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列传第十二 ○张琼 斛律羌举 尧雄 宋显 王则 慕容绍宗 薛循义 叱列平 步大 汗萨 慕容俨 张琼,字连德,代人也。少壮健,有武用。魏世自荡寇将军为朔州征虏府外 兵
贴吧:
高孝珩作者:
逾川? 2012-07-22 09:50 回复:智囊全集 第八部 779、诸葛恪
【原文】
诸葛恪有才名,吴主欲试以事,令守节度。节度掌钱谷,文书繁猥,非其好也。武侯闻之,遗陆逊书,陆公以白吴主,即转恪领兵。恪启吴主曰:“丹阳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余深远,莫能擒尽。恪请往为其守,三年可得甲士四万。”朝议皆以为,丹阳地势险阻,周旋数千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伏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铸山为甲兵;俗好武习战,高气尚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林,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驭而羁也。恪固言其必捷,吴主拜恪丹阳太守。恪至府,乃遗书四郡属城长吏,令各保其疆界,明立部伍,其从化平民,悉令屯居,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熟,辄引兵芟刈,使无遗种,旧谷既尽,新田不收,平民屯居,略无所得,于是山民饥穷,渐出降首。恪乃复敕下曰:“山民去恶从化,皆当抚慰,徙出外县,不得嫌疑,有所执拘。”长吏胡伉获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执送于恪,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民闻伉坐戮,知官唯欲出之而已,于是老幼相携而出,岁期,人数皆如本规。
【译文】
三国时代的诸葛恪以有才干出名。孙权想试试他的才干,就委任他出仕文官,掌管钱谷。但处理文书不是诸葛恪的专长,平日文书公文作业繁琐,令诸葛恪大有怀才不遇的感觉。武侯(官名,掌巡房执捕)听说诸葛恪的烦恼,就上书陆逊(字伯言,善军略),禀告孙权,孙权改派诸葛恪为武将。
诸葛恪说:“丹阳地方山势险阻,山民剽悍,以前虽也派兵征讨,但所平定的不过是丹阳县外围的平民而已,至于深居内地的山民,却丝毫奈何不了他们。”诸葛恪因此请求为丹阳守令,并保证三年内可招抚四万山民。
朝中官员都认为,丹阳地势险阻,山川幽谷绵长数千里,山民从不进入县城与官兵正面为敌,只是在野外埋伏,等官兵出城追捕,他们又窜逃回山区。山民们以山为屏障,民风好战,崇尚勇力,攀山涉水就像鱼、猿一般,当官兵防备松懈时就下山抢夺,每次官兵围剿他们所藏匿的洞穴,若是官兵人少,他们就蜂拥围攻,若官兵人多,他们就四处窜逃,所以从前朝到现在,一直无法使山民真正的归顺。
诸葛恪却保证一定能平服丹阳,孙权于是正式任命诸葛恪为丹阳太守。诸葛恪上任后立即下令,整编军伍,严密防守。对已归顺的山民,要他们集中耕作,集体生活,又命属下修建围篱,不可与山民冲突,等到稻谷快成熟时,就命士兵抢先收割,不留一粒谷粮,山民们在积粮吃尽又无粮可抢的情形下,只有下山投降一途。
诸葛恪又下令:“凡山民自愿归化我朝者,都应妥善照顾,进入县城不可因怀疑他们意图,而随意扣押逮捕。”
之后,长吏胡伉抓了一个叫周遗的山民,周遗曾经是令官府头疼的人物,现在因缺粮而投降,但内心却仍然想伺机作乱。胡伉把周遗抓到诸葛恪的面前,以为立了一功,诸葛恪却以胡伉违抗军令而下令斩首。
山民听说胡伉因触法而斩头,知道诸葛恪只希望他们能下山投降而已,于是扶老携幼纷纷出山,一年后,招降的人数正如诸葛恪所保证的。
780、杨侃
【原文】
