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5年1月:安徽高校国家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
1.中国科技大学:因中科系统太复杂,数据可能不准:国家大科学装置: 4牵头+2共建+2牵头预研;全国重点实验室:约4个独立牵头+2个共依托+共建7个;
2.合肥工业大学:国家大科学装置: 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2023年获批,湖南大学牵头、合肥工业大学、湖南中科电气公司三方共同建设: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3.安徽大学:国家大科学装置: 1牵头+1预研 1.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项目,由安徽大学牵头,2022年5月,省专项投入2亿,以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核心,先期启动强光磁试验装置建设)。2.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二期工程(预研,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大学等建设,选址未来大科学城片区);全国重点实验室:安徽大学独立牵头1个(安徽大学独立牵头1个,2024年获批:光电信息获取与防护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4.安徽农业大学:国家大科学装置: 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1个(安徽农业牵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共建,2024年获批:茶树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5.安徽理工大学:国家大科学装置: 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1个(安徽理工牵头牵头,中煤科工、中国中煤共建,2024年获批: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安徽理工大学共建,2023年获批,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
6.安徽建筑大学:国家大科学装置: 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北京仁创科技集团牵头、北京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共建,2024年获批:荒漠综合治理与绿色开发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7.其他高校为0,截止2025年1月,安徽高校大科学装置牵头+共建+预研约1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合计约9个,共建合计约10个,总计约19个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