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何卫国 | “见己”与”见物”——怡红院的西洋镜及其他
①[意]利玛窦、[法]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34页。
②晚清时期,北京人又将“拉洋片”称之为“西洋镜”。本文之“西洋镜”,指西来的玻璃镜。
③相关论文主要有:[德]莫妮克著、马树德译《镜子:假与真》(《中国文化研究》1993 年冬之卷);俞晓红《红楼说镜》(《红楼梦学刊》2004年第3辑);[韩国]金芝鲜《论〈红楼梦〉中的镜子意象及其象征内涵》(《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6辑);赵红娟《补天石·镜子·颜色——试论〈西游补〉与〈红楼梦〉的象征意象》(《浙江学刊》2013年第2期);杨姗姗《〈红楼梦〉中镜子意象与文学功能研究综述》(《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2辑);[美]商伟《逼真的幻象:西洋镜、透视法与大观园的梦幻魅影》(上、中、下)
(《曹雪芹研究》2016年第1、2、3期);张淑娴《怡红院室内空间探秘》(《曹雪芹研究》2018年第2期)等。
④[美]巫鸿《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⑤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1页。本文所引《红楼梦》原文皆出自此版本,随文标注回数,不另出注。
⑥王士祯《池北偶谈》(全二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80页。
⑦梁廷枏《粤海关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51页。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官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7页。
⑨王子林《明清皇官陈设》,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页。
⑩陈轩《诗意空间与变装肖像——玻璃镜引发的清官视觉实验》,《文艺研究》2019年第3期。
?欧初、王贵忱主编《屈大均全集》(第2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42页。
?王棠《燕在阁知新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卷二十六。
?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86页。
?张潮辑《虞初新志》,《清代笔记小说大观》(1)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版,第311—314页。
?刘廷玑《在园杂志》,《清代笔记小说大观》(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231—2232页。
?参见魏琛琳、李慧《“第三只眼”:李渔小说叙事中对话场域的实现》(《明清小说研究》2020年第4期) ;唐妍《西洋千里镜与洋灯——李渔〈夏宜楼〉与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的西器书写》(《明清小说研究》2021年第3期)。
?李渔著,杜溶评,杜维沫校点《十二楼》,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7页。本文所引《夏宜楼》原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另出注。
?金涛《望远镜:李渔和中国最早的科学小说》,《知识就是力量》2002年第8期。
?魏琛琳、李慧《“第三只眼”:李渔小说叙事中对话场域的实现》,《明清小说研究》2020年第4期。
?《俄中两国外交文献汇编:1619—1792年》第115、116、132页。转引自何新华《清代贡物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孙承晟《明清之际西方光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孙云球〈镜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年第3期。
?赵翼《檐曝杂记》,《清代笔记小说大观》(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6—3127页。
?方豪《红楼梦西洋名物考》,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第137页。
贴吧:红楼文化作者:雨夕寻梦 2023-08-28 19:03
回复:《杜甫全集校注》荣获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2016年
金针相传 为“杜”做嫁
2014年06月06日 03: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3年春节假期结束后,当几摞《杜甫全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的校样摆在我们面前,紧张,兴奋,还有一丝畏惧——终于要开始了,这部注定成为我们这个古老而年轻的编辑部里程碑式的出版成果,进入了最后的编辑通读阶段。
这是一次简短的工作动员暨校样分配会,而走到这一步,时间已跨越三十余载。1976年《校注》立项后,拥有众多专家型编辑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在第一阶段编撰工作中,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校注组提供了由古典部王利器、舒芜等先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据杜工部集十一种宋、元刊本和明钞本所作的校勘记二十大册,为全书的校勘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其后印发征询意见样稿、召开样稿审订讨论会,编辑部无不全力参与。
