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井陉之战
1、 开战前双方兵力对比:
汉军: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军: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军以数万击二十万(虚报数字,去掉后勤、老弱,实战大概十万不到)
2、 双方将帅博弈:
赵军:广武君李左车提议坚壁不战、以挫其锐、遣奇兵断敌粮道,可惜成安君陈馀不采纳,要和汉军野战。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广武君策不用。
《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军:用间,韩信用兵非常谨慎,先使间谍探查,再得知陈馀不采纳李左车之策,才放心大胆进军。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史记淮阴侯列传》
3、 韩信战前布置:
① 选轻骑于赵营附近间道设伏,人手一汉军红旗、待敌空营而出,易换旗帜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 以万人为先锋军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信乃使万人先行。《史记淮阴侯列传》
4、 战事进行:
实战韩信布阵两重
第一重:先锋合战军
第二重:背水列阵军
第一重汉军出井陉,赵军出营合战,大战良久,汉军将战鼓、旗帜丢弃,向后撤退,赵军空营而出抢夺汉军所遗弃辎重,并追击汉军,汉军退往第二重背水列阵军, 后者打开口子放主力军入,并合兵一处,因背靠河水,退无可退,只能反身与赵军死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赵军合战不利,退往本营,然而事先在赵营附近的汉军骑兵见赵军空营而出,便冲入营中,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旗帜,赵军以为赵王被擒,顿时士气崩溃,四散奔逃,汉军两面合击,大破赵军。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史记淮阴侯列传》
5、 战术运用:
① 用间 ②间道设伏③佯败诱敌深入④背水布阵⑤夺营易帜⑥两面夹击⑦擒贼擒王
6、 战果统计:
① 生擒赵王歇
② 斩杀陈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