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 古希腊数学家有水 古希腊数学 数学家 ? 阿那克萨哥拉? 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 阿尔希塔斯? 老阿里斯泰俄斯? 阿里斯塔克斯? 阿波罗尼奥斯? 阿基米德? 奥托利科斯? 比翁? 波伊提乌? 布里松? 卡利普斯? 卡尔普斯? 克吕西波? 克莱奥迈季斯? 科农? 特西比乌斯? 德谟克利特? 狄凯阿科斯? 狄奥克勒斯? 丢番图? 迪诺斯特拉德斯? 狄俄尼索多罗? Domninus? 埃拉托斯特尼? 欧德摩斯? 欧几里得? 欧多克斯? 欧托基奥斯? 吉米纽斯? 希罗? 喜帕恰斯
贴吧:
gomath作者:
巴努家路 2018-09-02 15:48 回复:西方哲学史 上 (全增嘏) 笔记 第81——84页
一、希波战争与雅典霸权的确立
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希腊城邦面临波斯帝国的扩张威胁。雅典作为海上力量的核心,联合其他城邦在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和萨拉米斯海战(公元前480年)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公元前449年签订的《卡里阿斯和约》标志着波斯势力退出爱琴海,雅典凭借战争中建立的海军霸权,组建提洛同盟,逐步将同盟变为控制希腊世界的工具。通过征收盟邦贡金、垄断商路和建立军事据点,雅典成为地中海东部的经济枢纽。其港口比雷埃夫斯聚集了来自埃及、黑海和小亚细亚的商船,橄榄油、陶器、银矿等商品贸易的繁荣为城邦积累了巨额财富,也为民主政治与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双重性:进步与局限
伯利克里时代(公元前461-429年)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巅峰期。通过一系列改革,贵族会议(Areopagus)的司法与立法权被剥离,公民大会(Ekklesia)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约4万人,占雅典总人口的10%-15%)均可参与投票、提案与辩论。陪审法庭(Heliaia)由抽签产生的6000名公民组成,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这种制度设计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如船主、工匠)能够通过公民集会影响政策,推动海外殖民与贸易扩张。
然而,民主的局限性极为显著:
排他性政治参与:约8万奴隶(战俘与债务奴隶)被完全剥夺人权,从事矿山、家务等劳动;外邦人(Metics)虽可从事工商业,但无土地所有权与政治权利;女性被禁锢于家庭领域,仅有宗教活动的有限参与权。
阶级实质:民主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机制。例如,公民大会通过的“粮食进口管制法”压制粮价以维护城市贫民利益,实则服务于依赖进口粮食的工商阶层;而“雅典帝国”对盟邦的剥削(如强制缴纳贡金)暴露出民主雅典的霸权本质。
军事化倾向:民主雅典的繁荣依赖海军力量,公民兵制度与舰队维护需要巨额财政支出,这迫使雅典不断扩张,最终引发与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成为其衰落的起点。
三、古典时代的文化繁荣与知识突破
雅典的霸权地位与开放氛围催生了“希腊奇迹”,其文化成就体现在三个层面:
1. 文学与艺术的范式革新
悲剧的哲学化: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题材探讨“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理性精神质疑神谕的绝对性,揭示人类认知的局限;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则聚焦女性心理,批判雅典社会的性别压迫。
喜剧的社会批判:阿里斯托芬在《云》中讽刺苏格拉底代表的智者学派,在《吕西斯特拉忒》中以女性反战主题暗喻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荒谬,体现市民阶层对精英文化的反思。
建筑与雕刻的“理想主义”:帕特农神庙的柱式比例(多立克与爱奥尼亚混合风格)与浮雕《泛雅典娜节队列》追求数学和谐,菲迪亚斯的雅典娜神像以黄金象牙材质象征城邦的神圣性,这些艺术实践将城邦意识形态转化为美学符号。
2. 自然科学的经验转向
医学的革命:希波克拉底学派摒弃巫术治疗,主张疾病源于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失衡,强调临床观察与自然疗法。其《论古代医学》提出“体质-环境”病因理论,《希波克拉底誓言》确立医德规范,标志着医学从祭司职业向理性科学的转型。
