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天潢玉牒、宋代宗室世系表
宋代宗室是我谱牒学研究的一大重点,我的2010年硕士论文《《宋史?宗室世系表》辑注稿》就是关于宋朝宗室的,这个论文受到了全国广大网友的许多关注,网络上没有全文,很多网友千山万水向我直接咨询。 在此向各位赵氏宗亲的大力支持表示非常感谢! 2010年之后,我又陆续增补了宋史?宗室世系表,作为我的谱藏工程的一部分。长年累月,通宵达旦,总共增补了原论文的十几倍谱系和文字,1503页,31万字。命名为《天潢玉牒-宋代宗室赵氏全国
贴吧:赵氏作者:lwzflw 2021-08-29 22:17
回复:朝阳旅游-凌霄塔
《兴中府某氏见山楼》,收录于《松雪斋集》第三卷。兴中府(今辽宁朝阳)是元代兴中州前身,境内有龙山(又名“和龙山”),即今凤凰山。隋文帝曾诏命在营州(兴中府前身)龙山立祠,遥祭北镇山医无闾。

鎏金银缠枝纹罐凤凰山凌霄塔出土
贴吧:朝阳历史作者:ljb李家宾 2025-02-14 05:59
回复:赵秀亭《纳兰丛话》(摘)
 三一
  吴振臣《宁古塔记略》云:“赐还之事,因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徐健庵司寇、徐立斋相国、梁汾舍人、成容若侍御不忘故旧之德,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叶廷琯《吹网录》云:“大冯三兄,桭臣但言壬子拔贡,在京考选教司,迄未详其里籍名字也。”按,今人王孟白撰《诗人吴兆骞系年笺证》,引沈彤《震泽志》:“吴树臣,字大冯.兆宽子。康熙十一年壬子拔贡,选知广东、四川,后擢刑部员外郎.进升刑部郎中,以劳瘁于官。著有《一砚斋集》、《涉江草》。”则大冯为吴兆宽子,兆骞之侄。
三二
  韩菼《纳兰君神道碑铭》云:“君与余同出学士东海先生之门,君之学皆从指授。先生亟叹其才,佳其器识之远。殁而哭之恸,既为文以志其藏。而顾舍人贞观、姜征君宸英雅善君,复状而表之矣。”以成、顾交谊之厚,顾文必有诸子不及之秘,于纳兰研究必有非常之价值。今徐《志》、韩《铭》、姜《表》俱在,独顾撰《状》未得见。久闻梁汾著有《积书岩集》,惜刊本抄本俱无,此文殆不存于天壤间欤。
三三
  健庵撰性德《墓志铭》云:“‘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检赵氏《松雪斋集》,无自写照诗。新版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录赵氏石刻像一,题“自为临写镜容之作”,亦无诗。性德或别有所见也。性德景慕子昂,其诗“得此良已足,风流渺难继”及“一竿我欲随风去,不信扁舟是画图”诸句,即示其企然向往之情。集中之五言古诗如《拟古》、《杂诗》诸什,与松雪《古风》、《咏怀》诸作神形毕肖,如出一手,其诗之师法赵氏亦显见。松雪《夏日即事呈六兄》云:“我虽不解饮,预恐尊中空”,容若《和友人饮酒》云:“我性虽不饮,劝客愁尊空”,尤见心摹手追之迹。杨载撰孟?#092;《行状》云,元仁宗尝论子昂有人所不及者七事:“帝王苗裔,一也;状貌昳丽,二也;博学多闻,三也;操履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观佛老之旨,造诣玄微,七也。”性德诗“吾怜赵松雪,身是帝王裔,神采照殿廷,至尊叹昳丽”及“旁通佛老言,旁探音律细”诸语,率自杨载文出,其倾倒赵氏之由,亦由此可见。
三四
  傅璇琮主编《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之《元明清词卷》,近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词之选注,为冯统一先生手笔;清词则拙撰附骥也。或问:“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青衫湿遍·悼亡》,皆声情俱佳之作,君竟不选,何哉?”答曰:“唯唯。惜乎此二阕用语不精切处,遂成割爱。《沁园春》之歇拍云:‘真无奈,清声声邻笛,谱出回肠。’邻笛,悼友之辞也,移之妻则不可。《青衫湿遍》过片云:‘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玉钩斜,宫女之冢也,移之卢氏则不切。一瑕在目,拱壁有所不取,此固所以见捐也。”
三五
  《渌水亭杂识》云:“三教中皆有义理,皆有实用,皆有人物。若不读其书,不知其道,唯
  恃一家之说,冲口乱骂,只自见其孤陋耳。大抵一家人相聚只说得一家话,自许英杰,不自知孤陋也。”此语全然无羁缚,视传统之终极真理为蔑如,大有冲决一切思想罗网之气概。矩行轨步之庸夫,岂可想见其心胸哉!人动以楼红刻翠手论纳兰公子,几曾望得公子踵尘!
贴吧:疍家女阿芬作者:疍家女阿芬 2014-04-12 22:23
回复:书画续2
(2)代表作品:
  书迹今存《华严疏》、《松风阁诗》、草书《廉颇蔺相如传》等。著作有《山谷集》,自选诗文集《山谷精华录》、词集《山谷琴趣外篇》。另有诗文集《豫章先生文集》 30 卷,《四部丛刊》本;诗赋集《山谷全集》 39卷,《四部备要》本;今人龙榆生点校本《豫章黄先词》。
5、赵孟俯
(1)名家介绍:
  赵孟俯(1254-1322)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俯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 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I
贴吧:书画资源作者:ASH烬 2013-11-01 12:46
回复: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孙机
这里说的《茶汤榜》即《茶榜》,是寺囦院举行茶会时公布的启事,因为茶会除样僧外,还常有俗士参加。有些《茶榜》是由著名文人撰写的。比如蒙古国时期,耶律楚材撰有《茶榜》,见《湛然居士集》卷一三。后来赵盂额撰有《清谦讲主茶榜》,见《松雪斋集•外集》,可见元代掸院中仍举行茶会。但以后禅僧愈来愈讲随缘任运,愈来愈不讲静囦坐习禅了。“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菩萨只向心觅”,“西方只在眼前”;理论变化到这种程度,连囦坐禅功
夫都抛在一边,当然更无须以茶却眠了。
至此则须回答中国古代有无茶道的问题。由于汉字的组合比较自囦由,中国古文献中囦出现过“茶道”这个词组。比如与陆羽同时代的皎然,他写的《饮茶歌》中就有“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封氏闻见记》在叙述了陆羽和常伯熊提倡饮茶之后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明代陈继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说:当时茶的蒸、采、烹、洗“悉与古法不同”,但有些人“犹持陆鸿渐之《经》、蔡君谟之《录》而祖之,以为茶道在是。”这些“茶道”的含义相当于茶事或茶艺,有别于日本所称“茶道”。

