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关于党项,羌,义渠国和D系等的话题和历史 公元502年(藏历水马年)四月,梁“以安西将军梁弥颉进号镇西将军”。闰四月,宕昌王梁弥承病逝于舟曲,梁弥邕继位。梁弥承一朝,宕昌尝以“兴内安外”为国策,对内免除徭役倡导生息,对外只求自保不图扩张,遂得太平盛世并世代传承。六月,梁封氐帅杨绍先为武都王。又将邓至国(白水羌)王像舒彭被封为督西凉州诸军事,进号安西将军(一作安北将军),封邓至王。七月,南梁又封“行宕昌王梁弥邕为安西将军,河凉二州刺史,正封宕昌王”。
公元503年(藏历水羊年),武兴王杨集始病逝。杨集始一朝,武兴国唯北魏马首是瞻,尝不自量力几番伐齐无异于以卵击石,国力日渐呈现衰退之势。
公元504年(藏历木猴年)九月,梁以吐谷浑王伏连筹为河南王。北天竺国遣使向梁奉献。
公元505年(藏历木鸡年)二月,宕昌国王(??????????????????)梁弥博(梁弥邕)献甘草、当归,被魏封为都督河凉(兰州、河西)两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佩以金章。并赠以《王经集注》、《论语》等书籍,传播中华文明。三月,魏封氐王杨绍先为武兴国王。并平定氐人杨会叛乱之后。同年,北魏攻取了地处宕昌东南为萧梁所属的剑阁,魏军即将入川。并在四川西北羌人之地设江油郡。西魏时期改称江油县。
公元506年(藏历火狗年)正月,魏将傅竖眼攻占武兴(今陕西略阳),虏氐王杨绍先,杨集起等败走,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洛谷镇)杨氏遂亡。魏改武兴为东益州。八月,武威(今甘肃武威)发生4.7级地震。
公元507年(藏历火猪年)二月,宕昌王梁弥博与吐谷浑并遣使入朝北魏。
公元509年(藏历土牛年),“以邓至国世子像览蹄为其国王”。
公元510年(藏历金虎年),秦州陇西羌及汉民起义,州主簿吕儿称王,年号建明。“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
贴吧:
人种作者:
兰岛记忆 2024-09-22 01:32 回复:关于党项,羌,义渠国和D系等的话题和历史 宕昌国,也就是来源于今甘南州宕昌县(???????????????)
根据《魏书》及《周书》记载,宕昌在梁勤以前“姓别自为部落,各立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摄。”且“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国无法令,无徭赋。惟战伐之时,乃相屯聚,不然则各事生业,不相往来。皆衣裘褐。收养犛牛、牛、豕以供其食。父子、伯叔、兄弟死者,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欲无文字,但候草木荣落,记其岁时。三年一相聚,杀牛羊以祭天。”
后来梁勤首先自称宕昌王,梁勤及其后继者,往往向比邻的南北朝政权纳贡,并受册封。《南齐书》载此时宕昌的习俗是“俗重虎皮,以之送死,国中以为货。”
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当时的宕昌王梁弥定因屡犯北周,北周武帝大怒,命大将田弘讨灭宕昌国,并在原地设立宕州,宕昌自此灭亡。(国灭人不灭)
各种王:
姓名 在位时间
梁勤
梁弥忽 约424年 (如前文提到的,弥忽是????的意思,矮人,晚辈之意,矮人是相对与十丈的巨人弥沃?????
至于梁,是音译,我能想到的氏族,就是弥药,木雅(?????)属于董氏,也叫密那克,这里梁大概音译的是??因为读来就是尼亚,而因东部土著就是木雅嚓噶(??羌)和穆嚓噶(??羌) 本人怀疑卑弥呼是博弥忽????????)
