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山谷集巻14别集巻2年谱巻27 作梦中梦 见身外身
《山谷内集诗注原注【年谱附】第一巻  元丰元年戊午【是嵗山谷在北京】  》
元丰七年甲子【是嵗山谷监徳州徳平镇。尝有发愿文,葢七年三月过泗州僧伽防所作。到官当在夏秋也。】
平阴张澄居士隠处三诗【张方回家本题云:“王郎求此诗。”王郎即世弼,其详具后篇。此诗山谷晩年亦删去。】
 平阴张澄居士隠处三首
平阴张澄居士隠处三诗 仁亭
无心经世网,有道藏丘山。养生息天黥,艺木印岁寒。
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张侯大雅质,结髮闯儒关。
奇赢或谐偶,老大尝艰难。筑亭上云雨,日月转朱栏。
牀敷听万籁,我家颇宽闲。牧牛有坦途,亡羊自多端。市声鏖午枕,常以此心观。
仁亭
无心经世网,有道藏邱山。【选诗曰:“世婴我身”】【《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黄庭坚。 其一 百疴从中来⑵,悟罢本谁病。西风将小雨⑶,凉入居士径⑷。苦竹绕莲塘⑸,自悦鱼鸟性。红妆倚翠盖,不点禅心静⑹。
其二 风生高竹凉⑺,雨送新荷气⑻。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⑼。一挥四百病⑽,智刃有余地⑾。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⑿。 [1]浮邱山宋-方信孺 碧海何年已变田,空传双舄旧时仙。乘风欲挹浮邱袖,同访朱明别洞天。
浮邱山乡,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城西南12公里处,浮邱山是道教名山,是湖南道教的发源地。历史上被誉为“楚南名胜”和“湘中第一道场”。浮邱山因仙人浮邱子在此修炼并得道升天而得名,又因是道教真武祖师道场而闻名于世 且夫富贵声华以为盛也,小人往往得其邱山,君子往往得其一毛。君臣欢芗以相与也,小人往往得其年代,君子往往得其一瞬。以为邱山之多胜一毛之少,年代之久胜一瞬之速乎?是大不然。小人之邱山,粪土也; 夫用明而察秋毫则蔽于秋毫而见于邱山不尽也注目而观邱山则蔽于邱山而见于秋毫不明也 】
养生息天黥,艺木印嵗寒。【庄子《大宗师》篇:“意而子曰:‘庸讵知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管子》曰:‘十年之计,树之以木印。’谓验其信然,必相符合也。《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天黥。它的含义包括对天真的斲伤,指仁义等对人的束缚以及痘疤。这个词语源自《庄子·大宗师》,其中提到“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表明了仁义和是非对人的束缚。此外,天黥也可以指痘疤,即在皮肤上留下的疤痕 庄子卷三上第六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意而子曰「尧谓我:汝必躬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曰:「而奚为来轵?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虽然,吾愿游于藩。」许由曰:「不然。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无庄之失其美,据梁之失其力,黄帝之亡其知,皆炉捶之间耳。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许由曰:「噫!未可知也。我为汝言其大略:吾师乎!吾师乎!(上敕下韭)万而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形而不为巧。此所游已。」 【图书】   图书老矣尚纷披,神劓天黥以有知。茅竹结蟠聊一忄曷,却寻三界外愚痴。 泉翁大全集 记曰:『知及一年,则知艺谷。知及十年,则知艺木。知及百年,则知艺人。』是故所贵於一年者,为其艺谷也;有一[年]而不艺谷焉,何贵於一年也?所贵於十年者,为艺木也;有十年而不艺木焉 「智及十年而不艺木,可乎?」曰:「否。」「智及百年而不艺人,可乎?」曰:「否。」曰:「人徒知谷而不知木,知木而不知人,可谓智乎?」曰:「否。」 陆游 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 两山如峨眉,一水若车辋, 吾昔庐其间,百里临莽苍。 少年手艺木,条干日夜长。 咿哑驾独辕,迢递摇两桨。 平生会心地,今乃寄梦想。 何时唤邻翁,烟水行布网。 或问入道之功。子曰:立志。志立则有本,譬之艺木,由毫末拱把至于合抱而干云者,有本故也。 《次陈少卿见赠韵》曾几 少卿令德公,不肯入州府。种花养风烟,艺木荫庭宇。了无适俗韵,真可与晤语。永怀君诗句,净洗我尘土。如何百里间,此秘欠未睹。今晨款荆扉,老气压方虎。新诗疾雨风,妙字列行伍。华宗有后山,句律严七五。豫章乃其师,工部以为祖。君方讨渊源,奚啻窥牖户。我贫无一钱,不敢学农圃。空馀数卷书,肠腹自撑拄。 】
徳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庄子曰:“徳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善恶。”《论语》:“夫子之墙数仞。”《书》为山九仞。《礼记·儒行》曰:“夙夜强学以待问。”《晋书·王羲之传》:“客曰:‘此郎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张侯大雅质,结发闯儒闗。【大雅见前注。《李广传》曰:“臣结发而与匈奴战。”《董仲舒传》曰:“太学贤士之闗。”闯,音丑甚反。韵书注云:“马出门貌。”退之诗云:“闯然入其户。”三称天之言。】
