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调查# 打听曲贡文化遗址
有朋友去过的吗?能否告知下具体位置谢谢 !
贴吧:林周县作者:Tuntun5 2021-03-09 14:43
【书讯】《守望昆仑:第三极考古手记》王仁湘 天地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记录在“第三极”青藏高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考古手记。作为一部反映青藏高原考古的通俗读物,作者通过十余篇随笔及多幅直观的实物图和形象的线描图,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获得的手田野资料,图文并茂、通俗、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其在发掘西藏拉萨曲贡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为代表的史前文化遗址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同时展现了雪域高原上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古老的文明风貌
贴吧:长门有希的水瓶作者:兰陵笑笑生水瓶 2021-09-11 14:35
回复:关于党项,羌,义渠国和D系等的话题和历史
接着更新:
他说到一个角色,无弋爰剑,我想说,首先这是一个音译名字,而且是董事木雅之一的阿夏部族的人,他们是东部西北的土著;无可以对应乌,也可以对应多康地区的自称沃(卫藏自称普,康巴部分称博);弋是藏语“的”音译
爰剑才是他的名字。
至于他说的爰剑成为领袖的理由是带来了从秦学来的“种植”和冶炼技术,首先我们动脑子想一下,先不谈他不带种子如何提升“种植”技术,以及高原作物是青稞以及粟,氐人在汉史中,是以精通农业著称的,高原上的耕作,象雄阿里处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至少3500年前(象雄鼎盛时期,统一高原,分成中,里,外三部分,里象雄在波斯那一块),又一个倒反天罡。
公元前8世纪左右,象雄王国分裂几十个邦国,到后来的十二邦国时期,才出现各种散落部族,而不是如这个人所言从来就分散。
那就要提一提象雄大概的历史了:
古象雄鼎盛时期 大约公元前2000-前1401年
公元前1917年(藏历木鼠年),古象雄的王子辛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诞生在刚底斯山脚下的玛澎湖边的象雄奥茂朗让(????????????????)的地方。也据南卡诺布的《底斯熬》(???????????)载:“……距今3908年前(公元前1919年前)……象雄国王赤外拉吉赛吉夏日坚(????????????????????????????????)时期开始象雄王朝进入鼎盛期。”据苯教史料记载说:“……后至须弥山的南部国王帕杰布的国都上空,以观思五法观相后,得知大食俄摩隆仁(????????????????)国度适合他诞生,以国王杰本妥噶尔为父,以王后尧希杰协玛为母于木阳鼠年(前1917年)孟春十五日一时破晓木星会鬼宿的大吉日子降临人世,由婆罗门相士赛恰奥丹取名为'觉悟道祖师辛饶弥沃更利南巴杰哇(????????????????)’。……其后,学习了五大明中大智者派的根基工巧明。从工巧之王噶玛李学和拉旺,及以建造著称的举楚旺秋,以铸造著称的勒托巴桑,以锻造著称的神匠尤巴,以雕塑绘画著称的伊格楚琼等瞻部洲六庄严处,系统学习了工巧明”。辛饶弥沃成年后,娶了吾萨(????????)和嘉萨(????????)等八位妃子。创造了三十四字韵母的象雄文字,创作了很多苯教经典和藏族文学著作。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
也就是说,远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2500多年前,古象雄佛法“雍仲苯教”早已在雪域高原广泛传播,是青藏高原上的先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古象雄佛教发源于中亚的古象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错湖”一带,是古象雄王子辛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所传教的如来正法,也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是以显宗、密宗、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