2009年,校注工作因故中辍多年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的支持下,时任编辑部主任的周绚隆编审(现为社副总编辑)与山东大学相关领导、原校注组成员多方协商斡旋,《校注》工作终于重启。
全书初稿完成交付出版社后,编辑部请已经退休的老编审杜维沫、刘文忠先生进行第一遍编辑加工,再由在职编辑最后精审通读。于是,如同书稿经由新老几代学者共同编撰完成一般,编辑工作也历经传承,最后落到了我们这支年轻的编辑团队肩上。
二十四卷、近700万字校样的审校通读,由编辑部葛云波、胡文骏、徐文凯、李俊——三个70后、一个80后共同承担。因为原稿有一大半是数十年前的手写旧稿,校样完全由排版人员逐字辨认录入,形成了大量舛误;而且重启后新编撰的一部分稿件,也存在与旧稿体例不统一、行文不一致的问题,要在2014年初如期出书,最后这一阶段的工作不啻为一场攻坚战。
在与全书终审统稿人张忠纲教授良好即时的沟通下,编辑团队首先确定了加工原则,并在其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包括内容增删、行文规范、字词统一、标点句读、字体版式……可谓巨细靡遗。虽然是各自看校样,但遇到典型的错误,我们会提醒同事注意;有了难解的问题,我们会共同讨论,以免个人妄断。有时,我们甚至会为一个字争得面红耳赤。每卷校样由一人初审后,再与另二三人交叉复审,以保证个人的知识盲区得以弥补。看完一卷,我们会把发现的问题汇集成文字,通过邮件反馈给该卷的校注者和统稿人张忠纲先生,经过他们斟酌后改定,其间往复数次的例子并不鲜见。张先生有时住在山东济南或威海,有时住在美国,改订的校样便数次寄往这些地方,请他再三审定。最后,我们累计重出的校样至八九次,有的甚至超过十次。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我们从书稿中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利用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帮助校注者改善原稿的质量。例如,古人刻字常与通行字体笔画有异,其原因可能与书法演变或具体刻工习惯等有关,如在《校注》使用的底本中有“湏”字,按文意应作“須”字理解,原稿即判断为“須”的误字,我们在编辑过程中,细核底本,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此字不误,反而体现底本的特点,于是商请校注者调整了相关校记。有些异体字还反映出时代的特点。如杜甫诗中“弃”字,底本不作繁体“棄”,原稿仅出了校记。我们作了补充说明:因为唐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世”字,而“棄”中间作“世”,始改作“弃”字。这样便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助于读者理解。原稿附录中的《诸家咏杜》、《诸家论杜》、《重要杜集评注本简介》各部分,排列以撰者生卒年为序,但原稿许多人物的排序不准确,我们一一核定,调整了顺序,对于清晰准确地理解杜学史的脉络有很大裨益。由此,我们的工作也提升了全书的学术质量。
业内常将编辑工作比喻成为他人做嫁衣,多半取作者、作品成名而编辑无闻之意;但换一个角度,编辑工作一字一句的改订,也确与一针一线相似。当春和日丽,第一时间见到《校注》的样书,我们无不激动感叹。身为后学,我们在这部巨著的编辑过程中重温诗圣的传世佳句,参习千载注杜的精理妙义,更领略萧涤非、廖仲安、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等前辈学者严谨扎实的学风和深厚渊博的学养,何其有幸!而秉承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传统的做嫁金针,亦在我们手中传递,不减光彩。
文/胡文骏 等
贴吧:杜甫作者:我是杜鹃wsdj 2022-01-07 14:22
回复:【资料】韩孟、元白与李贺诗在中晚唐的接受(罗浩刚)
  参考文献:
   [1]赵翼.瓯北诗话.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许学夷.杜维沫.诗源辨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白居易.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陈文华.唐诗史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7]李肇.国史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8]赵?.因话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9]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1]陈贻?.唐诗论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2]房日晰.李贺诗派及余波[J].文学遗产.2000.(3)。
   [13]苏雪林.唐诗概论[M].上海:上海书店.1992。
  
贴吧:李贺作者:红楼听雨眠 2014-10-13 14:10
回复:转帖:二十世纪词学论著研究书目
13、《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月版。
14、《词学全书》清查继超辑、吴熊和点校。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15、《全宋词简编》唐圭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16、《诗词曲欣赏论稿》万云骏著。中国社会科学院1986年9月版。
17、《清词菁华》沈轶刘、富寿荪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8、《历代妇女诗词选注》陈新等选注。中国妇女出版社1986年版。
19、《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20、《宋词选语义通释》李汉超编。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版。
