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盗图鉴(如果你们不认识的话,可以查到网上搜索,例如有类
世界海盗图鉴(如果你们不认识的话,可以查到网上搜索,例如有类似名侦探柯南里的侦探图鉴,前面的数字代表单行本卷数) 1.爱德华·蒂奇 2.杰克·斯派罗 3.亨利·摩根 4.弗朗西斯·德雷克 5.巴沙洛缪·罗伯茨 6.阿喀琉斯 7.英格尔·阿尔纳尔松 8.弗朗西斯·沃尔尼 9.蒂皮·蒂普 10.托马斯·图 11.甘宁 12.赫克托·巴博萨 13.奥德修斯 14.莱夫·赫劳兹马尔松 15.贝尼托·博尼托 16.贾恩·詹森祖 17.穆罕默德·阿布迪·哈桑 18.胡玉 19.邵峰(啸风)船长 20.塔拉索克拉
贴吧:海贼王作者:◆英幻漫社 2019-12-04 13:59
潮汕生活社 | 秘密基地——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提起潮汕,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美食 而汕头也常常因为吃而频频登上排行榜 在这座城市藏着一个小岛 它有着“东方夏威夷”之称 也有人叫它“中国的小巴厘岛” 其名曰“南澳岛” 在静谧的海边看旭日东升 在清澈的沙滩上浪迹天涯 在“东方夏威夷”的水中吃海鲜 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南澳岛,自成孤岛,坐落南海 远眺太平洋,与汕头市区隔海相望 有人问,如果为南澳定义颜色 该是什么颜色 我想它应该是深蓝色的 大家可能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海,
贴吧:汕头作者:xdyszyl 2019-11-14 11:54
《倭寇真相》与潮商
倭寇?一个好像和潮商八杆子打不着的词汇,却与潮商萌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潮汕,广义上是潮汕八邑,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潮汕人自称为省尾
贴吧:罗辑思维作者:廣東廣羽 2014-05-28 14:03
回复:满蒙和倭寇的本质区别
倭寇最大首领是汪直徽州人,徐海徽州人,陈东 叶麻,毛海峰,叶明、何亚八、林国显、萧显、邓文俊、林碧川、沈南山、毛海洪迪珍、许朝光、严山老、张琏、吴平、曾一本 你说他们和汉族联系不紧密?
贴吧:黄汉笑话作者:zhaoj221 2025-03-04 06:42
回复:#城市GDP#某个一晚上能删几百条贴的高手看来有点组织啊
8.海外夜郎?
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海上剧寇”沈师“啸聚甚众,犯南澳,岭东震动三月”,广东常平提举杨万里集合了数郡兵力,平定了这一事件。从此,南澳开始在史书记载上作为“贼穴”出现,之前它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荒岛而已。
从此海盗的势力越来越大,顾炎武说南澳:“洪武间,居民负险作乱,遂为贼巢”;《南澳志》载:“终明之世,漳潮无安堵,寇乱较唐宋元为尤烈”,到了明朝后期,南澳一带的海盗势力已大到了动不动就“战舰数百,聚众万余”,横行海上,向过往船只征税,俨然一海上王国。
明嘉隆年间(1521年-1572年)是中国海盗的全盛时期,吴平则是这一期间活跃在南澳岛的众多海盗首领之一,此外,还有林国显、许栋、许朝光、林凤、林道乾、曾一本等海盗集团把南澳“先后据为窟宅”或活跃在附近海域。这些海盗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林凤是林国显的族孙,吴平是林国显的侄婿,林道乾的船队里有林凤的船只,曾一本承接了吴平的部众……
官府眼中的海贼,在民间却被称为“王”、“公”,曾参加辛亥革命的陈梅湖在其编撰的民国版《南澳县志》里写道,他对于南澳人将吴平、许朝光“曰王曰公”很有感触,“可以想见当日平势之盛,及朝光之无残虐于澳民”。作为一个曾经的秀才和革命党人,陈梅湖亲身经历了清末的吏治败坏和民国的社会混乱。民国时期的南澳岛上也出了三个海盗,但这三人除了蛮横、粗暴和擅长杀人越货外就没有其他特点了,比起他们的海盗祖先不知道“退化”了多少,对此,陈梅湖痛斥他们为“匪”。
查《元史》、永乐大典本《潮州府志》录载的《元平潮州始末》,以及吴颖《潮州府志》得知:海阳县人陈懿,兄弟五人,原为潮之大盗,被称为“陈五虎”,旗下拥有大量海船和部属,以大牙为据点。
