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千年弦歌地——汀城文教篇
龙山钟灵秀,汀水育精英。汀城历来崇文重教、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立郡以来,先后出过四位状元,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硕儒朱熹、文豪辛弃疾、民族英雄文天祥、名臣宋慈、清代学者纪晓岚等都曾莅汀讲学。千年风流,文脉不断,近百年来汀城又为祖国培养出了数十名共和国将军、两位院士、一名世界冠军以及数以千计的博导级专家学者。
长汀是一个千年古城,老城区是在原汀州府郡址基础上历经千年的翻修改建逐渐形成的,由于形成过程历经数千年,期间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政权政策,因此老城区的功能分区格局并不明显,商业区、居民区、职能区相杂建址,并无明显的界线。但即便如此,要在汀城找出“文教区”还是相对容易的,那便是分布在汀江河以西,西门以东,朝天门西南,背枕卧龙山沿兆征路分布的区域。
在此区域之内,分别分布了汀州府学(现为县博物馆所在地)、长汀县学(厦门大学内迁旧址、现中区小学所在地)、文庙、长汀一中、状元亭、三元阁(魁星阁)、文化馆等文教场所,并辐射至长汀四中、南区小学、实验小学等优秀学府,政府部门也逐渐在这个区域内落户。
百年汀中,汀郡翘楚,风雨中走来的长汀一中最能代表长汀教育的发展状况。自立校以来,长汀一中一直承担着为高校输送优质生源、为长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众多汀州父母的关注中,汀中上下达成高度共识,上下齐用劲,力往一处使,既秉承汀中优良学风,又不断开拓创新,终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成就了汀中高考三连冠的伟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在与兄弟学校的竞争中面临着更多、更大、更新的挑战,但是汀中全体师生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证明,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汀中仍具备极强的竞争实力,仍然能够在与发达地区学校的竞争中同步前进。以04年、05年、06年为例,每年汀中都有几十名学生能够进入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等这样的一流学府深造学习,此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学生能够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进入其他985、211高校。
历经千年,文脉不断,学子莘莘,弦歌满城,汀城在千年的发展过历程中始终将教育文化作为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汀的教育事业必将跨上新的台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新纪元。
描述:长汀一中大门
图片:

描述:07年“录取龙虎榜”局部
图片:

描述:“三元阁”是民众为企盼汀州学子能“连中三元”而建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