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tangku)地名来历
  一、“塘儿沽”音译或简化   塘沽,位于大沽口两岸,形成陆地以后至少有800年历史,这是今天塘沽区的地域概念。往昔“塘沽”,仅为今天郭庄子、
贴吧:滨海新区作者:璐村惂鐢ㄦ埛_00142Q5馃惥 2013-11-27 00:03
回复:财富福建与商业意识——外国人看福建
到了十七世纪,外国人看福建的视角显得更加深入而细致。1675年,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的外交使臣——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率使团前往当时康熙统治下的大清帝国,《中国漫记》正是米列斯库中国之行的主要成果,它详细地记录了俄国使团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米列斯库虽然没有到过福建,但是米列斯库对福建特质的把握却出奇地精准。他的描述凝聚着几个世纪来,西方社会对福建的想象,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把握。
                 同其他先行者一样,米列斯库大致的介绍了福建地理位置、天气情况、物产、各个府的城市概貌、人口规模等,其中穿插了不少奇闻逸事,例如变铁成铜的湖的传说等。丰富的物产,纵横交错的河道,都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更是以钦羡的笔触描述了这个东南省份的繁荣与富足:
                 “本省靠海,商业繁荣,商船成群。”
                 “这个省的物资特别丰富,因为这里是商业集散地,……中国的外国货就是这样来的,除了葡萄牙人通过澳门运到广东来的,其余所有的外国货都是经过本省再运往全国各地。”
                  “本省第二大城市名泉州府,商业繁荣,经济富裕,规模宏大,因而十分有名,这里的房屋建筑和公德牌坊都十分华丽,……”
                 “(泉州)城市位于海滨,海湾伸入城内,因而大船能直接进入城市。海湾沿岸还有一些大镇,其富庶程度毫不逊色于府城。海湾里建有一座举世无双的、极其壮观的大桥。”
                 与当时俄罗斯帝国对远东贸易的渴求、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渴望的文化心理相联系,不难发现米列斯库的福建印象,很大程度是从西方自身海洋文明的视角出发来审视福建文化。然而米列斯库对福建的认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财富层面,而是开始关注福建与中国其他区域的不同精神特质。米列斯库笔下福建是世俗财富象征,同时也是不同于其他省份的航海之乡。米列斯库用了一则鹦鹉的传说来来突出闽文化的特殊性。
                 “人们传说一次有一位外国人买了一只鹦鹉想带回自己的国家。当鹦鹉看到要将他带出中国,便说话了:我是中国鸟,我也不愿意流落他乡。说罢,立即死去。”
             
             米列斯库对这个故事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是这样评论这则故事的:“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同寻常,它说明不但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和风俗习惯,不愿离开故土,甚至禽鸟也不愿意投奔异国他乡。”
             
             他以这个故事来凸现福建对农业文明所提倡的固守土地的生活理念的颠覆:“全国中国惟有这个省具有这种习惯和做法:居民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去别国经商。他们从中国运出黄金、麝香、宝石、水银,各种丝织品、棉麻织品、优质铁器、藤器和各种杯盘。他们的行迹很广,遍及印度、印度群岛、日本岛、福摩萨、菲律宾群岛等,并从那里运回银子、丁香、桂皮、胡椒、檀香树、玛瑙、珊瑚等。”

