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18年(公元前590年——前573年) ◎ 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冬十月。 【传】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刘康公徼戎,将遂伐之。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
贴吧:
宛西作者:
鸢飞戾云 2011-02-20 11:31 回复:春秋左氏传 成公元年(前590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冬十月。
【传】
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刘康公徼戎,将遂伐之。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元年春季,晋景公派遣瑕嘉调解周天子和戎人的冲突,单襄公到晋国拜谢调解成功。刘康公对戎人心存侥幸,打算乘此进攻他们。叔服说:“背弃盟约而又欺骗大国,这一定失败。背弃盟约就是不吉祥,欺骗大国就是不义,神明、百姓都不会帮助,将要如何去取胜利?”刘康公没有听从,于是就进攻茅戎。三月十九日,在徐吾氏地方被打得大败。
为齐难故,作丘甲。
鲁国为了防备齐国入侵,定出“丘甲”的制度。
闻齐将出楚师,夏,盟于赤棘。
鲁国听说齐国将要率同楚军前来进攻,夏季,(臧孙许和晋景公)在赤棘结盟。
秋,王人来告败。
秋季,周定王的使者来鲁国报告战败。
冬,臧宣叔令修赋、缮完、具守备,曰:“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晋、楚争盟,齐师必至。虽晋人伐齐,楚必救之,是齐、楚同我也。知难而有备,乃可以逞。”
冬季,臧宣叔命令整顿军赋、修治城郭,完成防御设施,说:“齐国和楚国结成友好,我国最近和晋国订了盟约。晋国和楚国争夺盟主,齐国的军队一定会来攻打我国。虽然晋国进攻齐国,楚国必然去救它,这就是齐、楚两国一起与我为敌。预计到祸难而有所防备,祸难就得以解除。”
贴吧:
小蚂蚁部落作者:
120988819 2015-08-29 17:39 回复:【四库全书——春秋左传】 ◇成公元年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
甲。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冬十月。
【传】元年春,晋侯使瑕嘉平戎于王,单襄公如晋拜成。刘康公徼戎,将遂
伐之。叔服曰:“背盟而欺大国,此必败。背盟,不祥;欺大国,不义;神人弗
助,将何以胜?”不听,遂伐茅戎。三月癸未,败绩于徐吾氏。
为齐难故,作丘甲。
闻齐将出楚师,夏,盟于赤棘。
秋,王人来告败。
冬,臧宣叔令修赋、缮完、具守备,曰:“齐、楚结好,我新与晋盟,晋、
楚争盟,齐师必至。虽晋人伐齐,楚必救之,是齐、楚同我也。知难而有备,乃
可以逞。”
贴吧:
雪女作者:
294004511 2011-02-15 16:25 回复:历代兵制----------周朝篇 案:《诗》文王〈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九牧之地)。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幽王〈大车〉、〈渐渐之石〉,为东劳西逸,而有不遑朝矣之叹。更以《周礼》、《司马法》参考,王有四方之事,则冢宰征师于诸侯,曰:「某国为不道,征之以某年月日,师至于某国。」小宰掌其戎具,虎贲氏奉书以牙璋发之(〈诗。常武〉:「王命卿士,大师皇父,整我六师。」,冢宰也。「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土。」小宰戒司马出征也。程伯为司马,见《史记》。),则畿兵不轻出也。在《易》「未济」之象,高宗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则虽天子亲征,亦用诸侯之师。