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何姓“爱新觉罗”
当身为“天朝上国”的明朝政府发现利用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足以实现自己对边塞外的女真部族“分其枝、离其势”的羁縻政策的时候,敢于向旧有利益格局说不的女真英雄努尔哈赤(nurgaci),找到了自己登上历史舞台的契机。 站在今日遥望当初的努尔哈赤,一定会听到关于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统一女真的诸多传奇故事,可这十三副铠甲从何而来?成就帝业的努尔哈赤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又因何走上统一女真部族之路? 苏子河畔六祖的子孙
贴吧:鱼鹰社作者:亁樱 2017-06-30 09:08
回复:千年万岁,椒花颂声
瀛姐姐。
?
【千盏竹灯绵延如繁星放光华,注萤庭内恍若白昼,佳人来时,绯红樱唇辟开一隙,柔柔一唤】
?
【阖宫上下,无论嫔御、帝嗣或女官,皆要称眼前人一句宝敬公主,偏我以乳字相唤——请原谅瑚图里今夜胆大妄为的“僭越”罢,她有一颗献琛奉贽的丹心,亦饱含连枝相谊的情深义重,理应在这个夜里该被宽宥。更何况,爱新觉罗九嶷本就是自蓬瀛阆苑冯风而下的仙露明珠,素秉谅怀金兰的慈心,又怎忍心苛待她的幼妹?】
?
【久候娇客的雀头履踏破暗竹,徐徐走入由竹灯织就的华光璀璨中,白皙的雪掌中擎一盏熠熠莲灯,踏月迎去】
?
瀛姐姐,你生辰将至,我劳思良久,也不知该赠你什么礼物才算得上合衬。皇阿玛待你那样好,想来翠羽罗绮早已堆满苍梧阁,且不说坤宁里各类珍璧皆任姐姐把玩,估计早已索然无味,即便是养心殿珍宝库里的物件,许业已司空见惯,算不上新鲜,可我尚不得出宫,又怕伤了姐姐,更不敢轻易请哥哥替我从宫外捎带旁的甚么……
?
【宝敬公主是乾坤共育的珍魄,是父皇心尖举世无双的稀世瑰宝,俗世间任何楚璧和隋上献,皆不足与之相配,只盼瑚图里满腔倾忱的心意能博其一笑】
?
瑚图里久囿椒宫里,虽衣食无缺,但诸事如水,流经心涧不过痕,最念念不忘的,即是先前兄长替我抓来的那一袋游萤,可姐姐生辰在春日,萤火虫却寄身在朱夏……妹妹别无所长,唯暇时寄情竹篾自娱,便想了这个法子,献与姐姐做生辰贺礼。
?
【蜚蓬在风中结种,万千萤烛俱沉入澄涟沈沈间,四散如繁星,纤小的篾笼袅曳飘弋,池中鉴照出两位少女挽笑相执的浮影。贝阙珠宫不堪留,此刻的游烛公主不再将自我困扼于天命不佑的漩流中,唯愿同长姊共浴由瑚图里亲手护筑的浩渺星河里】
?
姐姐你瞧,即便不点灯,我也能看到萤火虫了。
贴吧:任酒花白作者:爱新觉罗游烛 2024-06-29 20:21
回复:〖§风云·仪书§〗_《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资料〉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注释]
1.“将那”句——与前“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
2.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3.韶华——大好春光。这里又喻所谓“凡心”。
4.天和——即所谓元气。“清淡天和”,既是与自然界浓艳的春光相对的天地间清淡之气,又指人体的元气,因为古时有所谓不动心、不劳形、清净淡泊可保持元气不受耗伤的说法。所以,“觅天和”亦即所谓养性修道。《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5.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样子。又旧时以“夭桃禾农李”为祝颂之辞,与曲子说惜春不嫁人而为尼的命运也相适合。
6.“到头来”句——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7.则看——只见。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8.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9.的是——真是。
10.生关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厄运。
