想想刀宗挺惨的
刀宗,一个由背叛与伤害中诞生的门派,谢背叛纯阳打伤师父与师弟,洛风替谢挡刀死在纯阳剑下,谢与日本人的爱恨情仇,被李利用与李决裂等等,大唐与中原武林视谢为叛徒,日本利用与谢的利益纠葛入侵中原,这样看下来,刀宗真是里外不是人(虽然说很多都是谢咎由自取),悲惨男主设定,还真是与所有人为敌
贴吧:剑网3作者:第8号当鋪? 2022-08-29 11:49
中华姓氏音义五行与起名--谢姓
(搜集、转载、编辑) 谢(谢) 繁体笔画:17 简体笔画:12 拼音:xi¨¨ 谢<动> (形声。从言,射声。本义:向人认错道歉) 同本义 [excuse oneself;
贴吧:姓氏作者:中华姓氏文化 2012-09-26 15:13
既往不咎谢谢食欲
量子领域的神秘创客教室
贴吧:北师丰作者:哒呠菇盹贩茄 2023-03-03 17:02
回复:哪些诸侯参与了讨伐董卓呢?光荣做全了吗?
张杨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蹇硕被大将军何进所杀,何进派遣张杨回并州召集兵马,留在上党,并平定了上党的山贼之乱。但何进不久之后就被宦官张让等诛杀,董卓趁机进京,掌握朝中大权,无恶不作。于是张杨率兵进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但未能攻下,于是张杨率所领寇略诸县,队伍发展到几千人。
初平元年(190年),张杨率军加入以袁绍为首的讨董联盟军。(公孙瓒《表袁绍罪状》称张杨被与袁绍一同举兵的虎牙都尉刘勋降服; 袁绍建安元年《上书自讼》称“黑山、张杨蹈藉冀城。臣乃旋师,奉辞伐畔。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杨、黑山同时乞降。” )
张杨于河内与袁绍军会合,后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于漳水,於夫罗想要叛变,但是袁绍和张杨都不肯相从,于是於夫罗挟持张杨奔走,袁绍派遣大将麴义进行追击,在邺城南部大破於夫罗军。於夫罗挟持张杨逃到黎阳,攻破度辽将军耿祉军,张杨得以东山再起,于是董卓诏封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贴吧:三国志15作者:taoge75 2025-04-22 10:33
回复:关于袁本初这个人的一些细节的推测
附资料9 相关文书
附9.1 上献帝自陈章(196年)
译文也是从后汉书白话本翻译直接抄的,小部份自己修改或说明
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而崩城者。每读其书,谓为信然,于今况之,乃知妄作。何者?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乃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曾无崩城陨霜之应,故邹衍、杞妇何能感彻。
译:臣听说以前有哀叹而导致霜陨,悲哭而导致崩城的事,每次读到都相信,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才知道是妄作。为什么呢?臣奋身为国,破家立事,忠心耿耿反而获得罪过,信念坚定反而遭到怀疑,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但也没见到崩城陨霜的应验,所以邹衍、杞妇又怎么能感动天地呢?
