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是旧文,字是新字,再临赤壁二赋。
读苏东坡传,看苏东坡展,临苏东坡文,赏苏东坡词,谁能不爱苏东坡?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途中有景,聊作慰藉。赏颜在橙黄橘绿,赏色如积水空明,赏影似藻荇交横,赏竹之清欢有味;赏飞雪杨花,赏枝上柳绵;赏江上清风,赏山间明月;赏西湖西子,赏庐山岭峰。赏世间一切可赏之物,也赏身遭所遇,连带自己的旅途。意气时擎苍牵黄,休将白发唱黄鸡;惆怅则相思泪千点,多情流水伴人行;思幽时春梦无痕,离人秋光照断肠;清傲则
贴吧:练字作者:松林坡人 2024-05-05 12:31
接上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这一生,留下了三千多首诗
接上文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他这一生,留下了三千多首诗词。他这一生虽处逆境,但是在他的诗中,却大都是“一蓑烟雨任平生”“雪泥鸿爪”般的美妙与旷达。他寄情山水广交朋友,曾在参加婚礼时调笑过朋友“一树梨花压海棠。”也曾因为佛印的“一屁过江来”而粲然一笑。他,苏轼,是一个鲜活的人。他的一生,都是鲜活的。 他在临死之前曾对自己的弟弟苏辙说:“我真是太幸福了,我这一辈子所看到遇到的没有一个不是好人。”
贴吧:苏轼作者:声梦韵味 2019-03-20 12:50
回复:千言大赋:《梅魂赋》鲁韵/近创/新体裁
赏析多多的作品风格和影响及其它选摘:
他的诗歌常常在清醒与混沌之间往返,强调语言的留白和节奏的神秘感,这种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朦胧感和深度。多多强调诗人应拒绝诗歌被体裁化、工具化,回到诗歌本体去寻找灵魂,这种理念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他的诗歌创作依赖于直觉,而非技巧。他认为语言不是工具,而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困境。他追求的是一种更本体性、更自然的创造,“每首诗必须是一首新的诗”,他认为诗到沉默为止。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这句话恰恰呼应了苏轼自己的那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也就是这本书的半个书名。
闻一多先生还在“诗与批评”的课题中讨论了什么是诗?谁能大胆地说出什么是诗呢?谁敢大胆决定什么是诗呢?不能。他给出了自己的看法,真的很有内涵,很有深度。
被公认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多多诗歌《在英格兰》赏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对《哈姆雷特》这部作品的解读和看法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形象都是独特的。这句话强调了阅读的主观性和个体差异,反映了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作者
刘树仁,山东宁津人,市作协会员。诗是发现,是创造,每首诗都是在诗人思想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灵芝草。
赏析:
这首《在英格兰》是诗人多多的成名作。
在我国实行改开后的1990年左右,国内刮起一股出国热之潮,多数是那些求学深造留学生,或是略有名气的文化人及一些艺人。这些人到了那里怎么样呢?又有何感受呢?诗人多多在《在英格兰》这首诗中写了出来,表达了对那里生活的不适,和对那种到处充斥滥情的厌恶,从而更思念起祖国之亲的感情。当时有一部最流行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此剧就表现了中国人在国外的生活状况,那里即是天堂,同时也是地狱,给了当时还想出国中国人的一剂醒药。
下面就让我们到诗中看看药效。“两行新栽的苹果树,刺痛我的心”,这里的“新栽”并不指“苹果树”的新栽,而是指新来新西兰。来到这里的初步印象就是“刺痛我的心”,因为大街上没有“农夫”的身影,没有载歌载舞的人群,到处暮气沉沉,与想象中的灯红酒绿格格不入。如果说有一点这样的气氛的话,那就是“当教堂的尖顶与城市的烟囱下,地平线后英格兰的天空”,呈现一片“阴暗的情人低语声”,还有“盲人手风琴的演奏声”。他们不看,也看不到这些滥情人的表情,只是低头为他们送上一支支风琴曲。这样的生活哪里是我所要的呢?