11.“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于西域,据传释迦牟尼在树下觉悟成佛的“宝树”虽然也枝叶婆娑,但那是菩提树,不叫“婆娑”。我国传说中婆娑树是有的,与西方佛教无关,也并不结什么果。乐史《太平寰宇记》:“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岸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为作者一时误写,其实不误,它作为皈依佛门的象征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爱新觉罗·晋昌《题阿那尊像册十二绝》之二:“手执金台妙入神,婆娑树底认前因”,即是。(见文雷《红楼梦外编》,辽宁一师《〈红楼梦〉研究资料选集》第三集页)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的人参果,俗传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贴吧:风云楼作者:风间越昭 2022-07-29 03:35
回复:三 更 半 夜
中国最后一个皇族村落,靠吃皇粮生活,清朝灭亡后,村民全部改姓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清朝灭亡以后,作为清朝贵族的爱新觉罗一族都去了哪里呢?据说,很多人都在上夹河镇腰站村躲起来了。

新宾县的上夹河腰站村是什么地方?此地70%的人口都属于守陵人后裔,这个村原来住的都是满清皇族,因看守永陵而成村,这里也是全国唯一一处遗留下来的,爱新觉罗氏聚居的村落。村里人的祖先是努尔哈赤三祖父索长阿的五世孙爱新觉罗·阿塔。
满清时期,守陵人可不是简简单单地守墓,其社会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他们的工作有一套完备的机构体系,纷繁复杂,犹如一个小社会——清政府为皇陵分别设立了盛京三陵总管衙门、内务府衙门、关防衙门、礼部衙门、户部衙门、工部衙门、兵部衙门、刑部衙门共八个部门,他们主要负责对永陵的保护、修葺和祭典。虽然自辛亥革命后,守陵人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大多数永陵的守陵人多数还是选择继续留下来。

当年,阿塔携七个儿子离京去守永陵,见此处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便说“这个地方很好,我们要占!”后来,这个地方就被命名为“腰站”。
据《清永陵志》记载,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到永陵祭祖时,13次住在腰站村。

村里有一条“罕王路”,这条路是清朝皇帝祭祖走的路。在清朝时,皇帝年年都要到永陵祭祖,腰站村是皇帝的落脚之地。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上下马石”和皇帝祭祖的行宫“东、西安乐堂”遗址。在清朝腰站村人可以享受皇室“觉罗”待遇,系红带子,因此,腰站村有“腰站红带子”之称。
村里每生一个男孩,都要到盛京报户口,入爱新觉罗宗谱,领一条红带子。这条带子只能本人系,生带来,死带走。腰站村的人,每年享有二十四两白银俸禄和粮食二十一石二斗,结婚给白银二十两,丧事给白银三十两。凡是系红带子的人,都是爱新觉罗家族。

而清朝灭亡之前,腰站村不许外人居住。清朝灭亡后,腰占村民的贵族待遇没了,姓也改成了“肇”,这才允许外姓人到村里居住。因为肇姓人以前靠吃皇粮生活,锄镰不入手,民国分了地也不会种,粮食产量很低,温饱都难以解决。
如今,动荡年月过去了,这些人全都光明正大地认祖归宗了。村里的肇姓人家仍沿袭满清皇室习俗,都以满清皇室贵族自居,他们清明上坟插佛托,春节过后,村里人还在祖宗板前祭拜祖先,穿着皇室的服装,跪在祖宗板前叩拜,满清风韵十足。

http://www.sohu.com/a/220331892_257814?_f=index_historyfocus_0
贴吧:女人叫风雅颂作者:男人称雄 2018-02-02 10:53
回复:【盘点清史】正史国别与野录,如果这就是清史!
兄妹:
弟弟
二弟,爱新觉罗·穆尔哈齐。母为塔克世之妾李佳氏,异母弟。多罗勇壮贝勒。
三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庄亲王。
四弟,爱新觉罗·雅尔哈齐。母为宣皇后喜塔喇氏,同母弟。 通达郡王。
五弟,爱新觉罗·巴雅齐。母为塔克世次福晋纳喇氏,异母弟。
姐妹
努尔哈赤同母姐妹,赠和硕公主,母宣皇后喜塔喇氏。
明万历十一年癸未八月嫁嘉木瑚城主 伊尔根觉罗.噶哈善哈斯虎,正月夫亡。
后再嫁郭络罗氏常书(一作尚书,又作常舒,为苏克素护河部沾河寨主),人称沾河公主,已生三子。万历三十五年憎常书不仁,欲与离异,太祖不许,遂绝,常书不复面,天命八年癸亥九月卒于沈阳。雍正五年四月,常书玄孙都督鄂缮乞补封号,诏和硕公主。
皇后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
叶赫贝勒纳林布禄(那林孛罗)、金台什(金台失)之妹。
明万历三年乙亥生。十六年九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