(《诗》:「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则之所至皆成六师。)。刘文公平丘之会,对晋人曰:「天子之老,请帅王赋,元戎十乘(《司马法》论戎车之名,周曰:元戎、先良也。)。」则虽王仁莅师,毋过十乘,以为先行。宣王复古北伐,其制如此。平王东迁,以王人戍申、戍甫,〈扬之水〉始刺之。然春秋之初从王伐郑,犹有陈、蔡、卫人。二百四十年间,王人会伐屡矣,未尝见师之出。唯败绩茅戎,王师自出,《春秋》深讥焉(见〈史记。世家〉)。赧王伐秦,尚从天下锐师,以知畿兵不用,其力常完也(〈豳〉诗周公东征有四国,盖以师从。《春秋》王人子突救卫,不书师。)。
贴吧:
历史作者:
虚空之影 2012-01-29 10:32 回复:《公羊传》的诠释模式 成公元年“王师败绩于贸戎”,周王的军队吃了败仗,《公羊传》判断是“盖晋败之”,但《春秋》为什么“不言晋败之”?因为“王者无敌,莫敢当也”,所以要记成“使王自败于贸戎”(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的样子。而据《左传》载,晋国是去调节贸戎(茅戎)和周天子的冲突,周的军队确实是被贸戎的一支徐吾氏打败的。可见,为了阐发尊王大义,凸显王于天下至尊的地位,《公羊传》做出了不合史实的诠释。
贴吧:
史学作者:
黄庙人 2019-05-18 15:13 回复:【转贴】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
二、武王克商
武王发即位以后,修文王绪业,继承文王遗愿,进行伐商的准备工作。武王东观兵于孟津,向殷王朝示威,并观察殷王朝的动静。此时,殷纣王一味贪恋淫乐,已无暇顾及周人炫耀武威的举动了。但是,武王见殷王朝的内部尚无隙可乘,遂还师。武王没有胜利的把握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又过二年,殷纣王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内部矛盾毕露,于是武王遂帅师东伐,于十二年 [6] 二月甲子朝 ( 即公元前 1046 年二月甲子的早晨 ) ,至于商郊牧野。
武王伐纣是有充分准备的。武王率领戎车三百辆,虎贲 ( 勇士 ) 三千人,诸侯军旅,西南地区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孔颖达《正义》曰:“此八国者,皆西南夷也。”顾颉刚对《牧誓》中记载的“八国”进行考证: [7] 庸,《左传》杜预注曰:“庸,上庸县。”在今湖北竹山县。
蜀,初在汉中、南郑一带。
羌,今甘肃东北东南部,离岐周不远。
髳,《左传·成公元年》:王师“败绩于徐吾氏 ( 茅戎 ) 。”茅、髳同声,即一族,今之山西南端平陆县一带。顾颉刚认为在四川境内。
微,过去曾以为“微”在四川省眉山县,不确。顾颉刚先生在认为在陕西省郿县。
卢,《国语·周语中》:“庐由荆妫。”韦昭注:“庐,妫姓之国。”今湖北南漳县东北 50 里有中庐城,为春秋时卢戎古国。
彭,《左传·桓公十二年》:“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杜预《春秋释例》:“彭水出新城,昌魏县东北,至南乡、筑阳县入汉。”昌魏、筑阳等地皆在湖北,那么“彭”亦在今湖北。
贴吧:
中国历史文化作者:
文治_武功 2012-01-15 13:55 回复:【汇总】裴行俭家族史料及相关墓志资料 公清明本乎世德,正性出乎胎教,气润河灵,貌雄岳立。仁孝之道,天生而知;将相之器,与年俱长。以高荫为宏文生,绝事笃学,累年不举,房仆射异而问焉,对曰:“隋室丧乱,家乏典籍,馆有良书,控讨未遍,故少留耳。”梁公惊曰:“骥子志气凌云,当一日千里。”其早为通人之目也如是。
明经补左屯卫仓曹,诏举转雍州司士,迁金部户部二员外,历都官郎中长安令。明庆中,与长孙太尉、褚河南论及中宫废立,国家忧患,有公伯僚谮行于季氏,出为西州长史,又改金山副都护,又拜安西大都护,西域从政,七八年闲,穷荒举落,重译向化,我之独贤,边之多幸。乾封岁徵为同文少卿,寻除司列少常伯,官复旧号,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自居铨管,大设纲综,辨职差才,审官序爵,法著新格,言成故事。