公元前1897年(藏历木猴年),古象雄国王妃吾萨(????????)生了《藏医四十万》的作者谢吾赤西(????????????????)王子。
公元前1893年(藏历土鼠年),古象雄国汉王妃(????????)生了藏族数学家森刚常强(????????????????????)。据《世续题解详传》中云:敦巴辛饶莅临塞·阿夏地区,对塞苯朗杰雅巴传授《塞举伽那》等共通法门,以塞·阿夏方言传授不共殊胜法门《不失果位本性之抉择》。《赛米》中云:辛饶弥沃圆寂之后,……但只有高足阿夏桑瓦多堆,及时察觉了辛饶导师圆寂之事。并离开此地,火速前去寻求导……,届时阿夏确定辛饶导师已示圆寂。又据《苯教源流弘扬明灯》中云:辛饶圆寂后,邀请阿夏前来,……所有经藏由阿夏桑瓦多堆结集,在《分辨》中亦如此记载。以上提到的“阿夏”就是今甘青地区,史称“古阿夏”。
公元前1887年左右,象雄王国穆氏王子辛饶弥沃佛陀创建了完整的九乘教法和教义,就是古象雄佛法。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辛饶米沃祖师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国外的一些藏族学者认为藏文是在象雄文的基础上,学习克什米尔和印度的声明,进行了改造,这一设想,不无道理。个别藏学家将珍藏的与松赞干布同一时代象雄王李弥嘉的印文和部分象雄文字出示为证,进一步证明了确有象雄文。
佛陀辛饶米沃创建了雍仲本教后改变了很多原始的信仰方式,包括改变了杀生祭神等等,而他采用糌粑和酥油捏成各种彩线花盘的形式来代替原始本教中要杀生祭祀的动物,从而减少了杀戮,这就朵玛和酥油花的最初起源。朵玛和酥油花也被其他藏传佛教的教派广泛用来做供品并成为了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辛饶佛祖还善巧地吸收了原始本教文化的精华,比如原始本教中包括藏医、天文、历算、地理、占卦、超度、梦兆、招财、招福、石碑铭文、雕刻以及沐浴等仪轨。
公元前1880年左右,雍仲本教创始人敦巴辛饶弥沃佛将《噶孜幻算法》、《八卦九宫“林郭”推算法》、《五行时轮》、《吉夏因缘业算》(今称次若勒孜,即命理学)等本教历算传授给恰辛·勒杰唐布和他的儿子贡擦赤布等人。
公元前1877年左右,古象雄王朝统一了号称十八万户部落的十八国(相当于诸羌的部落联盟),在青藏高原上建立起了威震中亚的古象雄王国。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约66万军队),其疆域十分广阔。据《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远古象雄文明的势力曾经波及到整个青藏高原。这些地区的文化又渗透到印度北部、克什米尔以及拉达克一带,后者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十分频繁的地区。又据藏史《宝石串(??????????????)》记载:国王赤外赛吉夏日坚(??????????????????????????)等古象雄鼎盛时期,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的羌人部落,象雄人将其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为今阿里地区(其中为今阿里);中象雄为今雅隆地区(其中心约在“当惹琼宗”,就在那曲地区西南隅的当惹雍错湖畔一带);外象雄为今多康(安多和康巴)地区(其中约在今贵德县)。只是汉文史料中把这一广阔的地域都归于女国苏毗,藏文史料把这一地域通称为象雄,而苏毗即孙巴则只是指里外中三象雄中的外象雄而已。
公元前1877年左右,本教的第一本“医典”诞生。传说敦巴辛饶一生娶了9个部落主的女儿做妻子,并生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姓翟的妃子为他在藏历木猴年生了杰布楚西。杰布楚西后来成为敦巴辛饶的医学继承人,并将他父亲的医学论著编纂命名为《多个梦移》,这部书就是我们使用的《四部医典》中的宗源书之一。它的后记记载了从杰布楚西到公元七世纪所有继承人的历史。敦巴辛饶将《干酪药九显论》传承给了本教主要继承人杰布楚西,后来由穆扎扎黑、色拖杰江、东炯图钦、杰察马琼依次相传下来。著名的藏医《四部医典》(或《四续》)亦根源于《疗方五部大续》。由大译师毗卢遮那译自本教之医典。据尼玛丹增所撰《甘珠尔编目序言》,《四部医典》中祈请仙人之名及医疗咒语均原封不动地保持了象雄语,充分说明了其源自本教医典。此外,由三个印度瑜伽咒士从桑耶寺找到的伏藏本,亦应是杰布楚西所说之《医药经》及《七章本疏》等无疑。