数学的逻辑化: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无理数(如√2),推动几何学从实用测量转向抽象演绎;雅典学院中的数学家已能运用归谬法证明命题,为欧几里得体系奠定基础。
天文学的观测积累:默冬(Meton)通过长期观测制定19年7闰的历法,恩诺皮德斯(Oenopides)测算黄赤交角为24°,这些成果虽未脱离地心说框架,但显示出实证精神的萌芽。
3. 哲学的思想分化: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抗
雅典的知识爆炸催生了系统的哲学思辨,围绕“本原问题”形成两条对立路线:
(1)多元论唯物主义的承袭与突破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努斯”论:认为万物由无限多样的“种子”(spermata)构成,种子包含一切性质(如冷、热、甜、苦),但需要“努斯”(nous,理性)作为外部动力推动其旋转分离。这一理论试图调和伊奥尼亚学派(单一物质本原)与巴门尼德(存在不动)的矛盾,但将精神(努斯)与物质(种子)割裂,隐含二元论倾向。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爱憎”说:提出火、气、水、土四种元素为物质基础,“爱”(philia)使元素结合,“憎”(neikos)使其分离,二者交替主导形成宇宙循环。其《论自然》用元素比例解释生物多样性(如“马眼含更多火元素故能夜视”),《净化篇》则引入灵魂轮回观念,反映出自然哲学与宗教思想的混杂。
(2)原子论唯物主义的体系化
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构建了古代最彻底的唯物主义体系:
原子与虚空的本体论:原子(atomos,不可分割)是充满坚固的微粒,形状、次序与位置差异构成万物多样性;虚空(kenon)是原子运动的必要空间,否定巴门尼德“存在之外无虚空”的论断。
机械决定论:原子在虚空中做直线运动,因碰撞产生漩涡,重原子下沉形成大地,轻原子上升形成天体,一切现象皆源于原子的必然性运动,排斥目的论解释。
认识论的感官-理性二分:认为感性认识(视觉因原子流投射产生)是“暗昧的”,理性认识(通过逻辑推断原子存在)才是“真理的”,这一划分影响了后来的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3)哲学斗争的社会根源
唯物主义派别多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德谟克利特游历埃及与波斯,其原子论为海外贸易(物质流通)与工艺技术(物质转化)提供理论支持;唯心主义如柏拉图则维护贵族统治,其理念论(永恒“型相”高于流变现象)为斯巴达式等级制辩护。两者的对立不仅是认识论分歧,更是雅典民主派与贵族派政治斗争的投影。
四、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哲学史意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德谟克利特与柏拉图的斗争贯穿整个哲学史:
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原子论预设了物质的客观性与运动的绝对性,近代科学(如道尔顿原子论、爱因斯坦布朗运动研究)证实了这一路线的真理性。
阶级斗争的哲学表达:德谟克利特路线支持民主制与世俗化,柏拉图路线为神权政治张目;伊壁鸠鲁发展原子论提出“偏斜运动”(否定宿命论),被马克思誉为“古希腊最启蒙的唯物主义者”。
修正主义的批判靶标:马赫主义等流派试图以“中立要素”消解哲学党性,列宁通过重申德谟克利特-柏拉图的对立,揭露其“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虚伪性。
贴吧:
唯物史观作者:
洛克和梅叶 2025-02-23 20:49 回复:一直有个问题 \阿格鲁斯 · 阿格劳尼克 · 阿格里巴 · 阿那克西曼德 · 西尔哈斯的安德罗尼卡 · 阿波罗尼奥斯 · 阿拉托斯 · 阿里斯塔克斯 ·阿里斯基尔 · 阿塔罗斯 · 奥托里库斯 · 比翁 · 卡利普斯 · 克利沃默德 · 克雷斯特拉杜斯 · 萨摩斯的卡农 · 埃拉托斯特尼 ·优克泰蒙 · 欧多克索斯 · 杰米纽斯 · 赫拉克利德斯·彭提乌斯 · 希塞塔斯 · 喜帕恰斯 · 希俄斯的希波克拉底 · 许普西克勒斯 ·门纳劳斯 · 默冬 · 恩诺皮德斯 · 奥珀斯的菲利普 · 菲洛劳斯 · 波希多尼 · 托勒密 · 毕特阿斯 · 塞琉西亚的塞琉古 ·亚历山大的索西琴尼 · 逍遥学派的索西琴尼 · 斯特拉波 · 泰勒斯 · 西奥多修斯 · 亚历山大的塞翁 · 土麦那的塞翁 · 提莫恰里斯
贴吧:
宇宙作者:
溯念时空 2014-04-27 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