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故大将军何进忠国疾乱,义心赫怒,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谘臣以方略。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合图,事无违异。忠策未尽而元帅受败,太后被质,宫室焚烧,陛下圣德幼冲,亲遭厄困。时进既被害,师徒丧沮,臣独将家兵百余人,抽戈承明,竦剑翼室,虎叱群司,奋击凶丑,曾不浃辰,罪人斯殄。此诚愚臣效命之一验也。
译:我以卑贱的才能,从(大将军)年掾属中被提拔出来,在宪台(侍御史)任职,又升为校尉(虎贲中郎将、西园校尉)。常侍张让等人扰乱天道,损害朝廷威严,残害忠良,煽动奸党作乱。因此大将军何进忠心报国,痛恨贼臣作乱,忠义之心,赫然大怒。因为我略有气节,可以为将军效鹰犬般的功劳,所以授予我督司之职(司隶校尉),听取我的计谋策略。我不敢害怕强暴者,而避开祸害以求福祉,因此跟何进一同谋划(杀宦官的事),事事都完全没有异义和违背。但是,忠诚的计谋还没有实现,而何进元帅受败(被杀),太后被作为人质,宫廷被焚烧,陛下圣德年幼,亲自遭受了那场灾难。当时何进已经被谋害,长官和手下们都很沮丧,只有我独自率领一百多家兵,在承明(殿?)抽出戈矛,在冀室(正殿旁室)拔出剑(真我剑也未尝不利!),勇猛地呵斥各部门官吏,奋力击打凶恶的乱党(太监),不到十二天,竟把罪人全部杀尽。这是我为朝廷效力的第一大验证啊。
会董卓乘虚,所图不轨。臣父兄亲从,并当大位,不惮一室之祸,苟惟宁国之义,故遂解节出奔,创谋河外。时卓方贪结外援,招悦英豪,故即臣勃海,申以军号,则臣之与卓,未有纤芥之嫌。若使苟欲滑泥扬波,偷荣求利,则进可以享窃禄位,退无门户之患。然臣愚所守,志无倾夺,故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会故冀州牧韩馥怀挟逆谋,欲专权势,绝臣军粮,不得踵系,至使猾虏肆毒,害及一门,尊卑大小,同日并戮。鸟兽之情,犹知号呼。臣所以荡然忘哀,貌无隐戚者,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顾私怀己,不能全功。斯亦愚臣破家徇国之二验也。
译:正碰上董卓乘(王室乱的)虚空,谋图不轨。我的父兄(袁隗袁基)亲族都身居高官。但我不害怕一家的遭祸,只考虑维护国家安宁的大义,因此便解节出走,到黄河以北去开创和谋划新的出路。当时董卓正企图勾结外援,招徕并讨好英雄豪杰(我袁本初正是英豪之首!),因此任命我为勃海太守,并给我军号(前将军),这样的话我和董卓没有一点私怨。如果我要随俗浮沉,窃取荣华富贵,以求得私利,那么我向上可以享受高官厚禄,后退就不会有家族的祸患。但是我所愚蠢地坚守信念,心志不变,所以引会英雄,发动百万部队,在孟津饮马,在漳河边盟约。当时的冀州牧韩馥心怀鬼胎,想独揽大权,便断绝我的军粮,不能继续前进,以致让狡猾的贼子董卓肆意荼毒,杀害了我全家,无论尊卑大小,都在同一天遭到杀害。就是鸟兽,也还知道哀声鸣叫啊。我之所以荡然忘记悲哀,看起来似乎没有哀戚忧伤,这是因为忠义和孝顺两种气节,往往不能同时实现,如果只顾私利,那就不能成全功业。这是我牺牲小家以维护国家的第二个验证。
又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城。臣乃旋师,奉辞伐畔。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杨、黑山同时乞降。臣时辄承制,窃比窦融,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牧。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假天之威,每战辄克。臣备公族子弟,生长京辇,颇闻俎豆,不习干戈;加自乃祖先臣以来,世作辅弼,咸以文德尽忠,得免罪戾。臣非与瓒角戎马之势,争战阵之功者也。诚以贼臣不诛,《春秋》所贬,苟云利国,专之不疑。故冒践霜雪,不惮劬勤,实庶一捷之福,以立终身之功。社稷未定,臣诚耻之。太仆赵岐衔命来征,宣明陛下含弘之施,蠲除细故,与下更新,奉诏之日,引师南辕。是臣畏怖天威,不敢怠慢之三验也。
