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滨浮石知识普及 泗滨浮石大家都公认是制作砭石和制作石磬最好的石头,要辨别她其实很简单,产地说、颜色说等都有很
贴吧:
砭石作者:
泗滨浮石探秘 2016-02-14 13:41 灵璧磬石史话 灵璧磬石史话 时间:2009-7-30 浏览:182 在安徽省北陲,有一个字义优美,字音琮的县名—
贴吧:
灵璧作者:
青门真爱 2011-12-25 21:18 禹定九州, 风俗各异, 却不知道现在还有哪些在流传 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九鼎为器。后人托名而为《禹贡》,叙九州之酣畅。 《禹贡》一文中,据各地风土,所列物产皆有不同。 除冀州未提及,其他八州都有不同特色的物产: 兖州 “厥贡漆丝,厥篚织文”。这地方出产漆和丝,而“织文”则是由丝线做成的成品。 青州 “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其篚厌丝”。这地方算是物产丰饶,计有海盐、夏布、海鱼,还有谷、丝、大麻、铅、松、怪石等。可见,因青州
贴吧:
野史作者:
灯下黑522 2017-07-22 18:34 灵璧磬石史话 民国年间,“上海大同乐会”,参照历史资料,用灵璧磬石成功地制成一套仿古编磬,其音质、音色与孔府保存的灵璧磬石制作的编磬无多逊色。
近期,日本、瑞典等国一些研究中国古代乐器的专家称:中国的古代“编磬”,可称为古代的钢琴,比喻未必不当。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一些音乐院校和团体不断来灵璧采石制磬。1985年南京市文工团,用灵璧石制作的“编磬”演奏一曲《静夜曲》,惊震四座。南京市文工团在灵璧石雕工艺厂的帮助下,把“条磬”、“鱼磬”搬上舞台,受专家和听众的关注和好评。
“泗滨浮磬”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曾对神州律吕作过卓越的贡献。闪耀着中华古老文化的熠熠光华。解放以后,为了挖掘传统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先后建立了灵璧县磬石厂,灵璧县磬石开采厂和灵璧县磬石工艺厂,对得天独厚的灵璧磬石进行开发利用。40多年来曾吸引不少中外著名学者、音乐专家和博物馆(院)的考古学家,他们长途跋涉,不辞劳苦地对“泗滨浮磬”进行考察和研究。灵璧县的一些磬石工艺生产厂家,也积极地生产了各种高质量的石磬和精美的磬石工艺品,为中外专家、学者们在研究、收藏、教学、演奏、陈列等方面提供了优质产品,为振兴民族音乐作出重大贡献。灵璧县磬石工艺厂曾为南京歌舞团生产了三套不同型制的编磬,有云磬、鱼磬和条磬。该团曾参加了1985年在古城西安举行的七首市打击乐演奏家金石之声音乐会和全国首届艺术节。在演奏期间,这三套新制的仿古编磬,以其独特的音响效果,赢得了中外音乐家的极大赞赏。新制的鱼磬和条磬,音质纯正,音色华美。演奏时,鱼磬声于中高音区徘徊,柔和悦耳,条磬声置高音区回 旋,清脆洪亮。更为奇特的是,条磬不但能敲奏,而且还可以刮奏,实为民族打击乐器中之所罕见,因之受到中外音乐专家的高度重视。
1970年首次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东方红”号人造地球卫星遨游太空时,向全世界人民播放的那清脆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磬石制作的编磬演奏的。
灵璧石磬,音质纯正,清亮悠扬,泛音列宽,气势宏博。演奏起来,洪厚清亮的泛音满堂萦绕,漫罩其它乐 器,并与其它乐器搭配得默契、协调,融为一体,极富于 表现力,为世界他国所无。“泗滨浮磬”是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它那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在这块“磬石之乡”的沃土里,这里的制磬工人,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将会生产出更加精美绝伦的编磬,将会继续为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磬与中国古代音乐
号称“礼乐之邦”的古代中国,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而最早的原始乐器磬的出现,和原始音乐同样,起源于劳动。伴随着乐律的不断完善,磬由单一的“特磬”发展为成组的“编磬”,在商周时期编磬与编钟开辟了我国古代“金石之乐”的先声,磬在古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磬,甲骨文中已有此字,磬字甲骨文作 ,左半象悬石,即磬,右半象手持槌击磬。又声字从殸从耳,是个会意字,郭沫若认为“其意若曰以手击磬,耳得之而成声声”。声字既借磬以会意,可见磬必有悠久的历史。《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击石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就具有暗示磬的发明过程的一些意味。
关于磬的发展程序,可以试作推测如下: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音乐实践中,发现某种片状石制工具可以用为无固定音高的磬;再后,进而发展为具有几个乃至一系列固定音高的编磬。与此同时,磬的形制也逐渐由不定型而定型,形成一定规格。