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反,攻冯翊,尚书仆射长孙稚讨之。左丞杨侃谓稚曰:“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据潼关相拒。遂、超之才,非魏武敌,然而胜负久不决者,扼其险要故也。今贼守御已固,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腹心,置兵死地,则华州之围不战自解,长安可坐取也。”稚曰:“子之计则善矣。然今薛修义围河东,薛凤贤据安邑,宗正珍孙守虞坂,兵不得进,如何?”曰:“珍孙行阵一夫,因缘为将,可为人使,安能使人?河东治在薄坂,西逼河漘,封疆多在郡东。修义驱卒士民,西围郡城,其父母妻子,皆留旧村。一旦闻官军至,皆有内顾之心,势必望风自溃矣。”稚乃使其子子彦与侃帅骑兵,自恒农北渡,据石锥壁。侃声言:“停此以待步兵,且以望民情向背。而今送降名者,各自还村,俟台举三烽,即举烽相应。其无应烽者,乃贼党也,当进击屠之,以所获赏军士。”于是村民转相告语,虽实未降者,亦诈举烽,一宿之间,火光遍数百里。贼围城者不测,各自散归。修义亦逃还,与凤贤俱请降。稚克潼关,遂入河东,宝夤出奔。
【译文】
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夤(齐明帝第六子,字智亮)兴兵叛乱攻打冯翊郡。当尚书仆射长孙稚(字承业,孝文帝因他六岁时袭继爵位,故赐名稚)前往征讨时,左丞杨侃(字士业)建议说:“以前魏武帝曹操曾多次与据守潼关的韩遂(后汉金城人,被曹操所灭)、马超(字孟起,汉末将军)交战。韩遂、马超的才智比不上曹操,但曹操始终不能一举击败他们,原因就是韩遂据守要塞的缘故。如今贼兵守备坚强,不如先由北方的蒲坂渡河而西,进攻敌人的腹地,若士兵们人人抱置死地而后生的意念,不仅可解华州之围,又可坐取长安。”
长孙稚说:“你的策略很好,但现在薛修义(即薛循义,字公让)包围河东,薛凤贤据守安邑,而宗正珍孙则镇守虞坂,我军无法进兵,这该怎么办呢?”
杨侃说:“在宗正珍孙的军营中,有一个是凭个人关系、背景而被任命为将军的。这种人只能受人驱使,怎能指挥部队呢?河东的中心在蒲坂,临近黄河岸,而重要的城市也都集中在郡东。薛修义出兵包围西部,士兵的父母妻子都留在故乡,一旦他们知道官军来到郡东,一定会担心故乡的家人,影响士气,结果就会像秋风扫落叶般不战而溃。”
于是长孙稚就派自己的儿子与杨侃一同率领骑兵,从恒农北渡黄河,据守右锥壁。杨侃下令:“军队先驻扎此地,在等步兵前来会合的期间,可先观察民心的向背。凡是自动前来投降的敌兵,一律遣返回乡;愿意投降的敌兵,可以在见到高台上燃起三把烽火时,也举烽火回应。如果见到烽火而不回应,就表示是敌党,那么我军就格杀勿论,所获得的战利品,都将做为将士的奖赏。”
村民得到消息后争相走告,虽没有明白表示要投降,但却都有举烽火表明自己非敌人的念头,因此一夜间火光照天,几百里内一片火海。围城的叛党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什么事,手下的士兵就已各自溃散回乡,甚至连薛修义也逃回家,与薛凤贤一起请降。
长孙稚攻占潼关后,就乘胜进攻河东,叛将萧宝夤只好狼狈而逃。
贴吧:
晏吉军作者:
晏吉军 2021-08-28 23:28 回复:【论文转载】周一良《魏收之史学》 政固以戆直著者也。天保八年参修律令,及文宣崩,复参议吉凶之礼。《北齐书》四三《封述传》又云:“河清三年勅与录尚书赵彦深仆射魏收……等议定律令。”今案议律令事《北史》本传不载,然据《北齐书》七《武成纪》及《北史》本传,收於河清二年正月乙亥以太子少傅兼尚书右仆射,己卯,以阿从除名。其年复得罪当流,以赎论。三年,起除清都尹。至天统四年始再除尚书右仆射。则议定律令之勅当在河清二年正月乙亥以后己卯以前下,数日内收即除名,盖未及豫其事,故本传不载。《封述传》“河清三年”之三当是二字之误,据《武成纪》河清三年三月已因律令班下而大赦矣。《北齐书·文苑传》序:“[祖]珽又奏撰《御览》,诏珽及特进魏收太子太师徐之才中书令崔劼散骑常侍张雕中书监阳休之监撰。”考《后主纪》:“武平三年二月……勅撰《玄洲御览》,……八月……成。……后改为《修文殿御览》。”收卒於是年,而月日不可考,未审睹御览之成否。观《北史》本传不载监撰事,意者收之殁在八月以前乎?齐国史之修撰,修亦与焉,《北齐书》四二《阳休之传》记收与修之争《高祖本纪》齐元年之断限,《隋书》四二《李德林传》有与德林书二通,论《齐书》起元事,惜简短不完,未能窥伯起立意所在耳。