竒赢或谐偶,老大尝艰难。【《汉书·食货志》曰:“操其竒赢,日游都市。”《霍去病传》曰:“常留落不耦。”《左传》曰:“险阻艰难,备尝之矣。”诗意谓张君少年进取,如射利者往往逢时遇合,既老知世故之多艰,遂绝意于仕进也。】
筑亭上云雨,日月转朱栏。【《文选·头陁寺碑》曰:“层轩延袤,上出云霓。”《西都赋》曰:“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
贴吧:苏轼作者:爵士爵士猫 2024-09-24 16:23
回复:【资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宋代部分
  第五节 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爱国的主题 陈与义学杜 曾几的活泼诗风 陈、曾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在南宋初年,诗坛上转移风气的人物是吕本中,但创作成就更高的诗人则是陈与义和曾几。陈、曾二人都写了一些较成功的爱国主题的诗,例如陈与义的《伤春》和曾几的《寓居吴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两首诗的颔联都讽刺了宋高宗的逃跑主义,全诗的忧国之情都很深沉。陈与义诗中爱国主题的内涵更深广一些,如“小儒五载忧国泪,杖藜今日溪水侧” (《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次韵尹潜感怀》)这类伤时忧国的篇什在陈诗中很常见,他还把爱国的情感渗入到其他题材,如《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陈与义(1090~1138)青年时诗名已著,但诗风没有突破黄、陈藩篱。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陈与义避乱南奔,在途中作诗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其实陈与义早年并不轻视杜诗,只是当时与黄、陈一样,主要着眼于借鉴杜甫的艺术手法。而山河破碎的形势和颠沛流离的经历使陈与义认清了杜诗的思想意义,从而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他对艺术的借鉴也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例如: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的诗也有另外一种风格,尤其是那些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的诗,风格宛肖陶渊明、韦应物和柳宗元,但其主导诗风无疑是雄浑。在黄、陈以后的诗坛上,陈与义诗如异军突起,这对稍晚的陆游等人有着良好的影响。
  曾几(1084-1166)与吕本中同年出生,但成名较晚。他曾向吕本中请教诗法,对吕本中提出的“活法”甚为服膺。曾几后来居上,在吕本中流动圆美的风格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了一种清新活泼的的新风格,例如下面两首名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址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语言明快畅达,声调委婉和谐,全诗呈轻快流动之态,而且情韵宛然。后一首绝句尤其活泼,已开杨万里诗的先声。
  陈与义、曾几都与江西诗派有较密切的关系。曾几的诗风虽然不类黄庭坚、陈师道,但他非常推崇黄、陈,曾说:“华宗有后山,句律严七五。豫章乃其师,工部以为祖。”(《次陈少卿见赠韵》)他还隐隐以江西诗派的继承者自居: “老杜诗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派列江西。”(《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之二)南宋人多把曾几看作江西诗派中人,刘克庄认为“比之禅学,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茶山诚斋诗选序》)的确,吕本中和曾几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南宋的其他诗人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大多是以他们二人为中介的。
  陈与义的情况要复杂一些。陈与义对黄庭坚、陈师道都很推崇,创作上也接受了黄、陈诗风一定的影响,然而他的主体风格及主要题材取向都已与江西诗派相去较远。葛胜仲说他“晚年赋咏尤工,缙绅士庶争传诵……号称‘新体’。” (《陈去非诗集序》)在江西派诗风还笼罩诗坛的时代被称为“新体”,可见其诗风已突破黄、陈的藩篱。但是也有人仍把陈与义看作江西诗派,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说他是“亦江西之派而小异”,宋末的方回更把他说成是江西诗派的“一宗”。事实上,在江西诗派的发展过程中,陈与义所起的作用不如吕本中和曾几,但他是与江西诗派有渊源关系的南宋初期最杰出的诗人。
