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贵的人物生平,英雄事迹 麻贵——明朝将领、抗倭英雄 麻贵由舍人从军,累功升都指挥佥事,充任宣府游击将军。隆庆年间,提升为大同新平堡参将,贼寇大举进犯,掠夺山阴、怀仁、应州。地方将官多由此获罪,唯独麻贵和兄长副将麻锦拒敌有功,受到奖赏。万历初年,麻贵被提升为大同副总兵。万历十年(1582年)冬天,麻贵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宁夏总兵官。不久,麻贵将总指挥部迁往大同。时各部朝贡求和为时日久,撦力克世袭封为顺义王,侍奉中国更加虔诚。麻贵经
贴吧:
麻家将作者:
太阳码? 2017-08-26 21:17 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
共3名
沈懋学 - 张嗣修 - 曾朝节
第二甲
赐进士出身
共57名
宋希尧 - 陆可教 - 冯梦祯 - 刘庭芥 - 杨起元 - 沈大忠 - 杨德政 - 张文奇 - 盛世承 - 张问仁
郑一麟 - 苏 浚 - 黄学颜 - 尤光被 - 李元龄 - 赵 健 - 王再聘 - 许国瓒 - 杨际会 - 于达真
唐守钦 - 冯 琦 - 沈九畴 - 王明时 - 孙成泰 - 王 豫 - 郭师古 - 周汝登 - 刘九泽 - 章 润
房守士 - 李 楠 - 蔡斗移 - 沈季文 - 庄履丰 - 韩取善 -
贴吧:
明朝作者:
尛白君 2010-04-24 11:37 回复:【学术资料】张居正反对派群体研究 曾乾亨也加入到墙倒众人推的行列,成为张居正的反对派成员之一。曾乾亨(1538-1594)字于建,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明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张四维门生。历任合肥知县、监察御史、光禄少卿、大理寺少卿等职。与父亲曾存仁、胞弟曾同亨一起被誉为“一门三进士”。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时为山东道监察御史的他,奏上《奸险大臣蔑视公论乞赐罢斥以正人心疏》,对张居正任用的兵部尚书张学颜进行了揭露和清算,指出:“臣惟朝廷之所以制驭天下者在威福,臣子谁得而窃之?世道之所以维系者在公论,人臣谁得而违之?窃威福者是谓无将,至于深谋默运,假此以籍言官之口,此尤奸慝之尤也。违公论者是谓不道,至于脾睨肆行蔑此而恣胸臆之私,此尤邪佞之魁也!人臣有一于此,即不可复容于尧舜之世,乃若兼兹二者,则今兵部尚书张学颜是也。”他决定为皇上陈之:
夫学颜结纳故相张居正,潜通货贿,欺隐钻刺以至九列,此俱昭灼在人耳目矣。乃今于南京工科给事中冯景隆一事,其人品心术尽皆毕露,所关于窃威福,蔑公论非勘小也!..…其贪跌狼籍,谄事要津,琐屑鄙猥之事,姑弗具论,但以结交权奸张居正言之。人知倾陷刘台者,王宗载也,阿奉助成者,周咏、于应昌也。然此三人,皆居正以意授之,乃其发纵指示,授居正以意者,则张学颜也。当刘台被执之后,正学颜抚辽之日,学颜欲深结居正欢心,则捏成赃私,开具刘台揭帖送至京师。居正得之,不啻重璧,而又以辽东抚臣之言可凭而据也,故其深谋秘计,转相授受,王宗载得之以示谢耀,谢耀得之以为具疏张本,而刘台之罪成矣。此亦岂能涂全辽之耳目哉!今王宗载等俱已正法,而学颜犹然绾大司马之绶,尚得以纵私周上,窃威福而蔑公论,臣不知其解也!又自入户部以来,倾心权奸,极先意承志之巧,弥缝固结,工望风希旨之术,催征之檄日下诸道,如霆迅火爇,清丈之令督令参罚,如下石燃膏,有司奔命未遑,黎庶捶楚不堪,闾阁萧条,白骨遍于原野,元气耗敝,国脉亏损(颠到是非),此皆居正挟惨刻以误陛下,而学颜又挟惨刻以误居正也。
贴吧:
张居正作者:
江陵草市小书童 2024-07-19 17:03 回复:【学术资料】张居正反对派群体研究 吉安府的特殊氛围,对于某种情绪的形成会产生特别的影响。早在隆庆末和万历初年,吉安府的一位名士便遭受到张居正的打压。他就是朱衡。朱衡(1512—1584),字士南,吉安府万安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在治河上与潘季驯观点相左,而受到张居正的排斥,万历二年(1574年)被劾去职,十二年(1584年)卒。这种背景,对反对夺情的吉安府群体,似乎有一种细蕴和促发作用。在反夺情斗争当中,浙江道御史朱鸿谟挺身疏救吴中行、赵用贤等人,他虽然不是江西人(是山东青州人),但却做过吉安府推官,那是他中进士后担任的第一个官职,据载,朱鸿谟在“授吉安推官”后,“郡有要臣来干者,出其书示人,要臣惕然久之,亦与诸吉人相忘曰:‘兹道义乡也,匪吉谁容吾戆者?’丁丑大计,有同僚阴虿谟,当路不无少动,吉孝廉百人咸声言曰:‘我公濂洛中人,吉数百年仅仅见此,此而可议,吾辈愿叩九阉矣!’议止,然仅授南道御史。丁父忧后,“起补河南道,巡按江西”,“按江西归,荐者厚币走谢,谟不受”。“看来,他受到吉安人特别是吉安孝廉和秀才们的拥戴和支持,与吉安人建立了密切关系,也可能因此感受到当地人的一种反张情绪,对于他参加反张斗争多少起了一定的影响。张居正死后,江苏武进人钱一本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来到庐陵县任知县,庐陵县正是吉安府府治所在地。因此,他事后上疏抨击张居正假圣旨以塞言路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山东道监察御史曾乾亨奏上《奸险大臣蔑视公论乞赐罢斥以正人心疏》,对张居正任用的兵部尚书张学颜进行了揭露,以清算张居正的政治遗产。曾乾亨之所以用了如此惊心动魄的标题加以弹劾,就反映了江西人的一种情绪。曾乾亨正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加上他是万历五年的进士,为张四维的门生,因此就更加对张居正及其派系产生不满了。
贴吧:
张居正作者:
江陵草市小书童 2024-07-03 11:55 回复:【学术资料】张居正反对派群体研究 曾乾亨的弹劾并未起到作用。次年,顺天府通判周弘榆疏论张学颜交通太监张鲸时也未能让神宗改变主意,但张学颜自己执意致仕,许之。
张居正的家最终抄于丘樨之手。丘槲(1516—1585),字茂实,诸城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由行人擢刑科给事中,迁兵科都给事中,因故罢为民。隆庆初,擢南京太常少卿,进大理少卿,以病免。“神宗立,言官交荐。张居正恶之,不召。”万历十一年(1583年)秋,擢左副都御史,迁刑部右侍郎,上疏弹劾张居正所用的心腹之臣:“御史于应昌构陷刘台与主宗载同罪,宗载遗戍而应昌止罢官。劳堪巡抚福建,杀侍郎洪朝选。御史张一鲲监应天乡试,王篆子之鼎资缘中式。钱岱监湖广乡试,先期请居正少子还就试,会居正卒不果,遂私中篆子之衡。曹一夔身居风宪,盛称冯保为顾命大臣。朱琏则结冯保为父,游七为兄。此数人者,得罪名教,而亦止罢官。此纲纪所以不振,人心所以不服。臣初入台,誓扫除积弊。今待罪三月,而大吏恣肆,小吏贪残,小民怨咨,四方赂遗如故,臣不职可见。请罢斥以做有位。”于是神宗削应昌、堪、一鲲、一夔、琏籍,贬岱三秩。不久,丘樨“偕中官张诚往籍张居正家”。还,转左侍郎,寻拜南京吏部尚书,卒于官。
贴吧:
张居正作者:
江陵草市小书童 2024-07-19 17:05 回复:【学术资料】张居正反对派群体研究 在反对张居正的群体中,张四维的门生最多,这不会是巧合,背后折射出张四维的盘算和谋划。与张居正与其门生的关系全面恶化、门生纷纷倒戈不同,张四维特别重视与门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联络,因此在倒张过程中,他的门生用力最多,弹劾最勤。万历十年六月二十三日,就在张居正死后第三天,御史雷士桢、王国、给事中王继光就向皇帝上疏,弹劾潘晟,三人中除了雷士桢是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外,其他两人都是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座师都是张四维。王继光是万历五年丁丑科(1577年)第三甲第五名进士,王国是其同年。“张居正疾笃,疏荐其座主潘晟入内阁,帝从之。国与同官魏允贞、雷士桢及给事中王继光、孙炜、牛惟炳、张鼎思抗言不可,寝其命”。这里提到的魏允贞、张鼎思也都是万历五年(1577年)的进士,座师也是张四维,后来张鼎思又弹劾张居正的军中盟友戚继光,导致戚继光先改广东,后被罢黜。针对徐爵、冯保和张居正进行弹劾的是江东之,也是万历五年(1577年)的进士,座师也是张四维。反对冯保的尚有孙玮,也是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在张居正执政时,便“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二人都是冯保心腹。张居正死后,“厂卫承冯保余威,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孙玮“极陈其害”。作为张四维的门生,丁此吕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二月,慈宁宫发生火灾后,“建言谴谪诸臣,去张居正余党,速诛徐爵、游七”,报闻。又参奏“江陵科场诸作奸”案的有关人员。曾乾亨也是明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张四维门生。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时为山东道监察御史的他,奏上《奸险大臣蔑视公论乞赐罢斥以正人心疏》,对张居正任用的兵部尚书张学颜进行了揭露和清算,“夫学颜结纳故相张居正,潜通货贿,欺隐钻刺以至九列”
贴吧:
张居正作者:
江陵草市小书童 2024-07-03 11:36 回复:【学术资料】张居正反对派群体研究 二、师生之间形成的反张群体
在反对张居正的政治集团中,由师生之间所构成的群体十分明显。
明代的师生关系含义较广,包括了座师与门生之间的关系。座师也称座主,是主持某科进士考生的考官,而门生则是由该考官点选的进士,形成特殊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不如课堂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联盟。门生依赖在官场已成气候的座师的提携,而座师则寄希望门生飞黄腾达后的投桃报李。一旦形成师生关系,又与一般的政治同盟有所不同,有一种私人的关系。正如江东之所说的那样“夫门生之与座主情有所昵,属官之奉上司势有所畏”.
在张居正反对群体中,这种座师与门生结成的同盟关系十分普遍,甚至可以说左右了张居正改革的未来命运。张居正临死前后,首先向他发难的就是以座师张四维与其门生李植、羊可立、王国、王继光、冯景隆、丁此吕、曾乾亨、方万山等人形成的倒张同盟。李植等人之所以向张居正的政治遗产发难,主要是张四维害怕张居正的继承人跃居己上。张四维与张居正的关系,前面曾经结盟,而后面已成敌对。张居正夺情后,“益偏恣”,“帝令(张)四维等理阁中细务,大事即家令居正平章。