陈祖义是广东潮汕人,这些沿海地区应该很好搞对外贸易,但是明朝禁止民间进行海上贸易,于是沿海地区的人民纷纷开始走私,陈祖义则不仅仅如此,他不仅搞走私,还建立的自己的武装团队,最后甚至带着自己全家落草到南洋成为海盗。
史载“鸥汀贝恃其土城险固,聚众剽掠,海上商船多被擒截,抽肠刳腹,惨酷非常”。

贴吧:城市gdp作者:屠龙刀,楼外楼 2024-10-14 11:54
回复:中国的"金银岛":史上海盗最猖獗的地方
当然,做“澳长”的绝不止许朝光一人,林凤还有后来的郑芝龙,在私商贸易之外,都效法了许朝光这一“抽分”法,与官府争夺商船税。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海盗应该干绑票和打劫才算是“务本行”,但是对“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海盗集团来说,自立“海洋政丵府”,收税费可以让收入更稳定——朝廷浪费了海洋,但是海盗不肯浪费。
现在南澳岛上,有许朝光留下的“许公城”和“许公陂”。还有他留下的“海上烽火台”——烟墩,这是岸上观察敌情之报警系统。
官府眼中的海贼,在民间却被称为“王”、“公”,曾参加辛亥革丵命的陈梅湖在其编撰的民国版《南澳县志》里写道,他对于南澳人将吴平、许朝光“曰王曰公”很有感触,“可以想见当日平势之盛,及朝光之无残虐于澳民”。作为一个曾经的秀才和革丵命党人,陈梅湖亲身经历了清末的吏治败坏和民国的社会混乱。民国时期的南澳岛上也出了三个海盗,但这三人除了蛮横、粗暴和擅长杀人越货外就没有其他特点了,比起他们的海盗祖先不知道“退化”了多少,对此,陈梅湖痛斥他们为“匪”。
贴吧:中国历史作者:秋风度夏 2011-08-29 09:25
倭寇一个不留!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嘉靖大倭乱”的最后一战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倭寇乘戚继光北上回浙江,聚集大股兵力,进攻邵武,杀死领兵抵抗的明
贴吧:小说之乡作者:FIFA273 2017-06-03 11:10
回复:√√√关于日本攻略,忍不住说几句
回复 yinhua_cn : 明王朝认定为倭寇首领的有称呼者大约20个:安徽的歙县许栋、汪直、徐海;福建的李光头,漳州沈南山,福清邓文俊、林碧川,海澄严山老、许西池、洪迪珍、张维,诏安林国显、吴平;广东的萧显,饶平张琏、林凤、许朝光,东莞何亚八,大埔萧雪峰,潮安曾一本,澄海林道乾。
贴吧:临高启明作者:地球公民2011 2013-06-19 23:30
回复:【潮州八邑史录】潮汕大事表
【公元1520年~公元1576年】
公元1520年
建广东与福建交界的分水关。
公元1522年~1566年
饶平县大埕渔民始创敲鮕捕鱼作业。
公元1522年以后
潮州陆续从外地及国外引进玉米、甘薯、小麦、烟草、番木瓜、菠萝、甘蔗等农作物。
公元1524年
析潮阳县部分地域及海丰县龙溪都,合置惠来县。县治设惠来都。
公元1526年
析饶平县部分地域置大埔县。
公元1527年
薛侃(字中离)向潮州府倡议凿通洲溪和西溪。1528年开挖,经3个月完竣,后人称为中离溪。
公元1530年
今汕头市升平路一带形成沙脊,渔民在此设棚捕鱼、养蚝,称为沙汕。
公元1533年
潮阳县降下一次陨石雨。
公元1545年
知府郭春震重修成《潮州府志》,1547年刊行。
公元1548年
筑黄冈石城。
公元1556年
筑樟林寨。1563年为海寇所毁,1669年另筑石城。
公元1558年
许朝光踞辟望村,自立为澳长,踞辟望、鮀浦及牛田洋等处,计舟征税。
公元156O年~1562年
张琏聚众10余万起义,改元“造历”, 自称“飞龙主人”。1562年被官军歼灭。
公元1563年
析海阳、揭阳、饶平3县部分地域合置澄海县。又从潮阳县析出3个都置普宁县。
公元1565年
戚继光率军3000人在南澳大破吴平的军队。吴平驾舟逃往外洋。
公元1566年
澄海人林道乾聚众抗衡朝廷,屡遭官军围剿,1573年率战船突围,先后到达柬埔寨、暹罗,最后在暹罗南部掌管北大年港。
公元1571年
潮阳县令黄一龙在榕江下游督修防堤,长 5906丈。
公元1573年
饶平人林凤屯兵于南澳岛钱澳,随后进攻靖海、达濠、柘林、澄海等地,并曾窜入潮州。 1574年为避官军进剿,率部向吕宋岛进发。曾与菲律宾人民一起抗击西班牙殖民主义者。
公元1574年
潮州府派官兵征剿澄海苏湾都的朱良宝农民暴动队伍,朱良宝被困身亡。
公元1576年
南澳设漳、潮副总兵,筑镇城于深澳,分福建、广东两营。并在后宅筑城。 ·割南澳岛的青澳、云澳归福建省诏安县。
贴吧:集异作者:最爱寒夜却难醉 2014-08-31 01:07