贴吧:中华城市作者:小田田铺烂泥 2010-03-22 21:41
回复:财富福建与商业意识——外国人看福建
              学者苏文菁更是进一步指出:“福建是世界海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虽然以上观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其中都共同指出福建区别于中原封闭的黄土文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崇尚商业、积极向海外冒险,主动参与多元文明对话。
                 福建这些区别于其他区域的特质是中国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潮流的重要本土资源。
                 参考书目:
             1.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
             2.[西班牙]门多萨著,何高济译:《中华大帝国史》,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3.张廷玉等撰:《明史》6卷323,“吕宋传”6,北京:中华书局
             4.E.H.BlairJ.A.Robertson,ThePhilippineIslands,1493-1898.Cleveland,1903)1907
             5.[罗马尼亚]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著,蒋本良、 柳凤运译:《中国漫记》,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版。
             6.[法]老尼克著,钱林森、蔡宏宁译:《一个番鬼在大清国》,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年版。
             7.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保尔?克洛代尔著,徐知免译:《认识东方》,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9.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10.杨国桢:《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鲁迅等著:《南人与北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版。
贴吧:中华城市作者:小田田铺烂泥 2010-03-22 21:16
回复:2020.2.29
摩托车瀑布 分类符 欧文-芬克尔(Irving Finkel) 纳默板 重用原则
限定体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90%E5%AE%9A%E8%AF%8D
滑头鬼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B%91%E7%93%A2/2952778
库仑扭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93%E4%BB%91%E6%89%AD%E7%A7%A4
菊花火锅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F%8A%E8%8A%B1%E7%81%AB%E9%94%85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8E%E7%94%9F%E4%B8%89%E5%AD%90%EF%BC%8C%E5%BF%85%E6%9C%89%E4%B8%80%E5%BD%AA
有美堂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89%E7%BE%8E%E5%A0%82%E8%AE%B0
楞次定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5%9E%E6%AC%A1%E5%AE%9A%E5%BE%8B
楞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5%9B%A0%E9%87%8C%E5%B8%8C%C2%B7%E6%A5%9E%E6%AC%A1
磁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3%81%E8%8D%B7
麦克斯韦分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A%A6%E5%85%8B%E6%96%AF%E9%9F%A6%E9%80%9F%E5%BA%A6%E5%88%86%E5%B8%83%E5%BE%8B
普朗克公式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AE%E6%9C%97%E5%85%8B%E5%85%AC%E5%BC%8F
袁仁敬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2%81%E4%BB%81%E6%95%AC
袁仁敬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2%81%E4%BB%81%E6%95%AC%E6%AD%8C
郑戬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1%E6%88%AC
王会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4%BC%9A%E6%82%9F
正月十五日夜月 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ca6c7aa3f57411e5a48ec8e0eb15ce01&from=kg0
巴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B4%E5%8A%9B/5749
巴力特 金洪律 孙泽 波恩解释 X射线电影 氢原子能级图
锅巴汤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4%85%E5%B7%B4%E6%B1%A4
俄馆播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84%E9%A6%86%E6%92%AD%E8%BF%81
以太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B%A5%E5%A4%AA%E9%A3%8E
泡利方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A1%E5%88%A9%E6%96%B9%E7%A8%8B
德布罗意关系:波长与动能成反比,反比例系数是普朗克常量。
