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但也不对。
首先神舟/CZ-2F组合体目前的定位是空间站的天地往返航天器和它的发射载具,任务是每隔半年把仨哥们拉上去出差,半年后再送回来,顺便承担点垃圾/实验材料下行的任务,前者可能扔轨道舱里再入时烧了。
需求决定功能,这说明我设计飞船的时候满足:
·能拉三个人
·能进行对接机动,和空间站对接
·飞船携带的燃料支持轨道修正和最后离轨点火,同时存在一定容错空间
就完事了。
同时,配套的运载火箭需要:
·把飞船打到LEO
·安全性极高,毕竟我们要载人
如果以这个标准来看,神舟长2F就是完全意义上非常成功的航天器和发射载具,毕竟能在8.8吨内干完的事,扩大到23吨那不叫高科技,那叫啥卵。CZ-2F就是专门为了打神舟准备的火箭,不需要跟F9一样考虑极限载荷或者泛用性,它能每次稳定地把神舟送进轨道就是完全胜利,与F9这种泛用性火箭在这方面没有可比性。(图:测控大厅内本次神18的发射轨道数据,实话实说在KSP拿MJ都很难飞出这种精度)
阿鳖的航天一直受到重重封锁,921工程是上世纪末立的项,可供参考的经验只有60年代胎死腹中的曙光工程(计划搓一个水星号类似物),于是刚刚解体为了一口饭啥都敢卖的毛子自然成为我们摸石头过河的重点对象:我们必须承认神舟和著名的联盟系列有一定的关系,毕竟后者经过苏联的长时间开发和验证(包括四名航天员拿命趟出来的拓荒经验)确实有助于我们减少不必要的的试错和损失,同时我们也确实尝试过不同方向的载人航天器构形,最后发现方案一的鳖版联盟还是最实际的内个,于是果断 改回初版.jpg

但是毛子一贯在技术上留有后手,于是除了基本构形之外,神舟毫无疑问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的自主研发成果。
再来说说UDMH+N2O4,这种经典毒发燃料尽管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确实简单易用,结合90年代我们的科技水平,没有选择联盟火箭技术要求更高的液氧煤油机也情有可原。另外载人任务的发射场在大戈壁里,发生毒箭坠毁造成损失的是西昌打的长三乙,而不是长2F。
当然神舟也并非完美,日后空间站的扩展任务/月球任务它就已经力不从心了。毕竟现在是21世纪,上世纪冷战那会砍掉轨道舱让航天员住在返回舱罐头里玩载人绕月(苏联Zond)这种事现在看来未免过于丧心病狂

于是新型载人飞船应运而生,首个实验机搭载在长五遥四上进行测试,目前一个实用版本是载人登计划的“梦舟”母船,由于技术进步,现在我们确实可以把返回舱做得很大,集成轨道舱的功能,而且更舒适。
简而言之,神舟作为一个天地往返空间站摆渡车毫无疑问是合格而且优秀的,而把F9载人龙这种21世纪产物和90年代的神舟乃至60年代的联盟这种拓荒级别的老将对比显然是一种野蛮行为。我们承认在回收方面技术差距确实存在,但借此否定我们取得的成就,认为神舟长2F是在浪费钱纯属无稽之谈——国家队每年的经费其实非常可怜,请不要怀疑他们控制成本的能力

以上,层主并非相关专业人士,就是个臭玩坎巴拉的,如有错误欢迎大佬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