译:另外,(191年)十万黄巾军焚烧青州、兖州,黑山、张杨践踏冀州一带,我便调动军队,奉命讨伐叛逆。进军战鼓尚未敲响,狡猾的敌人知道就会灭亡,因此韩馥满怀恐惧,请罪归还领地,张杨、黑山也同时乞求投降。我当时承制暗地里将自己比作窦融(行车骑将军开府),让议郎曹操权且担任兖州牧。(192年界桥)正巧公孙瓒率军向南冲来,掠夺冀州北部地区,我紧接着星夜驾车奔驰,凭席卷一样的气势,与公孙瓒进行交锋。凭借老天的威力,我每次战斗都能取得胜利。我是公族子弟,在京城长大,颇熟悉礼仪,不学习打仗的事;加上自己的祖辈,世代担任辅佐大臣,都是以礼乐教化的文德尽忠效力,所以得以避免(杀人的)罪戾。我并不是跟公孙瓒角逐兵马势力,争夺战阵功劳的人。我确实认为,贼臣不消灭掉,会被《春秋》所贬斥;(春秋说)只要有利于国家,不用疑虑可以专事专断。因此我冒着风霜,踏着积雪,不畏辛劳,实在是希望有幸获得一次大捷的福分,以创建终身的功业。国家尚未安定,我对此感到十分耻辱。太仆赵岐奉命远征,宣扬陛下包容宽大的措施,消除细小的隔阂,跟臣下一道开创新局面。接到诏令当天,我便率领军队返回南方。这是我害怕朝廷天子威力,不敢怠慢的第三个验证啊。
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勤恪之功,不见书列。而州郡牧守,竞盗声名,怀持二端,优游顾望,皆列土锡圭,跨州连郡,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臣闻守文之世,德高者位尊;仓卒之时,功多者赏厚。陛下播越非所,洛邑乏祀,海内伤心,志士愤惋。是以忠臣肝脑涂地,肌肤横分而无悔心者,义之所感故也。今赏加无劳,以携有德;杜黜忠功,以疑众望。斯岂腹心之远图?将乃谗慝之邪说使之然也?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窥觊重礼,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诚伤偏裨列校,勤不见纪,尽忠为国,翻成重愆。斯蒙恬所以悲号于边狱,白起歔欷于杜邮也。太傅日 位为师保,任配东征,而耗乱王命,宠任非所,凡所举用,皆众所捐弃。而容纳其策,以为谋令臣骨肉兄弟,还为仇敌,交锋接刃,构难滋甚。臣虽欲释甲投戈,事不得已。诚恐陛下日月之明,有所不照,四聪之听有所不闻,乞下臣章,咨之群贤,使三槐九棘,议臣罪戾。若以臣今行权为衅,则桓、文当有诛绝之刑;若以众不讨贼为贤,则赵盾可无书弑之贬矣。臣虽小人,志守一介。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则伏首欧刀,褰衣就镬,臣之愿也。惟陛下垂《尸鸩》之平,绝邪谄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三泉。
译:再则,我推荐的将校,大都是素有德望的精英,威名显达。他们赴汤蹈火,死去的人超过大半,勤勉恭敬的功德,不被文书记载。而州牧郡守,竞相盗取声名,三心二意,迟疑不决,左右观望,却都被分封土地,赐给玉器,势力跨越州郡,这就是远近的人迟疑不决,议论纷纷(我)的原因。我听说,坚持教化的时代,德高望重者地位显赫;兵荒马乱的时代,战功卓著者赏赐丰厚。陛下流离失所,洛阳城断了祭祀,全国的百姓伤心落泪,有志之士悲愤惋惜。因此忠臣竭忠尽力,不惜肝脑涂地、肌肤横分而毫无怨悔,这是因为被仁义所激励的缘故。如今赏赐那些没有功德的人,却疏离了有功德的人;排斥忠臣和功臣,便辜负了大众的愿望。这难道是朝廷的长远打算吗?还是有哪些谗人的邪说使得陛下您这样的呢?我的爵位已是通侯,官位是二千石。这已经是特殊的恩德,我难道还敢暗中希求更厚重的礼遇,希求赐给彤弓玈矢吗?确实只是因为悲叹伤心(我的)偏将、裨将及各位校尉,辛勤劳作却不被记载,尽忠为国反而成为重罪。这就是蒙恬之所以在边疆的牢狱哀声长号,白起在杜邮欷歔叹息的原因啊。太傅马日?位为皇帝师保,受命巡视东方,却乱耗皇帝的命令,宠幸和任命的人都很不恰当,凡是他所起用的人,都是大家所排斥唾弃的。