21、《宋代婉约词欣赏》孙如容撰。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
22、《花间集注释》李谊注。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23、《韦庄集校注》李谊校注。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1月版。
24、《温庭筠诗词选》刘斯翰选注。香港三联书店1986年版。
25、《柳永》谢桃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6、《清词综补》丁绍仪辑。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7、《欧阳修选集》陈新、杜维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版。
28、《欧阳修词笺注》黄畬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12月版。
29、《东坡研究论丛》苏轼研究学会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3月版。
30、《李清照研究论文选》济南市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31、《李清照词鉴赏》齐鲁书社编。齐鲁书社1986年4月版。
32、《陆游诗词赏析》向通撰。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
33、《张孝祥诗词选》宛新彬、贾忠民选注。黄山书社1986年8月版。
34、《蒋鹿潭年谱考略水云楼诗词辑校》冯其庸著、辑校。齐鲁书社1986年9月版。
35、《稼轩词新探与选译》林俊荣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3月版。
36、《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编。齐鲁书社1986年12月版。
37、《爱国词人辛弃疾》邓乔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版。
(1987)
1、《敦煌歌辞总编》任半塘编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宋词纵谈》陈迩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3、《灵谿词说》缪钺、叶嘉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词学概论》宛敏灏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5、《敦煌文学论文集》王庆菽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
6、《唐五代词》黄进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7、《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8、《词学考诠》林玖仪著。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7年版。
9、《千年词》郭扬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唐五代北宋词研究》(日。)村上哲见著,杨铁婴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版。
11、《中国诗词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2、《诗词赏会》周汝昌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13、《唐宋文学揽胜》唐玲玲、马承五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4、《唐宋诗词论稿》刘继才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15、《微睇室说词》刘永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6、《唐宋词今译》杨光治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17、《唐宋词鉴赏辞典》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18、《宋词精赏》王双启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版。
19、《唐宋词小令精华》徐培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李璟李煜词赏析集》蔡厚云主编。巴蜀书社1987年7月版。
21、《柳永词赏析集》谢桃坊著编。巴蜀书社1987年7月版。
22、《欧阳修作品赏析》陈晓芬撰。广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版。
23、《东坡选集》曹慕樊、徐永年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24、《苏轼词赏析集》王思宇主编。巴蜀书社1987年版。

贴吧:挥麈清谈作者:江湖术士 2010-08-02 17:50
回复:有看过这些中国古典文学·的没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译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先秦散文选 罗根泽编 戚法仁注
乐府诗选 余冠英选注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唐诗选 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编
唐文选 高文 何法周主编 白本松等注释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宋文选 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金元明清词选 夏承焘,张璋编选 吴无闻等注释