后期在藏流传的医疗学源自古象雄文化之一明证是:敦煌古藏文文献中,关于药方有两卷,火灸方两卷,共四卷,其中一火灸方卷后记中说:“此卷在库中亦无,乃从所有疗方中搜集,并与象雄之根本疗方相配而成。”医学在分析判断某一病症在病理上的远近诸种病因时,离不开卜算占卦,因此,在以五明之学分类时,这种卜算占卦之术便收类于医方明之中。辛饶弥沃佛在为恰辛祖飞列加等人开示恰辛本教之法时,亦将“度”(禳解)、疗方、“求提”、占卜、圆光、占音、算学、医药学合融在一起,也鉴于此理。
公元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青藏高原中西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发现 了一处4000年以前的拉萨先民村居遗址。这个古老的村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发现的海拔最高、年代仅次于卡若、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多种文化并存的遗址之一。被誉为拉萨的“半坡”。曲贡文化遗址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00年上下,上限为不晚于公元前1750年。当然这个上限还不是实际上的最早年代,估计还可以上推到距今4000年前。
公元前1737年,甲子。大旱。氐羌来贡(《竹书纪年》)。
贴吧:人种作者:兰岛记忆 2024-09-21 00:01
回复:关于党项,羌,义渠国和D系等的话题和历史
公元前1063年,势力衰弱的柏灌氏部落被南边的新起的鱼凫氏部落兼并了。柏灌氏部落曾为今甘肃南部的古羌人部落。由于不堪长期征战,一部分羌人随着一位青年重新进入今四川盆地,以躲避战争。他们来到一处有河流流经的柏树林(今彭州)落脚,那里有丰富的铜矿和玉石、陶土可供生活需用。一些人发现林间有白鹤栖息,想着像白鹤那样飞离了战争,于是在青年的倡议下改称部族为“柏灌氏”,那位带领大家安家的青年人被推举为新的部落首领。领地范围涵盖今彭州、什邡、郫县一带。正如某些考古学家所言,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玉石器上有鹤的模样,三星堆早期跟蜀王蚕丛有关的话,那么遗址很可能也跟柏灌部落有关。也有专家认为“柏灌”源自泊灌,意为该部落人民善于种植。据说,古蜀人先祖为冉族和羌族合化的蜀族:冉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土著民族,羌族是从西北迁徙过来的民族。蜀地文明分为几个时期:蜀山氏冉族、蚕丛氏羌族、柏灌氏羌族、鱼凫氏冉族、开明氏蜀族(蜀族是合化的民族)。蜀族是先秦时期一个不同于华夏族文化的民族(华夏族也是合化的民族)。
公元前1060年,羌人后裔周文王,姓姬名昌,文王继位后,商纣王授为西伯侯,后被纣王囚于羑里,后来获赦释放,纣王“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于是伐犬戎、密须。
在上述季历与文王征伐的诸戎中,以西落鬼戎为最强,既称“西落”,当在周原以西汧陇地区及其以西,大概是与鬼方有共同族称的游牧民族。一次战争被俘获“十二翟王”,可见鬼戎部落之众,“十二翟王”即是十二位鬼戎部落酋长。“翟”以同音与“狄”相通假,本非族称,是周人及诸夏加给鬼戎的蔑称,与“戎”具“兵”、“凶”之义引申加之于各敌对部落相同。王国维先生说:“《经》、《传》所记,自幽王以后至春秋隐、桓之间,但有戎号,庄、闵以后,乃有狄号。”又说:“狄者,远也……《书》称'狄矣西土之人’,《诗》称'舍尔介狄’,皆谓远也。乃引申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凡种族之本居远方而驱除者,亦谓之狄。”所谓“翟王”,即远方当驱除之王。
约公元前1054年—前949年(周穆王)西周中叶时,与戎狄相安共处的局面日益难以维持。
周室尚称强大,因“戎狄不贡,王乃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又得四白狼、四白鹿,王遂迁戎于太原”。穆王西征到了什么地方?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乃宴。”昆仑丘所在,各家考证不一,肯定已超过陇山山脉,到达今甘青境内,见到了西戎的一位女酋长。穆王从陇以西迁戎至泾水上游之太原,大概是为了便于控制,后来太原之戎成为周室邻近王畿的威胁,完全与穆王初衷设想背道而驰。
