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之后,罗马皇帝几乎不断在给军队加薪,并且不断的扩军,可以说是一种恶性循环,仅仅到了马克里努斯时期,他为了竞选经费还有给西亚前线士兵发军饷就已经花费14亿铜版,其他地区还有数十万
军队与公务员在等着发薪水(而当年罗马一年的收入应该也没有超过20亿铜板)。对于一个将近破产的帝国,最直接的方法,无疑就是发动战争平抑财政赤字(卡拉卡拉远征帕提亚也许就有这方面的考量)但是
随着战线的延长,战争的投入越来越大,对手越来越穷,便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再者就是把大刀转向国内,将一票票富人的名声搞臭,最后抄家。这招再后来也是屡试不爽。但是这些伎俩无疑都是饮鸠止渴
一旦元首不能在领域上有任何建树,最终就会失去军队信任,就只有死路一条。
再把目光放回到戴克里先上位之前的那段时期,从瓦勒良被俘之后,虽然帝国名义上以伽里埃努斯的名义通知。但是群雄并起,割据一方,这就是罗马的三十僭主时期,一度出现了所谓的三国时期:波斯图
穆斯建立所谓的高卢帝国,另有帕尔米拉的奥登纳图斯割据一方。不过混乱的局面还是在一点一点的缓和,AD268-284所出现的伊利里亚诸帝在军事上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从克劳狄二世时期先后击溃阿勒曼
尼与哥特人,到“世界光复者”奥勒良先后将帕尔米拉和高卢再次收入囊中,将泰特里库斯与芝诺比亚套上铐链游行。到后来卡鲁斯称萨珊内乱时一度攻陷泰西封。同时从伽利埃努斯和奥勒良时期开始,将边
境城市的防御加固,建立起真正的要塞,由精锐部队把守但是这里大家也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人最终的命运还是掌握在手下军队的人中,可以说这其中的不稳定因素太多,这也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另一
个转型--改革
总的来说,戴克里先是个务实主义者,但是他的改革相比后来的君士坦丁和狄奥多西改革,趋向于保守,他并没有建立什么实质性的新东西,但是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混乱。也给后来人提供了很多新思路。
首先针对之前各僭主的结局开出药方对症下药,用继承人和同僚把他们绑在一起,这使得那些篡位者要攻击的目标增加,同时夜降低了军营发生叛乱的可能性。在当时看来,这样的好处是分散了行政负担,对
于各个状况也更能从容应对,同时在经济上发行足赤金币、限制物价、职业世袭。在政治上除了推行新的四帝共治外,他细分行省,让行省总督无法自大,并设置行政区以控制总督。他和他的同僚们也更加直
接的控制行省。在军事上,把军团拆分(但是并没有改变先前的模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他发行足赤金币数量不足,同时也没有回收劣币,导致金币成了收藏品。限制物价把
价格压得太低,而且主要是军需物资,这就使得经营军需物资变成铁定的赔本买卖,让人苦不堪言(加上职业世袭,这部分人简直没法活了)。在行政方面戴克里先只是细分省区和增加官员层级,并没有试图
设置横向的牵制体系,这使帝国管治实际上没有发生什么本质性的变化。另一个体现戴克里先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地方就是他认为身为皇帝的都应该和他一样充满责任感,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就导致四帝
共治的基础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伽勒里乌斯就一直在捣鬼,设法排挤君士坦提乌斯,甚至想谋害他的儿子,这使得两位凯撒一直关系不和,虽然君士坦提乌斯一直在忍让,但是斯奈德等学者还是认为君士坦提
乌斯已经准备发动战争消灭伽勒里乌斯了,只是很不巧的死了,他儿子正是接过了他的事业。伽勒里乌斯出于自己的好恶对戴克里先施加的影响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包括对基督教的迫害。
所以这里也可以看出,戴克里先的人品无话可说,他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挽救当时的危局,但是的改革相对于后来的君士坦丁还有迪奥多西来说更加保守,但是他为后来这部分人提供了非常不错的思路,可以说
他是个过渡性的君主,他提倡的很多措施,其表面形式都被后代推翻了,不过其实际制度延续性还是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