三十一年癸卯九月二十七日薨,年二十九。崇德元年四月,皇太极追封其母为孝慈武皇后,谥曰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
顺治元年九月,升祔太庙。
康熙元年四月,将太祖谥由“武”改为“高”,即为孝慈高皇后;
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祔葬福陵。
子一,皇八子皇太极,即清太宗。
乌拉那拉氏,名阿巴亥。乌拉贝勒满泰之女。明万历十八年庚寅生。
二十九年十一月,其叔父贝勒布占泰(卜占台)送她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
前一任大福晋去世后,立为大福晋。是最后一任大福晋。
天命十一年丙寅八月十一日,太祖崩;次日,大妃以身殉
(或曰大妃之殉焉,为太祖遗命,诸子执而逼之乃死),年三十有七。
顺治七年八月,多尔衮追封其母为孝烈武皇后,谥曰孝烈恭敏献哲仁和替天俪圣武皇后,升祔太庙。八年二月,因多尔衮得罪,罢皇后名份,夺谥号、黜庙享。
子三,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皇十五子多铎。 史称太祖大妃。
大妃
元妃,佟佳氏,名哈哈纳扎青。塔本巴晏之女。
努尔哈赤入赘。元配嫡福晋,为第一任大福晋。子二,皇长子褚英;
皇次子代善。女一,皇长女,嫁董鄂氏(东果氏)何和礼,称东果格格,封固伦公主。
史称太祖元妃。
继妃,富察氏,名衮代。莽塞杜诸之女。初嫁努尔哈赤三祖索长阿孙威准,
生子昂阿拉按昂阿拉。万历十三年复嫁努尔哈赤。继室大福晋,为第二任大福晋。
天命五年二月,以窃藏金帛,迫令自尽(一说,被其子莽古尔泰所杀)。
葬福陵之外。子二,皇五子莽古尔泰;皇十子德格类。
女一,皇三女,名莽古济。史称太祖继妃
侧妃
侧妃,伊尔根觉罗氏。札亲巴晏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一,皇七子阿巴泰。
女一,皇次女,名嫩哲。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孝慈高皇后之妹。明万历三十八年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生卒年不详。女一,皇八女,名聪古伦,封和硕公主。
侧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
太祖闻其贤,往聘之;明万历四十年壬子正月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
顺治元年二月卒。无子女。
侧妃,哈达那拉氏。哈达部贝勒(都督佥事)扈尔干之女,哈达万汗见前显祖次妃之孙女。明万历十六年戊子四月,扈尔干遣子岱善(即明实录之歹商)送之来嫁努尔哈赤为侧福晋。生卒年不详。 无子女。
庶妃
庶妃,兆佳氏。喇克达之女。生卒年不详。 子一,皇三子阿拜。
庶妃,钮祜禄氏。博克瞻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二,皇四子汤古代;皇六子塔拜。
庶妃,嘉穆瑚觉罗氏,名真哥。贝勒浑巴晏之女。 生卒年不详。子二,皇九子巴布泰;皇十一子巴布海。女三,皇四女,名穆库什;皇五女,嫁达启;皇六女,嫁苏纳。
庶妃,西林觉罗氏。奋杜里哈斯祜之女。生卒年不详。子一,皇十三子赖慕布。
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察弼之女。女一,皇七女,封乡君品级,嫁鄂托伊。生卒年不详。
庶妃,名德因泽。姓氏不详。殉太祖。
庶妃,名阿济根。姓氏不详。殉太祖。
贴吧:二十四史作者:张闻喆 2014-10-04 21:12
回复:(长篇)【原创】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25)【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然而,三军未动,后院起火。
以爱新觉罗·龙敦为首的一帮族人,对努尔哈赤“起义”的行为很有意见。
这帮人还有个通称,叫五城族人。前面说过,福满的子孙,以赫图阿拉为中心,四周建城,环卫而居,被称为宁古塔(六个)贝勒。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作为继承者居住赫图阿拉,剩下的五个支系居外围。虽说同属一族,但地位上有所区别,由此得名五城族人。
一般情况,有意见,可以提。而他们的方式比较极端,直接派人暗算。不是吓唬,玩真格的。连努尔哈赤的贴身保镖帕海,也为此光荣牺牲。
龙敦的父亲,是索长阿。前面我们提到过,索长阿是觉昌安的大哥,也就是塔克世的大爷(读轻声,东北叫法儿)。这样算起来,龙敦和塔克世的关系自然就是叔伯兄弟。因为龙敦稍长一岁,又在自家男丁中排行老四,所以,塔克世管他叫四哥。
这样的话,努尔哈赤要叫龙敦四大爷。
那么,四大爷为啥要找努尔哈赤的麻烦呢?