元明清散曲选 王起主编 洪柏昭,谢伯阳选注
宋诗选 张鸣选注
金元诗选 邓绍基选注
明诗选 杜贵晨选注
清诗选 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
明文选 赵伯陶选注
清文选 刘世南、刘松兰选注
荀子选 方孝博选注
孟子文选 (战国)孟子著 李炳英选注
史记选 (汉)司马迁著 王伯祥选注
三曹诗选 曹操等著 余冠英选注
李白诗选 (唐)李白著 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
杜甫诗选注 (唐)杜甫著 萧涤非选注
白居易诗选 (唐)白居易著 顾学颉,周汝昌选注
高适岑参诗选 (唐)高适,(唐)岑参著 孙钦善等选注
韩愈诗选 (唐)韩愈著 陈迩冬选注
韩愈文选 (唐)韩愈著 童第德选注
李商隐诗选 (唐)李商隐著 刘学锴,余恕诚选注
杜牧诗选 (唐)杜牧著 缪钺选注
梅尧臣诗选 (宋)梅尧臣著 朱东润选注
欧阳修文选 (宋)欧阳修著 杜维沫,陈新选注
苏轼诗选 (宋)苏轼著 陈迩冬选注
苏轼词选 (宋)苏轼著 陈迩冬选注
陆游诗选 (宋)陆游著 游国恩,李易选注
辛弃疾词选 (宋)辛弃疾著 朱德才选注
范成大诗选 (宋)范成大著 周汝昌选注
元好问诗选 (元)元好问著 郝树侯选注
龚自珍诗文选 (清)龚自珍著 孙钦善选注
元人杂剧选 顾学颉选注
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张燕瑾校注
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徐朔方,杨笑梅校注
长生殿 (清)洪升著 徐朔方校注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王季思等注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选注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水浒传 (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
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红楼梦 (清)曹雪芹,(清)高鹗著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 张慧剑校注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著 朱其铠等校注
聊斋志异选 (清)蒲松龄著 张友鹤选注
中国历代文选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
中国戏曲选 王起主编
贴吧:世界名著作者:874789001 2013-12-10 22:39
回复:读书记理书记
三、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译
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先秦散文选 罗根泽编 戚法仁注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唐诗选 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编
唐宋词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编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宋文选 四川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
金元明清词选 夏承焘,张璋编选 吴无闻等注释
荀子选 方孝博选注
孟子文选 (战国)孟子著李炳英选注
史记选 (汉)司马迁著 王伯祥选注
三曹诗选 曹操等著 余冠英选注
李白诗选 (唐)李白著 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
杜甫诗选注 (唐)杜甫著 萧涤非选注
白居易诗选 (唐)白居易著 顾学颉,周汝昌选注
韩愈诗选 (唐)韩愈著 陈迩冬选注
韩愈文选 (唐)韩愈著童第德选注
李商隐诗选 (唐)李商隐著 刘学锴,余恕诚选注
欧阳修文选 (宋)欧阳修著 杜维沫,陈新选注
苏轼诗选(宋)苏轼著 陈迩冬选注
苏轼词选 (宋)苏轼著 陈迩冬选注
陆游诗选 (宋)陆游著 游国恩,李易选注
范成大诗选 (宋)范成大著 周汝昌选注
龚自珍诗文选 (清)龚自珍著 孙钦善选注
元人杂剧选 顾摰仓选注
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 张燕瑾校注
牡丹亭 (明)汤显祖著 徐朔方,杨笑梅校注
长生殿 (清)洪升著 徐朔方校注
桃花扇 (清)孔尚任著 王季思等注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选注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
水浒传 (明)施耐庵,(明)罗贯中著
西游记 (明)吴承恩著
红楼梦 (清)曹雪芹,(清)高鹗著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著 张慧剑校注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著朱其铠等校注
聊斋志异选 (清)蒲松龄著 张友鹤选注
中国历代文选 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
杜甫诗选 冯至选编 浦江清、吴天无注
杜甫诗选 山东大学中文系
李商隐诗选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个人收藏意见:这套书出的很乱,多次重印,各种版本,排印、纸张、开本、校注都不一,要都找首版首印比较难,都收一样版本也难,我是凑的各种版本一套。
贴吧:藏书爱好者作者:湖南藏友 2014-10-06 09:11
回复:宋代散文

3楼