公元前1046年,周文王姬昌次子武王(姬发)灭纣,得到了西土各国的支持,《牧誓》所举有羌,大概即殷墟卜辞中作专名的羌方。此外,在周代的文献中,很少见羌作族称,原被商代泛称为羌的诸部落与方国,其保持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都已泛称为戎。周文王虽已使诸戎臣服,也还是叛服不常。周武王灭商以后,为保障京师的安全,“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西周初,从陇山东西到河套、东延及今山西境内,都有诸戎游牧部落分布,与周保持“以时入贡”、“王事天子”的关系,比较相安。从《小盂鼎》、《梁伯戈》的铭文看,康王时还发生过对鬼方的战争,而史书失载。鬼方在商周之际与周初,是周人的劲敌,所以周人把鬼方当作远方的通称。
同年,河西走廊祁连山山脉周边为北羌、马羌、西戎占据,此地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 但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北羌、马羌、西戎是中国最古老的几个强悍嗜血部落,雄踞西北长达几个世纪。
公元前1045年,周王室册封杜宇为蜀王,准予建都立国,于是蜀王率领蜀人从茂汶盆地东迁至广汉平原,在今温江区万春镇报恩建鱼凫城成立蜀国。古蜀国由原始氏族公社制进入奴隶制社会,鱼凫是奴隶制古蜀国的第一位君王,是为蜀望帝。巴蜀出自氐羌,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公元前1045~前230年,邦嘎遗址主体堆积的年代应当在曲贡晚期遗存之后,与曲贡晚期石室墓时代相当。F2、第12层、第11层中炭化种子的测年结果显示,这三个单位的年代区间分别为公元前1045~前905年、公元前760~前410年、公元前400~前230年(校正后年代),这与器物群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考虑到F2之下还有一些文化层未经发掘,不排除今后发现与曲贡文化年代相当的遗存的可能性。
拉萨市曲贡村与琼结县邦嘎是古象雄王国末年至雅隆四十小国或十二邦国时期的遗址,虽难明确判明属于相当西周时期。从出土文物看,多是大量的打制石器或磨制石器、陶器及少量骨器,有窖穴。石器中的刮削器、砍砸器、铲、网坠、斧、锛等,反映出西藏地区的诸多古羌人还是以游牧、狩猎为主,兼有微量的农业生产。陶器是其主要生活用具,在手制的基础上已出现慢轮加工。器形有罐、钵、豆、壶、瓮等。分泥质、夹砂两类,以黑、灰、褐色居多,亦有红色陶器。陶器多素面,磨光,少数有刻划纹饰。这些器物与邻近的蜀、青海同类器物大同小异。
2022年5月3日,据西藏主要新闻《西藏考古新发现|大型石阵与千年前高原游牧人群密切相关播报文章》中说:发现纳木错环湖科考队在尼玛县达果雪山附近发现的巨型石阵,专家们认为这与(数)千年前的高原游牧人群(羌塘游牧文化)密切相关。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考古室主任罗布扎西介绍:“调查工作以纳木错环湖岩画调查为主,同时对藏北大湖区周边新发现的一些线索展开了调查,共调查29处文物遗存点,其中新发现有16处,其文化类型包括岩画、石器地点、石构遗迹、古遗址和古墓葬等。” 其中在当惹雍错东南侧发现的、规模宏大巨型石阵令专家们格外关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介绍:“(苏布石阵)朝向东,(方向)106度,海拔4731(米)。”石阵的西端朝向雪山主峰,南侧则是达果藏布和昂玛藏布两河汇合,阶地上视野开阔,这个地方叫”苏布”,调查队将石阵命名为“苏布石阵遗迹”。“苏布石阵”由东西两处遗迹构成,其中西面的石阵长18米、宽16米,矗立着55排、共2000多根立石,最高的有1米多,最低的仅20厘米左右,是西藏规模很大的石阵之一。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汤惠生介绍:“比方说在英国也有很多巨石阵、石圈和单独的列石。我们国家的流行时间大概是在青铜时代,在公元前(第)一千年纪。所以说在整个欧亚草原上都很流行这样巨石崇拜或者巨石建筑。”当惹雍错环湖调查时,科考队还发现了多处岩画、古遗址和石器采集点,有利于综合了解几千年前高海拔湖泊地理区人群的生产生活等。
贴吧:人种作者:兰岛记忆 2024-09-21 00:19
索县旅游|曲贡文化遗址