我写了几首诗,就好像长了“翅膀”,“使我到达了我被失去的地点——英格兰”,我在这里看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那就是那种情景对我留下的“记忆”,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有意义“记忆”了。在这里,洁身自好的我对这个国家充满了“耻辱”之感,因为这里,“没有一个女人不会亲嘴”。
看到这里的“洋气”,真的比不上带有“土”气的“祖国”。祖国到处飘荡着泥土之香,到处感到踏踏实实的勤俭朴实之感,那才是生活的真正气息,对比之下,越来越想念我的祖国,因而,我把在这里看到的感受到的,一并“打进小包裹,远远寄走”到祖国亲人手里,让他们不要再奢侈国外,踏实实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享受祖国那片泥土的芳香。
这首诗通过写在英格兰的感受,从而表达出对祖国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有志青年,要更好地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献身祖国。祖国的美好与强大,才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贴吧:诗词作者:贴吧用户_5JVQK6D 2025-01-26 10:46
回复: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从余秋雨的《流放者的土地》开始喜欢苏东坡,大学期间看了各个版本的苏东坡传,林语堂版本看了几次,写满笔记,后面文新学院一个老乡借阅,没还我我也不好意思问她要
贴吧:酱香白酒作者:山围故国绕清江 2024-08-22 21:31
苏轼:当圣人太累,做行人正好
曾有人这样评价苏轼的一生:入世与出世相统一,内圣与外王相统一。 如此评价,是拿苏轼当一个圣人。 苏轼自己则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他一生起起落落,心境变换,而本心始终如一。 读懂这个行人的人生态度,也许五首词足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
贴吧:红尘有约作者:悠然清净? 2019-07-25 15:32
回复:[2021高考]「あなたと一緒に楽しい星に逃げたいです」
喜欢苏轼的词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喜欢他遣词造句的风格,而且感觉他的描写很传神很对我的胃口
是“小舟从此逝,沧海寄馀生”的放旷
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惆怅
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细腻
然后最近在看苏东坡传
写的超棒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逍遥,放旷,热血。
一个自由的人。
贴吧:学习作者:焦糖嗷呜? 2019-09-07 23:18
回复:【作文】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落
喜欢苏轼的词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喜欢他遣词造句的风格,而且感觉他的描写很传神很对我的胃口
是“小舟从此逝,沧海寄馀生”的放旷
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惆怅
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细腻
然后最近在看苏东坡传
写的超棒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逍遥,放旷,热血。
一个自由的人。
贴吧:作文作者:◆九歌天璇 2018-08-21 12:25
回复:读书千本,向你推荐这10本朋友说:我若是有个儿子,我要教他弹
九、《苏东坡传》
喜欢苏轼,喜欢林语堂,喜欢他写的《苏东坡传》。一个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一位是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家,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可以说是大师的大师之作。林语堂用温润的笔触让苏东坡跨过历史的尘烟,缓缓走到人们面前。
他是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他被称为诗神、词圣、宋四家之首,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政治家、画家、建筑家、哲学家、厨师、农夫。他是个丰富的人,既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粗犷豪迈,亦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细腻凄婉。既能出仕治国平天下,亦能出世扣牛角而歌。既能居庙堂之高与帝王将相侃侃而谈,亦能处江湖之远与田间乞儿对酒当歌。既能得意时淡然,亦能失意时泰然。他一生为国为民奔走于中国大地,亦一生被流放。人生若逆旅,他亦是行者。
贴吧:读书作者:千寻弈7 2019-10-29 10:44

大家都在搜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意思
  •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感悟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小说
  • 光阴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人生如逆旅比喻什么
  • 人生天地间 忽如远行客
  • 生如逆旅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人生如梦
  • 逆旅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岁月静好的完整诗句是
  •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万事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