德布罗意关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B7%E5%B8%83%E7%BD%97%E6%84%8F%E5%85%B3%E7%B3%BB
马赫原理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8%B5%AB%E5%8E%9F%E7%90%86
伯利克勒斯葬礼演说 eudaimonia幸福感 扣架锁定
市场假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9%A7%E5%9C%BA%E5%81%87%E7%9B%B8
受电弓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97%E7%94%B5%E5%BC%93
弓网系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C%93%E7%BD%91%E7%B3%BB%E7%BB%9F
联调联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94%E8%B0%83%E8%81%94%E8%AF%95
应力放散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A%94%E5%8A%9B%E6%94%BE%E6%95%A3
隧道缓冲结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A%A7%E9%81%93%E7%BC%93%E5%86%B2%E7%BB%93%E6%9E%84
普法尔茨的伊丽莎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8A%E4%B8%BD%E8%8E%8E%E7%99%BD/49818178
预定和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2%84%E5%AE%9A%E5%92%8C%E8%B0%90
神义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5%9E%E4%B9%89%E8%AE%BA
生机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6%9C%BA%E8%AE%BA
安妮-康韦(康韦子爵夫人)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
偶因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1%B6%E5%9B%A0%E8%AE%BA
马勒伯朗士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9%AC%E5%8B%92%E4%BC%AF%E6%9C%97%E5%A3%AB
冉森派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89%E6%A3%AE%E6%B4%BE
安托万-阿尔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89%E6%89%98%E4%B8%87%C2%B7%E9%98%BF%E5%B0%94%E8%AF%BA/2192944
龚缨晏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E%9A%E7%BC%A8%E6%99%8F
丁韪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1%E9%9F%AA%E8%89%AF
杜赫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A9%C2%B7%E5%B7%B4%E6%99%AE%E8%92%82%E6%96%AF%E7%89%B9%C2%B7%E6%9D%9C%E8%B5%AB%E5%BE%B7
中国漫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6%BC%AB%E8%AE%B0
崔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4%94%E6%BA%A5
自任以天下之重 昊太素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6%E6%9D%AD%E5%B7%9E%E6%A2%85%E8%8A%B1%E5%9B%A0%E5%8F%99%E6%97%A7%E6%B8%B8%E5%AF%84%E8%90%A7%E5%8D%8F%E5%BE%8B
南征至维扬望江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97%E5%BE%81%E8%87%B3%E7%BB%B4%E6%89%AC%E6%9C%9B%E6%B1%9F%E5%B7%A6
早梅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7%A9%E6%A2%85/4032997
寒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F%92%E5%A4%9C/10342952
白梅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6%A2%85/3676486
梅花下遇小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2%85%E8%8A%B1%E4%B8%8B%E9%81%87%E5%B0%8F%E9%9B%A8
玉涧和尚西湖图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9%E6%B6%A7%E5%92%8C%E5%B0%9A%E8%A5%BF%E6%B9%96%E5%9B%BE
贴吧:tuncay作者:tuncay 2020-11-01 16:07
回复:世界史资讯— 从雅克萨之战看清朝在军事上的落后
雅克萨之战是攻城战,关键是火炮一类的重武器,轻武器不能说明问题。事实上雅克萨之战清朝在火炮上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并且能完全压制俄国人的火力。而清朝的火炮技术是耶稣会士直接从西欧引进的,传教士南怀仁亲自参与了火炮督造工作。火炮质量否能达到同时期西欧的水平,起码比西伯利亚的哥萨克流寇要好些。
参考17世纪俄国使臣斯帕塔鲁出使北京的游记,书中说汉中国人不善于作战,但主要体现在“胆小如鼠”、缺乏武勇精神、作战技能训练不足、打仗缺乏章法上,而非体现在武器上。俄国使臣说“他们(汉人)没有熟练的炮手”,但也提到“有一些葡萄牙、西班牙逃兵擅长放炮,在训练他们”。总之俄国使臣认为俄国人作战能力很强,但主要是强在勇猛,不是武器先进。
总之,楼主拿火枪一类的轻火器来衡量一切,视野非常片面。
贴吧:中世纪作者:LegioMariae 2016-04-26 00:07
塘沽(tangku)地名来历
    一、“塘儿沽”音译或简化   塘沽,位于大沽口两岸,形成陆地以后至少有800年历史,这是今天塘沽区的地域概念。往昔“塘沽”,仅为今天郭庄
贴吧:塘沽作者:璐村惂鐢ㄦ埛_00142Q5馃惥 2013-11-25 12:25
回复:贴吧里有多少塘沽本地人

