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舞台剧《尘埃落定》在乐首演 9日晚,根据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多位“梅花奖”演员联袂主演的无场次民族风情精品舞台剧《尘埃落定
贴吧:
临境文化作者:
临境文化 2016-01-11 17:24 中国戏曲文化网—川剧的名家及经典剧目 川剧剧目很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仅传统剧目就有2000余种,收录《川剧
贴吧:
中国戏曲文化网作者:
奋斗爱龟 2016-01-22 14:21 回复:大科星创意园&戏曲分会:刘萍老师的川剧经典名段欣赏《白蛇传》 川剧《白蛇传》剧情介绍
川剧《白蛇传》高腔、昆腔传统戏大幕吴伯祺改编
白蛇修炼成仙后与佛祖身边的桂枝罗汉相爱,因而触犯天规。桂枝罗汉被贬为凡人许仙,白蛇被锁于白莲池。白蛇趁佛祖讲经时挣脱逃走。佛祖勒令看守白蛇的癞蛤蟆下凡追捕白蛇,并命法海率神将驻金山寺接应。下凡途中,白蛇对爱情的坚贞感动了拦路求婚的青蛇,变作侍女小青保护白蛇去寻许仙。白蛇、许仙终于在春光明媚的西子湖畔相遇,结成恩爱夫妻。癞蛤蟆变成老道王道灵,唆使许仙用灵符收妖不成,又唆使许仙用雄黄药酒强灌白蛇。白蛇现出原
形将许仙吓死,后往三仙岛讨回灵芝草救活许仙。癞蛤蟆又变成小沙弥,随同法海将许仙诱至金山寺软禁。青蛇约集水族保护白蛇往金山寺索夫,与法海带来的神将一场恶战。许仙睹此情景,方悟白蛇爱己情真,但被罩于迷魂伞下无能为力。白蛇有孕在身,且寡不敌众,只好撤离金山寺。
该剧为川剧常演剧目,其中《游湖借伞》、《水漫金山》、《断桥》等折戏常单独演出。建国后,曾有多种改本,各地演岀也各有特点。剧中青儿根据剧情分别由男女角扮演。演出中有踢慧眼、变脸等恃技。1954年重庆戏曲曲艺改进会组织艺人与戏改工作者整理修改,剧本自白蛇下凡到合钵共11场。1959年吴伯祺依旧本改编,全剧9场。此剧80年代后曾多次出国演出。另有徐棻改本曾于1993年赴法国演出,并出版了法、汉两种文字对照本。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有多种藏本。
贴吧:
大科星作者:
就是九点半岁月 2021-07-24 15:43 回复:【伪装间谍】电视剧伪装者改编自《谍战上海滩》,作者:李勇 人物采访
张勇:写戏曲,艺术改编我的人生
来源:成都日报
核心价值
多年来张勇只是一个很特别的工厂女工,痴迷中国传统文化,坚持戏剧创作,直到“越剧王子”赵志刚为她推开艺术之“门”。今天,张勇成为了一名专业编剧,为弘扬川剧文化奉献积蓄多年的才情和激情。
核心人物
张勇,青年剧作家,1969年生于成都,祖籍江苏盱眙。长期为军工厂工人, 16岁学习戏曲创作,28岁发表剧本,其业余创作并搬上舞台的各类剧目有二十余部,其中越剧《藜斋残梦》获中国第九届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中国越剧艺术节剧目银奖;新四川清音《满山情花开》获第九届全军汇演一等奖。一年前破格调入成都市川剧院任专业编剧。
采访手记
(2009年11月5日 成都)
张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简单、朴素、爱笑。采访“越剧王子”赵志刚那次她作为粉丝一直在场,不停地笑。今天采访她了,她先是紧张,甚至害怕,但一谈到传统戏曲,她就滔滔不绝了:《牡丹亭》《长生殿》、童年的痴迷、她的剧本、工厂生活、戏剧天地……一下子鲜活起来,两小时的访谈,她咯咯咯的笑声仍是打不住。
张勇浑身洋溢着书卷气,就像读她的《藜斋残梦》,清新典雅,唱词优美,口齿留香。她身上还有一种我熟悉的东郊气,40岁的人生,她在东郊的国光厂“关”了39年,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单纯、认真和实干。
我问过她在工厂里的收入:1200元。问她的日常生活,她平常喜欢读书、上网、打一种叫“天黑请闭眼”的游戏,但一旦投入剧本创作时,她会夜以继日“加班”,包括吃饭、走路都在想象、触摸剧中人物,残羹冷汁,照吃不误,干起活来,很“疯”很“痴”很“实干”,她一直以“工人阶级”自居、自豪。
赵志刚对她是有提携与知遇之恩的人之一,她给我讲了一个她很傻很单纯的故事。一次她跟老公去上海,赵志刚正在逸夫舞台演越剧《家》,连着演五场,赵王子自己掏钱给他们夫妇买了五天的票,因为逸夫舞台不送票。然后又请他们吃海鲜,走的时候还给她娃娃包了个红包。她说,我一个工人,没受过这种待遇,想不通。她就傻傻地问赵志刚:“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好?”赵志刚只说了三个字:“我爱才!”