1984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处4000年以前的拉萨先民村居遗址,把拉萨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曲贡文化遗址分布在曲贡村和军区总医院北面的山坡下端,坡上是裸露的山崖,坡下是拉萨河谷地。这个古老的村庄东西约150米,南北约30米,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是迄今在西藏发现的海拔最高、年代最早、面积较大、文化层堆积较厚、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多种文化并存的遗址之一。被誉为拉萨的“半坡”。
贴吧:索县作者:索县电商中心 2021-07-04 17:32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
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招收3年或5
贴吧:桂林山水职业学院作者:雨中行o 2017-04-11 10:20
【文化名城】拉萨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经
【文化名城】拉萨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原名为“吉雪沃塘”,大昭寺建成后,为纪念山羊驮土建寺的殊胜之举,寺庙取名山羊幻化庙,城市也改名为"惹萨",意为"羊土城"。后来,金城公主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搬移至大昭寺主神殿,这尊佛像很快成为整个雪域
贴吧:托克托作者:草原人? 2017-10-16 08:30
回复:有没有了解楚布寺的人。
附近还有 这些景点 藏王陵 曲贡文化遗址 大小清真寺 小昭寺 大昭寺 布达拉宫 达普寺 甘丹寺 达普寺 宇妥桥 热振寺 扎希寺
楼楼我能办的只有这么多了 不要介意 不要笑话
贴吧:西藏作者:最初的姓名? 2013-08-15 22:35
回复:你在哪里发现过三星堆鼻根吗?~ 不要怕 孩子~ 他们不卖切糕
成书于公元1362年由陇钦·赤美俄色著的宁玛巴教史《宝库集》说:“在苯教徒的信仰中,最早期的吐蕃人出身于“鲁”族”。(转引自[法]R·A石泰安《西藏的文明》耿升译文225页)。藏文史籍《西藏王统记》曾记述雅隆悉补野王系在23代前,王室赞普的婚配一直在“神女龙女”中选择。有好几代赞普都以“龙女”为妃,表明“龙族”在雅隆部的地位。《王统记》还记述了第29世赞普仲年德如的王妃“龙女”鲁杰恩措姆喜欢吃青蛙肉养颜的故事。这在藏文史籍中绝无仅有。显然“龙女”的家族独有吃青蛙肉的习惯,而青藏高原其他部族所没有。古蜀人有食青蛙的爱好,俗称“田鸡”,让人们产生“龙女”王妃家族与古蜀人的龙族有关系的联想。
古蜀人进入青藏高原有无文字记载呢?据藏文《德格土司传》的汉泽文说:“初,雪域洪荒跃辟,光明天子降于东方夏若辣则山顶,民惊以为异,有崇奉之者。天子生而灵明,有道德,志淡泊,能抚众,号曰大龙。其子孙有德行,数传至大腋,大腋之子座艾,座艾之子持莲花手,即空王域也,为藏王松赞干布臣。”(转引自杨嘉铭《甘孜藏区封建农奴制度下的政教关系》,《西藏研究》1991年3期42页)。“夏若栋辣即古代松潘一带有名的神山,松潘、茂汶一带是古蜀国的地域,可能是蜀山氏族的一支,越过夏若栋辣山顶,进入甘孜草原,被尊为王,号曰大龙。以后这支“龙族”又成为雅隆悉补野的部落联盟的一员。
在西藏著名史诗《格萨尔》的故事里,传说格萨尔的母亲就是一位“龙女”。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从曲贡文化遗址出土的公元前15世纪的石棺葬、蛇纹陶器、磨制玉器、青铜箭镞、带柄铜饰等文物,找到了曲贡文化遗址与古蜀国文化的密切联系,追踪到古蜀人在拉萨曲贡地方的足迹;从古蜀人的巫文化与雅隆部“笃苯”文化的对比中,找到这两种巫文化的广泛联系。从藏文史籍德格土司的远祖的历史中,追踪到古蜀国蜀山氏“龙族”的一支,在古代曾进入青藏高原。因此远古青藏高原的“鲁”,与古蜀国的“龙族”有可能同属一支。
贴吧:彝族作者:hyd14k 2013-01-13 21:30

大家都在搜

  • 曲贡文化的屈肢葬和石板墓
  • 曲贡村
  • 拉萨曲贡遗址
  • 曲贡遗址藏文怎么说
  • 贡开考古遗址
  • 拉萨曲贡
  • 疏勒城遗址
  • 小古城遗址
  • 文化遗址有哪些
  • 张营文化遗址
  • 磁山文化遗址
  • 历史文化遗址
  • 牛河梁文化遗址
  • 河姆渡文化遗址
  • 文化遗址是什么意思
  • 打击文化遗址
  • 上山文化遗址
  • 文化遗址的定义
  • 中国文化遗址有哪些
  • 人类文化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