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的一生---初证色空 融圆诸法 彻悟心性
憨山大师的一生---初证色空 融圆诸法 彻悟心性 五、初证色空   一天,大师游到盘山千像峰,登上盘山顶时,见山顶旁的石岩望住著口位隐者,灰色的头
贴吧:南怀瑾作者:虚伪就是真心 2012-02-17 19:21
麻烦有没有老师看一下
云梦山人孙斯亿,字兆孺(应作兆儒),华容人也。祖继芳,成进士,官督学;父宜,举孝廉,以高隐,
贴吧:古文作者:小小的梦想035 2016-04-19 23:29
回复:曝书亭集 静志居琴趣 烟袅袅 雨绵绵 花外东风冷杜鹃
曝书亭集 朱彝尊 摘录

潘序
史迁云:“择其言之尤雅者。”柳子厚云:“参之太史,以著其洁。”文至雅洁,品莫贵焉。然非徒汰除俗调以为雅,刊落枝词以为洁也。必也才雄而识高,资深而养厚,贯天人以为学,综古今以铸辞,乃能超然大雅,粹然精洁。不则空疏而已矣,浅陋而已矣。
自明中叶,伪文竞起,拟仿蹈袭,浮嚣钩棘之病,纷然杂出。二三君子以清真矫之,而莫能救也。迄于末年,纤佻怪谲,轨则荡然。道丧文弊,于斯为极。迨于今朝,人稍觉悟。操觚者往往远宗欧苏,近慕归唐,渐知雅洁之足尚。然雅洁未易言也,无古人之才之识,不得立言之根源,而徒求工于枝叶,则貌为欧苏,与貌为左史,其为伪文一也。
秀水朱竹氏,天才甚高,识趣甚远。自其少时,以文鸣世。中年学益醇深,文益高老。入直词馆,典大制作。退耕长水之上,纪事纂言,老而不倦。既已著书数百卷,编成文集又八十卷。人皆服其文之富且工,而不知其悉本之于学也。竹之学,邃于经,淹于史,贯穿于诸子百家。凡天下有字之书,无弗披览。坠闻逸事,无弗记忆。蕴蓄闳深,搜罗繁富。析理论事,考古证今,元元本本,精详确当。发前人未见之隐,剖千古不决之疑。其文不主一家,天然高迈,精金百炼。削肤见根,辞约而义丰,外淡而中腴,探之无穷,味之不厌,是谓真雅真洁。譬犹缀千腋之白以为裘,酿百花之露以为樽。其与大布之鲜,鲁酒之清,未可同年语矣。有华世之文,有传世之文。若汪伯玉,李本宁诸公,名誉虽高,卷帙虽富,未必可传。竹既享当世盛名,而异日论今代之文章,亦将以竹为称首。斯文之正係在焉,不可得而磨灭也。
竹之诗若词,传播人口,皆知其工,置勿论。论其文如此。
康熙戊子仲春,吴江潘耒序。
贴吧:古词作者:爵士爵士猫 2024-04-22 14:07
联合共鉴广东文物鉴定中心:宋克 草书杜子美壮游诗
宋克 草书杜子美壮游诗 参考价: RMB 6,500,000-9,500,000 成交价: RMB 68,320,000 作者: 宋克 材质: 水墨纸本 手卷 尺寸: 28×600cm 钤印: 东吴生、宋仲温(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宋克》5、6印,548页) 右杜子美壮游诗。东吴宋克仲温书于广平之草堂。<br>后纸商辂(1414-1486)跋:宋克字仲温,生当元季,流及国初。其书鞭驾钟王,驱挺颜柳。莹净若洗,劲力若削,春蚓萦前,秋蛇绾后。远视之,势欲飞动,即其近,忽不知运笔之有神,而妙不可测也。我
贴吧:广东联合共鉴作者:AA古陶瓷鉴定 2020-08-09 11:24
白饭喜欢的批徐言论
华亭归田 徐华亭在事既久。家产又多。子弟奴仆。难道无得罪上官乡里处。又与高中玄隙末。归田之后。蔡春台备兵苏松。性素强直。一番扰攘。自然不免。
贴吧:张居正作者:syetsen12 2012-07-13 19:45
回复:【武夷情-岩茶缘】将军行
(二)缘由
这队人马的主帅正是威震倭贼的“戚老虎”,刚刚奉旨率部北调、赴任神机营副将的戚继光。虞守元骑马近前之时,戚继光便觉得此人似曾相识。等虞守元报上姓名,只见戚继光神色凛然,快步上前扶起,道:“林墩血战,令弟守缺率本队三十六人,甘蹈白刃!是役义乌子弟阵亡凡九十人,我之罪也……令师汪伯玉近安?”
虞守元连忙说道:“学生岂敢问总戎之罪!谢总戎挂怀!家师愿与总戎同游九曲久矣!半年前料及总戎必奉调北征,来信嘱我早作打算。不料总戎进兵神速,不出十日即过福州至崇安,学生还未及请来家师,乞罪!”这汪道昆是戚继光挚友,真不愧为当今文坛领袖,料事如神!可惜被免去福建巡抚之职回到黄山老家已经一年有余。
戚继光微微一笑,虞守元继续道:“守元在此,所为有三:一为迎战殒子弟之征甲返乡;二为执家师之命,擅替家师伴总戎一览九曲之碧水丹山,而后夜宿冲佑会化外高人以求前路吉安;三为献上崇安百姓所制茶百担、粿万斤、饼十万张,以飨六千义乌子弟。”
戚继光也不多说,点吴惟忠随行,卸下战甲,又嘱众将照看本部,便跨马往南,奔渡口而去。
贴吧:武夷岩茶作者:tnt74 2014-07-02 16:33
回复:【史料】818正德至万历间笔记史料里的各种段子

