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心王铭》(傅大士)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 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清。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 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 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瞋体实
-
1无念大兽吼,性空下霜雹。 星散秽草摧,纵横飞鸟落。 五道定纷纶,四魔不前却。 既如猛火燎,还如利剑斫。
-
3傅大士《息心铭》 无多虑,无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 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 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勿谓何伤,其苦悠长; 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将盈; 纤尘不拂,五岳将成;防本在末,虽小不轻, 关尔七窍,闭尔六情,莫视于色,莫听于声。 闻声者聋,见色者肓;一文一义,空中小蚋; 一技一能,日下孤灯;英贤才艺,是为愚蔽。 舍弃淳朴,耽溺淫丽,识马易奔,心猿难制; 神既劳役,形必损毙。
-
0《永嘉大师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
0人无圆机。自谓我是凡秽。我多烦恼。我智慧劣。我是生死人。此乃翳眼见空华。空实无华也。 《宗镜录》
-
0”僧无对。良久却问:“如何得大涅槃。” 师曰:“不造生死业。” 对曰:“如何是生死业。” 师曰:“求大涅槃是生死业。舍垢取净是生死业。有得有证是生死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曰:“云何即得解脱。” 师曰:“本自无缚不用求解。直用直行是无等等。” 僧曰:“如禅师和尚者实谓希有。”礼谢而去。 景德传灯录
-
0若能识幻。方悟前非。终不于空而兴造作。又此幻法。多人错解。执一切法如幻如化。便作空无之见。如方广外道。立空无为宗。不知实义故。 《宗镜录》
-
0六祖慧能偈: 无上在涅槃,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一乘入,目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可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在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动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
-
0彼作礼曰:“皇上此度恩旨不同常时。愿和尚且顺天心。不可言疾也。” 师微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世主。且请前行,吾従别道去矣。” 乃沐身剃发。至中夜,告弟子惠嗓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用心
-
0有一俗士。问:“有天堂地狱否。” 师曰:“有。” 曰:“有佛法僧宝否。” 师曰:“有。” 更有多问,尽答言有。 曰:“和尚恁么道莫错否。” 师曰:“汝曾见尊宿来邪。” 曰:“某甲曾参径山和尚来。” 师曰:“径山向汝作么生道。” 曰:“他道一切总无。” 师曰:“汝有妻否。” 曰:“有。” 师曰:“径山和尚有妻否。” 曰:“无。” 师曰:“径山和尚道无即得。” 俗士礼谢而去。 景德传灯录
-
0问:“阿那个是佛。” 师曰:“即心是佛。” 曰:“心有烦恼否。” 师曰:“烦恼性自离。” 曰:“岂不断耶。” 师曰:“断烦恼者,即名二乘。烦恼不生,名大涅槃。” 景德传灯录
-
0僧问:“法身还解说法也无。” 师曰:“我说不得。别有一人说得。” 曰:“说得底人在什么处。” 师推出枕子。 沩山闻:“寂子用剑刃上事。” 景德传灯录
-
0祖问什么处来。”曰:“嵩山来。” 祖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曰:“还可修证否。” 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祖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识。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并在汝心,不须速说。” 景德传灯录
-
0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得而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 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见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従来,亦无所去。若无生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邪。” 景德传灯录
-
0公曰:“何名识心见性?” 师曰:“一切学道人,随念流浪,盖为不识真心。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沈不浮。无为无相活鱍鱍,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 公与大众作礼称赞,踊跃而去。 景德传灯录
-
0六祖曰: 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 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就其实,一
-
0鹅湖大义禅师。因诏入内。遂问京城诸大师。大德。汝等以何为道。 或有对云。知见为道。 师云:维摩经云;法离见、闻、觉、知云何以知见为道? 又有对云;无分别为道? 师云:经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云何以无分别为道? 又皇帝问:如何是佛性? 答:不离陛下所问。 是以或直指明心。或破执入道。以无方之辩。祛必定之执。运无得之智。屈有量之心。 ———————————————————————— 思空山本净禅师语
-
