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支招美术联考备考 据荆楚网消息,11月27日上午,全国美术培训名校古枫画苑在田汉大剧院举办“美术联考名师报告会”,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欧阳德彪、湖北第二
贴吧:
冬浦惠作者:
精典管理 2010-12-04 15:27 回复:#高考贴吧跟你聊#历史前言 光华以“知行合一”为校训(1930年改为“格致诚正”,1949年11月恢复原校训),以 “培养高尚人格,激发国家观念”为宗旨,提倡“读书运动与爱国运动并进”。张寿镛、朱经农、廖世承先后担任光华大学校长,并延聘胡适、厉麟似、钱钟书、徐志摩、吕思勉、钱基博、容启兆、张歆海、颜任光、张东荪、谢霖、蒋维乔、韩湘眉、潘光旦、周煦良、罗隆基、王造时、章乃器、朱公谨等著名学者执教。
贴吧:
华东师范大学作者:
宫城女将?? 2021-06-19 21:08 回复:【杂谈】科技产供销全球产业链数学部分的中国发展与缺失 芝加哥大学亦是中国留美学生的一个重要地点,其中杨武之师从Dickson读数论,1926年得到博士。孙光远跟随Ernest Lane读射影微分几何,1928年获得博士。胡坤升跟随Bliss学分析,1932年获得博士。此外在芝加哥获得博士学位的还有曾远荣和黄汝琪,先后在1933和1937年得到博士学位。除了哈佛和芝加哥两所大学外,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还有:20世纪20年代,孙荣、曾昭安;30年代,胡金昌、刘叔廷、张鸿基、袁丕济、周西屏、沈青来。留法的博士有:刘俊贤在里昂大学研究复函数;范会国在巴黎大学研究函数论;赵进义在里昂大学研究函数论。
留法诸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熊庆来,他1926年到清华任教,1928年做系主任,1932年到法国留学,1933年获得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后,在1934年回国继续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他的著名的学生有杨乐和张广厚,奠定了中国复变函数的基础。德法两国当时的数学领导全世界,Courant在哥廷根大学带领了不少中国数学家,例如魏时珍、朱公谨、蒋硕民,论文都在微分方程这个领域。曾炯之在哥廷根大学师事Noether,1934年得到博士学位,他的论文在数学上有重要贡献。程毓淮亦在哥廷根得到博士学位,研究分析学。1935年夏,吴大任到德国汉堡,与陈省身第三次同学,在布拉施克教授指导下做研究,1937年回国。
留学日本的有陈建功,在东北大学师从藤原松三郎研究三角级数,1929年获得博士;苏步青在东北大学师从洼田忠彦学习射影微分几何,1931年获得博士,回国后陈建功和苏步青先后任浙江大学数学系主任。苏步青的著名学生有熊全治、谷超豪、胡和生。留日的还有李国平、杨永芳、余潜修、李文清等人。
贴吧:
大话未来作者:
苍穹大仙 2011-10-15 12:33 回复:那些消失的大学 2、光华大学
私立上海光华大学创建于l925年6月,由数百名脱离美国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组建而成。学校校长长期由张寿镛担任,1945年7月张寿镛逝世后,先后由朱经农、廖世承担任。担任副校长的先后有:朱经农、张歆海、廖世承,颜任光,容启兆、朱公谨、谢霖。
上海光华大学于1952年与其他高校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微博]。
贴吧:
绵阳一诊作者:
菲菲仁者无敌 2015-05-10 19:16 回复:【游戏】诗词接龙 喜欢古风的亲们来试试吧~~~~~~ 桃园扉,花翠薇,潭深幽幽碧如髓。题:朱公谨
贴吧:
河图作者:
可爱的丝丝 2012-04-07 09:53 回复:《辞海》“交通大学”辞条背后的故事和心态 关于交大西迁和两地分别建校这段历史本是清晰的,因为历史文件毫厘不爽。
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两个学校的报告
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并报
总理:
1956 年经中央批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嗣于 1957 年根据交通大学内部的实际情况及当时上海、西安两地的需要,报经国务院批准对该校迁往西安的具体方案作了调整,决定交通大学的大部分专业及师生迁往西安,作为交通大学的西安部分;小部分留在上海并与原上海造船学院及筹办中的南洋工学院合并,作为交通大学的上海部分;西安及上海两个部分在行政上仍实行统一管理。根据当时的情况,作为一个过渡办法,这样处理是完全必要的。
两年来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个部分在专业设置和师资设备的调整方面,已初步就绪,并且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自去年将两个部分分别下放给上海市和陕西省管理后,由于两个部分规模都很大,距离又远,行政上再实行统一管理,有许多不便之处。特别是考虑到今后两个部分都已确定为全国重点学校,培养干部的任务都很重,长此下去,对工作是不利的。
为此,我们拟将交通大学西安及上海两个部分从现在起分别独立成为两个学校。上海
部分改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部分改称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同志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请中央另派校长。
以上意见,经与上海市委、陕西省委商量,都表示同意。
两校的专业设置、每年本科招生人数及发展规模都按中央批转的教育部党组关于 16 个重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名额及发展规模的意见办理。
两校师资的调剂,按迁校时所商定的原则办理。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师资及高年级学生方面,应予上海交通大学以适当的支援。具体办法,另由教育部与上海市委、陕西省委及两校负责同志协商解决。
两校教学设备的分配,现在西安及已经确定调往西安的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原在上海及后来确定留在上海的属于上海交通大学。