【戚继光】
名将必好文。名臣必备武。好文。故有所附丽而益彰。备武。故有所挥霍而益远。名臣不必言矣。名将则近时戚将军。得交汪南明、王元美弟兄、沈紫江希仪。交唐荆川。故其战功始著。若周尚文。刘显父子。人能言之。罕能举之。尝欲为之查补未能。而刘颇喜文事。余与其少子国樟会于招宝山。语及戚。大不满。谓多假手。未知其果否也。
(以上《涌幢小品》)

【汪道昆】
汪司马南溟喜摹古。一日其媳与夫竞宠,割去夫势。僮仓惶趋报。坐客惊问,汪徐徐应曰:“儿妇下儿子腐刑。”(其实我觉得冯梦龙你没抓到要点。。)
(以上《古今谭概》)

吴明卿二子皆肥而矬。又皆饶才致。喜谭谑。常往谒汪伯玉。辞归索赠言。汪知其好诙谐也。乃口占云。泰伯由来有后昆。身如泥塑面如盆。喘月一双肥水??殳。拜风两个壮江豚。并肩尽教填深巷。独立还堪塞大门。其弟自谓稍清於兄。乃启汪云。小侄不似家兄太胖。老伯何不少分别。汪即应声云。我正无结句。只以兄此念足之。悬知袅那无君分。不必争长踮脚跟。
(以上《涌幢小品》)

汪太涵与戚元敬少保,生死交也,戚殁,而汪志其墓,述其为妻所困,几至绝祀,其说甚备,内所称一品者是也。然汪之怕妇,亦与戚相伯仲。即汪长君(无疆)为其妇所阉,亦母夫人导之也。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自古然矣。
(以上《万历野获编》)

贴吧:历史同人作者:轻卡阿喜 2012-12-23 20:00
回复:戏题
同舍弟邀汪伯玉仲淹昆弟游莲花庵(明·王世贞)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显示自动注释
帝城西北有莲宫,水槛冰壶面面通。甘雨跳珠千叶上,法云垂绮百花中。
诗携爱弟蓝田侣,酒许徵君白社风。莫向幻人论色界,望来烟景坐来空。
贴吧:王世贞作者:紫藤香杳 2015-06-14 20:12
回复:发些轶事——那些你不知道的重口味(未满十八请绕行)
近看《五杂俎》写:明代画家汪伯玉的老婆是超级洁癖,老汪想和她过夫妻生活,就得在她亲自监督下洗澡,指挥老女仆一桶一桶地往丫头上浇热水。等打炮完毕则立即将老汪赶出屋,生怕呆久了让床铺凌乱
————————————————————————光看不顶的,娶个有洁癖的老婆

