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
10
-
8
-
11
-
12文天祥状元文章翻译(全文) 译注者:梦古先生 标题:文天祥殿试状元卷翻译现代白话文全文(2024.12纯白话文版本)。 译注者:梦古先生 策问——(殿试的题目,即天子的提问) 天子: 听说大道的本原出自上天,超越了无极和太极之玄妙,而实际上又不脱离日常事物;它的根源在于阴阳五行的深奥,但实际上并没有超出仁义礼智、刚柔善恶的边际。 天表现得澄澈而清明,地表现得宁静而和靖,人表现得昭明而正直,哪个不是因为这个“道”呢?
-
5论“文山精神” 作者:俞兆鹏 文天祥(1236-1283)作为一个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的诗句,长期来被人们广泛传诵。他的高尚道德和忠贞气节不仅为汉族人民所称颂,也受到包括蒙古人在内的各民族的敬仰。邓光荐在《文信国公墓志铭》中说,文天祥“志节昭耀乎终古,南北之人无间识与不识,莫不流涕惊叹,乐道其平生”,这表明了文天祥不仅是某个阶级和汉族人民的英雄,也
-
0文天祥的最后一段旅程 作者:刘凯 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内的文丞相祠,创建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是为纪念南宋抗元名臣文天祥而兴建的祠堂。厓山海战后,宋朝灭亡,元廷要求将文天祥押解前往大都。文天祥的诗作《过零丁洋》,以其痛切之情流传千古,而在他被押往元大都的五个多月旅程中,他也写下多篇诗作诉说悲情。 万里行役不得逃 公元1279年农历二月初六,厓山海战爆发,宋军被两面夹击,最终全军覆没,陆秀夫背负着年仅八岁的宋帝
-
2宋元之际中国第一大汉奸家族:替异族积极卖命,最终后代清算灭族 作者:不详 前言 在河北保定满城区岗头村西一片杏树林中,静静地矗立着几座坟头和古碑,地下还掩埋着被平毁的神道石像生,这里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柔家族墓。 提起张柔,相信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但若提起张弘范,只要熟悉宋史,就一定听说过这个大名,正是张弘范俘虏了文天祥,并在崖山海战中彻底消灭南宋,而张柔就是张弘范的父亲。作为蒙元军队中的汉
-
337嗯,这里随便写点啥就行了,历史类的不限
-
180文天祥的《狱中家书》原文与译文 辛巳《狱中家书》 信件原文: 父少保、枢密使、都督、信国公批付男陞子:汝祖革斋先生以诗礼起门户,吾与汝生父及汝叔同产三人。前辈云:“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吾与汝生父俱以科第通显,汝叔亦致簪缨。使家门无虞,骨肉相保,皆奉先人遗体以终于牖下,人生之常也。不幸宋遭阳九,庙社沦亡。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吾二子,长道生,次0文天祥家世 作者:不详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理宗端平三年五月二日(1236年6月6日)出生于江西吉州庐陵(吉安)富田文家村。 文天祥有四兄弟,他是老大,三个弟弟分别是大弟文璧、二弟霆孙、三弟文璋。其中二弟文霆孙在1256年七月病逝,年16岁。还有三个妹妹。 据《宋史》记载,文天祥“体貌丰伟,美晰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文天祥家庭: 妻,欧阳夫人,二妾,黄氏、颜氏;二个儿子,长子道生、次子佛生;六个女儿,长2文天祥次子的下落 文章来源:2023-06-26 澎湃新闻 有关文天祥著述的刊刻情况,清代四库馆臣曾有详论,说: 生平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难后尽失之。元贞、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世称道体堂刻本……书中原跋九条,并详载本事,颇可以资考论。明初,其本散佚,尹凤歧从内阁得之,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起宝祐乙卯,迄咸淳甲戌,皆通籍后及赣州以前之作。江西副使陈价、庐陵处士张祥先3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生命绝唱 作者:虞文霞 匡庐俊秀,赣水长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闻名中外的杰出英才;井冈雄伟,鄱湖浩瀚,开创了一代又一代彪炳千秋的宏图伟业。