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吼,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
5月14日,由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组织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成果鉴定会”在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召开。鉴定委员会由艾国祥院
贴吧:天文作者:windy饭 2015-05-21 10:19
在月球设望远镜好处多多
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徐瑞哲 昨天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发射三周年纪念日,与此同时它的姊妹星“嫦娥二号”也正在距月面100公里的环月
贴吧:wap天文作者:igu_125 2010-10-25 22:17
全球最大真空望远镜坐落云南抚仙湖畔
全球最大的真空太阳望远镜近日通过专家鉴定,在抚仙湖畔正常运转。 由云南天文台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大型设备专项“一米新真空太阳
贴吧:云南发展作者:baby漫步恰恰 2015-07-29 14:12
2024年我国失去37位院士
在2024年,中国学术界和工程技术领域失去了37位杰出的两院院士,这些学者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广泛的视野,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不仅是中国科技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是国家繁荣的重要基石,也是科学史上的璀璨丰碑。 @f_auto?token=fa7f58454c7a6a9064ee84cb00711380 这些院士们的一生犹如群星般闪耀,即使离去,他们的光芒依旧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以下是2024年内逝世的部分院士简况: 1月2日,8
贴吧:太仓作者:粉刷酱? 2025-01-06 08:07
“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
201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下发通知,决定成立3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入选,实验室代码是2013DP173302。 实验室筹备成立情况: 经过近两年的酝酿和讨论,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筹)于2012年6月14日在上海天文台举行了成立仪式。 成立仪式由紫金山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鲁春林主持,紫金山天文台杨
贴吧:湖北天文作者:星空下的守望? 2013-04-30 20:23
回复:介绍百年名校 【同济大学】: 图片,数据和官方衔接(教育帖)
同济大学当选两院院士的学生名单:
    
科学院院士校友有26位:
    
       贝时璋(1921),梁伯强(1922),沈其震(1923考入同济),李国豪(1936),裘法祖(1936),陶亨咸(1939),朱洪元(1939),王守武(1941),唐有祺(1942),王守觉(1942),吴式枢(1944),俞鸿儒(1946年考入同济),吴新智(1946年考入同济),卢佩章(1948),吴孟超(1949),吴旻(1950),刘高联(1950年考入同济),黄志镗(1951),邓景发(1951年考入同济),丁大钊(1951年考入同济),曹楚南(1952),陈星弼(1952),戚正武(1952),许厚泽(1955),钟万勰(1956),郑时龄(1965)
工程院院士校友有27位:
       李国豪(1936),潘镜芙(1947年考入同济),陆道培(1948年考入同济),侯云德(1948年考入同济),陈洪铎(1949年考入同济),涂铭旌(1951),何友声(1952),陈     新(1953),李猷嘉(1953),沈世钊(1953),范立础(1955),项海帆(1955),魏敦山(1955),沈祖炎(1955),邹德慈(1955),董石麟(1955),张祖勋(1955年考入同济),宁津生(1956),钱     易(女)(1956),朱能鸿(1960),叶可明(1962),郑颖人(1962),李同保(1963),梁文灏(1964),张耀明(1965),潘云(1970),程京(1983)

贴吧:985作者:中科大堪比清北 2011-05-13 13:02
回复:[保定一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同济大学欢迎你!
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有
李国豪(1936),潘镜芙(1947年考入同济),陆道培(1948年考入同济),侯云德(1948年考入同济),陈洪铎(1949年考入同济),涂铭旌(1951),何友声(1952),陈 新(1953),李猷嘉(1953),沈世钊(1953),范立础(1955),项海帆(1955),魏敦山(1955),沈祖炎(1955),邹德慈(1955),董石麟(1955),张祖勋(1955年考入同济),宁津生(1956),钱 易(女)(1956),朱能鸿(1960),叶可明(1962),郑颖人(1962),李同保(1963),梁文灏(1964),张耀明(1965),潘云(1970),程京(1983,上海铁道)
贴吧:保定一中作者:柏拉图1994 2013-06-23 11:48
回复:【生命世界】我所了解30米光学-红外望远镜(TMT)国际合作项
14位院士联名建议中国积极参与TMT国际合作项目
2011年4月28日,值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年会期间,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中国参加30米光学-红外望远镜(TMT)国际合作项目计划进行了主动咨询,在查阅TMT项目建议资料,听取项目进展汇报后,联名签署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三十米光学-红外望远镜国际合作》专家建议,希望我国积极争取正式成为TMT项目的合作伙伴,并且力争在其它有优势的方面承担更多的任务。 建议书拟于近期向国家有关科技主管部门递交,以期早日做出立项决策,解决投资渠道问题。 参与建议书的工程院院士有:金国藩、朱能鸿、姜文汉、范滇元、赵伊君、龚知本、龚惠兴、林祥棣、许祖彦、苏君红、李同保、周寿桓、叶声华、周福霖。
贴吧:生命力猜想作者:生命力猜想 2013-02-21 10:07
回复:中国工业科技大汇总(转)
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
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是我国太阳物理和空间科学学科对太阳进行光学和近红外观测的主力设备,其主要科学目标是:在0.3~2.5微米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该望远镜于2009年6月由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亲自奠基,2010年9月开始试观测,2012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
2015年5月中下旬,由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组织的“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成果鉴定会”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召开。鉴定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云南大学教授张力等天文学和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学者、专家组成,经过现场测试(5月12日)和质疑讨论,鉴定委员会形成如下共识: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功能完整,技术和科学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望远镜运转正常,项目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位列国际三大前沿太阳观测系统之一。其中,太阳边缘的高分辨率观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成果鉴定,艾国祥对该望远镜性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是全球最大的真空望远镜,也是约8个时区范围内唯一能进行亚角秒级高分辨率观测的太阳望远镜,配备了多台性能先进的观测仪器,可对太阳进行多波段的高分辨率成像及大色散光谱观测,初步具备对太阳表面磁场进行二维测量的能力。试观测以来,获得了约500TB的太阳及太阳活动高分辨率观测数据,国内外太阳物理学家已经利用这些数据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并在ApJ等国际著名天文学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首次观测到磁场重联释放磁扭缠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与研究基地在活动区暗条爆发与小尺度磁重联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首次观测到磁重联可以释放磁纽缠这一新的物理现象。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10.1038/NCOMMS11837)。该项工作主要是由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薛志科和闫晓理,南京大学程鑫和杨凯,紫金山天文台苏英娜,德国波茨坦大学Bernhard Kliem,国家天文台张军等合作完成。
磁重联,又称磁场湮灭,是天体物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快速能量释放过程。普遍认为太阳上的能量释放就是磁重联导致的。本研究主要利用云南天文台抚仙湖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的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Hα波段观测数据,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观测的紫外(UV)、极紫外(EUV)和矢量磁场数据,以及日出(Hinode)和GOES等空间望远镜的X射线数据,详细研究了发生在2014年10月3日活动区12178中的暗条爆发中的磁重联过程,发现了在暗条细丝和周围的色球纤维之间发生了磁重联,并首次观测到通过磁重联把暗条的磁扭缠快速释放出去的物理过程。
贴吧:印度作者:人r人52525 2017-12-16 11:31

大家都在搜

  • 朱有鸿个人简历
  • 朱育竹
  • 吴伟仁
  • 陈良惠
  • 朱鹤孙
  • 毛伊荣
  • 曾呈奎
  • 吴韦人
  • 雷啸霖
  • 戴建武
  • 李佩成
  • 朱合华
  • 钟彩虹
  • 杨钟健
  • 王逸平
  • 朱永官
  • 张启先
  • 余彩虹
  • 赵忠贤
  • 卢嘉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