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桃李芬芳满天下,又何须堂前种花
你看,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老师;她的母爱温柔如水,她的师爱伟大无私; 你看,他是一位父亲,也是一位老师;他把时间一点点挤出,他把希望留给学生。 这些,都是千万个教师的缩影,在教师节,我们理应送上祝福,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个故事,我不允许你不知道。 【程门立雪】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
贴吧:诗词作者:56文化网 2019-09-10 10:31
中国古代对教师的称呼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 师长 《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 夫子 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也特指孔子。 《周书·斛斯徵传》:“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
贴吧:微博精选作者:晋阳曦1551 2019-09-11 11:00
回复:【新作预告】《隋唐英雄传》新版内容预告
02肚里能撑船的宰相——赵煚
隋文帝时,赵煚是宰相,很能顾全大局。北周时,他在朝廷任御史,皇室有个宗伯名叫斛斯徵,与他不和,常同他作对。后来斛斯徵下放到齐州当刺史,又因触犯王法蹲了监狱。斛斯徵自知犯的是重罪,生怕被判处死刑,便越狱逃跑了。
隋文帝得知大怒,下令悬赏捉拿。赵煚接到诏书,赶忙进宫劝皇上说:“ 斛斯徵虽是个愚顽的人,但他毕竟在本朝担当过要职,追捕急了,恐怕他会逃奔北方的突厥或者江南的陈朝,这对朝廷不利。如今天下大旱,陛下不如乘机施行大赦,这样也就顺便给了斛斯微一个悔改的机会。
隋文帝接受了赵煚的建议,斛斯徵因此得到了赦免,但赵煚从未向人提起过这件事情。不过,世事难料,没过多久办事公道、官拜宰相的赵煚,却因事得罪了隋文帝,被贬到冀州去当刺史。
贴吧:慕容三国作者:瞬杀之神? 2021-03-06 17:03
回复:【新作预告】《隋唐英雄传》新版内容预告
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伐其父墓中的树,煚他号叫恸哭,送交官府。见到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己述说孤苦,泪水(涕)与鼻涕(泗)交集,惠达为之伤感流泪,长长叹息。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周(北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跟随、侍从(寻从)他(指周太祖)攻破洛阳城。等到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战死者家属、收纳投降的人(抚纳亡叛),太祖同意了。赵煚于是率(同帅)领他的手下与齐人前后打了五场战斗,斩了郡守、镇将、县令共五人,虏获很多,按功论封平定县男(官名),邑三百户(爵名)。累功升职为中书侍郎
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称王聚众作乱,发兵攻打信陵、秭归。赵煚带领部下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攻破其军队,二郡得以保全。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升任荆州总管长史。入朝为民部中大夫。
武帝出兵攻打巩、洛,欲收齐河南之地。赵煚进谏说:“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然得到了,也不可以据守。请您带我攻打河北,直指太原,打破他们的巢穴,就可以一举平定河南。”帝不采纳,出师却无功。赵煚借助上柱国的兵力数万(这句没什么把握),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但是因为谗言毁谤,他的功劳没有被认可,免去益州总管长史。不久,又入朝做天官司会,积累年头升任御正上大夫。赵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帝大怒,急于将他抓回来。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帝从之。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
贴吧:慕容三国作者:瞬杀之神? 2021-03-06 16:37
回复:周隋之际的旧北齐勋贵
《北齐书․高延宗传》直指这是周武帝的命令。
至长安,周武与齐君臣饮酒,令后主起舞,延宗悲不自持,屡欲仰药自裁,傅婢苦执谏而止。未几,周武诬后主及延宗等,云遥应穆提婆反,使并赐死。皆自陈无之,延宗攘袂,泣而不言,皆以椒塞口而死。16
高湝也与后主高纬同死。