惟其出乎侪类也,故恃才傲物,不矜细行。加之性褊,不轻下人,好为诙诡奇谲之论,为世所指摘。⑤而原其本心,实亦无它。《北史》本传云:“其年(河清二年)又以托附陈使封孝琰牒令其门客与行,遇崐仑舶至,得奇货猓然褥表美玉盈尺等数十件,罪当流,以赎论。”案当时南北不许互市,《北齐书》四六《苏琼传》:“天保中……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辙渡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於河北。”又三九《崔季舒传》:“乾明初……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为御史所劾。”北齐一代皆与南朝梁陈以江为界,淮南独为齐地,渡淮互市之禁未审所由,或沿东魏旧制也。故魏齐使臣使南朝者,每藉以通有无为利。《北齐书》二九《李绘传》:“武定初,……为聘梁使主。……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收因人之使而搜求珍奇,其事甚细,故河清三年即起复,而勅之谓“前者之罪情在可恕”也。北齐之初犹染后魏风,贪黩之风极盛。《北齐书》一五《尉景传》:“常被委重,而不能忘怀财利,神武每嫌之。转冀州刺史,又大纳贿。”又一八《孙腾传》:“高祖置之魏朝,寄以心腹。……求财纳贿,不知纪极。生官死赠,非货不行;府藏银器,盗为家物。亲狎小人,专为聚敛。”又《司马子如传》:“公然受纳,无所顾惮。……意气甚高,聚敛不息。”又一九《蔡儁传》:“太昌中出为济州刺史,为治严暴,又多受纳。”又《薛循义传》:“寻除齐州刺史,以黩货除名。”又二五《张亮传》:“为高祖世宗所信,委以腹心之任。然少风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洁。及历诸州,咸有黩货之闻。”又二六《薛琡传》:“久在省闒,……受纳货贿,曲法舞文。”此皆公卿方伯之无学识者也,即才学之士亦所不免。《北齐书》一八《司马消难传》:“以贪污为御史纠劾。……历览羣书,兼有词藻。”又三九《祖珽传》:“词藻遒逸,少驰令誉。……不能廉慎,……大有受纳,丰于财产。”又四三《封述传》:“述久为法官,明解律令。……而厚积财产,一无馈遗。……外貌方整,而不免请谒。”魏收视诸人者,固远为高矣。细考收之立身出处,在魏朝颇以忠直自见。《北史》本传称其上《南狩赋》谏孝武帝,“虽富言淫丽,而终归雅正。”使梁还,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於收而不能如志,遂遭禁止,久乃得释。及为高欢中外府主簿,以受旨乖忤,频被嫌责,加以棰楚。是收虽华辨过人,实非阿谀取容者。入齐而后,始若随合时流,然文宣每欲易太子,收谓杨愔曰:“魏收既忝师傅,正当守之以死,但恐国家不安!”愔以收言奏帝,太子遂得保全。是当文宣帝果於诛戮大臣之时,犹不忘委曲进谏也。且观其以枕中篇戒厉子侄,以名行奖掖后辈,迥异於轻薄仄媚之文人,居北齐纲纪废弛之世诚不多得者,惜乎后人不察,诬收无行,众口一词而莫改也。
--------------------------------------------------------------
① 见《北史》本传及《北齐书》二三《崔》传。
贴吧:
拓跋宏作者:
吴歌- 2014-10-02 16:31 回复:【北齐书】列传第十二 私告绍宗曰:“洛中人士繁盛,骄侈成俗,若不加除剪,恐难制驭。吾欲因百官
出迎,仍悉诛之,尔谓可不?”绍宗对曰:“太后临朝,**无道,天下愤惋,
共所弃之。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荣不从。后以军功封索卢县子。寻进爵为侯。从高祖破羊侃,又与元天穆平邢杲,
累迁并州刺史。
纥豆陵步藩逼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以晋州征高祖共图步藩。
绍宗谏曰:“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是智士用策之秋。高晋州才雄气猛,英
略盖世,譬诸蛟龙,安可借以云雨!”兆怒曰:“我与晋州推诚相待,何忽辄相
猜阻,横生此言!”便禁止绍宗,数日方释。遂割鲜卑隶高祖。高祖共讨步藩,
灭之。及高祖举义信都,兆以绍宗为长史,又命为行台,率军壶关,以抗高祖。
及广阿、韩陵之败,兆乃抚膺自咎,谓绍宗曰:“比用卿言,今岂至此!”
兆之败于韩陵也,士卒多奔,兆惧,将欲潜遁。绍宗建旗鸣角,招集义徒,
军容既振,与兆徐而上马。后高祖从邺讨兆于晋阳,兆窘急,走赤谼岭,自缢而
死。绍宗行到乌突城,见高祖追至,遂携荣妻子及兆余众自归。高祖仍加恩礼,
所有官爵并如故,军谋兵略,时参预焉。
天平初,迁都邺,庶事未周,乃令绍宗与高隆之共知府库图籍诸事。二年,
宜阳民李延孙聚众反,乃以绍宗为西南道军司,率都督厍狄安盛等讨破之。军还,
行扬州刺史,寻行青州刺史。丞相府记室孙搴属绍宗以兄为州主簿,绍宗不用。
搴谮之于高祖,云:“慕容绍宗尝登广固城长叹,谓其所亲云‘大丈夫有复先业
理不’。”由是征还。元象初,西魏将独孤如愿据洛州,梁、颍之间,寇盗锋起。
高祖命绍宗率兵赴武牢,与行台刘贵等平之。进爵为公,除度支尚书。后为晋州
刺史、西道大行台,还朝,迁御史中尉。属梁人刘乌黑入寇徐方,令绍宗率兵讨
击之,大破,因除徐州刺史。乌黑收其散众,复为侵窃,绍宗密诱其徒党,数月
间,遂执乌黑杀之。
侯景反叛,命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加开府,转封燕郡公,与韩轨等诣瑕丘,
以图进趣。梁武帝遣其兄子贞阳侯渊明等率众十万,顿军寒山,与侯景掎角,拥
泗水灌彭城。仍诏绍宗为行台,节度三徐、二兖州军事,与大都督高岳等出讨,
大破之,擒渊明及其将帅等,俘虏其众。乃回军讨侯景于涡阳。于时景军甚众,
前后诸将往者莫不为其所轻。及闻绍宗与岳将至,深有惧色,谓其属曰:“岳所
部兵精,绍宗旧将,宜共慎之。”于是与景接战,诸将持疑,无肯先者,绍宗麾
兵径进,诸将从之,因而大捷,景遂奔遁。军还,别封永乐县子。初,高祖末,
命世宗云:“侯景若反,以慕容绍宗当之。”至是,竟立功效。
西魏遣其大将王思政入据颍州,又以绍宗为南道行台,与太尉高岳、仪同刘
丰等率军围击,堰洧水以灌之。时绍宗频有凶梦,意每恶之。乃私谓左右曰:
“吾自年二十已还,恒有蒜发,昨来蒜发忽然自尽。以理推之,蒜者算也,吾算
将尽乎?”未几,与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舰同坐。暴风从东北来,远近晦
冥,舟缆断,飘舰径向敌城。绍宗自度不免,遂投水而死,时年四十九。三军将
士莫不悲惋,朝廷嗟伤。赠使持节、二青二兖齐济光七州军事、尚书令、太尉、
青州刺史,谥曰景惠。除其长子士肃为散骑常侍。寻以谋反伏诛。朝廷以绍宗功,
罪止士肃身。皇建初,配飨世宗庙庭。士肃弟建中,袭绍宗爵。武平末,仪同三
司。隋开皇中,大将军、叠州总管。
薛循义,字公让,河东汾阴人也。曾祖绍,魏七兵尚书、太子太保。祖寿仁,
河东河北二郡守、秦州刺史、汾阴公。父宝集,定阳太守。
循义少而奸侠,轻财重气,招召膏猾,时有急难相奔投者,多能容匿之。魏
咸阳王为司州牧,用为法曹从事。魏北海王颢镇徐州,引为墨曹参军。正光末,
天下兵起,颢为征西将军,都督华、豳、东秦诸军事,兼左仆射、西道行台,以