上元中,长星出天,秃发入塞,诏公为桃州道左军总管,又为秦州镇抚右军总管,并受元帅周王节度。虽祭公有谏,耀武之事不行;而方叔帅师,来威之道备矣。仪凤二年,十姓可汗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潜过袭戎,俶扰西域,朝廷凭怒,将行天讨,公进议曰:“敬元败绩于茅戎,审礼免胄而入狄,岂可绝域更勩王师?今波斯王亡,侍子在此,若命使册立,即路由二蕃,便宜取之,是成禽也。”高宗善其计,诏公以名册送波斯,兼安抚大使,公往莅,遗爱洽于人心。是行也,百城故老,望尘而雅拜;四镇酋渠,连营而谘酒:一言召募,万骑云集。公迺解严以反谍,讬猎以训旅,误之多方,间其无备。裹粮十日,执都支于帐前;破竹一呼,钳遮匐于麾下。华戎相应,立碑碎叶,盖美克隽不杀而用谋,安人以德而去害,廓氛祲于地表,燀皇灵于天外。充国有屯田之颂,窦宪有燕山之铭,询兹远略,彼何微也!迁礼部尚书,加上柱国,又特降恩命兼右卫大将军。夷典秩宗,神必据我,文昌有将,天道存焉。
贴吧:
李治作者:
無臻 2021-02-18 10:23 回复:◤惟朱一龙◢【倾心】1125低头看你【朱一龙打投站】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三月,作丘甲。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冬十月。
贴吧:
朱一龙作者:
?朱弦疏越? 2019-11-25 21:15 回复:【转】裴光庭家族墓志 赠太尉裴公神道碑
星辰悬象,所以殷时布气,然而行不言之道者,天也;文武用才,所以勤官定国,然而致无为之理者,帝也。当高宗之休运,任名世之良臣,清九流而辟四海,代天工而张帝德,历选前哲,岂多乎哉!公讳行俭,字守约,河东闻喜人也。其先出乎嬴姓,伯翳之後也,秦则裴侯始封,汉则侍中受职。魏晋之代,郁为盛门,八裴方於八王,声振海内;三子尊为三祖,望高士族。自冀州刺史徵至公十二代,中军将军双虎至公六叶,代无违德,不陨厥问者已。大王父伯凤,周骠骑大将军光汾二州刺史琅邪郡开国公。大父定高,大将军冯翊郡守袭琅邪郡公。诸侯受封,山河传国,天子共理,循良克家。考仁基,隋左光禄大夫,以阴图王充,仗义旧主,遭时不利,玉折名扬。圣唐龙兴,旌淑励节,赠原州都督,命谥曰忠,盖《春秋》之褒也。
公清明本乎世德,正性出乎胎教,气润河灵,貌雄岳立。仁孝之道,天生而知;将相之器,与年俱长。以高荫为宏文生,绝事笃学,累年不举,房仆射异而问焉,对曰:「隋室丧乱,家乏典籍,馆有良书,控讨未遍,故少留耳。」梁公惊曰:「骥子志气凌,当一日千里。」其早为通人之目也如是。明经补左屯卫仓曹,诏举转雍州司士,迁金部户部二员外,历都官郎中长安令。
显庆中,与长孙太尉、褚河南论及中宫废立,国家忧患,有公伯僚谮行於季氏,出为西州长史,又改金山副都护,又拜安西大都护,西域从政,七八年闲,穷荒举落,重译向化,我之独贤,边之多幸。乾封岁徵为同文少卿,寻除司列少常伯,官复旧号,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自居铨管,大设纲综,辨职差才,审官序爵,法著新格,言成故事。上元中,长星出天,秃发入塞,诏公为洮州道左军总管,又为秦州镇抚右军总管,并受元帅周王节度。虽祭公有谏,耀武之事不行;而方叔帅师,来威之道备矣。
仪凤二年,十姓可汗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潜过袭戎,ㄈ扰西域,朝廷凭怒,将行天讨,公进议曰:「敬元败绩於茅戎,审礼免胄而入狄,岂可绝域更王师?今波斯王亡,侍子在此,若命使册立,即路由二蕃,便宜取之,是成禽也。」高宗善其计,诏公以名册送波斯,兼安抚大使,公往莅,遗爱洽於人心。是行也,百城故老,望尘而雅拜;四镇酋渠,连营而谘酒:一言召募,万骑集。公解严以反谍,猎以训旅,误之多方,间其无备。裹粮十日,执都支於帐前;破竹一呼,钳遮匐於麾下。华戎相应,立碑碎叶,盖美克隽不杀而用谋,安人以德而去害,廓氛於地表,单皇灵於天外。充国有屯田之颂,窦宪有燕山之铭,询兹远略,彼何微也!迁礼部尚书,加上柱国,又特降恩命兼右卫大将军。夷典秩宗,神必据我,文昌有将,天道存焉。