  总之,在苏轼和黄庭坚以后,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之前的四五十年间,江西诗派的崛起是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现象。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这种演变,固然受到了靖康事变等外部因素的激发,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贴吧:宋朝作者:浩然晓风 2010-04-05 00:36
中国文学史: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陈与义(1090~1138)青年时诗名已著,但诗风没有突破黄、陈藩篱。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陈与义避乱南奔,在途中作诗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其实陈与义早年并不轻视杜诗,只是当时与黄、陈一样,主要着眼于借鉴杜甫的艺术手法。而山河破碎的形势和颠沛流离的经历使陈与义认清了杜诗的思想意义,从而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他对艺术的借鉴也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例如: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的诗也有另外一种风格,尤其是那些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的诗,风格宛肖陶渊明、韦应物和柳宗元,但其主导诗风无疑是雄浑。在黄、陈以后的诗坛上,陈与义诗如异军突起,这对稍晚的陆游等人有着良好的影响。
      曾几(1084-1166)与吕本中同年出生,但成名较晚。他曾向吕本中请教诗法,对吕本中提出的“活法”甚为服膺。曾几后来居上,在吕本中流动圆美的风格基础上更进一步,形成了一种清新活泼的的新风格,例如下面两首名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址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语言明快畅达,声调委婉和谐,全诗呈轻快流动之态,而且情韵宛然。后一首绝句尤其活泼,已开杨万里诗的先声。
      陈与义、曾几都与江西诗派有较密切的关系。曾几的诗风虽然不类黄庭坚、陈师道,但他非常推崇黄、陈,曾说:“华宗有后山,句律严七五。豫章乃其师,工部以为祖。”(《次陈少卿见赠韵》)他还隐隐以江西诗派的继承者自居: “老杜诗家初祖,涪翁句法曹溪。尚论渊源师友,他时派列江西。”(《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之二)南宋人多把曾几看作江西诗派中人,刘克庄认为“比之禅学,山谷初祖也,吕、曾南北二宗也。”(《茶山诚斋诗选序》)的确,吕本中和曾几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南宋的其他诗人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大多是以他们二人为中介的。
      陈与义的情况要复杂一些。陈与义对黄庭坚、陈师道都很推崇,创作上也接受了黄、陈诗风一定的影响,然而他的主体风格及主要题材取向都已与江西诗派相去较远。葛胜仲说他“晚年赋咏尤工,缙绅士庶争传诵……号称‘新体’。” (《陈去非诗集序》)在江西派诗风还笼罩诗坛的时代被称为“新体”,可见其诗风已突破黄、陈的藩篱。但是也有人仍把陈与义看作江西诗派,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说他是“亦江西之派而小异”,宋末的方回更把他说成是江西诗派的“一宗”。事实上,在江西诗派的发展过程中,陈与义所起的作用不如吕本中和曾几,但他是与江西诗派有渊源关系的南宋初期最杰出的诗人。
      总之,在苏轼和黄庭坚以后,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之前的四五十年间,江西诗派的崛起是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现象。江西诗派自身的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这种演变,固然受到了靖康事变等外部因素的激发,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贴吧:费独寻作者:费独寻 2010-05-26 22:27

大家都在搜

  • 陈少卿
  • 陈少卿是谁
  • 陈少卿抄本
  • 陈少卿书法
  • 羽泉经纪人陈少卿
  • 陈少卿老师
  • 山西书法陈少卿
  •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
  • 次…韵
  • 与次同韵
  • 次前韵
  • 次酸斋韵
  • 次陆放翁韵
  • 次谦之韵
  • 次前韵什么意思是什么
  •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 奉次前韵原文
  • 又寄次前韵
  • 水龙吟次前韵二首
  • 浣溪沙次权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