循义为统军。时有诏,能募得三千人别将。于是循义还河东,仍历平阳、弘农诸
郡,合得七千余人,即假安北将军、西道别将。俄而东西二夏、南北两华及豳州
等反叛,颢进讨之。循义率所部,颇有功。绛蜀贼陈双炽等聚汾曲,诏循义为大
都督,与行台长孙稚共讨之。循义以双炽是其乡人,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炽
等遂降。拜循义龙门镇将。
贴吧:
高孝珩作者:
逾川? 2012-07-22 09:45 回复:周书 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乡里。
魏孝武西迁,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礼据龙门,引端同行。崇礼寻失守,遂降东魏。东魏遣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西度,据杨氏壁。端与宗亲及家僮等先在壁中,循义乃令其兵逼端等东度。方欲济河,会日暮,端密与宗室及家僮等叛之。循义遣骑追,端且战且驰,遂入石城栅,得免。栅中先有百家,端与并力固守。贵等数来慰喻,知端无降意,遂拔还河东。东魏又遣其将贺兰懿、南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民等,多设奇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即东遁,争船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太祖遣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降书劳问,征端赴阙,以为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有功。加冠军将军、中散大夫,进爵为伯。转丞相东合祭酒,加本州大中正,迁兵部郎中,改封文城县伯,加使持节、平东将军、吏部郎中。
贴吧:
史记作者:
子舆子舆 2013-12-25 09:13 回复:周书 东魏遣太保侯景攻陷正平,复遣行台薛循义率兵与斛律俱相会,于是敌众渐盛。摽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为太祖书,遣人若从外送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又分土人义首,令领所部四出抄掠,拟供军费。摽分遣讫,遂于夜中拔还邵郡。朝廷嘉其权以全军,即授建州刺史。
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薛荣祖镇之。摽将谋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桥。荣祖果尽出城中战士,于汾桥拒守。其夜,摽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遂袭克之。进骠骑将军。既而邵郡民以郡东叛,郡守郭武安脱身走免。摽又率兵攻而复之。转正平郡守。又击破东魏南绛郡,虏其郡守屈僧珍。录前后功,别封合阳县伯,邑五百户。
贴吧:
史记作者:
子舆子舆 2013-12-24 08:49 回复:【中国名将历史战绩集】 薛循义
【俄而东西二夏、南北两华及豳州等反叛,颢进讨之。循义率所部,颇有功。】—《北齐书》
【绛蜀贼陈双炽等聚汾曲,诏循义为大都督,与行台长孙稚共讨之。循义以双炽是其乡人,遂轻诣垒下,晓以利害,炽等遂降。】—《北齐书》
【又从高祖平尔朱兆。】—《北齐书》
【樊子鹄之据兖州,循义从大司马娄昭破平之。】—《北齐书》
【沙苑之役,从诸军退。】—《北齐书》
【西魏仪同长孙子彦逼城下,循义开门伏甲以待之,子彦不测虚实,于是遁去。】—《北齐书》
