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来认鱼了,海南渔获 1
牛逼,搞这么多鱼,这是船钓的还是矶钓的?
水平有限,认个大概吧,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第一排:1、2 双带鳞鳍梅鲷,3. 褐梅鲷,4. 双带鳞鳍梅鲷,5. 应该是范氏副叶鲹, 6. 双带鳞鳍梅鲷, 7. 某雀鲷,可能是五带豆娘鱼吧, 8. 横纹九棘鲈(乌丝斑), 9-13. 双带鳞鳍梅鲷, 14. 褐篮子鱼(泥猛), 15. 横纹九棘鲈(乌丝斑), 16.褐篮子鱼(泥猛), 17. 应该是范氏副叶鲹
第二排:绝大部分是双带鳞鳍梅鲷, 1条五带豆娘鱼,2条横纹九棘鲈(乌丝斑)
第三排: 双带鳞鳍梅鲷较多,还有1条褐梅鲷、1条横纹九棘鲈(乌丝斑)、1条褐篮子鱼(泥猛)、1条单斑笛鲷或约氏笛鲷、3条 褐梅鲷、2条范氏副叶鲹、1条裸颊鲷,个人倾向于是黄带裸颊鲷(第三排最右那条)
第四排:都是双带鳞鳍梅鲷
第五排:绝大部分是双带鳞鳍梅鲷, 2条 下针鱼,1条玳瑁石斑,2条裸颊鲷,个人倾向于是黄带裸颊鲷
第六排及以上的都看不清了,不认了。。。。
我喜欢看鱼,我爱说实话 ^_^
贴吧:海鱼作者:warriorzhidao 2024-01-31 10:09
回复:【海礁列传01-千真万雀】(原作者:antiaris)
新箭齿雀鲷是极美丽的雀鲷,当然这仅仅指的是幼体。这个属的幼体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但是成体却是一如既往的灰暗。由于其美丽的体色,经常被当做观赏鱼养在水族箱里,然而这个属不好养,死亡率一直很高(我一同学累计养死了70多条本属鱼类)。既然是褪色雀鲷,也就意味着本属体型较大,一般可以达到20厘米左右。新箭齿雀鲷在珊瑚礁中出现的频率不高,所知道的只是,幼体活动于珊瑚礁深处,与刻齿雀鲷混群,成体则更多活动于外围,和光鳃鱼,宅泥鱼相同。
多棘新箭齿雀鲷
闪光新箭齿雀鲷
黑褐新箭齿雀鲷
黑新箭齿雀鲷
克氏新箭齿雀鲷
纹胸新箭齿雀鲷
贴吧:鲶科分类研究与保护作者:最爱加拉辛 2020-03-15 15:50
回复:【海礁列传01-千真万雀】(原作者:antiaris)
连鳍雀鲷属1种,即侧连鳍雀鲷,为珊瑚礁内少见的中大型雀鲷,体长可达15厘米。体色黑褐,鳞片边缘尤甚,并具少数蓝色斑点,体侧中央有一黄色横带。
贴吧:鲶科分类研究与保护作者:最爱加拉辛 2020-03-15 15:51
回复:海水鱼图鉴及介绍(转自cmf海水鱼论坛)求加精!.......