贴吧:故国有朙作者:我欲飞飞飞 2011-04-13 15:50
回复:【旧时月色】孙机 中国茶文化
这里说的《茶汤榜》即《茶榜》,是寺院举行茶会时公布的启事,因为茶会除样僧外,还常有俗士参加。有些《茶榜》是由著名文人撰写的。比如蒙古国时期,耶律楚材撰有《茶榜》,见《湛然居士集》卷一三。后来赵盂额撰有《清谦讲主茶榜》,见《松雪斋集•外集》,可见元代掸院中仍举行茶会。但以后禅僧愈来愈讲随缘任运,愈来愈不讲静坐习禅了。“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菩萨只向心觅”,“西方只在眼前”;理论变化到这种程度,连坐禅功夫都抛在一边,当然更无须以茶却眠了。
至此则须回答中国古代有无茶道的问题。由于汉字的组合比较自由,中国古文献中出现过“茶道”这个词组。比如与陆羽同时代的皎然,他写的《饮茶歌》中就有“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之句。《封氏闻见记》在叙述了陆羽和常伯熊提倡饮茶之后说:“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明代陈继儒在《白石樵真稿》中说:当时茶的蒸、采、烹、洗“悉与古法不同”,但有些人“犹持陆鸿渐之《经》、蔡君谟之《录》而祖之,以为茶道在是。”这些“茶道”的含义相当于茶事或茶艺,有别于日本所称“茶道”。
(中间说日本茶道的我省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全文,吐槽一句,日本茶道真是够麻烦)
中国没有日本的那种茶道,因为两国的历史背景,社会风气均不同,对茶的看法亦有别。中围自宋以来,就认为“茶之为用无异米盐”,元曲中经常说:“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以实际的态度对待茶。不仅中国平民从不把喝茶视作宗教行为,而且连被尊称为茶神的陆羽像也逃不脱以滚汤浇头的遭际;这在实行家元制的日本茶人看来,也同样是不可思。近年频有日本茶道团体来华作茶道表演,对他们的好意应深表感谢。可是茶道作为“一期一会”之举,是一种须共同参与而不是在一旁参观的活动。何况此时还往往有为奉陪外宾而组织的所谓中国古代茶道表演;每当看到我方这种向壁虚构、故弄玄虚的表演时,常不禁令人感到一种闹剧甚至是悲剧的气味。