塘沽,位于大沽口两岸,形成陆地以后至少有800年历史,这是今天塘沽区的地域概念。往昔“塘沽”,仅为今天郭庄子、塘沽南站一隅,其地名起源于何时,有的讲,是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唐山铁路通达塘沽,建塘沽火车站(今塘沽南站)时,才有“塘沽”地名。有的讲,同治年间(1862—1874年)已有“塘儿沽”、“塘沽”这二个地名,它们出现在光绪初年出版的《畿辅通志·疆域图说》上,等等。一俄罗斯人,名叫尼古拉·斯帕塔鲁的《中国漫记》中述:“最大的城堡,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是天津,它靠近塘沽,北京省的所有河流都从这里入海。
  尼古拉·斯帕塔鲁是在1676年春,作为俄国使团成员进京及在中国旅行,次年返莫斯科撰《中国漫记》。这是至今见到“塘沽”地名在历史著作中最早的述处。要说明的是,这里翻译“塘沽”二字,会有可能是“塘儿沽”的音译。由此可见,“塘沽”地名,未曾见于清咸丰前官修地方志上,而作为地域名称,在330年之前已有了。
  在塘沽南站的二层铁路扳道房上至今还有在水泥上印刻的“tangku”的译音名称。塘沽这一地名是有典故的 塘沽成陆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据史书记载,塘沽始显陆地,即有人来此煮盐捕鱼为业,遂形成村落。尔后海漕大开,人丁日繁,元朝曾驻军屯放漕运。至明永乐年间这里的移民形成高潮,塘沽之名始于清末。初称塘儿沽,最早见于《宝坻政书.防倭》:“唯新河、塘儿沽、塘儿上三处为海寇必经之道......”当地又称塘二沽,含有在大沽之后形成之意;亦名塌儿沽,意即地势低洼坑塘之意。
  光绪十四年(1888年3月)唐山铁路通达塘沽,建塘沽火车站(今塘沽南站)时,才有“塘沽”地名。有的讲,同治年间(1862—1874年)已有“塘儿沽”、“塘沽”这二个地名,它们出现在光绪初年出版的《畿辅通志·疆域图说》上,Tangku一词应是从塘沽南站建站(1888年的4月),英国人金达,为了方便铁路站名标识,将各种地名叫法简化为“TANGKU”,并用做车站站名,至此,“塘沽”的叫法才被统一并确定下来。有实物可见证,现存的塘沽南站主体建筑群南缘180米处(铁路西侧),有一长11米、宽6米,砖混结构的小二楼。上下之层间的东侧水泥圈梁刻有“TANG KU”(塘沽)站名标志。该小楼首层为历史建筑物,原为青砖墙,水泥顶平顶平房。后经改造加层成为今小二楼。
  二、塘沽一词源自满语tanggv(词义:一百)取自塘沽距离天津市区100里之意。
  塘沽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具有惊人的造陆能力,"浊水所经,即为平陆"。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反映海岸线几次东移的贝壳堤,就是塘沽地域成陆的佐证。塘沽成陆后,渐渐地有人来此以煮盐、捕鱼为业,逐步形成村落。元朝开海上漕运,元政府驻军屯防漕运,人丁日繁。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向这里移民形成高潮,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清末,大沽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解放前,塘沽从未独立建置,海河两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至解放前夕,海河南岸录属天津县,海河北岸录属宁河县。解放后,两岸合并,设天津市塘大区(塘沽、大沽),1952年2月改称塘沽区。
  三、取“北塘”之塘与“大沽”之沽,合称塘沽
  历史上,塘沽以海河为界,南北个属于不同的县管辖,后取取“北塘”之塘与“大沽”之沽,合称塘沽。
贴吧:塘沽作者:?行云流水? 2013-04-17 14:26
回复:财富福建与商业意识——外国人看福建
到了十七世纪,外国人看福建的视角显得更加深入而细致。1675年,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的外交使臣——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率使团前往当时康熙统治下的大清帝国,《中国漫记》正是米列斯库中国之行的主要成果,它详细地记录了俄国使团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米列斯库虽然没有到过福建,但是米列斯库对福建特质的把握却出奇地精准。他的描述凝聚着几个世纪来,西方社会对福建的想象,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把握。
                 同其他先行者一样,米列斯库大致的介绍了福建地理位置、天气情况、物产、各个府的城市概貌、人口规模等,其中穿插了不少奇闻逸事,例如变铁成铜的湖的传说等。丰富的物产,纵横交错的河道,都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更是以钦羡的笔触描述了这个东南省份的繁荣与富足:
                 “本省靠海,商业繁荣,商船成群。”
                 “这个省的物资特别丰富,因为这里是商业集散地,……中国的外国货就是这样来的,除了葡萄牙人通过澳门运到广东来的,其余所有的外国货都是经过本省再运往全国各地。”
                  “本省第二大城市名泉州府,商业繁荣,经济富裕,规模宏大,因而十分有名,这里的房屋建筑和公德牌坊都十分华丽,……”
                 “(泉州)城市位于海滨,海湾伸入城内,因而大船能直接进入城市。海湾沿岸还有一些大镇,其富庶程度毫不逊色于府城。海湾里建有一座举世无双的、极其壮观的大桥。”
                 与当时俄罗斯帝国对远东贸易的渴求、对资本原始积累的渴望的文化心理相联系,不难发现米列斯库的福建印象,很大程度是从西方自身海洋文明的视角出发来审视福建文化。然而米列斯库对福建的认识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财富层面,而是开始关注福建与中国其他区域的不同精神特质。米列斯库笔下福建是世俗财富象征,同时也是不同于其他省份的航海之乡。米列斯库用了一则鹦鹉的传说来来突出闽文化的特殊性。
                 “人们传说一次有一位外国人买了一只鹦鹉想带回自己的国家。当鹦鹉看到要将他带出中国,便说话了:我是中国鸟,我也不愿意流落他乡。说罢,立即死去。”
             
             米列斯库对这个故事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是这样评论这则故事的:“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同寻常,它说明不但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和风俗习惯,不愿离开故土,甚至禽鸟也不愿意投奔异国他乡。”
             
             他以这个故事来凸现福建对农业文明所提倡的固守土地的生活理念的颠覆:“全国中国惟有这个省具有这种习惯和做法:居民离别故土,远涉重洋去别国经商。他们从中国运出黄金、麝香、宝石、水银,各种丝织品、棉麻织品、优质铁器、藤器和各种杯盘。他们的行迹很广,遍及印度、印度群岛、日本岛、福摩萨、菲律宾群岛等,并从那里运回银子、丁香、桂皮、胡椒、檀香树、玛瑙、珊瑚等。”

贴吧:中华城市作者:小田田铺烂泥 2010-03-22 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