0落浦和尚神剑歌: 异哉神剑实标奇,自古求人得者稀。 在匣谓言无照耀,用来方觉转光辉。 破犹预,除狐疑,壮心胆兮定神姿。 六贼既因斯剪拂,八方尘劳尽乃挥。 斩邪徒,务妒孽,生死荣枯齐了决。 三尺灵蛇覆碧潭,一片晴光莹寒月。 愚人志剑克舟求,奔驰浊浪徒悠悠。 抛弃澄源逐浑沠,岂知神剑不随流。 他人剑兮带血腥。我之剑兮含灵鸣。 他人有剑伤物命,我之有剑救生灵。 君子得时离彼此,小人得处自轻生。 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高低
-
0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声色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闇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槃法食常饱 梁宝志和尚大乘赞
-
0世间几许痴人。将道复欲求道。 广寻诸义纷纭。自救己身不了。 专寻他文乱说。自称至理妙好。 徒劳一生虚过。永劫沉沦生老。 浊爱缠心不舍。清净智心自恼。 真如法界丛林。返生荆棘荒草。 但执黄叶为金。不悟弃金求宝。 所以失念狂走。强力装持相好。 口内诵经诵论。心里寻常枯槁。 一朝觉本心空。具足真如不少。 声闻心心断惑。能断之心是贼。 贼贼递相除遣。何时了本语默。 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
0食时辰。 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 只么忙忙受苦辛。认声色觅疏亲。 只是他家染污人。 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 日南午。 四大身中无价宝。阳焰空华不肯抛。 作意修行转辛苦。不曾迷莫求悟。 任尔朝阳几回暮。有相身中无相身。 无明路上无生路 ------------------------------------------ 日昳未。 心地何曾安了义。他家文字没亲疏。 莫起工夫求的意。任纵横绝忌讳。 长在人间不居世。运用不离声色中。
-
0祖师云: 迷时迷心为众刹,悟时刹海是真心; 达则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
-
0《心铭》牛头融大师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往返无端,追寻不见。 一切莫作,明寂自现。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生无生相,生照一同。 欲得心净,无心用功。纵横无照,最为玄妙。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生死忘怀,即是本性。至理无诠,非解非缠。 灵通应物,常在目前。目前无物,无物宛然。不劳智鉴,体自虚玄。 念起念灭,前后无
-
0《四祖 接引 牛头山 法融禅师 》 唐贞观中。四祖道信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异人。乃躬自寻访。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 曰:出家儿那个不是道人。 道信曰。阿那个是道人。 僧无对。 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道信遂入山。见法融端坐自若。曾无所顾。 道信问曰。在此作甚么。 法融曰。观心。 道信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法融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 道信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
0《安心法门》达磨祖师 迷时人逐法,解时法逐人。解时识摄色,迷时色摄识。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心寂灭,无一切念处,是名正觉。 问:云何自心现量? 答:见一切法有,有不自有,自心计作有;见一切法无,无不自无,自心计作无;乃至一切法亦如是,并是自心计作有,自心计作无。又若人造一切罪,自见己之法王,即得解脱。 若从事上得解者气力壮,从事匦见法者,即处处不失念;从文字解者气力弱,即
-
0《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 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 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 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 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
-
0《乐道歌》 修道道无可修,问法法无可问。违人不了色空,智者本无违顺。 八万四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不要广学多闻,不要辩才聪隽。 识取自家城郭,莫谩游他州郡。烦恼即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 若有人求问答,谁能共他讲论。不知月之大小,不知岁之馀闰。 寅期用粥充饥,斋时更飧一顿。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 心中了了总知,且作佯痴缚钝。
-
0傅大士《还源诗》 还源去,生死涅槃齐。由心不平等,法性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般若无形相,教作若为观。 还源去,欲求般若易。但息是非心,自然成大智。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见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正解脱,端正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
-
0傅大士《传心颂》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将这语声是。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
0傅大士《浮沤歌》 君不见 骤雨近看庭际流,水上随生无数沤。 一滴初成一滴破,几回销尽几回浮。 浮沤聚散无穷已,大小殊形色相似。 有时忽起名浮沤,销竟还同本来水。 浮沤自有还自无,象空象色总名虚。 究竟还同幻化影,愚人唤作半边珠。 此时感叹闲居士,一见浮沤悟生死。 皇皇人世总名虚,暂借浮沤以相比。 念念人间多盛衰,逝水东注永无期。 寄言世上荣豪者,岁月相看能几时?