贴吧:隋书录作者:白如歌 2012-05-03 20:05
回复:唐朝没有绿帽子一说
一楼补充并复7楼;《元典章,礼部服色》;“至元五年,.....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元《松雪斋集,论曲》;“有娼妇之词,名曰绿巾词,”明代也有此规定。但此事起源于元代。
贴吧:中国历史作者:121.229.186.* 2010-05-06 00:44
回复:=====★★★盛夏福利·看戏的吃瓜群众★★★=====
参演人员:索佳世濯,爱新觉罗龄雎
演绎地址/楼层:https://tieba.baidu.com/p/4913855893?pn=2 (60-71)
经典对白:
【适才临帖,所摹乃元朝松雪道人笔下正楷,取文自松雪斋集中修竹赋一篇。所谓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此句难悟,只得常常临帖,探字中精神。】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
【宣纸字迹尾处,墨迹未干,稳稳地拿在手中,以清风为伴,诵读此篇。】
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檐下以红丝为绳,密缀金铃,时有风来引垂铃叮咚作响,惬意至极。】
毫不吝啬的夸赞:魏晋风骨,文人雅士。
贴吧:沉浮紫禁作者:韩卓苓 2017-07-24 16:16
回复:转一篇文章:孙机《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
这里说的《茶汤榜》即《茶榜》,是寺院举行茶会时公布的启事,因为茶会除样僧外,还常有俗士参加。有些《茶榜》是由著名文人撰写的。比如蒙古国时期,耶律楚材撰有《茶榜》,见《湛然居士集》卷一三。后来赵盂额撰有《清谦讲主茶榜》,见《松雪斋集?外集》,可见元代掸院中仍举行茶会。但以后禅僧愈来愈讲随缘任运,愈来愈不讲静坐习禅了。“饥来吃饭,困来即眠”,“菩萨只向心觅”,“西方只在眼前”;理论变化到这种程度,连坐禅功夫都抛在一边,当然更无须以茶却眠了。
贴吧:反古风作者:折柳山人 2017-09-06 16:29
回复: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集部(112种)
别集类 1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2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骆丞集 3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4 御制文初集卢升之集 5 御制诗初集御制诗二集御制诗三集 6 徐孝穆集陈拾遗集 7 庾子山集 8 李义山诗集注李义山文集笺注 9 盈川集毗陵集 10 王右丞诗集伐檀集 11 李太白集分类补注 12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 13 次山集后山集 14 权文公集骑省集 15 柳河东集 16 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17 刘宾客文集 18 元氏长庆集 19 白氏长庆集 20 樊川集圭塘小稿 21 会昌一品集李卫公集别集 22 青山集于湖集 23 王子安集甫里集 24 小畜集 25 武夷新集安阳集 26 范文正集 27 武溪集嘉祐集 28 清献集龙川集 29 文忠集 30 宛陵集 31 端明集 32 元丰类稿 33 传家集 34 临川文集 35 丹渊集竹友集 36 东坡全集 37 施注苏诗 38 栾城集 39 山谷集 40 山谷词山谷年谱曲江集 41 淮海集放翁逸稿 42 鸡肋集 43 景迂生集 44 简斋集陵阳集 45 石湖诗集四明文献集 46 渭南文集 47 剑南诗稿 48 诚斋集 49 盘洲文集 50 梅溪集 51 止斋集 52 滹南集仲弘集 53 滏水集道园遗稿 54 遗山集 55 湛然居士集安雅堂集 56 陵川集 57 秋涧集 58 松雪斋集文安集 59 石田文集金台集 60 道园学古录 61 文献集 62 渊颖集丽则遗音 63 待制集 64 礼部集 65 圭斋文集雁门集 66 玩斋集复古诗集 67 铁崖古乐府铁崖乐府补清閟阁全集 68 诚意伯文集 69 文宪集 70 大全集迪功集谈艺录 71 怀麓堂集 72 家藏集 73 石田诗选苏门集 74 震泽集 75 王文成全书 76 空同集 77 大复集 78 甫田集静修集 79 荆川集 80 遵岩集 81 震川集 82 沧溟集总集类 83 御选古文渊鉴 84 御定历代赋彚 85 御定全唐诗 86 御选宋诗 87 御选金诗 88 御选元诗 89 御选明诗 90 御定咏物诗选 91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92 御选唐诗 93 御选唐宋文醇 94 御选唐宋诗醇 95 皇清文颖 96 楚辞补注玉台新咏 97 文选 98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99 乐府诗集 100 唐文粹 101 宋文鉴 102 中州集 103 元文类 104 明文衡 105 宋诗钞 106 元诗选 107 明诗综奏议类 108 御览经史讲义 109 翰苑集文心雕龙 诗文评类 歌词类 110 御定词谱 111 御选历代诗余 112 词综
贴吧:销魂公子作者:销魂公子 2017-04-23 14:41

大家都在搜

  • 松雪斋集内容
  • 松雪斋集城书室
  • 松雪斋书论原文及翻译
  • 松雪斋题跋内容全文
  • 松雪斋题跋电子书PDF
  • 松雪斋集外集
  • 赵孟頫松雪斋集题跋背景
  • 松雪斋集题跋全文
  • 松雪斋文集
  • 松雪斋文集吴兴赋
  • 松石斋集
  • 松石斋集叙明朝赵用贤写
  • 松雪斋书论下载
  • 松雪斋法书赵孟頫
  • 松雪斋诗集
  • 松雪斋法书
  • 松雪斋是谁的书法作品
  • 牧庵集
  • 牧庵集是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