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林诗词】读书笔记(三)
文/梦林 读苏洵[管仲论] 谨从兴败论荣功,一处无周九处空。 生不荐贤藏疾患,死尤作乱叹倥侗。 老臣德重延天下,小子才庸毁汉中。 管相荒唐肖相好,贤
贴吧:典冠作者:叶语非非 2013-03-17 15:51
回复:求换了,单字换出…只换词组,或两字一样的。
百科
骈骈 骈骈pián pián 1. 繁盛貌。 唐 欧阳詹 《回鸾赋》:“振振骈骈,殷殷阗阗。”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公在西囿,草木骈骈。” 2. 联缀并行貌。 唐 李贺 《相劝酒》诗:“来 长安 ,车骈骈。”
贴吧:id作者:富家子 2011-06-30 22:34
回复:记录贴:纪录自己每天背诵《古文观止》与阅读的帖子,尽量坚
2017年7月3日
《公子重耳对秦客》至《司马错论伐蜀》:读1遍
《丰乐亭记》:读1遍,背4,遍,总第61遍。
《醉翁亭记》:读1遍,第53遍,试图背诵。
《秋声赋》:读1遍,第39遍。
《祭石曼卿文》:读1遍,第32遍。
《泷冈阡表》:读1遍,第26遍。
《管仲论》:读1遍,第21遍。
《辨奸论》:读1遍,第17遍。
《心术》:读1遍,第9遍。
《张益州画像记》:读1遍,第5遍。
《刑赏忠厚之至论》:读1遍,第3遍。
共计40分钟。
贴吧:古文观止作者:猥琐老男人丁二 2017-07-03 15:23
回复:【小窝之帝国大厦】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贴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作者:哆啦小迪 2012-06-13 00:50
回复:对农村矛盾纠纷的一点思考
让我看来,你的思想已经很危险了,对待民众就像对待盗贼,不是可取之道。
我个人比较推崇《张益州画像记》中所述: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攲,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贴吧:留坝作者:代号436 2010-05-22 23:40
回复:◇◆⌒◣苓兰社◥--------『秋思』| 唐宋八大家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贴吧:苓兰社作者:琅玕旧友? 2011-01-31 17:59
回复:〖高中〗安静地读三年书,坚定地等一个人。
数学周考没及格才57
去跟老师交流,她说主要是计算的问题倒不是很紧急,主要是形成自己的讨论方法,让我多做题
于是我买了龙门不等式,这周末发疯地刷,基本不等式刷累了就刷一元二次不等式,反正不能休息。
作业就要写完了。
这周数学瓶颈,脸上永远带着别人欠我三几个亿的表情,阴沉的要死。
不过我很满足。
我只希望经受尽可能多的苦难和挫折,在最深的绝望里反复挣扎,就像一个个足以置我于死地的大浪接连打来,抗得过去就活着,抗不过去就死了。
谁生谁死,还不可知。
这周学校里来了康定中学的学生。。。我们都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唱歌。。。
操场边的桑葚也熟了,听说不好吃我也没吃。
这周完成《张益州画像记》翻译,完型短改各6篇(有一天做数学了),数学数列和三角函数9道题,乐学七中基本不等式全部,物理错题和5道龙门。(化学晚自习拿去刷数学了)(瞧我捉急的智商)
遁地了。
贴吧:学霸作者:PIEAKKIZZA 2015-05-16 10:23
回复:唐宋八大家简介
苏洵【1009—1066】
     简介
     姓名:苏洵 字明允 号老泉        生卒年:1009—1066        所属朝代: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权书 衡论     
生平介绍
     北宋散文家。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      据说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祐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贴吧:喀左户外作者:笑看天下万里行 2010-06-07 10:25
回复:忽然发现吧里说咱学校有社团了= =。。。??????
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
贴吧:如皋中学作者:路痴脸盲- 2012-01-21 14:29

大家都在搜

  • 张益州画像记惟是元年之秋
  • 张益画像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张益州画像及翻译
  • 张益州画像记文言文翻译
  • 张益州画像记张公是怎样的人
  • 张益州画像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 单丙文画像 翻译
  • 张益州画像记多少字
  • 张艺洲画像及翻译
  • 张益州画像记原文及翻译简短版
  • 张一舟画