其实也好理解,虽然觉昌安和塔克世去世了,但整个家族的长辈还都在,什么时候轮到你个孙子辈的出头?更何况,如果报仇的话,势必会招惹朝廷。建州女真这些年遭受的迫害已经够多,好不容易过两天好日子,这小子又出来折腾,还让不让人活?既然你不让我好好活,我就代表女真消灭你。
所有的矛盾,大概就这么个逻辑。
额亦都、安费扬古时刻提高警惕,不敢放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活捉了一个刺客。而且,刺客对主谋、目的供认不讳。出人意料的是,努尔哈赤却说:“放了他吧,一家人不要结怨(纵之,毋植怨也)。”
面对族人的挑衅,努尔哈赤也处处谦让。
由于努尔哈赤的这份真诚,打动了五城族人,他们决定暂时放弃刺杀行动。当然,从后来的发展看,他们并没有彻底死心。
不管怎样,后顾之忧总算暂时解除。
有了装备(十三副铠甲),有了好帮手(不多),有了安定的后方(表面上),努尔哈赤誓师起兵,宣布要干掉那个仇人——尼堪外兰。
这一年,公元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二十五岁。
贴吧:历史作者:历史票友康永聪 2018-07-11 21:31
回复:20170504【城建】抚顺和旅游发达地区差在哪
康熙二十五年( 1 6 8 6 年),清朝皇族旁支爱新觉罗·阿塔被皇帝派遣回兴京任永陵副尉。那一年54 岁的阿塔带上1 3个儿子中的7 个.父子8 人一同离京赴任。一路上自然是风尘仆仆晓行夜宿,一直走到腰站。
阿塔看见这里土地肥沃, 山清水秀觉得实在是一块好地方,便对儿子们说: ’ `这个地方很好. 我们要占!’ `儿子们也随声附和: “ 要占! 要占, ` ’于是, “ 腰站’ `一名就这么给定了下来。不过要是按照辽宁大学民俗专家乌丙安先生的说法,腰站所在地是每年清朝祭祖的必经之路.从北京到兴京, 刚好可以在这里打个尖儿休息一下,可不就是’ `腰站”嘛。
腰站村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的中部.村里聚居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同宗、爱新觉罗家族里的肇姓后裔。
村边的莲花山被当地人称之为西大山。五龙河也经过腰站村汇入苏子河。别看村子紧临苏子河.地势刚刚好高了那么一点点。无论河水怎么肆虐泛滥,数百年来腰站村从来没有遭受过水淹。
要是按照风水的说法这里有“ 照` ’有’ `靠’ `( 按当地满族人的说法.有水的地方可不是可以照” 嘛有山的地方当然可以`’靠’ `嘛) 山水俱全.真可以说是’ `福地” 了。
阿塔把他的6 个儿子及其家小留在腰站. 只带着第12 子巴图赴永陵上任。他的6 个儿子当年的居住分布是: 留格住在街里,察馨住在街前,尹登住在西北山根下,察库丹住在西头后街哲尔恳住在东边赛必图住在后台子。
从那时起这6 个儿子在腰站村繁衍生息到今天逐渐形成了今天以肇氏为主的满族村。
腰站的爱新觉罗家族与努尔哈赤同出于建州左卫女真的猛特穆(史书中有的也称猛哥帖木儿)。
阿塔与福临同辈.是康熙的叔叔。顺治五年时,清室追尊猛特穆为肇祖原皇帝.把他的孙子福满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四子觉昌安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被尊为景祖翼皇帝,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尊为显祖宣皇帝. ” 肇、兴、景、显四祖现在就埋在位于新宾县的清永陵.