调露中,单于可汗伏念外叛,大鸿胪萧嗣业丧律,诏公为定襄道大总管,军至朔州,斥候相接。匈奴故态,狃劫粮以馁师;神将出奇,张虚势以敌。伪为转运,伏其壮士,示羸师以缓行,隐精骑以蹑迹。寇果大下,援兵奔散,骄虏益骜,自为得色,驱此车牛,憩彼泉井。於是箱中兵起,千弩齐发。要路骑飞,一息而至,群胡颠沛,希伤满野,从兹馈运,路无惊者。观夫大漠无倪,穹庐靡所,追之逃遁,舍之凭陵,费日老师,兵家所病,公潜使缓颊,均其利心。深图既入,狼意亦改,及委罪衙官,阴送降状,公密上其事,人莫知之。及如其斯,举国归附,烟尘大起,师徒惶惑,公徐使令军曰:「此是伏念执温传来降,非他寇也。」俄而衔璧辕门,释缚纳款,帝嘉其勋,命尚书崔知悌乘驿劳军,备礼献凯。策勋之日,程务挺、张虔勖者,行军之偏将也,诉言子营逼逐,方降大军,又属秉钧忌才,下上其手。公曰:「虽不逮群帅之让功,犹耻与二王之竞力,今而杀降,後无来者。」封公闻喜县开国公,而伏念、温传皆戮都市。是年也,伏念弟元珍拥其馀种复叛。则天称制,追正宿枉,赠伏念太仆卿:程、张诸家,别故夷族:君子以为神理之不可诬也。
贴吧:
河之舟作者:
66??? 2018-04-14 21:51 回复:文献通考 兵考一 卒有四方之役,即用诸侯人耳。或遣上公帅王赋,亦不过元戎十乘,以先启而行也(王有四方之事,冢宰徵师於诸侯,如《诗·常武》:“文王命卿士,太师皇父,整我六师。”冢宰也。小宰掌戎具,虎贲氏奉书,以牙璋发之)。而调兵诸侯,亦各从其方之便。高宗伐楚,盖裒荆之旅;武王克商,实用西土。至於征徐以鲁(《费誓》),追貊以韩(《韩奕》),於淮夷以江、汉,略见於经,可考也。平王出戍,远以见刺,当是时,周都洛矣,自洛戍申、许,无乃未甚远,而周人已不堪,况后世有劳师万里者哉?春秋之初,从王伐郑,犹有蔡人、卫人。二百四十二年,王人会伐屡矣,未尝见师之出。唯败绩於茅戎,王师自出,《春秋》深讥焉。”
齐桓公问管仲行伯用师之道,仲曰:“公欲定卒伍,修甲兵,大国亦将修之,而小国设备,则难以速得志矣。”乃作内政而寓军令焉。三分其国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工、商各三也,二者不从戎役),士乡十五(韦昭谓:“此士,军士也。十五乡合三万人,是为三军。农,野处而不昵,不在都邑之数,则下云五鄙是也。”),参国起案,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作内政而寄军令焉。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以为军令: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居则为轨,出则为伍,所谓寄政);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帅之(小戎,兵车也。《诗》云:“小戎亻戋收。”);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帅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帅之;五乡一帅,故万人为一军,五乡之帅帅之。公将其一(工、商之乡隶公),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春以振旅,秋以治兵。是故卒伍整於里,军旅整於郊。内教既成,令勿迁徙。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视,足以相识。凡三军教士,三万人,车八百乘(周制:戎车一乘,步卒七十二人,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今齐车一乘五十人,万人为军。以齐法参周制,车增三百乘,徒损三万人。吴子云齐桓募士五万人,未详),盖如乡之法。五鄙制鄙。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制野鄙之政,此以下与郊内之政异);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五属,故立五大夫,各使治一属焉。立五正(长也),各使听一属焉。
贴吧:
历史水作者:
65码往下跳 2012-08-16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