贴吧:
灵璧作者:
青门真爱 2010-05-13 19:25 回复:宿州印象 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
贴吧:
安徽作者:
wxz8848 2016-07-25 17:07 回复:吉春主编的300万字《史记续史记合注本》连载 海岱及淮维徐州:①淮、沂其治,蒙、羽其蓺。②大野既都,③东原厎平。④其土赤埴坟,⑤草木渐包。⑥其田上中,赋中中。⑦贡维土五色,⑧羽畎夏狄,⑨峄阳孤桐,⑩泗滨浮磬,⑾淮夷蠙珠臮鱼,[12]其篚玄纤缟。⒀浮于淮、泗,⒁通于河。
注①集解孔安国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注②集解郑玄曰:“地理志沂水出泰山盖县。蒙,羽,二山名。”孔安国曰:“二水已治,二山可以种蓺。”索隐水经云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南过下邳县入泗。蒙山在泰山蒙阴县西南。羽山在东海祝其县南,殛鲧之地。注③集解郑玄曰:“大野在山阳钜野北,名钜野泽。”孔安国曰:“水所停曰都。”注④集解郑玄曰:“东原,地名。今东平郡即东原。”索隐张华博物志云:“兖州东平郡即尚书之东原也。”正义广平曰原。徐州在东,故曰东原。水去已致平复,言可耕种也。注⑤集解徐广曰:“埴,黏土也。”注⑥集解孔安国曰:“渐,长进;包,丛生也。”注⑦集解孔安国曰:“田第二,赋第五。”注⑧集解郑玄曰:“土五色者,所以为大社之封。”正义韩诗外传云:“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将封诸侯,各取方土,苴以白茅,以为社也。”太康地记云:“城阳姑幕有五色土,封诸侯,锡之茅土,用为社。此土即禹贡徐州土也。今属密州莒县也。”注⑨集解孔安国曰:“夏狄,狄,雉名也。羽中旌旄,羽山之谷有之。”注⑩集解孔安国曰:“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郑玄曰:“地理志峄山在下邳。”正义括地志云:“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邹山记云‘邹山,古之峄山,言络绎相连属也。今犹多桐树’。”按:今独生桐,尚征,一偏似琴瑟。注⑾集解孔安国曰:“泗水涯水中见石,可以为磬。”郑玄曰:“泗水出济阴乘氏也。”正义括地志云:“泗水至彭城吕梁,出石磬。”注⑿集解孔安国曰:“淮、夷二水,出蠙珠及美鱼。”郑玄曰:“淮夷,淮水之上夷民也。”索隐按:尚书云“徂兹淮夷,徐戎并兴”,今徐州言淮夷,则郑解为得。蠙,一作“玭”,并步玄反。臮,古“暨”字。臮,与也。言夷人所居淮水之处,有此蠙珠与鱼也。又作“滨”。滨,畔也。注⒀集解郑玄曰:“纤,细也。祭服之材尚细。”正义玄,黑。纤,细。缟,白缯。以细缯染为黑色。注⒁正义括地志云:“泗水源在兖州泗水县东陪尾山。其源有四道,因以为名。”
贴吧:
二十四史作者:
吉春胜 2012-11-02 08:39 回复:【诗词大市】历代名人咏徐州 名人游徐州赋诗词(二)
送蜀人张师厚赴殿试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一)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二)
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
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
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
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
题云龙草堂石磬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
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登云龙山
作者:苏轼 年代:宋代
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
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
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
拍手大笑使君狂。
送晖亭
作者:韩维张 年代:民国
龙山寻胜迹,小步送晖亭。
暮色收林表,苔痕印屐青。
游云龙山和韵
作者:李蟠 年代:清代
岸草萋萋合远天,如环合抱古城边。
千盘怪石悬风磴,一罅灵根写玉泉。
樵斧担云归晚磬,渔蓑带雨出朝烟。
山中六月无长夏,尽日风凉便是仙。
次韵童二树登云龙山
作者:邵大业 年代:清代
千尺玲珑暮霭横,彭门风月许谁争。
高亭尚有苏张迹,胜地空传楚汉名。
双履蹑云看鹤影,一筇依日送河声。
莫因往事成惆怅,且听山人作凤鸣。
登云龙山
作者:高斌 年代:清代
云龙峰独秀,灵境接彭城。
亭与人皆古,山因寺得名。
重来惊旧雨,一上喜新晴。
贤守饶风韵,苏堤自可成。
游云龙山作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 年代:清代
彭城驻辇厪河防,咫尺云龙戏马旁。
本意原非是山水,偷闲聊复访苏张。
翠峰夏首关林叶,绿野风清泛麦芒。
底事今来艰迥句,为民筹济为民伤。
春日登云龙山憩放鹤亭
作者:阎焜贞 年代:清代
百仞冈头碧可攀,凭栏放眼到尘寰。
二分红杏三分柳,万里黄河九里山。