回复:日本学者武道文化研究之空手道专门章节
倭寇:新月地带的中国海盗
      最近一段时间来,我不断地找书买书、上网查资料,书和资料都是关于研究闽南人方面的。三年前,我就计划着以闽南人聚居的村落——苍南碗窑村作为一个点,开展田野调查,写成一本系统研究浙南闽南人的书。三年过去,这本书还未成型。
在不断地查阅资料过程中,一个名词也不断地进入我视线:倭寇。我被一个疑问紧紧地抓住了,当时的中国沿海一带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所谓的倭寇都是什么人组成的?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少林僧兵》里面的倭寇首领汪直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这让我很惊讶。倭寇的首领竟然不是日本人?我们是从小在教科书中读着戚继光抗倭的英雄事迹长大的。一种强烈的愿望让我去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个海盗的心愿
据一些史料记载,王直(也作汪直)是安徽歙县人,原在沿海一带经商。1547年,在明王朝海禁政策的打击下,王直远走日本。后来他占据了日本一个岛屿星布、名为“五岛”的地区(今日本九州西海崖外群岛,包括福江、久贺、奈留、若松和中通),自称“徽王”,又招来徐海、陈东、叶明等人为他的部将,他的侄子和养子是他的心腹。他还吸纳了几个日本人为他的下属,日本史料中称他为“五峰船主”,周围三十六岛都归附于他。
这时的王直还没有想做强盗,他给中国官府捎信说:他愿意率领自己的人马帮助官府扫清海盗,条件就是开放海禁,允许贸易,他愿意做一个管理贸易的小官。(看到这里,我就想,若是英法西葡等西方列国,此时肯定给王直加官进爵,封为当地长官,试想不费一兵一卒,就把疆域扩大到了日本列岛。)但明王朝不这样想,官府没有答应王直开市贸易的条件,帮助肃清海盗可以,为此奖给王直100石大米。这奖励对于富可敌国的王直来说,简直就是讽刺。王直大忿,将这些大米全都扔进海里。由此他对在明王朝的统治下能否作商人产生了怀疑。后来他不顾禁令,驾船在舟山群岛附近的岛屿停泊做贸易,遭到明朝官军的围剿。从此王直绝了走私经商的念头,由此走上了劫掠财物、攻城杀人的强盗之路。
王直的下属中,有一些被雇用的日本浪人武士,但为数不多。王直比较狡猾,每次劫掠烧杀后,都让部下留下是某岛倭寇所为的痕迹或口信。王直的狡猾,得一时之利,却铸下了千古骂名:倭寇。
但当时剿倭的名臣总督胡宗宪看出了王直的破绽,他也不给予点破,而是改变了以往剿杀的策略,诱王直来降。王直本来也不想反抗朝廷,他同意投降,但是有个条件:这个条件竟然还是解除海禁、开市通商。胡宗宪虽然没有批准开市贸易的权力,但他还是答应了王直,谎称同意开市贸易。为了这个条件,王直回来了,谒见胡宗宪的结果是被投进监狱并被杀了头。
“解除海禁,开市贸易”,这就是王直的心愿。中国几千年来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的人无数,但提出这样的诉求却是开天辟地第一次。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此”;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宋江的“替天行道”,等等,都是大同小异的追求,本质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诉求实现的结果无非是王朝的更替,却不会有新时代的到来。但是假如王直的诉求与番国“开市贸易”要是实现了呢?还会是王朝的更替吗?简直不敢想。那是不是中国提前500年就加入了“WTO”?
首领都是中国人
倭寇为患,从明初就开始了,直至万历年间才止,持续了200多年。
在这200多年的倭患中到底有多少日本人。我开始对手中的书籍和资料中出现的倭寇进行统计,发现被明王朝认定为倭寇首领的有名、有姓或者有称呼者,大约20个。他们是:安徽的歙县许栋、王直、徐海;福建的李光头,漳州沈南山,福清邓文俊、林碧川、海澄严山老、许西池、洪迪珍、张维,诏安林国显、吴平;广东的萧显,饶平张琏、林凤、许朝光,东莞何亚八,大埔萧雪峰,潮安曾一本,澄海林道乾。他们和王直一样都是中国人。

贴吧:空手道作者:jianlilijian 2010-08-25 09:01

大家都在搜

  • 许朝光牛田
  • 黄曙峰
  • 诏安许半仙的背景和历史事件
  • 梁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