居正始自力,后惫甚不能遍阅,然尚不使四维等参之”,排斥张四维,甚至“居正度不起”时,推荐“前礼部尚书潘晟及尚书梁梦龙、侍郎余有丁、许国、陈经邦,已,复荐尚书徐学谟、曾省吾、张学颜、侍郎王篆等可大用”,神宗“为黏御屏”。这些推荐的人都不是张四维的人,也不是张四维所愿见的人。张居正死后,“于是四维始为政,而与居正所荐引王篆、曾省吾等交恶”。他窥见神宗对冯保和张居正有所不满,决心推到张居正这尊偶像。“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调保及居正。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左右亦浸言保过恶”,这时,张四维与其门生发力了,“四维门人御史李植极论徐爵与保挟诈通奸诸罪”。结果“帝执保禁中,逮爵诏狱。谪保奉御居南京,尽籍其家金银珠宝巨万计。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这时言官乘机“劾篆、省吾,并劾居正,篆、省吾俱得罪。新进者益务攻居正”。于是“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斥削殆尽。召还中行、用贤等,迁官有差。刘台赠官,还其产”。张四维的另一个门人“御史羊可立复追论居正罪,指居正构辽庶人宪[火节]狱”。这时庶人妃因上疏辩冤,且曰:“庶人金宝万计,悉入居正。”神宗“命司礼张诚及侍郎丘樨偕锦衣指挥、给事中籍居正家”。“来了个大反攻,终于扳倒了张居正。
贴吧:
张居正作者:
江陵草市小书童 2024-07-03 11:35 东林与复社之东林始末上 万历二十一年二月,京察竣;三月己未,刑科给事中刘道隆论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司郎中杨于庭,台省交谪;而吏部曲为解,仅议一职方主事袁黄非礼。上责吏部回奏,尚书孙鑨言:『淳熙,臣乡人;安贫好学,非有先容之助。于庭,任西事有功,尚书南星亦言之,臣不忍以功为罪。且既命议覆,自有异同,惟各原其心,求归於当。若知其无罪,以科道之言而去之,眛心欺君,臣不能为』。上以不引罪,夺俸三月;考功郎中赵南星
贴吧:
南明史作者:
萨 宝 2020-04-03 10:15 回复:【文字】连载:血色太庙 39
我不相信,顾宪成依然躲在孙鑨与赵南星背后不肯见我。难道你拥有永恒,就对于死亡等闲视之?我完全有能力杀掉他们,如果他们还在为你做挡箭牌的话。我在亲手毁掉你呕心沥血建下的党,我在毁掉我和你共同的理想。我不仅在毁掉你,也在毁掉我自己。
除了有关这次党争的奏章,我还读了些其他同样悲惨的故事。天灾仍猖狂在神州大地上,盗贼蜂起,州官放火,国家财政几近入不敷出。天下比张居正治下之时更加不太平了,我的理想距我越发遥远。刻骨的自责模糊了我的眼睛,每当我看见桌上高高堆积的遗留未批的奏章,我恨不得立刻将它们送入火焰中化为灰烬。
“陛下,您的谕旨一下,朝廷舆论大哗,众多文官扬言要上述为孙鑨与赵南星鸣冤。”
“他们俩有何冤!为人之矛,自食其果而已。”跪在那里向我汇报朝廷情况的是陈奉,算个精明强干的太监。我对太监的厌恶或许是与生俱来的,抑或不是。我曾多么喜欢冯保,但后来又对他不得不厌恶。而其他的太监宦官,一律在我看来面目可憎愚蠢至极。有时候我缺乏空闲,太监的鲜血尚且可以果腹,他们的鲜血因为长期在宫中受到的优待,勉强可食。
可是陈奉似乎还好。忠心姑且不论,面貌姣好,眉眼间都带着一股清秀之韵,与其他的粗鄙东西大不相同。我让他每日在朝中观察,为我提供见闻密报。
“陛下,虽是如此,但文官必会有大量奏章为此二罪人开脱,陛下当应谨慎应对。”知书达理,眼光也比那帮短浅的人放的长远。
“我明白了,你下去吧,让司礼监把今日的奏章送上。”
尽管今天上午才宣布对于孙鑨和赵南星的处罚决定,晚上就有几封为他们开脱的奏章送上,我也不得不感叹顾宪成的组织能力。陈词滥调,空话套话,毫无说服力可言。这都是几品的小吏写出的拙劣文章,竟然让我我连惩罚他们的心情都没有。