她还讲了一个故事,她独立编剧的越剧《荣华富贵》2007年在上海演了七十场,一时轰动,为此东方卫视全程录播,在上海文联开的作品研讨会上,当专家得知剧本是成都的一位业余编剧时,都很惊讶,在传统戏曲举步维艰的时代,居然还有人满腔热诚地扑进来,有专家称她是“飞蛾扑火”。振兴川剧喊了二十多年,现在这只扑火的“飞蛾”被引进了成都川剧院,我希望作为成都人的她,能为本土的川剧振兴多做点事情。
对话
只有这杆笔让我骄傲 只有作品可作回报
痴痴迷迷
就是喜欢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你写剧本很厉害,现在是川剧院专业编剧,徐棻、魏明伦都70岁了,川剧要重振旗鼓,必须培养新的川剧作家。
张勇(以下简称“张”):昨天你说要来采访,我妈妈听了很高兴,但我很紧张,我一个小人物说什么啊?我一直是工人,只是运气好,一路有贵人扶。反正压力很大,不敢说自己。
记:就是摆摆生活,现在年轻人已经很多年不看戏了,你还那么喜欢传统戏曲,是一种什么情趣?
张:我也说不清楚,就是太喜欢了,特别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读到这些就觉得特别美好。哪怕是读“七月七日长生殿”,明晓得是悲剧,读起来都很舒服。我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到了痴痴迷迷的地步了(笑)。
记:怎么一种痴迷状态?
张:就像现在很多娃娃,一边上课一边听周杰伦,我小时候一边上课一边读唐诗宋词元曲,但是数理化非常不好。
记:从小就有一种戏曲和传统情结?
张:跟家庭有关系。父母是从南京内迁到成都国光厂的,父亲爱拉二胡,喜欢京剧、民乐,写一手好字。我是听父亲拉琴,听外婆讲故事长大的,外婆是读私塾的,我还没上学就给我讲诸子百家,《列女传》,大点就给我看弹词《笔生花》《再生缘》《玉钏缘》,还有《西厢记》《牡丹亭》。
记:难怪你的词写得那么美,很有古典的韵味。
张:十几岁就读了很多这类的书。我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不愁,父母没有限制我读书,喜欢什么书都可以买。我悠闲、自由,完全是自由读书的天地,而且可以和父母自由讨论。
记:理想化的生活,基本上甩开了我们的教育体系。
张:父母对我比较宽松,不以成绩论成败,他们可能太宠爱我了。
记:这样也造就了你。
张:对,如果是棍棒之下,肯定出不来了,咋个都要去读书。我16岁那年,决定开始学写剧本,当时给自己定了个目标:16岁开始学习写剧本,26岁争取发表作品,36岁作品搬上舞台,46岁得奖。那时候天真,还带了点傻气,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笑)。
记:但是也很纯真。
张:对,不计得失,不问后果,就是要去努力,就是要给自己一个目标。我从16岁开始,每天要求自己写两个小时的东西,不管什么情况都得写两个小时,学生时期就开始,写散文、小说、笔记、戏曲占多数。其实那时候根本谈不上创作,只是做了很好的训练,一个人在那里自作多情。
抬头走路
贴吧:
伪装者电视剧作者:
老国爱菠萝 2014-11-07 20:04 回复:川剧电视剧《王熙凤》——欧阳奋强执导
由四川长富集团投资、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三家联合拍摄的川剧电视剧《王熙凤》、从编剧到导演、到戏曲导演、作曲以及主要角色应该都是川剧界的强强阵容:
著名国家一级编剧徐棻:为了川剧的未来再次精心力作。
导演欧阳奋强,从小与川剧接缘,以电视剧《红楼梦》而家喻户晓。在成功拍摄川剧电视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后,将再次拍摄川剧电视剧《王熙凤》。以他对川剧和《红楼梦》的深入了解。他是拍摄川剧电视剧《王熙凤》的最佳人选吗?
川剧导演李增林:师承名丑刘成基,曾执导多出我们戏迷朋友喜欢的川剧作品如:《白蛇传》、《中国公主杜兰朵》、《四川好人》、《欲海狂潮》、《激流之家》等;以他在川剧音乐电视剧《中国公主杜兰朵》中与欧阳奋强的精彩合作。此次再次协助欧阳奋强合作拍摄川剧电视剧《王熙凤》,能为我们带来让新老观众都认可得的川剧吗?
著名编曲蓝天在经过川剧《白蛇传》、《中国公主杜兰朵》后,他是否会给我们川剧注入新鲜的血液呢?
晓艇、刘萍、孙勇波、陈智林4名梅花奖得主与肖方荣、廖晓宣、熊应政、王厚盛等艺术家的同台。
贴吧:
红楼梦作者:
墨葑 2012-12-29 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