  宋代散文在体裁上多所创新,值得注意的散文新体裁有文赋、诗话、随笔和日记等。文赋是古文向赋渗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体赋,由欧阳修用散体文改造骈赋、律赋而形成,代表作品《秋声赋》是文赋的形成的里程碑。其后苏轼的《前赤壁赋》、苏辙的《黄楼赋》、黄庭坚的《刘明仲墨竹赋》、张耒的《斋居赋》、王十朋的《双瀑赋》、张孝祥的《金沙堆赋》、范成大的《望海亭赋》、杨万里的《浯溪赋》等都是宋代文赋的名作,其中以欧阳修、苏轼对文赋的贡献最大。诗话、随笔、日记也是宋代文人创造的新体散文,其共同特征是用散体文字记人记事,论文论艺,自由灵活,内容广博。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最早用“诗话”命名的著作,其后作者影从,蔚成大观。宋代诗话可考者有130种,完整地流传到现在的有40多种。宋代笔记流传于世的也有几十部之多。其中欧阳修的《归田录》、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是史笔和文采兼备的随笔名著。日记也是在宋代才真正成熟的一种散文体。黄庭坚的《宜州乙酉家乘》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第一部成熟、定型的私人日记。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著名的日记体游记。文赋、诗话、随笔、日记这些新体散文的出现,是宋代文人学养深厚、博雅精通的表现,同时是宋代散文繁荣的重要标志。
参考书目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
〔宋〕曾巩《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
〔宋〕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
〔宋〕吕祖谦《宋文鉴》,中华书局1992
陈新、杜维沫《欧阳修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王水照《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黄宝华《黄庭坚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四川大学古籍所《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未出齐)
曾枣庄、金成礼《嘉佑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王水照《宋代散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王水照《欧阳修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贴吧:宋朝作者:澹若海 2012-02-15 14:50
回复:【学术资源】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五)通俗小说集
68、《花月痕》
清代言情小说,题“眠鹤主人编次”,咸丰戊午年(1858)序,而光绪中始流行。魏子安撰。眠鹤主人是魏秀仁的号。魏秀仁(1818—1873),字伯肫,一字子安、子敦,号眠鹤主人、眠鹤道人、定香主人、咄咄道人、不悔道人、潜山、无思子等,活动于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魏秀仁的父亲魏本唐为嘉庆举人,先后任直隶知县与福建、台湾等地的教官。魏秀仁自幼即跟从父亲学习经史,但直到二十八岁才获得秀才身份,并于次年中举。在此之后,他接连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均未中。咸丰六年(1856),魏秀仁赴太原为山西巡抚王庆云的幕僚,翌年王庆云升调四川总督,他曾跟随入川,但不久又返回太原,任太原知府保龄家的塾师。其后又再度入川,重为王庆云幕僚,在川期间还曾主讲于成都的芙蓉书院。魏秀仁在川陕等地客居十余年后,于同治初年返回故乡福建,以教书度日,最后在贫病潦倒中去世。除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花月痕》外,还著有《陔南山馆诗抄》、《陔南山馆诗话》与《咄咄录》等三十余种著作,但多未刊行于世。
《花月痕》是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书中描述韦痴珠、刘秋痕和韩荷生、杜采秋这两对才子与妓女的故事,叙述他们晦达升沉的不同遭遇。韦、韩角逐官场,流连妓院。韦风流文采,名倾一时,而怀才不遇,终身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韦,以身殉情。韩则飞黄腾达,累迁官至封侯;采秋终于归韩,亦得一品夫人封号。全书布局巧妙,行文缠绵,文笔细腻、哀艳姜婉。其中刘秋痕,虽堕娼门,但不甘沉沦,以死殉情,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少见的一位身遭侮辱损害而奋力抗争搏斗的妓女形象。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这部书中有大量诗词,缠绵悱恻,哀感顽艳,都是香奁体。清末的文人对此很是欣赏,张恨水早期的小说里也常引用这里的诗词。其实正如鲁迅所批评的:“诗词简牍,充塞书中,文饰既繁,情致转晦”,特别是结尾叙韩荷生战绩,杂以妖异之事,“则如情话未央,突来鬼语,尤为通篇芜累”(《中国小说史略》)。此书也是后来鸳蝶派的滥觞,象徐枕亚的《玉梨魂》从小说名字和内容都是学它的。
今有:《花月痕》杜维沫校点,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花月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花月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贴吧:国学吧作者:閑庭信步? 2013-07-30 22:06
回复:论石延年诗歌
石延年喜作集句诗。《下第集句》云:“一生不得文章力,欲上青云未有因。圣主不劳千里召,嫦娥何惜一枝春。凤凰诏下虽沾命,豺虎丛中也立身。啼得血流无用处,朱衣骑马是何人。”抒写他的壮志抱负和下第后的牢骚怨愤。诗中所集是何人之句,难以一一细考,但将他人之句集为一首对仗工整、格律严谨、通篇浑成的七律诗,可见石延年读诗多,记忆牢,才思敏捷。另一首集句诗《偶成》云:
年来年去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首句用唐人郑谷《燕》诗句,次句用唐人秦韬玉《贫女》诗句,三句用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句。集前人之句,如同己出,一气呵成,在自嘲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潇洒的个性。宋人蔡绦《西清诗话》说:“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王直方谓始于荆公,非也。”(注:参见(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七引,中华书局1982年版。)指出石延年好作集句对于王安石的影响,这一点也不应忽略。
刘克庄说石延年“集中……警句尚多”(注:参见(宋)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一。)。石延年在创作中精心锤炼警句,这从上文所举的作品中皆可看出。《筹笔驿》中的“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一联,与《金乡张氏园亭》中的“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之句,正如张鸣先生所评:妙在把“对可观物态的观照和主观心态的体验,都纳入看上去很自然平常的句子中”。[14](P59) 此外,在石延年的数十个断句中,还有不少很精警的。如“天寒河影淡,山冻瀑声微”(《山寺》)、“平芜远更绿,斜日寒无辉”(失题)、“海云含雨重,江树带蝉疏”(失题),用动词和形容词细致精妙地表现出景物之间的关系;“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高楼》),钱钟书先生指出这一联与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高楼》),欧阳修的“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和“夜长春梦短,人远天涯近”(《千秋岁》)“词意相类”,都用了“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物更远”的写法[9](P38)。还有“月中欲与人争瘦,雪后偷凭笛诉寒”(《梅花》),以拟人化手法活现梅花清瘦苦寒的意态。至于“月如无恨月长圆”一句,司马光说:“李长吉(贺)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对云云,人以为勍敌。”[15] 这些警句,表明石延年作为宋诗变革派的一员大将,在运思造境、炼字琢句上已力图克服宋初白体的率易平熟、晚唐体的冷寂狭小及西昆体的藻饰雕琢之弊,着意追求一种清奇生新,深隽瘦劲的崭新风格。
毋庸讳言,石延年的诗也有明显的缺点。例如《调二举子》诗云:“司空怜汝汝须知,月下敲门更有谁。叵耐一双穷相眼,得便宜是落便宜。”还有《登第后被黜戏作》,皆为游戏笔墨,失于油滑。又如《偶成》:“力振前文觉道孤,耻同流辈论荣枯。动非仁义何如静,得见机关不似无。孔孟也宜轻管晏,皋夔未必先唐虞。侯门重问吾何有,且自低心混世儒。”通篇议论,枯燥乏味,已暴露出宋人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之病。再如他的《红梅》诗中,竟以“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如此粗浅呆板之句描状红梅,被苏轼讥为“此至陋语,盖村学中体也”(注:参见(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二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20页。)。近年有论者评石延年诗“豪纵浮嚣”[16](P69),“豪纵”二字中肯,“浮嚣”便言过其实了。
总之,石延年的诗具有意气标举、雄奇豪纵的鲜明艺术风格。他同欧阳修、梅尧臣和苏舜钦一起努力出新求变,为开创宋诗风调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欧、苏、梅,但在多种题材和体裁上都有足以传世的佳篇警句,对于欧、苏、梅、王(安石)、黄(庭坚)的诗歌乃至宋词的创作都有影响。他无愧于北宋诗文革新的前驱者和“诗豪”的美誉。【参考文献】
[1]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A].[清]何文焕.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宋]苏舜钦.石曼卿诗集序[A].苏舜钦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陈新,杜维沫选注.欧阳修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 范宁,华岩.宋辽金诗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6]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8]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M].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 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0]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1] [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12] [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A].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 黄宝华选注.黄庭坚选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4] 张鸣选注.宋诗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15]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A].[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1981.