乱石盘盘羊可叱,晴云冉冉鹤知还。
风流仿佛今仍在,春水时鸣涧谷间。
秋夜登云龙山放鹤亭
作者:解元 年代:清代
当年放鹤人何处?月满空庭此日名。
乱石崎岖南北路,黄河襟带古今情。
千家灯火连徐市,九里烟云接汉营。
回首林泉霜色动,山山草树尽秋声。
登云龙山晚眺偶成
作者:陶澍 年代:清代
青山两岸抱徐州,也比金陵枕石头。
霸气久随偃王尽,城名犹为老彭留。
关津有险当淮泗,乡里无情斗项刘。
斜日云龙闲眺望,古今何限水东流。
登云龙山赋呈李宗仁
作者:郁达夫 年代:民国
道阻彭城十日间,郊坰时复一跻攀。
地连齐鲁频传警,天为云龙别起山。
壮海风怀如大范,长淮形胜比雄关。
指挥早定萧曹计,忍使苍生血泪殷。
贴吧:
诗词作者:
吕粉的挚爱 2011-05-19 18:21 回复:征集关于徐州的文章 徐州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它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东襟淮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城市,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帝尧时建大彭氏国,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夏商时期,大彭氏国很强盛,曾为五霸之一。传说大彭氏国的创始人彭祖活了800岁,是中国烹饪和气功的创始人。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备至,也被道家奉为奠基人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彭城为宋邑,徐国国都、楚国国都。秦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还是西汉、东汉、三国时曹魏和西晋等三朝封国的国都,长达500多年。从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汉高祖刘邦则一统天下,开创了历史上辉煌的汉王朝。西汉时期,彭城为刘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国——楚国和彭城国。东汉末年,曹操迁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称徐州。历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开国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
悠久的历史在彭城大地留下了不朽的壮丽诗篇,听,那个手提三尺长剑斩蛇起义,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荣归故里时的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看,逶迤绵连的九里山,仿佛又现当年的狼烟。“十面埋伏”拉开了霸王别姬的序幕,一曲垓下歌至今让人荡气回肠“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徐州的历史几乎是中国的一部战争史,翻开《三国》会让你领会到陶谦三让徐州的战略思想,也能解读出吕布辕门射戟、关云长土山被困的三国佳话。从血战台儿庄的拼杀声里,你能感悟到李宗仁坐镇徐州抗日不屈的决心。淮海战役的大气磅礴使你犹见当日的金戈铁马。
抹去战争的刀光剑影,越过阵阵拼杀,让我们来寻找这块土地上的缕缕情思和那如画的风景,我仿佛看到了唐代诗人皇甫冉正站在徐州城楼上咏春:“落日凭危堞,春风似故乡。川流通楚塞,山色绕徐方。壁垒依寒草,旌旗动夕阳。元戎资上策,南亩起耕桑。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来了,他醉卧云龙饮就了“放鹤亭记”,锦绣文章千古绝唱。在月光下抚摸着娇艳的杏花我仿佛听到了苏子在畅吟:“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春光明媚,看那东坡先生悠然漫步云龙山下“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不知那张山人是否在山坡的茅庐中依然等后这大宋才子的归来,听他为您唱诵《访张山人》:“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荠麦余春雪,樱桃落晚风。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鱼龙随水落,猿鹤喜君还。旧隐丘墟外,新堂紫翠间。野麋驯杖履,幽桂出榛菅。洒扫门前路,山公亦爱山。”也许你真的醉了,为徐州人的情谊而醉,为徐州的风景而醉不然你怎么会如此大睡:“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醉中怎了一个狂,看君挥笔而就题云龙草堂石磬“折为督邮腰,悬作山人室。殊非濮上音,信是泗滨石。”
快哉!徐州因你生辉!今日的黄楼依然屹立在古黄河畔,泛舟其上,我遥想你当年把酒酣畅:“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贴吧:
徐州作者:
61.184.91.* 2010-05-17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