但是(朝廷?)采纳他的计策,以他为谋主,让我和骨肉兄弟(术)反过来变成了仇敌,相互拼杀,造成的祸乱十分惨重。我虽想解下盔甲,放下戈矛,但现实的情况不得已。我确实担心陛下如同日月般的光明,却有照耀不到的地方;广开四方的听力,也有听不见的地方。因此请求颁下我的奏章,向各位贤臣征询意见,让三公九卿讨论我的罪戾。如果认为我权宜办事是反叛,那么齐桓公、晋文公也应当受斩尽杀绝的刑罚;如果认为不讨伐逆贼的人是贤者,那么赵盾就不会遭受被史官司写上‘弑君’的贬损了。我虽是小小人物,志向却坚定如一。如果我因此能够申明我的忠直之心,对得起先帝(灵帝),那么低头接受刑刀,揭起衣服跳下汤镬,我也心甘情愿。愿陛下仿效《尸鸩》的公平如一,铲除奸邪的言论,不要让我含恨在三泉。
------------------------------------------------------------------------------------------------------------------------------------------------------------------------------------------------------------
解读:这是一篇半投降半谈判的上书。
比较搞笑的一点:原来袁绍到196年,刘协朝廷给他的官职还是勃海太守二千石,人家吕布都仪同三司了啊,怪不得被吕布瞧不起。这也可看出,他跟刘协的关系实在是僵到了极点。
首先为自己叫冤,然后讲述自己正义勇敢诛灭宦官的事情,对大将军和国家都尽忠
然后是引会英雄讨董,并重点讲了在可以荣华富贵保全全族的情况下,依然只考虑国家的正义福祸,为此全家被杀,我只会比鸟兽的号呼更痛苦,但是我一心尽忠荡然忘哀
然后讲自己参照窦融的事例,承制行车骑将军事并开府,奉辞伐畔,军事上打击了黑山黄巾公孙瓒张杨等,政治上韩馥怀惧把冀州牧让给了我,我又封议郎曹操做兖州牧。关于承制、讨贼的是在附资料7经权中有讲述过,他说的这些【苟云利国,专之不疑】【社稷未定,臣诚耻之。】【诚以贼臣不诛,《春秋》所贬,】解释自己为什么承制的依据都来自春秋公羊,认为权宜之计是可以的,当然最后谁来决定权宜到什么地步是可以的,就看双方的实力了。然后呢当皇帝派赵岐来宣示诏令,我马上就退兵了,这也是我不敢违背陛下您天威的证明。
我表行的那些将校,死伤过半,朝廷却没有记载他们的功劳,那些三心两意到处观望的州牧郡守却能被裂土赐官,我们肝脑涂地毫无怨悔,但是陛下您赏罚不公,这是有远图的心吗?还是有谁进了谗言呢,我爵为通侯,位二千石勃海太守,【注意这里位二千石,车骑将军肯定不止二千石,二千石在东汉一般代指郡国守相,这里他称自己二千石,一说明朝廷一直没有给他升官,另一方面他这里不再自称行车骑将军,还是以朝廷封的勃海太守自称】,已经是您的恩德了,我不敢再希求更贵重的礼遇,我只是伤心我的将校们没有得到应得的。
朝廷任命的太傅马日?挑拔我和骨肉兄弟自相残杀,因为有这些奸臣,导致我本来想解下盔甲,但事不得已(我不能解下兵权!)
乞求陛下您将我的奏章给群臣们看,让他们议论我的罪戾吧,这里也说明他在朝廷已经完全没有人帮他说话了,要自己请求群臣们说说话
后面的齐桓晋公赵盾那些理论又是来自公羊。
意思就是,皇帝您身边的小人很多,我有危险,再加上社稷未定我想建立功业,所以我不会解甲,但是呢,我也愿意放弃现在搞的承制自封而把自己纳入到陛下您的体系之中来,但但是呢,如果这样的话那我现在官太小了,自己才是一个二千石,怎么给手下人封官呢,所以您给我再封个大点的官、让我可以行权自治、赏罚分明,那么我也愿意奉陛下为正统不再寻求对立。显然朝廷收到了他的意思,只是给他封的太尉他不满意这个条件,于是又封了大将军,这样就表面上解决了跟刘协之间的矛盾。这封上书看来,他的办法也是随着形势发展而会变化的一个人,不是那种死脑筋刻板印象固执派。
贴吧:袁绍作者:koreapdd001 2024-07-26 11:45
回复:元稹出使剑南东川期间的诗文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
剑南东川详覆使
故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严砺,在任日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