-
0傅大士《三谏歌》 舍世荣,舍世荣华道理长,努力殷勤学三谏。 谏我身心还本乡:谏意意根莫令起,谏口口根莫说彰, 谏手手根莫鞭杖,三谏三王王自香,虚空自得到僊堂。 僊堂不近亦不远,徘徊只是众中央,若欲行住僊堂里, 不用匍匐在他乡。若欲求念弥陀佛,东西南北是西方, 西方弥陀触处是,面前背后七重行:或黄或赤或红白, 或大或小或短长。天盖正是弥陀屋,木孔木穿弥陀房, 天上空中弥陀路,草木正是弥陀乡,日夜前后嘈嘈闹, 正
-
0傅大士《示诸佛村乡歌》 诸佛村乡在世界,四海三田遍满生,佛共众生同一体, 众生是佛之假名。若欲见佛看三郡,田宅园林处处停: 或飞虚空中扰扰,或掷山水口轰轰,或结群朋往来去, 或复孤单而独行,或使白日东西走,或便暗夜巡五更; 或乌或赤而复白,或紫或黑而黄青,或大或小而新养, 或老或少旧时生;或身腰上有灯火,或羽冀上有琴筝, 或游虚空乱上下,或在草木乱纵横,或无言行自出宅, 或入土坑暂寄生,或攒木孔为孔贯,或遍
-
0荷泽大师《显宗记》 无念为宗无作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 夫真如无念非想念而能知实相。无生岂色心而能见。 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实相。 无住而住常住涅槃。无行而行即超彼岸。 如如不动动用无穷。念念无求求本无念。 菩提无得净五眼而了三身。般若无知运六通而弘四智。 是知即定无定。即慧无慧。即行无行。性等虚空体同法界。 六度自兹圆满。道品于是无亏。 是知我法体空有无双泯。心本无作道常无念。无念无思无求无得。
-
0《丹霞和尚玩珠吟二首》 般苦灵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 隐显常游五蕴中。内外光明大神力。 此珠非大亦非小。昼夜光明皆悉照。 觅时无物又无踪。起坐相随常了了。 黄帝曾游于赤水。争听争求都不遂。 罔象无心却得珠。能见能闻是虚伪。 吾师权指喻摩尼。辨人无数溺春池。 争拈瓦砾将为宝。智者安然而得之。 森罗万象光中现。体用如如转非转。 万机消遣寸心中。一切时中巧方便。 烧六贼烁众魔。能摧我山竭爱河。 龙女灵山亲献佛。贫儿
-
0关南长老《获珠吟》 三界兮如幻,六道兮如梦, 圣贤出世兮如电,国土犹如水上泡, 无常生灭日迁变。唯有摩诃般若坚, 犹若金刚不可钻,软似兜罗大等空, 小极微尘不可见。拥之令聚而不聚, 拨之令散而不散,侧耳欲闻而不闻, 瞪目观之而不见。 歌复歌,盘陀石上笑呵呵; 笑复笑,青松影下高声叫。 自从获得此心珠,帝释轮王俱不要。 不是山僧独施为,自古先贤作此调。 不坐禅,不修道,任运逍遥只么了。 但能万法不干怀,无始何曾有生
-
0达摩四行观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 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 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教劫
-
0《七佛传法偈》 毘婆尸佛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毘舍浮佛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拘留孙佛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拘那含牟尼佛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
-
0关南和尚《乐道歌》: 三界兮如焰,六道兮如幻。圣贤出世兮同电。 国土犹如水上泡,无常生灭频迁变。 唯有摩诃大般苦,坚如金刚是可羡。 软似兒罗大等空,极小纤尘不可见。 拥之令聚而不聚,拨之令散而不散。 侧耳欲闻而不闻,瞪口观之不能见。 歌复歌,盘陂石上笑呵呵; 笑复笑,青萝松下高声叫。 自从顿获此明珠,帝释轮王都不要。 不是山僧独施为,自古先贤作此调。 不坐禅,不修道,任运逍遥只么好。 但知万法不干怀,无始何曾有生
-
0一日,玄觉禅师前来参拜六祖大师。 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 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 师曰:“如是,如是!”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 师曰:“返太速乎?” 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 师曰:“谁知非动?” 曰:“仁者自生分别。” 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 曰:“无生岂有意耶?” 师曰:“无
-
0佛诫罗睺罗颂云: 十方无量诸众生,念念已证善逝果; 彼既丈夫我亦尔,何得自轻而退屈! ———————————————————— 凡有含生共一尘,先圣精勤早出伦。 彼既丈夫我亦尔,谁遣他春我不春。 ——唐·龙牙居遁禅师 ———————————————————— 祖师歌云: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 凡夫只是未曾观,何得自轻而退屈?
-
0我今意况大好,他人骂时无恼, 无言不说是非,涅槃生死同道。 识达自家本宗,犹来无有青草 。 一切妄想分别,将知世人不了。 寄言凡夫末代,除却心中蒿草 。 我今意况大宽,不语无事心安。 从容自在解脱,东西去易不难。 终日无言寂寞,念念向理思看。 自然逍遥见道,生死定不相干。 我今意况大奇,不向世上侵欺。 荣华总是虚诳,弊衣粗食充饥。 道逢世人懒语,世人咸说我疾。 外道瞪瞪暗钝,心中明若琉璃。 默契罗侯密行,非汝凡夫所知
-
0傅大士行路易十五首 佛空俱一体。空佛本来同。触目皆如此。无心自性中。行路易。路易不修行。有无心永息。只个是无生。 众生是佛祖。佛是众生翁。三宝不相离。菩提皆共同。行路易。路易真无作。持经不动口。坐禅终日卧。 无生无处所。无处是无生。若觅无生处。无生无处生。行路易。路易坦然平。无心真解脱。自性任纵横。 菩提无处所。无处是菩提。若觅菩提处。终身累劫迷。行路易。路易真不虚。善恶无分别。此则是
-
0心丹诀 一 唐代:良价 吾有药,号心丹,烦恼炉中炼岁年。 知伊不变胎中色,照耀光明遍大千。 开法眼,覩毫端,能变凡圣剎那间。 要知真假成功用,一到底时中锻炼看。 无形状,无方圆,言中无物物中言。 有心用即乖真用,无意安禅无不禅。 亦无灭,亦无起,森罗万像皆驱使。 不论州土但将来,入此炉中无不是。 无一意,是吾意,无一智,是吾智,无一味,无不异。 色不变,转难辩,更无一物于中现。 莫将一物制伏他,体合真空非锻炼。
-
0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禅宗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