宅泥鱼属(Dascyllus)
这种鱼也被称为圆雀鲷属,具有和其他雀鲷不同的近乎圆型的身体,一般在海中成群生活。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所有珊瑚礁海域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是品种相对不多。只有4--5个品种常出现在贸易中。虽然一些个体可以生长到15厘米,但大多数水族箱中的个体保持在10厘米以下。
三点白(Dascyllus trimaculatus)
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身上有三个白点,一个在头顶,另外两个在身体两侧。国内水族市场中出现的大部分个体采集于我国南海。它们是最好养的海水观赏鱼,几乎能生活在任何条件下的海水里,即便氨氮高到了0.5ppm仍然可以生活。
, d( R% }4 A3 e2 P9 O8 i 5厘米以下的三点白最具观赏价值,身体的颜色最黑,三个斑点最明显。当它们逐渐长大,白色斑点会越来越小,身体的颜色也逐渐成为灰色。10厘米以上的个体,颜色几乎全变成灰色,白色斑点也基本消失,失去了观赏价值。不用担心,在一边家庭水族箱中它们的成长受到制约,一般在体长8厘米后就不会再生长。成年的三点白会变得很凶,经常攻击其他观赏鱼。
. D1 b- r3 J" g 和小丑鱼一样,三点白也喜欢和海葵共生在一起,没有海葵的时候,它们会把宝石花珊瑚当成自己的家。当饲养一群三点白的时候,其中会有一条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个体,几个月后,它就可能长到其他鱼的两倍。它是群落的首领,所有其他三点白在它的统治下,甚至有些其他品种的雀鲷也会加入它的群落。
/ [8 p, U9 V) w* b% v( R 如果水族箱足够大(400升以上),三点白可以在人工环境下产卵,但将幼小的鱼饲养成熟需要很久的时间。如果购买了4厘米的个体,饲养3--5年后才能产卵。在夏威夷海域出产的三点白,身上拥有巨大的白斑,成熟后身体中部是白色的,比普通品种有美丽很多,但似乎没有在国内贸易中出现过。斐济和可可岛等难太平洋地区出产的三点白,身体显褐色,腹鳍、臂鳍和尾鳍是黄色的,这个品种时常出现,但不被大多数人看好。马科萨斯群岛海域出产的三点白拥有银色的身体,是三点白家族中最名贵的品种。
贴吧:海水鱼作者:深圳水族灯洪生 2014-04-01 11:54
回复:海水观赏鱼品种图鉴
红尾拟雀鲷
英文:Orangetail Dottyback
学名:Pseudochromis coccinicauda

最小水族箱尺寸:120升
饲养难度:容易
饲养要求:盐度 1.020-1.025;酸碱度 8.1-8.4
性情:一定攻击性
水族箱最大成体尺寸:10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肉食
主要产地:澳大利亚、瓦努阿图
种属:拟雀鲷科
红尾拟雀鲷令人难以捉摸最近才出现在水族贸易中,因为这个原因,其详细的资料很难获取。拟雀鲷科的鱼是同体两性,雌雄鱼会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关于这种鱼,雌鱼会逐渐变成土褐色,但尾部还会保留橘色。相对来说,雄鱼尾部占主要色彩的是深蓝色,身体呈现亮丽的橘色,背部是深蓝色。
跟同科属其他鱼相比,能安分一些。120升以上的水族箱饲养,带有足够的活石,用活石搭成的洞穴和缝隙供其躲藏。等到适应后,就会大部分时间呆在洞穴外面活动。对同种鱼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建议如果缸不足够大,只饲养一只。
食物包括各种动物性饵料,包括富含营养的海虾、糠虾及冷冻食物。

贴吧:热带鱼作者:gjj12340 2011-01-09 15:35
回复:求“精” 转自 -《中国南海西南中沙群岛珊瑚礁鱼类图谱》。
黑背蝴蝶鱼 Chaetodon melannotus蝴蝶鱼科 蝴蝶鱼属 体高,卵圆形而侧扁,吻尖。体淡黄色,背部黑色,体侧有很多条斜向后上方的暗色纹,由鳞片小黑点连成。头部有镶黄缘的黑色眼带。各鳍金黄色,尾鳍后半部灰白色,中间具黑纹。夜潜时发现有该鱼种在夜间现有趣变化,体侧出现了内有两个白斑的大块黑斑。