战败,湝、孝珩俱被禽……将至邺城,湝马上大哭,自投于地,流血满面。至长安,寻与后主同死。妃卢氏,赐斛斯徵。卢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徵放之,乃为尼。隋开皇三年,表请文帝,葬湝及五子於长安北原。17
原本有机会寿终正寝的高孝珩,也死於此时。
至长安,依例授开府、县侯。后周武帝在云阳,宴齐君臣,自弹胡琵琶,命孝珩吹笛。辞曰:「亡国之音,不足听也。」固命之,举笛裁至口,泪下呜咽,武帝乃止。其年十月,疾甚,启归葬山东,从之。寻卒,令还葬邺。18
贴吧:南北朝作者:Burnaby 2014-01-26 07:28
回复:隋书
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悉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有集三十卷,行於时。子赤松,大业中,官至河东长史。
  昌衡字子均。父道虔,魏尚书仆射。昌衡小字龙子,风神澹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年十七,魏济阴王元晖业召补太尉参军事,兼外兵参军。齐氏受禅,历平恩令、太子舍人。寻为仆射祖孝徵所荐,迁尚书金部郎。孝徵每曰:「吾用卢子均为尚书郎,自谓无愧幽州矣。」其后兼散骑侍郎,迎劳周使。武帝平齐,授司玉中士,与大宗伯斛斯徵修礼令。
贴吧:史记作者:子舆子舆 2014-11-25 10:17
回复:中国古代度量衡系统之追溯
南北朝度量衡(南朝西元420~589年)(北朝西元389~581年)
南朝数学家、科学家祖冲之(西元429年—西元500年)以密率(π=355/113)对新莽嘉量的设计数据进行校核,指出刘歆的「数术不精」。
北魏道士李关发明秤漏,漏水一升,秤重一斤,时经一刻。
史学家、经学家孔颖达『左传,正义』曰∶魏(北魏)齐斗秤,于古二而为一,周(北周)隋斗秤,于古三而为一。
北朝权
仍以铁权为主,器形分两类,一类似秦汉权为半球形,上有鼻钮,另一类更接近现代的秤砣,形态有瓜式、葫芦式等,体积小,重量无规律可循。
南朝梁武帝制定尺制,取法有三,一为古器,二为积毫,三为累黍。古器为周朝铜尺一支,古玉律八枚,所定之尺比新莽尺长半分。梁朝除定法尺外,另定影表尺,专用於测影用,非通用之尺。『隋志』曰∶萧吉曰∶出於司马法,梁朝刻其度於影表,以测影。此为祖   奉朝旨所算造铜影表尺。此尺较新莽尺制增二分。所增数非增讹所致,而其度数小至毫位也。
北朝后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诏改长尺大斗,『高祖本纪』曰∶太和廿九年六月戊午,诏改长尺大斗,依周礼制度,颁之天下。所谓长尺,即东后魏尺之度,大斗即二倍於古之莽量。后魏宣武帝景明四年,於并州获古铜权,诏付公孙崇,以为钟律之准。隋志曰∶其时大乐令公孙崇依汉志先修称尺,及见此权,以新称称之,重一百二十斤,新称与权合若符契。由此得知后魏权衡之制,实与新莽制相和。
北周用玉尺,实为北朝尺度重大改革,依『隋书,律历志』曰∶后周武帝保定元年,诏遣大宗伯卢崇宣,上党公长孙绍远,歧国公斛斯徵等,累黍造尺,纵横不定。后因修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校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司行用,终於大众之未。又随书律历志曰∶诏改制铜律度,遂致中和,累黍积仑,同兹玉量,与衡度无差,准为铜升,用颁天下。由此可知北周因得古玉斗,更造铜质度量衡标准器,颁发天下以为定制。
北周统一北方各地之后,尺度又改制,改用铁尺,量衡则依旧制。『隋书,律历志』曰∶周建德六年平齐后,即以此同律度量衡,颁於天下。又曰∶后周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建德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此为北周第二次实施改制,并颁布施行。
北朝度量衡增之率,远甚於南朝其原因在多取於民,北朝贪政甚於南朝之故也。南朝尺度之增,较新莽不及寸,量衡亦不过倍。而北朝尺度增二寸至三寸以上,量衡增二倍至三倍之间,可知贪政之甚,即见之一般。
北朝权,以铁权为主,器形分两类,一类似秦汉权为半球形,上有鼻钮,另一类更接近现代的秤砣,形态有瓜式、葫芦式等,体积小,重量无规律可循。


贴吧:历史作者:简单小刀 2011-05-11 15:16
回复:隋书
不然者,非复所知。」护沈吟久之,谓季才曰:「吾本意如此,但辞未获免耳。公旣王官,可依朝例,无烦别参寡人也。」自是渐疏,不复别见。及护灭之后,阅其书记,武帝亲自临检,有假托符命,妄造异端者,皆致诛戮。唯得季才书两纸,盛言纬候灾祥,宜反政归权。帝谓少宗伯斛斯徵曰:「庾季才至诚谨悫,甚得人臣之礼。」因赐粟三百石,帛二百段。迁太史中大夫,诏撰灵台秘苑,加上仪同,封临颍伯,邑六百户。宣帝嗣位,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增邑三百户。
  及高祖为丞相,尝夜召季才而问曰:「吾以庸虚,受兹顾命,天时人事,卿以为何如?」季才曰:「天道精微,难可意察,切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纵言不可,公岂复得为箕、颍之事乎?」高祖默然久之,因举首曰:「吾今譬犹骑兽,诚不得下矣。」
贴吧:史记作者:子舆子舆 2014-12-01 09:48
回复:大家说下周宣帝和杨丽华的爱情吧。
回复 zheng_ac :“周主以高妻卢氏赐其将斛斯徵。卢氏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徽放之,乃为尼。齐后、妃贫者,至以卖烛为业。”没说是火柴,只说是“烛”。PS:高润墓里出土了北齐的蜡烛,可见北齐上层社会的确使用蜡烛的。南北朝的时候没有火柴吧,印象里应该用火石火镰打火的,到了明清有火折子。
贴吧:南北朝作者:秋雨无声 2013-04-09 00:37
回复:一代奇士斛斯椿
斛斯椿的儿子斛斯徵成了一名管理音乐的官员,而他的孙子斛斯政为政干练,足智多谋,颇有祖风。可惜他功夫不到家,反复无常最后玩崩了,被隋炀帝酷刑处死
贴吧:历史小谈作者:cjsh15 2016-06-08 07:53

大家都在搜

  • 斛斯征怎么读
  • 斛凘
  • 斛斯姓现在还有吗
  • 斛律光
  • 斛斯征
  • 斛斯
  • 征读音
  • 征怎么读
  • 征是啥
  • 征朝
  • 征白
  • 征和徴
  • 徽和征
  • 魏征
  • 征心
  • 灵征
  • 象征
  • 征士
  • 古征
  • 征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