努尔哈赤的三祖父索长阿和福满第五子包郎阿则葬在永陵陵宫墙外东北山底下。由于受汉族姓氏影响,辛亥革命以后.腰站村爱新觉罗的姓氏被简化。从原来多音节的满族老姓改用单音节字于是.这些爱新觉罗的后裔们就以肇祖原皇帝的“ 肇” 字为本支系的姓氏,从那时起腰站村的爱新觉罗姓氏就改为了肇姓,但腰站肇氏供奉在祖先板上的五位先祖仍然是:肇、兴、景、显四祖和努尔哈赤。
贴吧:我爱抚顺作者:贴吧用户_0QWRSQP 2017-05-23 15:52
回复:(长篇)【原创】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15)
当时建州左卫有个邻居,因其先人迁徙至栋鄂河畔(今辽宁本溪与恒仁县交界的大雅河),以地为姓,称为栋鄂氏。而以这个姓氏为主的部族人口繁衍,不断发展壮大,最终自成一部,即为栋鄂部。
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通常吵两句嘴也就罢了。然而,这两个邻居并不通常,他们更像“国家”,都有各自的武装力量。关键在于他们矛盾的根源,土地。
领土问题,没有谈判,只有战争——普京。
建州左卫多次从废墟上爬起来,境况时好时坏。栋鄂部经常侵扰左卫,趁机捞点便宜。我们刚才说过,福满能力有限,对此束手无策。
而觉昌安建设性地提出,与势力强大的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哈达部首领王台(汉名,女真名哈达那拉·万)联姻的策略。以求得王台的帮助,打击栋鄂部的势力。觉昌安当时虽然不了解中原文化,却有大局观的天赋,懂得“远交近攻”的道理。在觉昌安的撮合之下,哥哥索长阿的儿子与王台的女儿成婚,两部形成了联姻关系。
既然成了亲家,自然好办事。索长阿向王台提出借兵攻打栋鄂部时,王台没有犹豫。
于是,觉昌安带领两部联军,对栋鄂部实施军事打击,并一举将其击败。不仅扩张了底盘,还带回大量的牲畜。
因在部族中声望不断提高,觉昌安得以继承祖业,定居赫图阿拉(满语音译,汉义为横岗,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而其他兄弟各自建筑新城,近的五里,远的二十里,环卫而居,相互保卫。他们兄弟几个,通称为“宁古塔贝勒”。
贝勒是当时女真的贵族称号,大致相当于汉语里“王”或者“诸侯”的意思。宁古塔也是满语音译,“宁古(ninggu)”在满语里意思是六,“塔(ta)”意思是个。因此,所谓宁古塔贝勒,其实就是“六个贝勒”,只是大家对他们的一种称呼。
跟“六个核桃”有点像,区别在于,贝勒真的有六个,核桃就不好说了。
还有一点,觉昌安开枝散叶的能力,也不亚于父辈。他共有五个儿子:老大礼敦,老二厄尔衮,老三界堪,老四塔克世,老五塔察篇古。
老四塔克世,就是此篇一开头提到那个新降生的男孩的父亲。当时没有介绍,他给孩子取名叫努尔哈赤。
其实不管努尔哈赤,塔克世,还是觉昌安,都仅仅是他们的名字。他们后来有个共同的姓氏,我们一直没提到。为了烘托效果,现在可以隆重登场,这个姓氏现在依然被大家所熟知。
爱新觉罗。
满洲的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常我们认为的姓,另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爱新觉罗”也一样,“觉罗”为所谓的姓,“爱新”是族名。类似的情况在汉族中也有,比如桐城张氏,在姓氏前面加个族群的生活环境,以区别其他的张氏。满洲除了爱新觉罗之外,还有很多觉罗,比如伊尔根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等。满语“爱新”汉译为“金”的意思,这个姓氏大致可以理解为“金觉罗”氏。根红苗正,与众不同。
总而言之,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因为他的降生,满洲得以兴旺,大清帝国得以起步。
绕了一大圈,用了这么多篇幅,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大清帝国是怎么来的。后面的文章里,我们会详细讲述大清帝国从建国道衰落的整个过程。最后,说明另一个问题,它是怎么没的。
本来只想写个简短的“引文”,介绍一下爱新觉罗家族的来龙去脉,没想到一下没收住,写了两万多字。
感谢大家耐心听我说了这么多废话,下面大清帝国的故事正式开始。
贴吧:历史作者:历史票友康永聪 2018-07-05 09:52

大家都在搜

  • 索长阿后裔八旗分布图
  • 爱新觉罗·龙敦
  • 爱新觉罗·福满
  • 爱新觉罗·刘阐
  • 第一个爱新觉罗是谁
  • 爱新觉罗肇姓家谱
  • 爱新觉罗·礼敦
  • 索长阿系后世子孙后裔
  • 爱新觉罗觉昌安的祖父
  • 爱新觉罗后人一览表
  • 爱新觉罗·德世库
  • 爱新觉罗·包朗阿
  • 爱新觉罗第一代祖先
  • 爱新觉罗兆昌个人简介
  • 爱新觉罗塔海
  • 爱新觉罗·宝实
  • 爱新觉罗·塔察篇古
  • 爱新觉罗·阿达礼
  • 爱新觉罗·尼塔哈
  • 爱新觉罗阿塔是什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