鞍斑蝴蝶鱼 Chaetodon ulietensis蝴蝶鱼科 蝴蝶鱼属 体高,卵圆形而侧扁。头吻尖,有黑色眼带。体白色,后部黄色。体侧布满黑色垂直条纹,从背部向下有两个黑色大斑,尾柄有黑斑。杂食性。体长可达18厘米。
长吻镊口鱼 Forcipiger longirostris蝴蝶鱼科 镊口鱼属体侧扁而高,略呈卵圆形或菱形。吻部显著延长呈管状,体黄色,头背部上侧和吻部上缘黑褐色,头部吻下缘及腹部银白色。与黄镊口鱼主要区别是在胸部有多行细小斑点,吻部更加管状延长。背腹臀鳍黄色,背臀鳍软条部有淡蓝色缘。臀鳍后上缘有眼斑,胸鳍尾鳍淡色。
三点阿波鱼 刺盖鱼科 阿波鱼属体椭圆形。体色黄色,吻为蓝色。在头顶及鳃盖后方有黑斑。臀鳍淡黄色,外侧黑色。尾鳍圆形。栖于珊瑚礁潟湖及外礁坡,形态可爱,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主要以海绵及被囊动物为食。体长可达25厘米。
主刺盖鱼Pomacanthus imperator(成鱼)刺盖鱼科 刺盖鱼属体略高而呈卵圆形,背部轮廓略突出,头背于眼上方平直。吻钝而小。成鱼体为黄蓝相间的纵纹,有黑眼带,胸鳍处有大的横斑,尾鳍黄色钝圆形。
主刺盖鱼Pomacanthus imperator(幼鱼)幼鱼体底色深蓝色,头及身上有许多亮蓝色和白色的圈纹,体后端呈弧形或环状。以海绵和藻类为食。有领域性。体长可达40厘米。
白腹凹牙豆娘鱼 Amblyglyphidodon leucogaster雀鲷科 凹牙豆娘鱼属体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略尖。体背侧暗色,腹侧黄色或淡色。背鳍上半部、臀鳍下半部黑色,尾鳍淡色,上下叶有黑缘。胸鳍基底上方有小黑斑。可见小群栖于珊瑚礁。体长可达13厘米。
白条双锯鱼 Amphiprion frenatus雀鲷科 双锯鱼属体椭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体色橘红色或略偏黄,眼后有白色或浅蓝色的宽带,有黑缘。雌鱼体色较暗。尾鳍圆形。栖于奶嘴海葵。体长可达12厘米。
白背双锯鱼 Amphiprion sandaracinos雀鲷科 双锯鱼属体椭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体色橘红色或淡橘黄色,体背由吻部沿背鳍延伸至尾柄有一白色窄带。尾鳍圆形。与海葵共生,有领域性,常成对或小群出现。杂食性。体长可达14厘米。
三斑宅泥鱼 Dascyllus trimaculatus(成鱼)雀鲷科 宅泥鱼属体卵圆形而侧扁,吻短而钝圆。幼鱼体黑褐色,头顶有白色圆斑,体侧有珠白色圆斑。成鱼体暗褐色,上述白斑消失,背鳍鳍条后半部及胸鳍颜色淡,其他各鳍黑色。
贴吧:热带鱼作者:鱼你同在? 2014-09-03 17:35
回复:海水鱼图鉴:雀鲷类
四间雀四间雀和三间雀的产地基本一样,不过身价有比三间雀高一些。它们在受到惊吓或水质不好时不会把身体调节成黑褐色,这让它们的观赏价值在本属中位列前茅。我们可以见到8--10厘米的三间雀,但很少见到6厘米以上的四间雀。虽然有野生个体长到10厘米的记录,但它们在水族箱中似乎尤其不爱生长。
我们不是能经常在水族店中看到这种雀鲷,它们的捕捉量不如本属其他品种多。很多贸易商不愿意引进这种鱼,在他们看来这种鱼价格颇高了一些,不如相貌似乎一样的三间雀实惠。如果将四间雀饲养在水质极好的礁岩生态水族箱中,会看到它们每个鳍都镶有亮丽的蓝色边缘,身体也会散发出艳丽的蓝光。
四间雀似乎不喜欢在水族箱中产卵,或许这种鱼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熟起来
贴吧:海水鱼作者:船长JD 2015-01-23 18:41

大家都在搜

  • 摩鹿加雀鲷
  • 小雀鲷
  • 带雀鲷
  • 五间雀鲷
  • 雀鲷大全
  • 雀鲷种类
  • 雀鲷王
  • 黑雀鲷
  • 蓝雀鲷
  • 雀鲷鹭
  • 红雀鲷
  • 拟雀鲷
  • 黄雀鲷
  • 霓虹雀鲷
  • 黄紫坭雀鲷
  • 褐雀
  • 褐头岭雀
  • 褐顶雀鹛
  • 褐胁雀鹛
  • 褐助雀鹛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