丙申猴年(1236)五月初二,吉州庐陵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里,一代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诞生,迄今是他诞辰780周年的纪念日了。700多年前,在国灭身囚之际,文天祥以生命和热血写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丽诗章。这慷慨激昂的生命绝唱,好似伶仃洋的拍5伟大的民族英雄 作者:曾仁 一九八三年元月九日,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七百周年纪念日。 文天祥是历史上享有盛名的爱国诗人和抗元英雄。在养育、造就这个杰出人物的土地上——吉安地区,至今仍流传着关于文天祥的动人故事和美好传说。长期以来,他在广大人民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光辉形象。 文天祥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一面反对南宋王朝的腐败统治;一面又反对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他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维护民族的独立,坚强不屈,2郑思肖与文天祥:忠贞爱国铸同心 来源:福州日报 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江西庐陵人(今吉安),21岁中状元,曾官居右丞相兼枢密使。郑思肖,南宋诗人、作家、画家,福建连江籍,长期居住在苏浙一带。两人均生活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但身份地位不同,一个曾“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为官;一个是“处江湖之远”,生活在市井坊间。 虽身份地位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忠贞爱国,形同一人。可以说,在这一点上1丞相祠堂何处寻——北京城的文天祥记忆 作者:王美珏 在中国历史上,文天祥是一位以身殉国、千古流芳的人物。这位“状元宰相”与北京城有着不解之缘:这里既是他身陷囹圄的困顿之地,也是他自述心志的超凡之地;既是他从容赴死的魂归之地,也是他享祀不尽的无量之地。七百四十多年来,文天祥的事迹和记忆描画化作一束束光,指引着人们前行。 大都囚居岁月艰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初一日,南宋右丞相文天祥结束苦旅,被元军押解6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述评 作者:王水根 1283年1月9日(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就义于元大都(今北京)柴市口,距今年七百年了。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景仰,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壮诗句始终激励着后人,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在全国人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今天,我们以探讨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思想来纪念他就义七百周年,是不无现实1天地间只一个“诚”字 ——读文天祥《西涧书院释菜讲义》 作者:周承忠 一、 南宋景定四年(1263)十月,文天祥在第二次上书斥责宦官董宋臣恶行、再次未被报呈皇帝后,气愤地辞职,卷铺盖准备回家。朝廷却差遣他出知江西瑞州。这是他第一次任地方官的实职,他乐意地接受了这分差遣,主要是他认为自己的政治改革抱负可以在地方得以实践。在知瑞州任上,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他办了很多安抚民心的实事:医治了元军侵扰造成的创伤2【河源文史】丹心昭日月,流风及两城!文天祥抗元屯兵紫金南岭 作者:冯晓铭 文天祥20岁时被宋理宗钦点为状元,后官拜右丞相,他所处的时代,是南宋末期,他的一生都在与蒙元的战斗中度过。元帝忽必烈长期对文天祥进行劝降,但文天祥忠贞不屈,最后在大都就义,年仅47岁。 在与元军的长年战斗中,文天祥曾屯兵紫金南岭8个月。文天祥辗转抗元之际,他的两个幼小的女儿定娘、寿娘于乱世寻父,途经连平三角病死,文天祥好友谢元为殓0宋 ·文天祥 小雅尽废兮, 出车采薇矣。 戎有中国兮, 人类熄矣。 明王不兴兮, 吾谁与归矣。 抱春秋以没世兮, 甚矣吾衰矣。