两校分设后,由于历史关系及两校的专业设置有许多相同,仍应继续保持密切协作、相互支援的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
教育部
1959 年 6 月 2 日
抄报: 中央文教小组
中央宣传部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 1959 年永久 62——1-3)
转发教育部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以及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的函
交通大学:
兹将“教育部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以及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转发你校,希即遵照执行。
陕西省高等教育局
1959 年 8 月 27 日
附抄原件内容:
……(以上部分与教育部 6 月 2 日报告相同,略)
两校分设后的若干具体问题和今后继续加强协作问题,我部于 7 月底邀请了上海市委教
育卫生科学部、陕西省高教局及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的同志座谈,经双方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如下:
(一)现在两校的师资,进行适当调整后,原则上不再调动。由于原上海交大机电方面的
师资大部分已调到西安,为了适当解决上海交大当前教学上的需要,西安交大除前已调回上海交大的师资外,决定再抽调 18 位教师回上海交大任教.其中朱麟五等 15 位教师于今年暑期去上海,孟侃和李鹏兴两位教师分别于 1960 年 2 月和 1961 年 2 月去上海,朱公谨教师待应用数学专业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后去上海。
(二)两校学生,原在上海部分的属上海交大,原在西安部分的属西安交大。上海市提出
抽调西安交大机、电两系部分高年级学生回上海交大的问题经研究,一致认为目前如将五年级学生分两地上课,在师资设备上都有困难,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该两系五年级学生仍以全部留在西安交大学习较为合适,鉴于近两年内上海交大机、电两系没有毕业生,上海市需要这方面的干部和师资,建议国家计委在统一分配高等学校机、电两系的毕业生时,在可能条件下,给上海市以适当照顾。
(三)两校分设后,为了继续保持协作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经商订在以下几个
方面密切合作,相互支援:
①视工作需要,凡两校相同的专业,继续加强合作,必要时,可派学生到对方借读,派
教师到对方进修或短期讲学,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料等。
②凡两校共同需要的图书资料,讲义教材以及采购、制造仪器设备等,有必要时,可共
同协商互相支援。
③两校经常交换科学技术情报资料,对有关重大的科学研究项目,可组织合作。
④两校教职员,因事到上海或西安时,可以相互照顾,给予方便。以上各项,希即通知
两校按照执行。
(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馆藏档案 1959 年永久 62——5-9)
然而,清楚的历史过程被有时变得模糊和混乱了。这个问题以前有,现在依然有。因为问题一度非常严重。因此,国家教委在1996年再次发文澄清历史,这个文件还发给了新闻单位。
国家教委关于重新转发《国务院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分别成立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批复》的通知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原名南洋公学,1896 年创建于上海,1921 年定名为交通大学,1956 年,为了适应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需要,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迁往西安。1957 年,国务院根据当时交通大学内部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需要,决定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安两部分,实行统一领导。之后,大部分系、专业和师生陆续迁至西安。1959 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两所学校,上海部分定名为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
几年来,在一些同志有关历史的讲话,文字中,出现了不准确,不严密,不完全和疏
漏的表述,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是不应的。为防止今后继续出现与史实不符的情况,现重新转发《国务院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个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批复》,望引起有关单位部门的注意和重视,今后关于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关系,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关系的表述均应以此文件为准。
附件:《国务院关于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批
复》(1959 年 7 月 31 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一九九六年十月八日
抄 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抄 送:有关新闻单位
贴吧:
双一流作者:
北京985211 2019-03-1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