梁虎子
梁弥治 ?年—478年
梁弥机 478年—485年
梁弥博 (前) 485年
梁弥颉 485年—488年
梁弥承 488年—?年
梁弥颌 ?年—502年
梁弥邕 502年—?年
梁弥博 (后) 约505年
梁弥泰
梁仚定 ?年—541年
梁弥定 第一次541年—550年第二次550年—564年
梁獠甘 550年
其他音译还得继续考证,知道后我会更新
贴吧:
人种作者:
兰岛记忆 2024-09-21 23:02 回复:中国历史历代王朝世系领土面积人口 宕昌(tàn chāng)是中国十六国时期末期至南北朝期间的一个羌族所建立的政权,其地相当于今中国甘肃省南部,都城宕昌城(今甘肃省宕昌县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梁懃建宕昌国
疆域:甘肃省南部
疆域1-2万平方公里
人口10万
世系梁勤 (7) 丁巳 417
(世子)
2.梁弥忽 (36) 甲子 424
梁弥黄
3.梁虎子 (8) 庚子 460
4.梁弥治 (10) 戊申 468
5.梁弥机 (7) 己午 478
6.梁弥博(前) (1) 乙丑 485
7.梁弥颉 (3) 乙丑 485
8.梁弥承 (4) 戊辰 488
9.梁弥颌 (1) 壬午 502
10.梁弥邕 (3) 壬午 502
11.梁弥博 (后)(5) 乙酉 505
12.梁弥泰 (15) 庚寅 510
13.梁屳定 (16) 乙巳 525
14.梁弥定 (23) 辛酉 541
贴吧:
中外历史交流21作者:
梅长苏950 2021-12-12 00:09 回复:【历史知识】宕昌国 宕昌国(417——564)
1.梁勤(7)丁巳417
(世子)
2.梁弥忽(36)甲子424
梁弥黄
3.梁虎子(8)庚子460
4.梁弥治(10)戊申468
5.梁弥机(7)己午478
6.梁弥博(1)乙丑485
7.梁弥颉(3)乙丑485
8.梁弥承(4)戊辰488
9.梁弥颌(1)壬午502
10.梁弥邕(3)壬午502
11.梁弥博(5)乙酉505
12.梁弥泰(15)庚寅510
13.梁屳定(16)乙巳525
14.梁弥定(23)辛酉541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
贴吧:
大话未来作者:
苍穹大仙 2011-09-10 21:53 回复:狄道--临洮如今可有狄族人? 宕昌国 - 宕昌国(417——564) 1.梁勤 (7) 丁巳 417 (世子) 2.梁弥忽 (36) 甲子 424 梁弥黄 3.梁虎子 (8) 庚子 460 4.梁弥治 (10) 戊申 468 5.梁弥机 (7) 己午 478 6.梁弥博 (1) 乙丑 485 7.梁弥颉 (3) 乙丑 485 8.梁弥承 (4) 戊辰 488 9.梁弥颌 (1) 壬午 502 10.梁弥邕 (3) 壬午 502 11.梁弥博 (5) 乙酉 505 12.梁弥泰 (15) 庚寅 510 13.梁屳定 (16) 乙巳 525 14.梁弥定 (23) 辛酉 541 宕昌国 -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始建宕昌国 西羌在秦时南迁到武都地区,称之为"参狼羌"。其中的一支,因聚居于宕昌城(故城在今宕昌县东南)而称宕昌羌。西晋末年,宕昌羌已经形成一个大的部落集团。当时,"有梁勒者,世为酋帅,得羌豪心,乃自称王焉"。至梁勒之孙梁弥忽时,通使北魏,正式建立宕昌国政权。其界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带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辖区大约包括今临潭、岷县南部至天水西界和武都北界一带。宕昌国自弥忽至 定,共9世。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北周武帝派大将军田弘率军打败了宕昌国,改其地为宕州,兼置宕昌郡。
贴吧:
临洮作者:
旧品芝麻官 2012-04-21 16:16 回复:中国历代帝王录 宕昌国(羌族,梁氏):
梁勤(宕昌王)
417~424年在位
梁弥忽(宕昌王)
424~460年在位
梁虎子(宕昌王)
460~468年在位
梁弥治(宕昌王)
468~478年在位
梁弥机(宕昌王)
478~485年在位
梁弥博(宕昌王)
485年在位
505~510年在位
粱弥颉(宕昌王)
485~488年在位
梁弥承(宕昌王)
488~502年在位
梁弥颌(宕昌王)
502年在位
梁弥邕(宕昌王)
502~505年在位
梁弥泰(宕昌王)
510~525年在位
梁屳定(宕昌王)
525~541年在位
梁弥定(宕昌王)
541~563年在位
贴吧:
钟悲清作者:
红旗社? 2015-07-08 05:55 回复:魏书·吐谷浑传 太和五年,拾寅死,子度易侯立,遣其侍郎时真贡方物,提上表称嗣事。后
度易侯伐宕昌,诏让之,赐锦彩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宕昌口累部送时还。
伏连筹内修职贡,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为强富。准拟天朝,树置官司,
称制诸国,以自夸大。世宗初,诏责之曰:“梁州表送卿报宕昌书,梁弥邕与卿
并为边附,语其国则邻藩,论其位则同列,而称书为表,名报为旨,有司以国有
常刑,殷勤请讨。朕虑险远多虞,轻相构惑,故先宣此意,善自三思。”伏连筹
上表自申,辞诚恳至。终世宗世至于正光,牦牛蜀马及西南之珍无岁不至。
后秦州城人莫折念生反,河西路绝,凉州城人万于菩提等东应念生,囚刺史
宋颖。颖密遣求援于伏连筹,伏连筹亲率大众救之,遂获保全。自尔以后,关徼
不通,贡献路绝。
伏连筹死,子夸吕立,始自号为可汗,居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虽有城
郭而不居,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官有王公、
仆射、尚书及郎将、将军之号。夸吕椎髻毦珠,以皂为帽,坐金师子床。号其妻
为“恪尊”,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其俗:丈夫衣服略
同于华夏,多以罗幕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兵器
有弓刀甲槊。国无常赋,须则税富室商人以充用焉。其刑罚:杀人及盗马者死,
余则征物以赎罪,亦量事决杖;刑人,必有毡蒙头,持石从高击之。父兄死,妻
后母及嫂等,与突厥俗同。至于婚,贫不能备财者,辄盗女去。死者亦皆埋殡。
其服制,葬讫则除之。性贪婪,忍于杀害。好谢猎,以肉酪为粮。亦知种田,有
大麦、粟、豆,然其北界气候多寒,唯得芜菁、大麦,故其俗贫多富少。青海周
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到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是也。土出牝牛、马,多鹦鹉,饶铜、钱、朱沙。地兼鄯善、且末。
兴和中,齐献武王作相,招怀荒远,蠕蠕既附于国,夸吕遣使致敬。献武王
喻以大义,征其朝贡,夸吕乃使人赵吐骨真假道蠕蠕频来,又荐其从妹,静帝纳
以为嫔。遣员外散骑常侍傅灵檦使于同国。夸吕又请婚,乃以济南王匡孙女为广
乐公主以妻之。此后朝贡不绝。
吐谷浑北有乙弗勿敌国。俗风与吐谷浑同。不识五谷,唯食鱼及苏子。苏子
状若中国苟杞子。
北又有阿兰国。与鸟兽同,不知斗战,忽见异人,举国便走。土无所出,大
养群畜。体轻工走,逐之不可得。
北又有女王国。以女为主,人所不至,其传云然。
贴吧:
鲜卑族作者:
方土口 2010-09-18 23:03 回复:唐·李延寿 〖北史〗——卷九十六 列传第八十四 献文复诏上党王长孙观等率州郡兵讨拾寅。军至曼头山,拾寅来逆战,观等纵兵击败之,拾寅宵遁。于是思悔复蕃职,遣别驾康盘龙奉表朝贡。献文幽之,不报其使。拾寅部落大饥,屡寇浇河。诏平西将军、广川公皮欢喜率敦煌、凉州、枹罕、高平诸军为前锋,司空、上党王长孙观为大都督以讨之。观等军入拾寅境,刍其秋稼。拾寅窘怖,遣子诣军,表求改过,观等以闻。献文以重劳将士,乃下诏切责之,征其任子。拾寅遣子斤入侍,献文寻遣斤还。拾寅后复扰掠边人,遣其将良利守洮阳,枹罕所统也。枹罕镇将、西郡公杨锺葵贻拾寅书以责之。拾寅表曰:"奉诏,听臣还旧土,故遣良利守洮阳。若不追前恩,求令洮阳贡其土物。"辞旨恳切,献文许之,自是岁修职贡。
太和五年,拾寅死,子度易侯立。遣其侍郎时真贡方物,提上表称嗣事。后度易侯伐宕昌,诏让之,赐锦彩一百二十匹,喻令悛改;所掠宕昌口累,部送时还。易侯并奉诏。死。
子伏连筹立。孝文欲令入朝,表称疾病,辄修洮阳、泥和城而置戍焉。文明太后崩,使人告凶,伏连筹拜命不恭。有司请伐之,孝文不许。群臣以其受诏不敬,不宜纳所献。帝曰:"拜受失礼,乃可加以诘责。所献土毛,乃是臣之常道。杜弃所献,便是绝之,纵欲改悔,其路无由矣。"诏曰:"朕在哀疚之中,未存征讨。而去春枹罕表取其洮阳、泥和二戍,时以此既边将之常,即便听许。及偏师致讨,二戍望风请降,执讯二千余人,又得妇女九百口。子妇可悉还之。"伏连筹乃遣世子贺鲁头朝于京师。礼锡有加,拜伏连筹使持节、都督西垂诸军事、征西将军、领护西戎中郎将、西海郡开国公、吐谷浑王,麾旗章绶之饰,皆备给之。
后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张礼使于伏连筹。谓礼曰:"昔与宕昌通和,恒见称大王,己则自有兴动,殊违臣节。当发之日,宰辅以为君若返迷知罪,则克保蕃业;脱守愚不改,则祸难将至。"伏连筹遂默然。及孝文崩,遣使赴哀,尽其诚敬。
伏连筹内修职贡,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为强富。准拟天朝,树置官司,称制诸国,以自夸大。宣武初,诏责之曰:"梁州表送卿报宕昌书。梁弥邕与卿并为边附,语其国则邻藩,论其位则同列,而称书为表,名报为旨。有司以国常刑,殷勤请讨。朕虑险远多虞,轻相构惑,故先宣此意,善自三思。"伏连筹上表自申,辞诚恳至。终宣武世至于正光,嫠牛、蜀马及西南之珍,无岁不至。后秦州城人莫折念生反,河西路绝。凉州城人万于菩提等东应念生,囚刺史宋颖。颖密遣求援于伏连筹,伏连筹亲率大众救之,遂获保全。自尔以后,关徼不通,贡献遂绝。
伏连筹死,子夸吕立,始自号为可汗。居伏俟城,在青海西十五里。虽有城郭而不居,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其地,东西三千里,南北千余里。官有王、公、仆射、尚书及郎中、将军之号。夸吕椎髻毦珠,以皂为帽,坐金狮子床。号其妻为母尊,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
其俗:丈夫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罗幂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兵器有弓、刀甲、鞘。国无常赋,须则税富室商人以充用焉。其刑罚:杀人及盗马,死;余则征物以赎罪,亦量事决杖。刑人必以毡蒙头,持石从高击之。父兄死,妻后母及嫂等,与突厥俗同。至于婚,贫不能备财者,辄盗女去。死者亦皆埋殡,其服制,葬讫则除之。性贪婪,忍于杀害。好射猎,以肉酪为粮。亦知种田,有大麦、粟、豆。然其北界气候多寒,唯得芜青、大麦,故其俗贫多富少。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土出犛牛、马、骡,多鹦鹉,饶铜、铁、朱砂。地兼鄯善、且末。
兴和中,齐神武作相,招怀荒远,蠕蠕既附于国,夸吕遣使致敬。神武喻以大义,征其朝贡,夸吕乃遣使人赵吐骨真假道蠕蠕,频来东魏。又荐其从妹,静帝纳以为嫔。遣员外散骑常侍傅灵檦使于其国。夸吕又请婚,乃以济南王匡孙女为广乐公主以妻之。此后朝贡不绝。
贴吧:
大明群英作者:
車斤搣紅尘 2010-12-22 09:27 甘松地理位置考辨
伏连筹内修职贡,外并戎狄,塞表之中,号为强富。准拟天朝,树置官司,称制诸国,以自夸大。世宗初,诏责之曰:“梁州表送卿报宕昌书,梁弥邕与卿并为边附,语其国则邻籓,论其位则同列,而称书为表,名报为旨,有司以国有常刑,殷勤请讨。朕虑险远多虞,轻相构惑,故先宣此意,善自三思。”伏连筹上表自申,辞诚恳至。终世宗世至于正光,牦牛蜀马及西南之珍无岁不至。
可见,北魏与吐谷浑在南部争夺宕昌,而在北部的争夺集中在洮阳一带。《魏书 吐谷浑传》记载:
(474-475年)拾寅后复扰掠边人,遣其将良利守洮阳,枹罕所统,枹罕镇将、西郡公杨钟葵贻拾寅书以责之。拾寅表曰:“奉诏听臣还旧土,故遣良刘守洮阳,若不追前恩,求令洮阳贡其土物。”辞旨恳切,显祖许之。自是岁修职贡。……
据《魏书 天象志一》太和四年(480年)正月癸卯,“洮阳羌叛,枹罕镇将讨平之。” 据《魏书 高祖纪上》太和十五年(491年)二月乙亥,“枹罕镇将长孙百年请讨吐谷浑所置洮阳、泥和二戍,许之。”
此泥和,即前引《水经注 洮水注》之迷和城,今甘肃卓尼县东南。北魏虽取洮阳、泥和二戍,但并没有深入吐谷浑内地。而此后吐谷浑与北魏关系比较密切(参《吐谷浑史》),双方实际控制的地区应该仍以洮阳、泥和为分界。
二、甘松特指甘肃舟曲、迭部始于北周所置甘松防
《中国历史地图集》将三国时期的甘松定位于今甘肃迭山南的迭部县东南、舟曲县西北的白龙江北岸。实际上这里的甘松,直到北周武帝时候才有。
前述之宕昌羌在梁弥忽以后九世――也就是梁弥治以后七世――而至梁仚定。《南齐书 宕昌传》记载:
宋末,宕昌王梁弥机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建元元年,太祖进号镇西将军。……
(永明)三年(485),诏曰:“行宕昌王梁弥颉,忠款内附,著绩西服,宜加爵命,式隆蕃屏。可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陇西公、宕昌王。”颉卒。
六年,以行宕昌王梁弥承为使持节、督河凉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东羌校尉、河凉二州刺史、宕昌王。
《北史 梁览传》记载:
梁览,字景睿,金城人也。其先出自安定,避难走西羌,世为部落酋帅。曾祖穆,以枹罕城归吐谷浑,后又归魏,封临洮公。祖颢,为尚书,封南安公。父钊,河华二州刺史,封新阳县伯。览家世豪富,赀累千金。孝昌初,秦州莫折念生、胡琛等反,散财招募,有二千人,镇河州。从大军平贼,历凉、河二州刺史,封安德县侯。览既为本州刺史,盛修甲仗,人马精锐。吐谷浑惮不敢出,皆曰:“梁公在,未可行也。”永安中,诏大鸿胪琅邪王皓就策授世为河州刺史。永熙中,改封郡公。大统二年,加太尉。其年,览从弟仚定反,欲图览,览与数战未能平,王师至,始破之。四年,迁太傅。及河桥之役,王师败,时病留长安,赵青雀反北城,览为之谋主。事平,乃见杀。
可见,梁仚定从兄为梁览,梁览以上可考者有四代,为梁穆、梁颢、梁钊。且梁氏本汉人,可能是进入枹罕后与原来的彭氏羌混合,并在羌中树立了威信,而成为宕昌羌的首领(参《宕昌羌源流管窥》)。
梁仚定时期与北魏及后来的西魏、北周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多变化。《周书 卷四十九 宕昌羌传》记载:
自弥忽至仚定九世,每修职贡不绝。后见两魏分隔,遂怀背诞。
永熙末,仚定乃引吐谷浑寇金城。
大统初,又率其种人入寇。诏行台赵贵督仪同侯莫陈顺等击破之。仚定惧,称藩请罪。太祖舍之,拜抚军将军。
四年,以仚定为南洮州刺史、要安蕃王。后改洮州为岷州,仍以仚定为刺史。
是岁,秦州浊水羌反,州军讨平之。
七年,仚定又举兵入寇。独孤信时镇陇右,诏信率众便讨之。军未至而仚定为其下所杀。信进兵破其余党。朝廷方欲招怀殊俗,乃更以其弟弥定为宕昌王。
贴吧:
孙权作者:
【趙武灵王】 2011-03-24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