一夜平静,我不指望顾宪成的出现,他也就没有给我惊喜。我知道今晚的几封奏章不过是大战将至前侦察兵的零星交火,而明晚就不知会有多少人会在顾宪成的帅旗下毅然决然向我发动冲锋,哪怕变为牺牲的牛羊也在所不惜。
我竟感觉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哪怕这个信仰完全是荒谬的,只要有人笃信,就会有人义无反顾的为之奋斗。当年丰臣秀吉的士兵是这样,顾宪成麾下的这些文官也不例外。如果他们坚决认为王锡爵是祸国殃民的文蠹,他们就宁愿前赴后继。如果他们有人死在我的手中,相反这不是耻辱反而是无上的光荣。
为什么,只可惜,他们的信仰竟然用在对抗我上。
当夜,司礼监就抱着厚厚的奏章进入殿中,我明白顾宪成把所有的火力都倾泻到了我的身上。
今天,为孙鑨和赵南星说情的文官有:左都御史李世达,也负责过京察;佥都御史王汝训,右通政魏允贞,大理少卿曾乾亨,郎中于孔兼,员外郎陈泰来,甚至还有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就连被革掉一年银米的孙鑨,都敢上书为赵南星求情。
听陈奉说,这日的朝廷相当太平,诡异的太平。没有人提到孙鑨与赵南星,顾宪成在一群大臣之中毫不起眼。
贴吧:
歌特作者:
宴处 2010-10-11 18:21 回复:麻贵援朝抗日的那段不为人知故事 经过与蒙古俺答诸部多年的战争,隆庆初年明朝政府终于允许俺答汗通贡互市的请求,此后除个别蒙古首领仍时有骚扰外,凡俺答控制力所及的,东起蓟州、宣府,西到甘肃、固原数千里的长城沿线地区,烽火不起,蒙汉各族交往频繁,安居乐业。麻锦在万历初年已经升任总兵官,先在山西,不久即改镇宣府。麻贵则升至大同镇副总兵,万历十年(1582),又充任宁夏总兵官,不久调任大同总兵官,负责京师西北的防务重任。
麻贵父子、兄弟出生宣、大,驻守宣、大,而且部下又多宣、大家丁,这是一支剽悍的、能征惯战的武装,包括蒙古、回回各族健儿在内,因此当时被称为“达兵”。隆庆以后正是明朝政府与俺答各部互市往来的时期,作为独当一面的高级将领,麻锦招集塞外叛人,归者甚众;麻贵约束部伍,不得扰害蒙汉百姓,维持长城内外的通贡互市,使塞上防务出现安定的局面,弟兄皆有勋劳。另一方面,也正如万历十八年(1590)大学士王锡爵在奏稿里所揭露的,由于与蒙古各部通贡互市近二十年的和平环境,滋长了“吏恬卒玩”等弊端,这些弊端对于骁勇善战的麻贵来说也在所不免。所以万历十九年(1591),麻贵被阅视少卿曾乾亨所劾,罪名主要是坠坏城堡,冒马媚虏以及占地盗粮等项,并因此而受到革职处分。
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宁夏镇军锋刘东等,因被巡抚党馨压抑及侵粮而激变,他们劫持总兵张维忠,并请求招安,蒙古族副总兵为之主谋,变军与蒙古宰僧、著力兔诸部遥相呼应,事态扩大,全陕为之震动。明军久攻不下,师无成功。麻贵素以骁勇善战著称,明廷让他以副将率所部家丁赴宁夏,戴罪立功。在战斗中麻贵亲冒矢石,斩获甚多。提督李如松(李成梁之子)等部与麻贵合力进剿,并断绝了蒙古诸部对宁夏变军的声援,经过半年多的奋战,宁夏的变乱被镇压下去。麻贵以功又被任命为总兵官。万历二十二年(1594)七月,蒙古卜失兔纠合诸部深入定边营,麻贵率军趁虚直捣敌帐,多有斩获。
十一月,卜失兔仍在三边一带窜扰,守将捍御无能,观望不前,多以退怯失职论罪。麻贵亲自率军赴援,号称敢战,从功升署都督同知。第二年卜失兔又率军入塞扰掠,麻贵率一万五千兵马分左、中、右三路,衔枚疾超,逾塞六十里,又一次取得胜利。不久麻贵因病告归,保留职务而不理事。
贴吧:
麻家将作者:
太阳码? 2017-09-07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