【循义在州,擒西魏所署正平太守段荣显。招降胡酋胡垂黎等部落数千口,表置五城郡以安处之。】—《北齐书》
【时山胡侵乱晋州,遣循义追讨,破之。】—《北齐书》
贴吧:
程不识作者:
youxxanshiguan 2016-08-14 10:44 回复:【中国名将历史战绩集】 杨扌剽
【从魏孝武入关。】—《周书》
【时弘农为东魏守,扌剽从太祖攻拔之。】—《周书》
【太祖许之扌剽遂行,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密相应会者三千人,内外俱发,遂拔邵郡。擒郡守程保及令四人,并斩之。】—《周书》
【于是遣谍人诱说东魏城堡,旬月之间,正平、河北、南汾、二绛、建州、太宁等城,并有请为内应者,大军因攻而拔之。】—《周书》
【齐神武败于沙苑,其将韩轨、潘洛、可朱浑元等为殿,扌剽分兵要截,杀伤甚众。】—《周书》
【东雍州刺史司马恭惧扌剽威声,弃城遁走。】—《周书》
【东魏刺史车折于洛出兵逆战,扌剽击败之。】—《周书》
【又破其行台斛律俱步骑二万于州西,大获甲仗及军资,以给义士。】—《周书》
【东魏遣太保尉景攻陷正平,复遣行台薛循义率兵与斛律俱相会,于是敌众渐盛。扌剽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为太祖书,遣人若从外送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又分土人义首,令领所部四出抄掠,拟供军费。扌剽分遣讫,遂于夜中拔还邵郡。】—《周书》
【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薛荣祖镇之。扌剽将谋取之,乃先遣奇兵,急攻汾桥。荣祖果尽出城中战士,于汾桥拒守。其夜,扌剽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遂袭克之。】—《周书》
【既而邵郡民以郡东叛,郡守郭武安脱身走免。扌剽又率兵攻而复之。】—《周书》
【又击破东魏南绛郡,虏其郡守屈僧珍。】—《周书》
【邙山之战,扌剽攻拔柏谷坞,因即镇之。】—《周书》
【及大军不利,扌剽亦拔还。而东魏将侯景率骑追扌剽,扌剽与仪同韦法保同心抗御,且战且前,经十数里,景乃引退。】—《周书》
【及齐神武围玉壁,别令侯景趣齐子岭。扌剽恐入寇邵郡,率骑御之。景闻扌剽至,斫木断路者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退还河阳,其见惮如此。】—《周书》
【又攻破蓼坞,获东魏将李显。】—《周书》
【十六年,大军东讨,授大行台尚书,率义众先驱敌境,放其四戍,拔之。】—《周书》
【诏扌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然扌剽自镇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人战,每常克获,以此遂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扌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扌剽军。扌剽以众败,遂降于齐。】—《周书》
】—《周书》
贴吧:
程不识作者:
youxxanshiguan 2016-08-25 11:12 回复:北周将领战绩整理 杨摽
周书列传卷三十四
摽少豪侠有志气。
稽胡恃险不 宾,屡行抄窃,以摽兼黄门侍郎,往慰抚之。
摽颇有权略,能 得边情,诱化酋渠,多来款附,乃有随摽入朝者。
时弘农为东魏守,摽从太祖攻拔之。
齐神武败于沙苑,其将韩轨、潘洛、可朱浑元等为殿,摽分兵要截,杀伤甚众。
太祖以摽有谋略,堪委边任。
东魏刺史车折于洛出兵逆战,摽击败之。
又破其行台斛律俱步骑二万于州西。