今于两税外加征钱、米及草等。谨件如后。
严砺擅籍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涂山甫等八十八户庄宅共一百二十二所,奴婢共二十七人,并在诸州项内分析。
右,臣伏准前后制敕,令出使御史,所在访察不法,具状奏闻。臣昨奉三月一日敕,令往剑南东川,详覆泸州监官任敬仲赃犯。于彼访闻严砺在任日,擅没前件庄宅、奴婢等。至今月十七日详覆事毕,追得所没庄宅、奴婢文案及执行案典耿琚、马元亮等,检勘得实。据严砺元和二年正月十八日举牒云:“管内诸州,应经逆贼刘辟重围内并贼兵到处所有应接,及投事西川军将、州县官,所由典正、前资寄住等,所犯虽该霈泽,庄田须有所归,其有庄宅、奴婢、桑柘、钱物、斛斗、邸店、碾硙等,悉皆搜检。”勘得涂山甫等八十八户,案内并不经验问虚实,亦不具事职名,便收家产没官。其时都不闻奏,所收资财、奴婢悉皆货卖破用,及配充作坊驱使,其庄宅、桑田、元和二年三年租课,严砺并已征收支用讫。臣伏准元和元年十月五日制,“西川诸州、诸镇、刺史、大将及参佐、官吏、将健、百姓等,应被胁从补署职掌,一切不问”,又准元和二年正月三日赦文,“自令日已前,反逆缘坐,并与洗涤”。况前件人等,悉是东川将吏、百姓,及寄住衣冠,与贼党素无管属。贼军奄至,暂被胁从,狂寇既平,再蒙恩荡。严砺公违诏命,苟利资财,擅破八十馀家,曾无一字闻奏。岂惟剥下,实谓欺天。其庄宅等至今被使司收管,臣访闻本主并在侧近,控告无路,渐至流亡。伏乞圣慈勒本道长吏及诸州刺史,招缉疲人,一切却还产业。庶使孤穷有托,编户再安。其本判官及所管刺史,仍乞重加贬责,以惩奸欺。
严砺又于管内诸州元和二年两税钱外,加配百姓草,共四十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七束,每束重一十一斤。
右,臣伏准前后制敕及每岁旨条,“两税留州、使钱外,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同枉法计赃,仍令出使御史访察闻奏”,又准元和三年赦文,“大辟罪已下,蒙恩涤荡,惟官典犯赃,不在此限”。臣访闻严砺加配前件草,准前月日追得文案,及执行案典姚孚,检勘得实。据严砺元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举牒称:“管内邮驿要草,于诸州秋税钱上,每贯加配一束。”至三年秋税,又准前加配,计当上件草。臣伏准每年旨条,馆驿自有正科,不合于两税钱外擅有加征。况严砺元和三年举牒,已云准二年旧例征收,必恐自此相承,永使疲人重困。伏乞勒本道长吏,严加禁断,本判官及刺史等,伏乞准前科责,以息诛求。
严砺又于梓、遂两州,元和二年两税外,加征钱共七千贯文,米共五千石。
右,臣伏准前月日追得文案,及执行案典赵明志检勘得实。据严砺元和二年六月举牒称:“绵、剑两州供元和元年北军顿递,费用倍多,量于梓、遂两州秋税外,加配上件钱米,添顿绵、剑两州顿递费用者。”臣又牒勘绵州,得报称:“元和二年军资钱米,悉准旧额征收,尽送使讫,并不曾交领得梓遂等州钱米添填顿递,亦无克折当州钱米处者。”臣又牒勘剑州,得报称:“元和元年所供顿递,侵用百姓腹内两年夏税钱四千二十三贯三文,使司今于其年军资钱内克下讫,其米即用元和元年米充,并不侵用二年军资米数,使司亦不曾支梓州、遂州钱米充填者。”臣伏念绵、剑两州供顿,自合准敕优矜;梓、遂百姓何辜,擅令倍出租赋?况所征钱米数内,惟克下剑州军资钱四千二十三贯三文,其馀钱米,并是严砺加征,别有支用。其本判官及梓州、遂州刺史,悉合科处,以例将来。擅收没涂山甫等庄宅、奴婢,及于两税外加配钱、米、草等本判官及诸州刺史名衔,并所收色目,谨具如后。
擅收没奴婢、庄宅等元举牒判官度支副使检校尚书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赐绯鱼袋崔廷:
都计诸州擅没庄共六十三所,宅四十八所,奴一十人,婢一十七人。
于管内诸州元和二年、三年秋税钱外随贯加配草,元举牒判官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卢诩:
都计诸州共加配草四十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七束。
加征梓、遂两州元和二年秋税外钱及米,元举牒判官摄节度判官监察御史里行裴誗:
计两州加征钱共七千贯文,米共五千石。
梓州刺史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严砺,元和四年三月八日身亡:
擅收涂山甫等庄二十九所,宅四十一所,奴九人,婢一十七人;加征三千贯文,米二千石,草七万五千九百五十三束。(元和二年三万一千七百九十三束,元和三年四万四千一百六十束。)
遂州刺史柳蒙:
擅收没李简等庄八所,宅四所,奴一人;加征钱四千贯文,米三千石,草四万九千九百八十五束。(元和二年二万四千五百三束,元和三年二万五千四百八十二束。)
绵州刺史陶锽:
擅收没文怀进等庄二十所,宅十三所,加征草八万八千六百八十八束。(元和二年三万八千九十三束,元和三年五万五百九十五束。)
剑州刺史崔实成:
擅收没邓琮等庄六所,加征草二万一千八百一十七束。(元和二年九千三十九束,元和三年一万二千七百七十八束。)
普州刺史李怤:
元和二年加征钱草六千束,三年加征草九千四百五十束。
合州刺史张平:
元和二年加配草三千四百六十二束,三年加征草五千六百五束。
荣州刺史陈当:
元和二年加征草九千四百三束,三年加征草五千六百二十七束。
渝州刺史邵膺:
元和二年加征草二千六百一十四束,三年加征草三千七百二十七束。
泸州刺史兼御史刘文翼:
元和二年加征草三千八百五十三束,三年加征草三千八百五十一束。
资州元和二年加征草一万五千七百九十八束,三年一万六千二百二十五束。
简州元和二年加征草二万四千一百四束,三年二万三千一百一十八束。
陵州元和二年加征草二万四千六百六束,三年二万三千八百六十一束。
龙州元和二年加征草八百九十一束,三年八百一十一束。
右,已上本判官及刺史等名衔,并所征收色目,谨具如前。其资州等四州刺史,或缘割属西川,或缘停替迁授,伏乞委本道长吏,各据征收年月,具勘名衔闻奏。
以前件状如前。伏以圣慈轸念,切在苍生。临御五年,三布赦令,殷勤晓谕,优惠困穷,事涉扰人,频加禁断。况严砺本是梓州百姓,素无才行可称,久在兵间,过蒙奖拔。陛下录其末效,移镇东川,仗节还乡,宠光无比。固合抚绥黎庶,上副天心,蠲减征徭,内荣乡里。而乃横征暴赋,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丰私室。访闻管内产业,阡陌相连,童仆资财,动以万计。虽即没身谢咎,而犹遗患在人。谓宜谥以丑名,削其褒赠,用惩不法,以警将来。其本判官及诸州刺史等,或苟务容躯,竞谋侵削;或分忧列郡,莫顾诏条。但受节将指挥,不惧朝廷典宪,共为蒙蔽,皆合痛绳。臣职在触邪,不胜其愤。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中书、门下牒御史台
牒:奉敕:“籍没资财,不明罪犯;税外科配,岂顾章程?致使衔冤,无由仰诉,不有察视,孰当举明。所没庄宅、奴婢,一物已上,并委观察使据元没数,一一分付本主。纵有已货卖破除者,亦收赎却还。其加征钱、米、草等,亦委观察使严加禁断,仍榜示村乡,使百姓知委。判官崔廷等,名叨参佐,非道容身;刺史柳蒙等,任窃藩条,无心守职。成此弊政,害及平人,抚事论情,岂宜免戾?但以罪非首坐,法合会恩,亦以恩后加征,又已去官停职,俾从宽宥,重此典常。其恩后加征草,及柳蒙、陶锽、李怤、张平、邵膺、陈当、刘文翼等,宜各罚两月俸料,仍书下考。馀并释放。”牒至,准敕故牒。
贴吧:元稹作者:江翠羽Ω 2022-05-29 18:13

大家都在搜

  • 谢必安上哭范无咎
  • 安咎cp图
  • 安咎
  • 其咎
  • 咎由自取
  • 咎由
  • 不咎
  • 咎单
  • 什么咎什么往
  • 自什么什么咎
  • 咎什么意思
  • 负咎
  • 丽咎
  • 咎和昝
  • 悔咎
  • 获咎
  • 安咎吧
  • 容咎
  • 过往不咎的意思是什么
  • 谢俞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