[16] 吕肖奂.宋诗体派论[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贴吧:算无遗策的贾诩作者:九品官人法 2012-12-25 01:42
回复: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
初级书目(78种)
1、山海经校注 袁珂 校注 巴蜀书社1993年
2、诗经注析 程俊英、蒋见元 注 中华书局1991年
3、楚辞选 马茂元 选注 人民文学1998年
4、论语译注 杨伯峻 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
5、孟子译注 杨伯峻 译注 中华书局1960年
6、庄子校诠 战国·庄周,王叔珉 撰 中华书局2007年
7、墨子选译 战国·墨翟,谭家健、郑君华 注 上海古籍1990年
8、春秋左传注 战国·左丘明,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1981年
9、国语译注 邬国义、胡果文等 译注 上海古籍1994年
10、战国策注释 汉·刘向 编,何建章注 中华书局1990年
11、史记选注集评 汉·司马迁,韩兆琦选注 海南2003年
12、汉书选 顾廷龙、王熙华 选注 古典文学1956年
13、古诗源 清·沈德潜 选 中华书局1963年
14、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 选注 人民文学1978年
15、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选注 上海古籍1979年
16、曹操集注 魏·曹操,夏传才 注 中州古籍1986年
17、曹植集校注 魏·曹植,赵幼文 校注 人民文学1984年
18、陶渊明集校笺 晋·陶渊明,杨勇校笺上海古籍2007年
19、搜神记 晋·干宝,汪绍楹 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
20、世说新语校笺 南朝·宋·刘义庆,徐震堮 校笺 中华书局1984年
21、唐诗选注 葛兆光 选注 人民文学2007年
22、唐诗汇评 陈伯海 主编 浙江教育1995年
23、唐人小说 汪辟疆 选编 中华书局1978年
24、资治通鉴选评 宋·司马光主编,施丁 选评 上海古籍2003年
25、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 选编 中华书局2007年
26、王勃诗解 唐·王勃,聂文郁 解 青海人民1980年
27、陈子昂诗注 唐·陈子昂,彭庆生注 四川人民1981年
28、王维集校注 唐·王维,陈铁民校注 中华书局1997年
29、李白集校注 唐·李白,瞿蜕园、朱金城校注 上海古籍1980年
30、杜诗详注 唐·杜甫,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1979年
31、白居易集笺校 唐·白居易,朱金城 校注 上海古籍1998年
32、韩愈集 唐·韩愈,卞孝萱、张清华 选编 凤凰2006年
33、柳宗元集 唐·柳宗元,尚永亮、洪迎华选编 凤凰2007年
34、李贺诗集 唐·李贺,叶葱奇 疏注 人民文学1980年
35、李商隐诗选 唐·李商隐,刘学锴、余恕诚 选注 人民文学1986年
36、杜牧选集 唐·杜牧,朱碧莲 选注 上海古籍1995年
37、唐五代诗选 乔力 选注 人民文学2000年
38、宋诗选注 钱锺书 选注 人民文学2005年
39、唐宋八大家文钞校注集评 高海夫 主编 三秦1998年
40、宋词三百首笺注 清·上疆村民重编,唐圭璋 笺注 人民文学2005年
41、话本选 吴晓玲等 选注 人民文学1984年
42、欧阳修选集 宋·欧阳修,陈新、杜维沫 选注 上海古籍1986年
43、王安石选集 宋·王安石,王兆鹏、黄崇浩 选注 凤凰2006年
44、苏轼诗选 宋·苏轼,王水照 选注 上海古籍1984年
45、黄庭坚选集 宋·黄庭坚,黄宝华选注上海古籍1991年
46、淮海居士长短句 宋·秦观,徐培均校注 上海古籍1985年
47、李清照集笺注 宋·李清照,徐培均选注 上海古籍2002年
48、陆游选集 宋·陆游,朱东润 选注 上海古籍1979年
49、稼轩词编年笺注 宋·辛弃疾,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1993年
50、杨万里选集 宋·杨万里,周汝昌选注上海古籍1979年
51、范成大诗选 宋·范成大,周汝昌选注人民文学1959年
52、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宋·姜夔,夏承焘笺校 上海古籍1981年
53、金元明清词选 夏承焘、张璋 选编 人民文学1983年
54、关汉卿全集校注 元·关汉卿,王学奇等校注 河北教育1988年
55、集评校注西厢记 元·王实甫,王季思校注、张人和 集评 上海古籍1987年
56、元本琵琶记校注 元·高明,钱南扬校注 上海古籍1980年
57、全元散曲简编 隋树森 选编 上海古籍1984年

贴吧:中文系作者:zlq397 2012-12-09 19:36

大家都在搜

  • 杜维沫信
  • 杜维沫手稿
  • 杜维沫的领导
  • 杜维是谁
  • 杜维和
  • 杜维刚
  • 雅金杜维
  • 杜维和陈道临
  • 杜维新
  • 杜维超
  • 卡杜维利
  • 杜维安
  • 杜维亲
  • 杜维强
  • 杜维瀚
  • 杜维桓
  • 杜维美
  • 杜维红
  • 杜维雅
  • 以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