2帮闲不要太大力——与复旦教授姚大力商榷 作者:milan shah 姚大力,1949年生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姚大力教授是国内研究元史的重要专家,可是,姚大力教授的学术水平相当低下,他文章中的错误数之不尽。随便选取一篇文章进行细读,就可以知道姚大力造谣传谣到了何等地步。 在2015年10月9日《文汇报·文汇学人》上,姚大力教授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和国家观念》的2试析文天祥“黄冠故乡”之谜与朝鲜儒士的解读 撰文丨孙卫国 孙卫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lbk]摘 要[rbk] 元官修《宋史·文天祥传》将邓光荐《文丞相传》的叙述,删节编改,生造出文天祥“黄冠归故乡”之说,弄清其史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朝鲜正祖御撰《宋史筌》,因惩处洪启禧,而摒弃其《文山先生详传》中的说法,沿袭《宋史》之说,致使朝鲜儒士多不质疑“黄冠故乡”说,而是给予各种解读,诸如为宋复仇说、效仿微子与4《宋史·文天祥传》考辨 作者:黄长椿 《宋史》在官修的正史中是一部芜杂疏漏、史实颇多谬误的史书,《宋史》中的《文天祥传》也不例外。明吉水胡广说:“《宋史·文天祥传》简略失实,盖后来史臣为当时忌讳,多所删削,又事间有抵牾。”①胡广因此根据《宋史·文天祥传》和元刘岳中《文天祥传》,参考文天祥的《文山先生全集》等著作,重写了一篇《文丞相传》,订正《宋史·文天祥传》的一些错误。如《宋史》误王积翁为王绩翁;又如2《登西台恸哭记》是宋代文学家谢翱创作的一篇古文。南宋丞相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杀后八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谢翱与其友人登西台祭之,并作此文以记其事。文章以唐代忠烈之臣颜真卿隐喻文天祥,以张巡、颜杲卿在安史之乱中奋力守卫睢阳常山城陷而惨遭杀害隐喻文天祥的英勇就义,通过对文天祥殉国的祭奠哭悼,展现了文天祥义无反顾的爱国之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殉难的悲恸之情。全文寄意幽深,托辞婉曲,为避元朝统03古代吉安的读书风气 作者:刘宗彬 黄桃红 吉安古称庐陵、吉州,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称,自唐中期以后,崇文重教,蔚然成风,且代代相承,硕果累累,在办学著述科举等方面表现突出。据汪泰荣《庐陵古文献考略》一书,收录了从南北朝至清末民初编撰者2574人,编著5691种。吉安历史上科举兴盛,人才辈出,有进士近3000人,其中许多杰出人才彪炳史册,尤以宋明两代为显。清乾隆《庐陵县志》中说:“庐陵盖自唐宋以来,伟人杰士,辉映后先5明代对历史人物风范的记忆与建构——以文天祥为例 作者:顾宝林、欧阳明亮 内容提要:宋末文天祥以其大义凛然、临死不惧的浩然正气化身为一个英雄符号、忠节典范而被历代接受传颂。入明以来,文天祥这种忠节义气和风范每每唤醒世人的历史记忆,上至政府,下至民间,以传记、书志和建祠、立碑、刻铭等诸形式传承建构,使得他的事迹影响与精神传承空间不断扩大,成为忠臣义士和文人士子的效法模范与敬仰对象。文天祥形象的传承建构,033230文天祥七律全集(收藏版) 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其一 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汗漫游。今古兴亡真过影,乾坤俯仰一虚舟。 人间忧患何曾少,天上风流更有不。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 其二 一笑沧波浩浩流,只鸡斗酒更扁舟。八龙写作诗中案,孤鹤来为梦里游。 杨柳远烟连北府,芦花新月对南楼。玉仙来往清风夜,还识江山似旧不。 自叹 门掩牢愁白日过,不应老子坐婆娑。虽生得似无生好,欲死其如不死何。 王蠋高风真可挹,鲁连0文天祥七律全集(收藏版) 呈小村 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故人迎。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疑是仓公回已死,恍如羊祜说前生。夜阑相对真成梦,清酒浩歌双剑横。 题苏武忠节图 其一 忽报忠图纪岁华,东风吹泪落天涯。苏卿更有归时国,老相兼无去后家。 烈士丧元心不易,达人知命事何嗟。生平爱览忠臣传,不为吾身亦陷车。 其二 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1文天祥七律全集(收藏版) 题碧落堂(知瑞州日) 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聊此共清闲。