……行台薛循义率兵与斛律俱相会,于是敌众渐盛。摽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为太祖书,遣人若从外送 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又分土人义首,令领所部四出抄掠,拟供军费。摽分遣讫,遂于夜中 拔还邵郡。
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薛荣祖镇之。摽将谋取之,乃 先遣奇兵,急攻汾桥。荣祖果尽出城中战士,于汾桥拒守。其 夜,摽率步骑二千,从他道济,遂袭克之。
既而邵郡民以郡东叛,郡守郭武安脱身走免。摽又率兵攻而复之。
又击破东魏南绛郡,虏其郡守屈僧珍。
邙山之战,摽攻拔柏谷坞,因即镇之。
而东魏将侯景率骑追摽,摽与仪同韦法保同心抗御,且 前经十数里,景乃引退。
及齐神武围玉壁,别令侯景趣齐子岭。摽恐入寇邵郡,率 骑御之。景闻摽至,斫木断路者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退还河阳,其见惮如此。
又攻破蓼坞,获〔东〕魏将李显。十六年,大军 东讨,率义众先驱敌境,攻其四戍,拔之。
时 以齐军不出,乃追摽还。
保定四年,大军围洛阳,诏摽率义兵万余人出轵关。有轻敌之心。时洛阳未下,而摽深入敌境,又不设备。齐人奄至,大破摽军。摽以众败,遂降于齐。
贴吧:
如果你听得见吗作者:
诗银老黄 2018-10-27 12:49 回复:曹公资料总汇 兵十四因机设权条:
曹公征马超於关中,军於渭南,为贼冲突,营不得立,地又纯沙,不胜版筑。其将娄子伯说公曰:"今天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须臾成冰,坚如铁石。功不达曙,百堵斯立,虽金汤之固,未能过也。"公从之,比明而就。
后魏雍州刺史萧宝夤据州反,魏大将长孙雉讨之,军次弘农。副将杨侃曰:"昔魏武与韩遂、马超挟关为垒,胜负之理,久而无决。岂才雄相类,算略抗衡,当以河山崄阻,难用智力。今贼守潼关,全据形势,纵曹操复出,亦无所逞奇。必须取蒲阪,飞棹西岸,置兵死地,人有斗心,潼关之贼必睹风而散。诸处既平,长安自克。"雉曰:"贼党薛循义已围河东,薛凤贤又保安邑,都督宗正孙珍停师虞阪,又不能进,虽有此计,犹用为疑。"侃曰:"孙珍本行阵一夫,因缘进达,可为人使,未可使人。一朝受元帅之任,处分三军,精神乱矣,宁堪图贼!河东治在蒲阪,西带河湄,所部之人,多在东境。循义驱率壮勇,西围郡邑,父老妻弱,尚保旧村。若步卒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雉从之,令其子彦等领骑与侃於弘农北渡,所统悉是骑士,习於野战,未可攻城,便据石锥壁。侃乃班告曰:"今且停军於此,以待步卒,兼观人情向背,然后行。若送降名者,各自还村,候台军举烽火,亦应之,以明降款。其无应烽者,即是不降之村,理须殄戮,赏赉军士。"人遂转相告报,未实降者,亦诈举烽,一宿之间,火光遍数百里内。宝夤将时围河东,不测所以,各自散归。长安贼平,侃颇有力。
兵十四多方误之条:
后汉末,曹公征关中,进军渡渭。马超、韩遂数请战,不许;因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故旧,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抹,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骁骑夹击,大破之,遂、超等走凉州。
兵十五归师勿遏条:
后汉末,曹公围张绣於穰,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公谓荀彧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贴吧:
曹操作者:
友盟李飞 2020-12-18 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