贴吧:舒城作者:飞霞晚照 2012-02-20 20:49
明清以来苏州、徽州的区域互动与江南社会的变迁(手机流量不足者慎
     苏州文人对徽州真正深层的认知,是在亲临徽州大好山水之后。《歙事闲谭》卷12《王@(18)州诸人游歙》记载了申时行、王世贞、祝枝山等苏州文人到徽州的感受:“汪印苔《歙浦余辉录》记申时行归吴后,游新安,造许文穆,载惠泉数百瓮,舟达歙浦,见江水澄沏,潭不掩鳞,乃语人曰:‘新安遍地惠泉也,奚以此为!’命悉覆之。至今故犹传其事”。“又载王@(18)州游歙,过千秋里,访汪伯玉,淹留数月。过潜溪,宿故友汪如玉家。赠以诗。又为如玉兄珩作传。续稿中有《与南溟肇林社唱和》诗。按:上申、徐二说,未知何本。张心斋作《洪愫庵玉图歙问序》亦云王@(18)州先生来游黄山时,三吴两浙诸宾客,从游者百余人,大都各擅一技,世鲜有能敌之者,欲以傲于吾歙。邑中汪南溟先生,闻其至,以黄山主人自任,僦名园数处,俾吴来者,各各散处其中,每一客必一二主人为馆伴。主悉邑人,不外求而足。大约各称其伎,以书家敌书家,以画家敌画家,以至琴、奕、篆刻、堪舆、星相、投壶、蹴鞠、剑槊、歌吹之属无不备。与之谈,则酬酢纷纷,如黄河之水,注而不竭。与之角技,宾时或屈于主。@(18)州大称赏而去”。“又按,祝枝山游歙,主西山汪氏弥月,为书《黄庭》。沈石田游歙,主临河程氏,为画一虎;又主潭渡黄氏,亦留画去。董玄宰、陈眉公先后至歙,俱主溪南吴用卿余清斋。吴名廷,即以米南宫书迹与玄宰。玄宰作跋,所谓‘吴太学书画船为之减色,然尚藏有右军官奴帖真本’者也”。如果说申时行的感受,还只是“新安遍地惠泉也”,那么,由王世贞为首的“三吴两浙诸宾客,从游者百余人”的感知则更为全面而深入了,这些“大都各擅一技”的文人高士与徽州文人摆开擂台,斗文斗艺,“宾时或屈于主”。苏州文化名人,纷纷到访徽州,与徽州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董其昌为诸生时,游新安,江村一鹤迎馆于家,课其子必名。居年余去。所遗书画真迹最多。陈继儒亦与一鹤友善,每来新安,多主其家。为题诸园亭联额。沈周游新安时,江念祖师事之,延诸村中,为作《瑞金秋霁》、《长湖烟雨》诸图。赵宦光与江村沉华庵僧涤凡善,尝寓居庵中,为题迦耶室联额。涤凡通禅理,静默寡言,尝升坛说偈,地涌灵泉,一时名宿,赋诗记瑞。见《澄阳散志》”(注:许承尧:《歙事闲谭》卷18《沈周、董其昌、陈继儒、赵宦光皆曾至江村》。)。归有光、王世贞、王世懋兄弟、焦hōng@(19)、陈子龙、冯梦祯、陈继儒、茅坤、吴伟业、钱谦益、汪琬、钱大昕辈都为徽商撰写过充满理解、又不乏褒美之辞的墓志铭。苏州人与徽州人相互的认知越深,则相互吸引力越大,互动越易成功和顺畅。
     苏州与徽州的互动,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社会文化、大众心态的核心层面。由沟通而相互作用、相互认知,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而逐渐提升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两个江南小区域不断走向繁荣,同时又保持了各自的社会发展路向,从而使江南社会呈现多元的局面。
             三   苏州、徽州的互动与江南社会变迁
     苏州与徽州的互动虽然使苏州与徽州16世纪以来走上了不同的历史路向,但它们的互动,却共同造成了江南区域社会整体的繁荣。江南作为一个经济区,就是在互动中形成的。首先是南北互动。开发江南比之疏松的黄土高原需要更高的生产力。北方先发展起来。商末泰伯、仲雍奔江南,建勾吴,带来了中原的文明。吴立国后,江南内部也有东西互动,如吴楚相争。但主要还是南北的。吴国曾开邗沟以沟通南北,北上争霸。但最终还是被强势的北方政权所征服。历史上北方人民的三次大规模南迁,以及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江南的经济在互动中终于赶上(唐末五代)并超过(宋代)北方。物质互动的必然伴随精神的。文化的传承与经济发展几乎同步,从中原的儒学到宋代江南的新安理学。南北互动中,江南内部的东西互动也在发展。北方移民进一步向西部山地的移动,江南西部得以开发。明清以来,长江的重要性日渐显示出来,东西互动所占的比重增强。苏州与徽州的互动,造成江南“无徽不成镇”的格局,徽商在江南的中心苏州以及江南市镇造成一个由坐贾、行商与海商所构成的商业网络。这一网络又使苏州与徽州的互动、平原与山地的互动,带动起江南与大海的互动。这个互动也就与十六世纪形成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了。

贴吧:徽州作者:德芙什锦装 2010-04-30 22:29

大家都在搜

  • 吴左千
  • 汪道昆
  • 朱日藩
  • 汪中
  • 江珍
  • 伯玉是谁
  • 伯玉
  • 蘧伯玉
  • 君子哉蘧伯玉
  • 蘧伯玉与孔子
  • 蓬伯玉
  • 蘧伯玉卫灵公
  • 东伯玉
  • 伯玉公是谁
  • 高伯玉
  • 程伯玉
  • 遽伯玉不欺暗室
  • 伯玉之寡过知非
  • 荀伯玉
  • 伯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