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 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 和龚使君韵(名琦,知瑞州日) 淡和心事葛天民,回首归来清渭滨。长倩君宾孙子行,道原义仲辈流人。 一生受用忘非是,万事升沉等故新。近日贞元朝士少,蒲轮有命出枫宸。 和韵送逸轩刘民章(庚午科,名子俊) 少日屠龙事已劳,送人千里发江涛。2文天祥七律全集(收藏版)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0文天祥七律全集(收藏版) 遣兴 其一 一落颠崖不自由,春风相对说牢愁。稚驴黑月光中吼,饥鼠青灯影下游。 岂料乾坤成堕甑,始知身世是虚舟。遥怜海上今尘土,前代风流不肯休。 其二 东风吹草日高眠,试把平生细问天。燕子愁迷江右月,杜鹃声破洛阳烟。 何从林下寻元亮,只向尘中作鲁连。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 四月八日 今朝浴佛旧风流,身落山前第一州。赣上瑶桃俄五稔,海中玉果已三周。 人生聚散真成梦,世事悲欢一转0文天祥七律全集(收藏版) 和朱松坡 学医未至大医王,笑杀年年折臂伤。屏里江山如出色,亭皋松菊已成行。 细参不语禅三昧,静对无弦琴一张。多谢岭头诗寄我,满园梅意弄春光。 借朱约山韵就贺挂冠 身健尚堪松下饭,眼明正好橘中棋。青山有约当朱户,白首何心上彩闱。 栗里田园供雅兴,午桥钟鼓赏清时。晚来倦客秋江上,坐看半天黄鹄飞。 用前人韵招山行以春为期 扫残竹径随人坐,凿破苔矶到处棋。一水楼台开晓镜,万山花木放春闱。 雪2文天祥〔南宋〕 九垠化为魅,亿丑俘为虏。既不能变姓名卒于吴,又不能髡钳奴于鲁。远引不如四皓翁,高蹈不如仲连父。冥鸿堕矰缴,长鲸陷网罟。鴳燕上下争谁何,蝼蚁等闲相尔汝。狼藉山河岁云杪,飘零海角春重暮。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我生不辰逢百罹,求仁得仁尚何语。一死鸿毛或泰山,之轻之重安所处。妇女低头守巾帼,男儿嚼齿吞刀锯。杀身慷慨犹易免,取义从容未轻许。仁人志士所植立,横绝地维屹天柱。以身徇道不0文天祥〔南宋〕 北征垂半年,依依只南土。 今晨渡淮河,始觉非故宇。 江乡已无家,三年一羁旅。 朔云在何方,乃我妻子所。 昔也无奈何,忽以置念虑。 今兹日已近,使我泪如雨。 我为纲常谋,有身不得顾。 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 天长与地久,此恨极千古。 来生业缘在,骨肉当如故。0文天祥〔宋代〕 不教收骨瘴江边, 驱向胡沙着去鞭。 旧夺宫袍空独步, 新食宫饭饱孤眠。 客程恰与秋天半, 人影何如月倍圆。 犹是江南佳丽地, 徘徊把酒看苍天。0文天祥〔宋代〕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00文天祥〔宋代〕 梅花枕上听司晨,起绾金章候拜亲。 喜对慈颜看铺鬓,发虽疏脱未如银。15崖山海战之后,南宋灭亡,张弘范为了劝降文天祥说的:“国亡矣,忠孝之事尽矣,杀身为忠孝,谁复书之?” 文天祥的回复是:“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殷之亡,夷,齐不食周粟,亦自尽其义耳,未闻以存亡易心也。” “已矣已矣尚何道,犹有天地知吾心” 他做到了。3《哀江南赋-拟子建体以吊文山先生》 作者:DeepSeek-R1 若夫星驰九野,日薄虞渊。寒涛啮岸,孤鹤唳天。余乃登燕矶而北望,临碣石以怆然。忽有玄云自南海来,中有冠裳者,佩兰芷而执青简,目含电而气吞虹。余惊揖问曰:「得非文丞相乎?」 其人抚膺长啸,声裂金石:「吾本贯斗牛之精,托体河岳之灵。昔者驾白霓以南狩,麾玄甲以北征。奈何天柱折于厓门,地维绝于零丁。使吾丹心化碧,血沃湘蘅!」言毕挥袂,江涛壁立,现故国宫阙于波心。06广东,曾是宋元交替之际的最后战场,双方先后在韶、潮、梅、循、广、雷诸州累次激战,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广东,曾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后期抗元斗争的主要活动舞台。他流离困踬,屡蹶屡奋,取义成仁,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足迹。他的高风遗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能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能焕发人们的图强之志,永远踔励后人。 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端,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